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一桶金
苏锦堂抬头,目光坚定,“只要我和弟弟不懒惰,总能想到法子把日子过好,再者祖母也体恤我们姐弟二人,分家时也不怕有人使坏。”
这话一出,刘氏气了个倒仰,这祖孙两都不是好东西,什么脏水都往自己身上泼,可她又真不能说什么,只能咬碎了银牙往肚里吞。
苏老太太气极反笑,这个苏招娣还真是厉害,这么一说,她到底不好在分家上克扣她们姐弟什么。
族长与里长对看了一眼,见苏招娣这般坚决,也就不再劝说什么。
方氏将家里的产业与族长,里长说了一遍,几人在他们的见证下分了家。
苏家有良田和铺子,可苏老太太却不愿将良田给苏招娣姐弟两。
“苏家的良田却不是祖母不愿分给你们姐弟,只是你们到底年纪小没经事儿,良田给了你们也没法子有好产出,不如将良田折成银两。”说着,苏老太太看了方氏一眼。
方氏心领神会,赶忙与族长,里长解释,“这些良田平日里都是雇人,除去雇人的银子,产出也看天气,若是赶上不好的天气,那还是要折本。”
苏家的田产多少,族里是有入账的,族长点头,“良田的收成的确也看天气。”
方氏的手在算盘上噼里啪啦来回算了一番,随后说,“这里折银五十两,外加上县城的铺子一间,这铺子的收入倒是要比看天气吃饭的良田要好上不少。”
五十两在苏家村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姐弟两也够日后的开销,再加上县城的铺子,那日后的收入就有了保障。
族长和里长听了后纷纷点头。
苏锦堂觉得苏老太太不肯分田地有些奇怪,但她也知道方氏所言未必都是假的,她想了想问,“我娘嫁进苏家的时候,我舅舅给她置办了嫁妆。”苏招娣还有一个舅舅,只是后来去关外经商,失去了音讯。
方氏笑呵呵地说,“你爹要进京赶考,你娘又病了,再加上最近的收成都不佳,这些年你娘也补贴了不少家里,剩下的委实不多。不如也折成银子给你如何?”
对于方氏的答复,苏老太太觉得甚是满意,嘴角微微上翘。
苏锦堂问,“我记得舅舅有送了一处靠山的小宅子。”
她这话一出口,一旁假寐的苏老太太眼皮子一跳,语气缓缓地说,“那是你舅舅送的,自然要归你。”
这死丫头原来算计这个呢,跟她那个狡猾的舅舅一样,说的好听是嫁妆,可连个地契都不给,这几年她让两个儿子将那里外翻了个遍也没找到地契,没有地契那丫头就算拿到手也没用,只要她跟知县知会一声,到时候就会被官家收回去,她还不得带着承宇乖乖回来。
苏招娣这丫头还真以为自己得了便宜,苦日子还在后头呢。
苏老太太那边算计着,心里总算是舒服了一些。
方氏心里也明白婆婆的算计,可她不敢当面提醒苏招娣。
分了家,苏老太太临了还要拉着苏承宇的手唱作一番,“都是祖母不好,祖母老了没能力护着你们姐弟,可祖母还是心疼你们的,若是将来有什么事求到祖母这里,祖母能帮的一定会帮你们。虽然分了家,可总归是一家人,日后每月我都会给你们姐弟分粮食,还有一年四季的衣裳。”
苏承宇见祖母这般替他们姐弟着想,心里有愧,方才他对祖母的态度却是不好,他安慰祖母,“祖母,我和姐姐分出去也还是苏家人,以后我们也会经常来瞧您。”
苏老太太伸手抹了抹眼角,心道,这个孙子到底是个耳根子软的,容易对付。
老太太嘴上说的好听什么每月分粮又分衣裳,可死活不肯提弟弟上学堂的事儿,这是打算毁了二房的仕途?可为何呢?
