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冷月到安王府大门口的时候,门口正停着一辆陌生的平板马车,车板上放着几口用大红纸条封着的红木大箱子,红封条上反复写着“玲珑瓷窑”的字样。
这瓷窑的名字很陌生,但那红木箱子一看就是质地精良的上乘货色,能装在这样箱子里的瓷器想也不会是寻常的杯盘碗碟。
冷月在这辆马车前翻身下马,看着车上的箱子皱起了眉头。
安王爷虽也算得上是文人雅士,但平日里公务繁忙,日子一向是往清淡里过的,从没见他这样整箱整箱地往王府里买过什么玩物。
“冷捕头回来了。”
门童热络地来帮冷月牵马,见冷月皱眉盯着那辆没人看管的马车,便道:“这是玲珑瓷窑的车,豫郡王家三公子前段日子新开的瓷窑,这俩月隔三差五的就送一箱来,请王爷品鉴指点。”
“豫郡王……”冷月在脑海中浩繁的皇亲名录里搜寻了片刻,“就是皇上那个堂兄?”
“是,就是那个豫郡王。”门童说着,对着马车上的箱子嗤笑了一声,“听赵管家说他家烧的瓷器品相差得要命,王爷为了顾全豫郡王的面子,都快把这辈子的违心话全说完了。”
冷月莞尔一笑,难怪要使这么精美的箱子,敢情是撑脸面的。
冷月到二全厅门口的时候,那个来送瓷器的瓷窑伙计正垂手站在一口开敞的箱子旁,冷月站在门口就能看见箱子里堆满的黑乎乎的瓷器,瓷器堆得毫无章法,活像是乱葬岗一样。连冷月这不懂瓷器的也能一眼看出这是一箱连次品都称不上的废品。
安王爷萧瑾瑜就端坐在厅中上位,目光复杂地品鉴着捧在手里的那个灰不溜秋的瓶子样的东西,端详了须臾,才缓声道:“还好,器形还好……只是对火候的掌握还需稍作调整,其他,还好。”
那瓷窑伙计似乎也对自家瓷器的斤两是心中有数的,听萧瑾瑜这么说,忙干脆地应了声谢,干巴巴地说了几句吉祥话,就识趣地一拜而退了。
瓷窑伙计一走,萧瑾瑜立马把捧在手中的瓶子顿到一旁的茶案上,如释重负地叹了一声,有些无力地对候在门口的冷月道:“进来吧。”
冷月这才稳步进门,对着这个端坐在轮椅中与景翊年纪相仿的白衣男子规规矩矩地一拜,“卑职冷月拜见王爷。”
“赵辛抓到了?”
“是,已送到大理寺狱了。”
萧瑾瑜眉心微展,轻轻点头。冷月虽是他手下办事的人里年纪最小的,也是三法司里唯一的女官差,但随他办事这些年,无论是当侍卫还是当捕头,都从没让他失望过。
“辛苦你了……相关案卷可以迟些再理,先去歇歇吧。”
冷月两手一拱,颔首道:“卑职还想讨点东西。”
萧瑾瑜过日子虽不讲究,却从来不是个吝啬的人,何况冷月逮回了这么一个他头疼许久的犯人,赏她点什么也是应该的,“需要什么,但说无妨。”
“我想要点成亲用的东西。”
萧瑾瑜怔了须臾,看向冷月的目光比刚才打开箱子看到这堆狼藉的废品时还要难以置信,“成亲?”
冷月端端正正地回道:“是。”
“跟什么人成亲?”
“大理寺少卿,景翊景大人。”
景翊……
萧瑾瑜刚舒开的眉头又蹙成了一团,比刚才看瓷器的时候蹙得还紧。他早年还住在宫里的时候就与景翊相熟了,她与景翊的婚约他是知道的,只是他最为器重的两个手下人成亲,他怎么直到现在还连张喜帖都没见着?
“这日子是何时定的?”
“刚才。”冷月依旧端正且条理清晰地答道,“我刚才在大理寺狱里问过他,正好我俩今晚都有空,就定在今晚了。”
萧瑾瑜怔怔地看了她片刻,缓缓吐纳,抬手抚上有点发胀的额头。秋审期间他需要琢磨的事情实在太多,这件一听开头就注定一时半会儿理解不来,就算理解了也帮不上什么忙的事,还是随它去吧。
“好……我待会儿就让赵管家备贺礼。”
“王爷误会了,卑职不是要贺礼。”冷月颔首道,“卑职是想要点儿当新娘子要用的东西。”
萧瑾瑜又是一怔,揉在额头上的手滞了一下,抬眼看向依旧一脸正色的手下,“你是说,你要在这里出嫁?”
