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潘安传
第一章 凶星(一)
第一章  凶星

    微微发肤,受之父母。峨峨王侯,中外之首。

    ——潘岳

    魏高贵乡公正元元年,一辆马车沿着官道驶向前方的洛阳城。马车中坐着一对三十来岁的夫妇,正是被征召到洛阳为官的潘芘和他的夫人邢氏。车厢内,还有他们的两个儿子,大的叫潘释,十岁,小的叫潘岳,上个月刚满八岁。

    旅途无聊,潘芘便与邢夫人谈论起了如今在洛阳大大有名的一位奇人。这位奇人名叫管辂,从八九岁时就喜欢夜观星辰,长大后更是精于卜筮、相面,据说还精通鸟语。魏晋时期士人流行谶纬之学,因此管辂在京中名声大噪,还收了不少弟子。

    “据说有个人叫做郭恩,得了严重的足疾,请管辂先生算命。管先生给他卜了一卦,卦象显示郭家有一个伯母,因为有人想要抢她的粮食,把她推入井中淹死。伯母冤魂不散,向上天哭诉。郭恩听后吓得魂飞魄散,只好向管辂先生承认是自己杀害了伯母,认罪伏法。”潘芘饶有兴趣地说着自己听来的奇闻轶事。

    “还有一次,管辂先生去安德县令刘长仁家,有一只喜鹊飞来,在屋顶上大叫。管先生就说:‘这喜鹊是说东北有个女人杀了丈夫,还牵涉到邻居。’刘县令不信,没想到过了一阵果真就有人来告状,案情和喜鹊说的一模一样……”

    “也许他根本不是听懂了喜鹊说话,而是刚好从东北村庄经过,听说了这件杀人的事情。”潘芘话音未落,一旁认真倾听的潘岳忽然插言。

    “小孩子胡说些什么?”潘芘虽然沉下脸呵斥了潘岳一声,却又勉励一般地问,“那郭恩的事情又怎么说?”

    八岁的潘岳歪着小脑袋,睁大眼睛想了想:“杀人都会心虚,更何况杀的是自己的伯母?所以我猜那个郭恩,应该早就露出了什么破绽……”

    “你这孩子,就是爱胡思乱想。管辂先生要是像你说的这样一味骗人,早被人拆穿了,怎么可能受到朝廷的重视呢?”邢夫人口中言语虽似责备,脸上却满是怜爱。

    “说得是,等我们到了洛阳,我就请那位管辂先生给檀奴相相面。”潘芘开心地捋了捋下颏的胡须,而他口中的“檀奴”,正是潘岳的小名。

    “檀奴还小,现在相面能看出什么来?”邢夫人故意问。

    “年纪小没关系。”潘芘胸有成竹地回答,“当年钟会也不过七八岁,看相的人仅凭他一双眼睛就看出他以后不是一般人,那么依我们家檀奴的品貌,我就不信管辂不说他是绝世之才。”

    “你既然坚信檀奴是绝世之才,何必巴巴地等管辂一句话?”邢夫人看着丈夫笑眯了的眼睛,伸出手指在他手臂上一戳,“我看你呀,就是存了显摆的心思。”

    “我生了檀奴这么无与伦比的儿子,怎么就不能显摆了!”潘芘哈哈大笑,和夫人偎坐在马车内,满含骄傲地看着面前的男孩子。荥阳潘家虽然不算高等门第,却是官宦世家,邢夫人更是来自河间邢氏,世代书香。两个儿子年纪不大,却都出落得一表人才,特别是次子潘岳,不仅俊秀无伦,天赋更是惊人,八岁的孩子读书写字比十几岁的少年还要出色,被乡人惊呼为神童。此番应征前往京城洛阳,潘芘就寻思着要让潘岳借着管辂的推荐一举成名,这样才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高门子弟,为日后潘岳的仕途铺路。

    此刻时至晌午,距离洛阳城还有一段距离,车夫便停下马车,让潘芘一家下车到路边的驿馆吃饭休息。潘释潘岳两兄弟年少好动,匆匆吃完了饭,见父母还要继续歇息一阵,便拿了平日玩耍的弹弓,跑到驿馆门口寻觅鸟雀。

    两兄弟刚走到门外,就见官道上尘土飞扬,一队士兵骑着马从洛阳城方向走了过来。而这些士兵身后,则是一大群蓬头垢面脚步蹒跚的人。那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每个人的右手手腕上都系着绳子,长长的麻绳将他们一队队地串联在一起,杜绝了一切逃跑的可能。

