第26章 “甜到忧伤”
白子雯说跑就跑,肩上背着一个厚重的书包怀里还抱着一个盛满杂物的袋子,都是些不用的旧参考书或者做完的试卷和题。
卢洋想说这人太实在,说让她跑着来看样子是真的一步都没走。他往前走了几步一手抱走了白子雯怀里的书袋,一手递上一个绿绿的冰淇淋。
“抹茶啊?”白子雯舔咬了一口,没说好吃也没说不好吃。
“你都吃一天巧克力了换个口味怎么了?”
“你怎么不吃啊?”
卢洋坏笑一下:“你没来的时候,我舔过了。”
“……”
白子雯脸色一木,懵了。
卢洋得逞似的笑了一会,轻推了她一把俩人一起往前走。
“骗你的都听不出来!”
“……无聊。”
白子雯认真吃着,他知道卢洋要是没事,一般不约她一起走,所以等着他先开口清明节支支吾吾不愿意开口的事。
卢洋也不急,现在天黑的不那么早了,就提着东西晃悠着回呗。
“你这里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该扔的扔了吧!齁沉的。”
白子雯摇摇头:“都是自己写过的,等毕业了拿出来看看一定很怀念。”
“你还有这情怀呢?”
“那当然,我上幼儿园大班的拼音本都还在呢。”
“……”
卢洋皱着眉头看夕阳,快没了:“你冷不冷?”
“不冷,挺好吃的,一股草味。我以前就喜欢草莓和巧克力!”
“人好好的茶味给你说成草。”
“还不都是绿的。”
“我今儿拉的屎也是绿的,菜吃多了。”
“……”
过了一个路口,白子雯擦擦手把剩下的华夫蛋卷扔了:“烦人。”
卢洋轻笑着没说话。
天越来越暗,家也越来越近。白子雯看卢洋一直没有话要说的样子,以为是他忘了:“你不是说开学说什么呢?”
卢洋假装这事很难回忆来着。
白子雯见怪不怪,说她就听着,不说就当没发生过。
邹婉等在一百米开外的路口,看着两个孩子越来越近,艰难地露出了还算温柔的笑脸:“你们俩又一起回来了?”
白子雯不冷不热地“嗯”了一声,卢洋倒是笑得欢快,说了句阿姨再见就往自己家回了。
“最近感觉学习上有没有什么进步?”
“没有。”
白子雯一脸明显的不愿多说:“我学习就那样,你别问我这事。”
“……”邹婉也是觉得和孩子的沟通越发困难,对上次擅自去学校那事她也反思过,或许是这么大的孩子都不太喜欢家长知道学校里的秘密,那是他们和大人近乎隔绝的一个自我基地:“行吧,以后这事,都你爸来问。”
“妈,你能不能别管我。”
“我管你什么了?你和卢洋不是玩的好好的。”
“那你也别让我爸管我。”
“这我可管不了。你要么就在我这,让你爸误以为我在管你。要么直接去你爸那,让他管。”
白子雯不说话了。
睡前和卢洋聊天的时候,他说他失眠了。
——我失眠了。
白子雯也没睡,准确的说,是在看漫画看到快一点钟。
——我觉得你明天早读可以不用上了。
——了解我。
——我妈回来跟我说去超市碰见你妈妈了,但是不熟,没有打招呼。大人好无聊,我根本不想听她说话。
——是吗?我妈那懒的,大概是去超市买吃的了,这两天保姆请假。
两个人断聊了好一会,白子雯盯着天花板满脑子都是他。
——白子雯。
——嗯。
好像有很多话要说,又好像没什么话可说。她抱着手机一觉到天亮,早读时,卢洋却比她到的还早。
久违的豆沙包回来了,白子雯捏起来咬了一口,细腻滑润,香甜四溢。
卢洋视线朝前呆呆地嚼着肉包,不知道看见什么来了兴致,起身半趴在桌上歪着脖子看前桌桌岩上刻着的一行小字。
“我们像糖,甜到忧伤。”
白子雯:“……”
原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观摩“非主流”,是真的很非主流。
卢洋皱着眉头,又发现一句:“因为在乎,才会乱想,若不在乎,我想都不想。”
白子雯:“……”
尤丹丹那边插嘴道:“哎呀卢洋,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不是你把别人名字血呼啦地刻在胳膊上的时候了是吧?”