“我娘到凉州看我爹去了,我家没人。”
冷家一门全是武将,冷大将军常年驻守北疆,两个儿子也都在军营效命,长女前些年远嫁南疆苗寨,次女如今在太子府中当侍卫长,冷夫人要是去了凉州,冷月在京中确实是没什么可以为她操办婚事的娘家人了。
何况冷月自打进安王府当侍卫起就一直是住在王府里的,在这里出嫁好像也没什么不妥。
萧瑾瑜心生些许怜惜,便点头道:“也好,你需要些什么,我差人去置办。”
“我以前没当过新娘子,也不知道需要些什么,请王爷赐教。”
萧瑾瑜噎了一下,噎得额头更胀了。
她那套查疑取证的本事是他教的,但不代表着他什么都教得了。
“我也没当过……那就让赵管家去办吧,额外再有什么需要的,你就与他商量。”
“谢王爷!”
“不必客气。”
赵管家虽也没当过新娘子,但到底多活了几十年,是安王府里难得几个见过猪跑的,在终于从萧瑾瑜那里证实冷月确实不是在拿他寻开心之后,便有条不紊地忙活了起来,还把自家媳妇找来帮忙张罗那些男人不便张罗的事,萧瑾瑜甚是放心,也就回安王府存放卷宗的三思阁里继续忙活去了。
夕阳西斜的时候,堆在萧瑾瑜手边的案卷倏然被风吹动,桌案旁的窗户陡然大开,一道暗红色的身影伴着一股浓重的火锅味轻轻地落到了他的桌前。
“呼……齐活儿了。”景翊把一叠子纸页搁到萧瑾瑜的案头,苦着脸抚了抚被微宽的官服遮掩下丝毫看不出饱胀的肚子,“王爷,这种加急的活儿下回换个人干行吗,一天审了十几口子,差点儿撑死我。”
萧瑾瑜放下手里的笔,拿过案头的纸页信手翻了翻。他虽一时没明白一天审十几口子犯人和撑死有什么关系,但从这些供词的质量上看,景翊就算是真的因为这个撑死了,那也绝对没有白死。
“下回再说下回的事。”萧瑾瑜小心地把这叠得之不易的供词收到一旁,抬眼看了看显然是刚才狱中出来就直奔到这儿的景翊,“你今天加急的活儿还没干完呢。”
景翊微微一怔,旋即苦笑出声,“你说成亲的事儿?那个不急,老爷子那边我打过招呼了,亲戚朋友他来请,我宅子那边有齐叔呢,我大哥二哥成亲那会儿都是他盯着收拾的,出不了什么岔子,我待会儿回去拾掇拾掇自己就行了……你放心,我保证装得跟真的一模一样。”
萧瑾瑜一愣,“装?”
景翊伸手端过萧瑾瑜手边的半杯温茶,悠悠地喝了两口,看着一脸不解的萧瑾瑜泰然笑道:“我这些天忙活秋审的事儿没去上朝,但朝廷就那么大点儿,你就甭瞒我了……皇上那儿参我的本子都能绕着御书房摆满一圈儿了吧。”
萧瑾瑜眉心微沉,一时无话。
景翊把喝空的茶杯放回到萧瑾瑜手边,薄唇微抿,抿出一声轻叹,“除了你之外,我还真想不出谁能让你安王府的人心甘情愿地来干这种差事。”
这种差事?
萧瑾瑜恍然明白景翊话中所指,不禁一愕,沉声道:“你怀疑她嫁给你是为了查你?”
“我没怀疑,”景翊轻轻摇头,“我看得出来,打心眼儿里想嫁给我的姑娘看我的眼神不是她那样的。”
景家五代京官,察言观色识言辨谎本就是家传的本事,景翊又在宫里待了那么些年,更是把这样本事修炼得炉火纯青,别说本就没什么花花肠子的冷月,就是那些已在朝廷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老狐狸也糊弄不住他,他能当上这个大理寺少卿,这样本事至少占有一半的功劳。
景翊能这样说出来,就一定是有十成把握的。
萧瑾瑜心里微沉,嘴上仍轻描淡写地道:“她是在边疆军营长大的,如今又是公门中人,怎会跟那些女子一样。”
景翊摇头苦笑,他比谁都了解这位王爷,在这位王爷眼中,世上女人只有两种,一种是跟案子有关的,一种是跟案子无关的,那些跟案子无关的女人的事情跟他三言两语很难掰扯得清,景翊索性挑了个最直截了当的证据,“她在你这儿当差也有些年头了,你听她说过想嫁给我的话吗?别说想嫁给我了,你就说,从你认识她到现在,你总共听她提过我几回?”