    看这样子,应该是从洛阳流徙的囚犯了。潘家两兄弟以前没见过流犯,心中颇为好奇,不由放弃了鸟雀,只站在驿馆门口定定地张望。

    这些囚徒多是老弱妇孺,又被绳子限制了动作,行进起来十分缓慢。偏偏押送他们的军官骑着高头大马,更是看不得这群人半死不活的拖沓样子,不由连声催促,高声叫骂:“快走快走,别耽搁了本将军交差,否则老子可顾不得你们身娇肉贵,一样要用鞭子抽的!”一边说,一边用马鞭在空中甩了一个鞭花。

    他这一鞭子虽然没有抽实,但响亮的鞭声还是吓得囚徒们体如筛糠,甚至失声痛哭。有人下意识地想加快脚步,却又被绳索牵绊,原本排好的队列顿时混乱起来。

    为首的军官见才出洛阳就不得安生,想起前路迢迢更是烦躁。他骑着马在囚徒们身边踱了几步,见一些囚徒趁机坐在地上休息,不由怒道:“都给我打!一群逆臣贼子,还以为自己是京城里的达官贵人?打服了就给老子乖乖赶路!”

    “你敢!”忽然一个声音从人群中冒了出来,清脆明亮,在一众嘈杂中分外突出。随着这声气势颇足的断喝,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从囚徒群中走了出来。她穿着一身绿色丝缎裁剪的襦裙,颈间带着一串指肚大小的明珠,虽然脸上同样蒙了沙尘,却唇红齿白,眼神明亮,与四周衣衫褴褛形容憔悴的囚徒们截然不同,就仿佛干枯的河床中停驻的一只翠鸟。她的手腕上并无绳索,显然是自由之身,却不知为何会混迹在囚徒之中。

    为首的军官一直趾高气扬,见了这个小姑娘却不免有些无奈:“贾小姐,你究竟要跟我们走到什么时候?”

    “我一早就说过了,我会陪我母亲一起去乐浪郡。”姓贾的小姑娘向囚徒们望了一眼,冷笑道,“天子只是判了他们流徙之罪,可照将军的做法,只怕走不到乐浪郡他们就都死了。”

    “你懂个……”那军官张嘴想骂,却终究忌惮这个小姑娘父亲的身份,只能转头朝手下士兵喝道,“叫你们去通知贾长史来接人,怎么还没有动静!娘的,带着这么个小姑奶奶上路,打不得骂不得,还要不要人活了!”

    “不用找我父亲了,他奉大将军之命去淮南督办军事,没有两三个月不会回来。”小姑娘得意地一笑,“两三个月,足够我陪母亲走到乐浪郡了。”

    那军官一怔,嘴里低低骂了句粗口,大声朝着囚徒堆喊道:“李夫人,你说句话吧!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差事也就不用办了!”

    “不许你胁迫我母亲!”绿衣小姑娘刚竖起眉毛,就听一个女子的声音响了起来,“荃儿,我知道你舍不得娘。可如今娘受家门株连流放辽东,那地方不是你可以去的,你还是好好跟着你父亲生活去吧。你妹妹浚儿已经不幸生病夭折,娘不能再失去你了……”

    “不,我就要和娘在一起!”名叫贾荃的小姑娘瘪了瘪嘴,将满盈的泪水忍了回去。然后她转身走进人群,将一个倒在地上的妇人扶了起来。那妇人三十左右的年纪,虽然容色枯槁头发蓬乱,一袭衣裙也破烂不堪,却掩不住秀丽姿容,高华气度。她站起身,朝那军官说道:“将军,我们从洛阳走到现在,已经快四个时辰了,实在是腹中饥饿,全身乏力。还望将军能够容许我们就地休息一阵,我保证将小女劝回,再不耽搁日后的行程。”说着,她用没被绑住的那只手使劲揽了揽女儿,示意她不要再开口。

    军官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终于点了点头:“好,李夫人是前中书令的千金,说话一定要算话!”

    见押送的军官松了口,走了大半天的囚徒们终于在官道旁的树林边坐了下来,而士兵们也给他们每人配发了一碗水,一块粗面饼。发到李夫人身前,士兵正犹豫要不要给贾荃也分发一份,贾荃已经一把抓住一个面饼,大大咬了一口,却又随即吐了出来:“呸……这样的饼,怎么能吃?”

    李夫人不说话,只是拿过自己手上的饼,慢慢吃了起来。虽然面饼粗糙难咽,她依然吃得十分优雅斯文,就仿佛还坐在广厦华堂之中用餐一样。贾荃惭愧地看了母亲一眼,也埋下头努力啃起手中的面饼来。

    潘释和潘岳两兄弟站在驿馆门口看着这一切,虽然不明白来龙去脉,心中仍然有些不是滋味。这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从九天之上坠落到泥淖之中,究竟是怎样的凄惨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