是个人就:“……”
教室里充斥着无精打采的背书声,嗡嗡嗡地像有几百只苍蝇瞎哼哼。
卢洋看着靠花园那边的三扇窗,天气阴沉,连猫都不来了。
白子雯又在粘笔筒,上学期那个因为期末考试撕了下来就没再弄,这回这个更高级了——因为是个真笔筒。
卢洋回头说:“多余,你不粘它也不会倒。”
“没人碰当然不会倒。”白子雯在机器猫的底座上贴了一排双面胶,一片一片将白条撕下来:“昨天前桌靠咱们桌子上,把我彩笔都弄断了。”
整天花里胡哨的倒是什么都有,卢洋抽出一根荧光笔上下看了看,觉得没意思。
大概这学期就这个样子了,不学习的人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人也不懂不学习的人每天按时上下学有什么意思。
过了期中考试,学校开始安排晚自习了,理由是为大家以更优异的成绩升上毕业班做准备,所以以后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坐到晚上九点放学。
第一天,下课铃声放了林俊杰的《江南》。
女生们为之着迷,自早亢奋到晚只为了那一声迷人的圈圈圆圆圈圈,结果第二天等来了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
于是大家期待着第三天是张杰还是许嵩的时候,学校送上一首席琳·迪翁的《我心永恒》,集体蔫了。
回家的路上,卢洋用口哨重复着最感人部分的旋律,听的白子雯想哭。
第四天,她要的飞轮海来了,一首《动脉》燃爆了校园。
这首歌上榜的翌日,学校广播站接到了高中部学生会的联名抗议。卢洋路过听闻,回程笑了半个小时,白子雯却陷入审美不被人理解的郁闷当中。
最后一首,播在隔了周五周六两天以后的周日那晚——一周的开始,也要从这首《玻璃杯》算起了。
这歌是白子雯第一次听,但卢洋哼着哼着就唱起了词。
卢洋想说这人太实在,说让她跑着来看样子是真的一步都没走。他往前走了几步一手抱走了白子雯怀里的书袋,一手递上一个绿绿的冰淇淋。
“抹茶啊?”白子雯舔咬了一口,没说好吃也没说不好吃。
“你都吃一天巧克力了换个口味怎么了?”
“你怎么不吃啊?”
卢洋坏笑一下:“你没来的时候,我舔过了。”
“……”
白子雯脸色一木,懵了。
卢洋得逞似的笑了一会,轻推了她一把俩人一起往前走。
“骗你的都听不出来!”
“……无聊。”
白子雯认真吃着,他知道卢洋要是没事,一般不约她一起走,所以等着他先开口清明节支支吾吾不愿意开口的事。
卢洋也不急,现在天黑的不那么早了,就提着东西晃悠着回呗。
“你这里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该扔的扔了吧!齁沉的。”
白子雯摇摇头:“都是自己写过的,等毕业了拿出来看看一定很怀念。”
“你还有这情怀呢?”
“那当然,我上幼儿园大班的拼音本都还在呢。”
“……”
卢洋皱着眉头看夕阳,快没了:“你冷不冷?”
“不冷,挺好吃的,一股草味。我以前就喜欢草莓和巧克力!”
“人好好的茶味给你说成草。”
“还不都是绿的。”
“我今儿拉的屎也是绿的,菜吃多了。”
“……”
过了一个路口,白子雯擦擦手把剩下的华夫蛋卷扔了:“烦人。”
卢洋轻笑着没说话。
天越来越暗,家也越来越近。白子雯看卢洋一直没有话要说的样子,以为是他忘了:“你不是说开学说什么呢?”
卢洋假装这事很难回忆来着。
白子雯见怪不怪,说她就听着,不说就当没发生过。
邹婉等在一百米开外的路口,看着两个孩子越来越近,艰难地露出了还算温柔的笑脸:“你们俩又一起回来了?”