算上今天早晨的份,依然屈指可数。
萧瑾瑜一时语塞,静默了半晌,才凝眉沉声道:“这若真是件差事,也不是我派给她的。”
景翊看得出萧瑾瑜这句是实话。
即便看不出,他也相信萧瑾瑜不会跟他说假话。
“不是你,那能是谁?”
萧瑾瑜摇头,冷月虽是刑部的官差,但向来只听他一人差遣,以冷月在军营里养出来的性子,除非情况特殊,否则任何行动无论有无必要都会及时禀报于他。
特殊到连他都要瞒着的情况……
萧瑾瑜还在沉思着,景翊已摊了摊手,微眯起那双线条温和的狐狸眼,有些慵懒地笑道:“我本想着这要是你让她来的,我就好好装几天贪官佞臣,好让你有东西交差,既然这不是你的差事,那也省了我的事儿了……反正我迟早是要娶她的,何况她长得也不难看。”
景翊话音未落,就觉萧瑾瑜的目光倏然一冷。
“你要是敢——”
景翊登时觉得背后窜起一股熟悉的凉气,原本慵懒松散的身子一下子绷紧起来,不等萧瑾瑜说完,景翊已身影一动,闪电般急速掠出,落至离萧瑾瑜的书案最近的墙角,两手抱头,往下一蹲。
“我不敢我不敢我不敢……我一定当亲媳妇一样供着她!”
“当?”
“不当不当不当……就是!她就是我亲媳妇!”
他与萧瑾瑜相识的年头远比冷月给萧瑾瑜卖命的年头多得多,但萧瑾瑜的偏心程度绝不是按年头长短来平均分配的。
听景翊这样信誓旦旦地保证完,萧瑾瑜这才把话音里如刀的凉意收起了些许,低头捉起笔来,“没别的事,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
“有,还有件事,好事。”
萧瑾瑜头也不抬,“说。”
景翊也不起身,就抱着后脑勺蹲在地上一蹦一蹦地凑到了萧瑾瑜轮椅旁边,扬起一张写满了忠心耿耿的笑脸,略带神秘地道:“王爷,我过来之前听典狱官老周说,京城瓷王张老五重出江湖,到玲珑瓷窑烧窑去了。”
听见玲珑瓷窑四个字,萧瑾瑜不禁笔锋一顿,抬起头来,下颌朝墙角的那口红木大箱子扬了扬,“那是他们今早送来的。我有日子没当面看他们送来的东西了,有点儿过意不去,今天看了看,还真是惊喜……”
萧瑾瑜说这话的时候无忧无喜,景翊一时听不出这话是褒是贬,于是起身走过去掀盖看了一眼,一眼看下去,差点儿把眼珠子瞪出来。
“这是……”景翊犹豫了好一阵子才探下两指拈出一只不知道起初上了什么釉色但最终烧成了黑一块白一块的瓶子,拧着眉头里外端详了一番,才勉强下了个结论,“烧废的釉里红吧。”
萧瑾瑜没点头也没摇头,说实话,品赏瓷器这种事儿他会倒是会,但他这种会纯粹是因为自幼养尊处优,见的好东西多了自然知道好东西长什么样的那种会,比起景翊这种好能知道怎么好,坏能说清怎么坏的行家里手,水平还是差着几条街的。就像对着这活像是糊锅底一样的东西,他怎么也看不出什么红来,但是京城瓷王张老五的名号在他这里还是如雷贯耳的。于是他只替那明珠暗投的瓷王叹了一声,“可惜了……”
景翊把捏在手里的废品搁回到箱子里,又往深里拨拉了几下,从里面翻出几片碎瓷片样的东西细细端详了起来。
萧瑾瑜见景翊半晌无话,不禁蹙眉看向景翊小心拈在指尖的东西,“怎么连碎的都送来了?”
“这不是碎的,这是火照子,就是验看火候用的那东西。他们上回来给我送瓷器的时候我嘱咐他们一块送来的,不然实在看不出他们到底是怎么糟蹋材料的……”景翊说着,把翻出的几块碎片全搁在掌心里递到萧瑾瑜面前,“你看,升温的时候火候把握得还挺好的,到控温之初也没什么问题,就是时辰不够,降温降得太早太急,跟赶着去投胎似的……”
景翊像是看不见萧瑾瑜满脸的兴致索然似的,边说边摇头苦叹,转过身去如收尸入殓一般惋惜地盖起这一箱狼藉,轻轻拂去指尖的薄灰,“等忙过这段日子我就去玲珑瓷窑瞧瞧,瓷王要是宝刀未老,我就跟他磨点好物件,你要不要?”