不管老太太的心思如何,她可不能让老太太顺心了。
苏锦堂不想与老太太一番虚伪,她转头对族长说,“今日多谢族长和里长对我们姐弟的照拂,这三十两银子,是我和弟弟捐给族里学堂的。”
“招娣啊,你这孩子……倒是有心的。”里长的语气里是慢慢的疼惜,因着苏家二爷中了举人,他也跟二房走的近,可以说招娣这个孩子是他看着长大的,往日里那个胆怯又软弱的孩子如今有这样的心胸,让他欣慰又心疼。
族长原本不收,苏锦堂却坚持,最后里长做主,收了二十两当族学捐银。
族长笑着点头看向苏承宇,瞧着这孩子倒是伶俐,“承宇也到了上学堂的年纪了吧,等学堂开学了就让承宇来读书,束脩,笔墨纸砚,书本,学堂每年四季给学员制的衣裳这些银子都免了,承宇你就安安心心地在应天书院读书,好好读像你爹一样进京考状元。”
族长这番话着实让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要知道苏承宇读到能进京这期间需要的银子可不少,更别提族里和乡绅们合力从京都请来的陈山长开办的应天书院,那里的教书先生可不是银子多就能随便请得动,能上应天书院读书,那可是临水县乃至整个东域最大的荣耀。
听了族长的话,苏锦堂心里甚是感动,族长这是在帮自己和弟弟却又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白白占了族里的便宜,好堵住外人的嘴,要知道这些花销加起来可不止二十两银子。
苏老太太仿佛见了鬼一般瞧着苏招娣,这个丫头真是成了精不成,竟然能想这样的法子得了族长的青睐,这真要让承宇考了个举人,那她今日的谋划岂不是都打了水漂?
方氏暗地里叹息,她原本还想着提点招娣一二,可见她自己却早就想到了,招娣这般聪明,日后未必就没有发达的日子,当初她帮着婆婆做了亏心事,如今只盼着分了家后可以不必再做昧心的事,她也算是可以松口气。
刘氏则不屑地哼了一声,这个苏招娣就是个傻的,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舍了出去,看得她都肉疼,上不上学堂有什么要紧,那些个虚名能比银子重要?
庄傲一直沉默地站在一旁,直到苏锦堂说要捐银子时,他才微微抬头瞧了她一眼,随后又站在一旁不出声。
“多谢族长。”苏锦堂要的就是族长这句话,她带着五十两银子分家的事儿肯定不久就会被有心人传出去,这些银子留在她手里反而不妙,不如送出去给族长做个人情,得了自己这个大人情,弟弟到族里的学堂上学也会有人照应。
“招娣,日后你有什么需要的地方尽管和我说。”里长也是苏家村的人,跟苏家二爷算远房,也将招娣姐弟当成自家侄子侄女一般看待,更别说招娣这个孩子还这般的有善心。
苏锦堂笑着点头,她日后还真有事请里长帮忙。
这话一出,刘氏气了个倒仰,这祖孙两都不是好东西,什么脏水都往自己身上泼,可她又真不能说什么,只能咬碎了银牙往肚里吞。
苏老太太气极反笑,这个苏招娣还真是厉害,这么一说,她到底不好在分家上克扣她们姐弟什么。
族长与里长对看了一眼,见苏招娣这般坚决,也就不再劝说什么。
方氏将家里的产业与族长,里长说了一遍,几人在他们的见证下分了家。
苏家有良田和铺子,可苏老太太却不愿将良田给苏招娣姐弟两。
“苏家的良田却不是祖母不愿分给你们姐弟,只是你们到底年纪小没经事儿,良田给了你们也没法子有好产出,不如将良田折成银两。”说着,苏老太太看了方氏一眼。
方氏心领神会,赶忙与族长,里长解释,“这些良田平日里都是雇人,除去雇人的银子,产出也看天气,若是赶上不好的天气,那还是要折本。”
苏家的田产多少,族里是有入账的,族长点头,“良田的收成的确也看天气。”
方氏的手在算盘上噼里啪啦来回算了一番,随后说,“这里折银五十两,外加上县城的铺子一间,这铺子的收入倒是要比看天气吃饭的良田要好上不少。”
五十两在苏家村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姐弟两也够日后的开销,再加上县城的铺子,那日后的收入就有了保障。
族长和里长听了后纷纷点头。
苏锦堂觉得苏老太太不肯分田地有些奇怪,但她也知道方氏所言未必都是假的,她想了想问,“我娘嫁进苏家的时候,我舅舅给她置办了嫁妆。”苏招娣还有一个舅舅,只是后来去关外经商,失去了音讯。
方氏笑呵呵地说,“你爹要进京赶考,你娘又病了,再加上最近的收成都不佳,这些年你娘也补贴了不少家里,剩下的委实不多。不如也折成银子给你如何?”