白子雯不冷不热地“嗯”了一声,卢洋倒是笑得欢快,说了句阿姨再见就往自己家回了。
“最近感觉学习上有没有什么进步?”
“没有。”
白子雯一脸明显的不愿多说:“我学习就那样,你别问我这事。”
“……”邹婉也是觉得和孩子的沟通越发困难,对上次擅自去学校那事她也反思过,或许是这么大的孩子都不太喜欢家长知道学校里的秘密,那是他们和大人近乎隔绝的一个自我基地:“行吧,以后这事,都你爸来问。”
“妈,你能不能别管我。”
“我管你什么了?你和卢洋不是玩的好好的。”
“那你也别让我爸管我。”
“这我可管不了。你要么就在我这,让你爸误以为我在管你。要么直接去你爸那,让他管。”
白子雯不说话了。
睡前和卢洋聊天的时候,他说他失眠了。
——我失眠了。
白子雯也没睡,准确的说,是在看漫画看到快一点钟。
——我觉得你明天早读可以不用上了。
——了解我。
——我妈回来跟我说去超市碰见你妈妈了,但是不熟,没有打招呼。大人好无聊,我根本不想听她说话。
——是吗?我妈那懒的,大概是去超市买吃的了,这两天保姆请假。
两个人断聊了好一会,白子雯盯着天花板满脑子都是他。
——白子雯。
——嗯。
好像有很多话要说,又好像没什么话可说。她抱着手机一觉到天亮,早读时,卢洋却比她到的还早。
久违的豆沙包回来了,白子雯捏起来咬了一口,细腻滑润,香甜四溢。
卢洋视线朝前呆呆地嚼着肉包,不知道看见什么来了兴致,起身半趴在桌上歪着脖子看前桌桌岩上刻着的一行小字。
“我们像糖,甜到忧伤。”
白子雯:“……”
原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观摩“非主流”,是真的很非主流。
卢洋皱着眉头,又发现一句:“因为在乎,才会乱想,若不在乎,我想都不想。”
白子雯:“……”
尤丹丹那边插嘴道:“哎呀卢洋,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不是你把别人名字血呼啦地刻在胳膊上的时候了是吧?”
是个人就:“……”
教室里充斥着无精打采的背书声,嗡嗡嗡地像有几百只苍蝇瞎哼哼。
卢洋看着靠花园那边的三扇窗,天气阴沉,连猫都不来了。
白子雯又在粘笔筒,上学期那个因为期末考试撕了下来就没再弄,这回这个更高级了——因为是个真笔筒。
卢洋回头说:“多余,你不粘它也不会倒。”
“没人碰当然不会倒。”白子雯在机器猫的底座上贴了一排双面胶,一片一片将白条撕下来:“昨天前桌靠咱们桌子上,把我彩笔都弄断了。”
整天花里胡哨的倒是什么都有,卢洋抽出一根荧光笔上下看了看,觉得没意思。
大概这学期就这个样子了,不学习的人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人也不懂不学习的人每天按时上下学有什么意思。
过了期中考试,学校开始安排晚自习了,理由是为大家以更优异的成绩升上毕业班做准备,所以以后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坐到晚上九点放学。
第一天,下课铃声放了林俊杰的《江南》。
女生们为之着迷,自早亢奋到晚只为了那一声迷人的圈圈圆圆圈圈,结果第二天等来了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
于是大家期待着第三天是张杰还是许嵩的时候,学校送上一首席琳·迪翁的《我心永恒》,集体蔫了。
回家的路上,卢洋用口哨重复着最感人部分的旋律,听的白子雯想哭。
第四天,她要的飞轮海来了,一首《动脉》燃爆了校园。
这首歌上榜的翌日,学校广播站接到了高中部学生会的联名抗议。卢洋路过听闻,回程笑了半个小时,白子雯却陷入审美不被人理解的郁闷当中。
最后一首,播在隔了周五周六两天以后的周日那晚——一周的开始,也要从这首《玻璃杯》算起了。
这歌是白子雯第一次听,但卢洋哼着哼着就唱起了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