比起上好的瓷器,萧瑾瑜显然对眼下堆在书案上的这些案卷更有兴趣,听到这番话毫无动容之色,只重新落笔行文,淡淡地回了一句,“先忙过了再说。”
“那你晚上还来喝几杯吗?”
“晚上再说。”
这瓷窑的名字很陌生,但那红木箱子一看就是质地精良的上乘货色,能装在这样箱子里的瓷器想也不会是寻常的杯盘碗碟。
冷月在这辆马车前翻身下马,看着车上的箱子皱起了眉头。
安王爷虽也算得上是文人雅士,但平日里公务繁忙,日子一向是往清淡里过的,从没见他这样整箱整箱地往王府里买过什么玩物。
“冷捕头回来了。”
门童热络地来帮冷月牵马,见冷月皱眉盯着那辆没人看管的马车,便道:“这是玲珑瓷窑的车,豫郡王家三公子前段日子新开的瓷窑,这俩月隔三差五的就送一箱来,请王爷品鉴指点。”
“豫郡王……”冷月在脑海中浩繁的皇亲名录里搜寻了片刻,“就是皇上那个堂兄?”
“是,就是那个豫郡王。”门童说着,对着马车上的箱子嗤笑了一声,“听赵管家说他家烧的瓷器品相差得要命,王爷为了顾全豫郡王的面子,都快把这辈子的违心话全说完了。”
冷月莞尔一笑,难怪要使这么精美的箱子,敢情是撑脸面的。
冷月到二全厅门口的时候,那个来送瓷器的瓷窑伙计正垂手站在一口开敞的箱子旁,冷月站在门口就能看见箱子里堆满的黑乎乎的瓷器,瓷器堆得毫无章法,活像是乱葬岗一样。连冷月这不懂瓷器的也能一眼看出这是一箱连次品都称不上的废品。
安王爷萧瑾瑜就端坐在厅中上位,目光复杂地品鉴着捧在手里的那个灰不溜秋的瓶子样的东西,端详了须臾,才缓声道:“还好,器形还好……只是对火候的掌握还需稍作调整,其他,还好。”
那瓷窑伙计似乎也对自家瓷器的斤两是心中有数的,听萧瑾瑜这么说,忙干脆地应了声谢,干巴巴地说了几句吉祥话,就识趣地一拜而退了。
瓷窑伙计一走,萧瑾瑜立马把捧在手中的瓶子顿到一旁的茶案上,如释重负地叹了一声,有些无力地对候在门口的冷月道:“进来吧。”
冷月这才稳步进门,对着这个端坐在轮椅中与景翊年纪相仿的白衣男子规规矩矩地一拜,“卑职冷月拜见王爷。”
“赵辛抓到了?”
“是,已送到大理寺狱了。”
萧瑾瑜眉心微展,轻轻点头。冷月虽是他手下办事的人里年纪最小的,也是三法司里唯一的女官差,但随他办事这些年,无论是当侍卫还是当捕头,都从没让他失望过。
“辛苦你了……相关案卷可以迟些再理,先去歇歇吧。”
冷月两手一拱,颔首道:“卑职还想讨点东西。”
萧瑾瑜过日子虽不讲究,却从来不是个吝啬的人,何况冷月逮回了这么一个他头疼许久的犯人,赏她点什么也是应该的,“需要什么,但说无妨。”
“我想要点成亲用的东西。”
萧瑾瑜怔了须臾,看向冷月的目光比刚才打开箱子看到这堆狼藉的废品时还要难以置信,“成亲?”
冷月端端正正地回道:“是。”
“跟什么人成亲?”
“大理寺少卿,景翊景大人。”
景翊……
萧瑾瑜刚舒开的眉头又蹙成了一团,比刚才看瓷器的时候蹙得还紧。他早年还住在宫里的时候就与景翊相熟了,她与景翊的婚约他是知道的,只是他最为器重的两个手下人成亲,他怎么直到现在还连张喜帖都没见着?
“这日子是何时定的?”