对于方氏的答复,苏老太太觉得甚是满意,嘴角微微上翘。
苏锦堂问,“我记得舅舅有送了一处靠山的小宅子。”
她这话一出口,一旁假寐的苏老太太眼皮子一跳,语气缓缓地说,“那是你舅舅送的,自然要归你。”
这死丫头原来算计这个呢,跟她那个狡猾的舅舅一样,说的好听是嫁妆,可连个地契都不给,这几年她让两个儿子将那里外翻了个遍也没找到地契,没有地契那丫头就算拿到手也没用,只要她跟知县知会一声,到时候就会被官家收回去,她还不得带着承宇乖乖回来。
苏招娣这丫头还真以为自己得了便宜,苦日子还在后头呢。
苏老太太那边算计着,心里总算是舒服了一些。
方氏心里也明白婆婆的算计,可她不敢当面提醒苏招娣。
分了家,苏老太太临了还要拉着苏承宇的手唱作一番,“都是祖母不好,祖母老了没能力护着你们姐弟,可祖母还是心疼你们的,若是将来有什么事求到祖母这里,祖母能帮的一定会帮你们。虽然分了家,可总归是一家人,日后每月我都会给你们姐弟分粮食,还有一年四季的衣裳。”
苏承宇见祖母这般替他们姐弟着想,心里有愧,方才他对祖母的态度却是不好,他安慰祖母,“祖母,我和姐姐分出去也还是苏家人,以后我们也会经常来瞧您。”
苏老太太伸手抹了抹眼角,心道,这个孙子到底是个耳根子软的,容易对付。
老太太嘴上说的好听什么每月分粮又分衣裳,可死活不肯提弟弟上学堂的事儿,这是打算毁了二房的仕途?可为何呢?
不管老太太的心思如何,她可不能让老太太顺心了。
苏锦堂不想与老太太一番虚伪,她转头对族长说,“今日多谢族长和里长对我们姐弟的照拂,这三十两银子,是我和弟弟捐给族里学堂的。”
“招娣啊,你这孩子……倒是有心的。”里长的语气里是慢慢的疼惜,因着苏家二爷中了举人,他也跟二房走的近,可以说招娣这个孩子是他看着长大的,往日里那个胆怯又软弱的孩子如今有这样的心胸,让他欣慰又心疼。
族长原本不收,苏锦堂却坚持,最后里长做主,收了二十两当族学捐银。
族长笑着点头看向苏承宇,瞧着这孩子倒是伶俐,“承宇也到了上学堂的年纪了吧,等学堂开学了就让承宇来读书,束脩,笔墨纸砚,书本,学堂每年四季给学员制的衣裳这些银子都免了,承宇你就安安心心地在应天书院读书,好好读像你爹一样进京考状元。”
族长这番话着实让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要知道苏承宇读到能进京这期间需要的银子可不少,更别提族里和乡绅们合力从京都请来的陈山长开办的应天书院,那里的教书先生可不是银子多就能随便请得动,能上应天书院读书,那可是临水县乃至整个东域最大的荣耀。
听了族长的话,苏锦堂心里甚是感动,族长这是在帮自己和弟弟却又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白白占了族里的便宜,好堵住外人的嘴,要知道这些花销加起来可不止二十两银子。
苏老太太仿佛见了鬼一般瞧着苏招娣,这个丫头真是成了精不成,竟然能想这样的法子得了族长的青睐,这真要让承宇考了个举人,那她今日的谋划岂不是都打了水漂?
方氏暗地里叹息,她原本还想着提点招娣一二,可见她自己却早就想到了,招娣这般聪明,日后未必就没有发达的日子,当初她帮着婆婆做了亏心事,如今只盼着分了家后可以不必再做昧心的事,她也算是可以松口气。
刘氏则不屑地哼了一声,这个苏招娣就是个傻的,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舍了出去,看得她都肉疼,上不上学堂有什么要紧,那些个虚名能比银子重要?
庄傲一直沉默地站在一旁,直到苏锦堂说要捐银子时,他才微微抬头瞧了她一眼,随后又站在一旁不出声。
“多谢族长。”苏锦堂要的就是族长这句话,她带着五十两银子分家的事儿肯定不久就会被有心人传出去,这些银子留在她手里反而不妙,不如送出去给族长做个人情,得了自己这个大人情,弟弟到族里的学堂上学也会有人照应。
“招娣,日后你有什么需要的地方尽管和我说。”里长也是苏家村的人,跟苏家二爷算远房,也将招娣姐弟当成自家侄子侄女一般看待,更别说招娣这个孩子还这般的有善心。
苏锦堂笑着点头,她日后还真有事请里长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