“刚才。”冷月依旧端正且条理清晰地答道,“我刚才在大理寺狱里问过他,正好我俩今晚都有空,就定在今晚了。”
萧瑾瑜怔怔地看了她片刻,缓缓吐纳,抬手抚上有点发胀的额头。秋审期间他需要琢磨的事情实在太多,这件一听开头就注定一时半会儿理解不来,就算理解了也帮不上什么忙的事,还是随它去吧。
“好……我待会儿就让赵管家备贺礼。”
“王爷误会了,卑职不是要贺礼。”冷月颔首道,“卑职是想要点儿当新娘子要用的东西。”
萧瑾瑜又是一怔,揉在额头上的手滞了一下,抬眼看向依旧一脸正色的手下,“你是说,你要在这里出嫁?”
“我娘到凉州看我爹去了,我家没人。”
冷家一门全是武将,冷大将军常年驻守北疆,两个儿子也都在军营效命,长女前些年远嫁南疆苗寨,次女如今在太子府中当侍卫长,冷夫人要是去了凉州,冷月在京中确实是没什么可以为她操办婚事的娘家人了。
何况冷月自打进安王府当侍卫起就一直是住在王府里的,在这里出嫁好像也没什么不妥。
萧瑾瑜心生些许怜惜,便点头道:“也好,你需要些什么,我差人去置办。”
“我以前没当过新娘子,也不知道需要些什么,请王爷赐教。”
萧瑾瑜噎了一下,噎得额头更胀了。
她那套查疑取证的本事是他教的,但不代表着他什么都教得了。
“我也没当过……那就让赵管家去办吧,额外再有什么需要的,你就与他商量。”
“谢王爷!”
“不必客气。”
赵管家虽也没当过新娘子,但到底多活了几十年,是安王府里难得几个见过猪跑的,在终于从萧瑾瑜那里证实冷月确实不是在拿他寻开心之后,便有条不紊地忙活了起来,还把自家媳妇找来帮忙张罗那些男人不便张罗的事,萧瑾瑜甚是放心,也就回安王府存放卷宗的三思阁里继续忙活去了。
夕阳西斜的时候,堆在萧瑾瑜手边的案卷倏然被风吹动,桌案旁的窗户陡然大开,一道暗红色的身影伴着一股浓重的火锅味轻轻地落到了他的桌前。
“呼……齐活儿了。”景翊把一叠子纸页搁到萧瑾瑜的案头,苦着脸抚了抚被微宽的官服遮掩下丝毫看不出饱胀的肚子,“王爷,这种加急的活儿下回换个人干行吗,一天审了十几口子,差点儿撑死我。”
萧瑾瑜放下手里的笔,拿过案头的纸页信手翻了翻。他虽一时没明白一天审十几口子犯人和撑死有什么关系,但从这些供词的质量上看,景翊就算是真的因为这个撑死了,那也绝对没有白死。
“下回再说下回的事。”萧瑾瑜小心地把这叠得之不易的供词收到一旁,抬眼看了看显然是刚才狱中出来就直奔到这儿的景翊,“你今天加急的活儿还没干完呢。”
景翊微微一怔,旋即苦笑出声,“你说成亲的事儿?那个不急,老爷子那边我打过招呼了,亲戚朋友他来请,我宅子那边有齐叔呢,我大哥二哥成亲那会儿都是他盯着收拾的,出不了什么岔子,我待会儿回去拾掇拾掇自己就行了……你放心,我保证装得跟真的一模一样。”
萧瑾瑜一愣,“装?”
景翊伸手端过萧瑾瑜手边的半杯温茶,悠悠地喝了两口,看着一脸不解的萧瑾瑜泰然笑道:“我这些天忙活秋审的事儿没去上朝,但朝廷就那么大点儿,你就甭瞒我了……皇上那儿参我的本子都能绕着御书房摆满一圈儿了吧。”
萧瑾瑜眉心微沉,一时无话。
景翊把喝空的茶杯放回到萧瑾瑜手边,薄唇微抿,抿出一声轻叹,“除了你之外,我还真想不出谁能让你安王府的人心甘情愿地来干这种差事。”
这种差事?
萧瑾瑜恍然明白景翊话中所指,不禁一愕,沉声道:“你怀疑她嫁给你是为了查你?”
“我没怀疑,”景翊轻轻摇头,“我看得出来,打心眼儿里想嫁给我的姑娘看我的眼神不是她那样的。”
景家五代京官,察言观色识言辨谎本就是家传的本事,景翊又在宫里待了那么些年,更是把这样本事修炼得炉火纯青,别说本就没什么花花肠子的冷月,就是那些已在朝廷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老狐狸也糊弄不住他,他能当上这个大理寺少卿,这样本事至少占有一半的功劳。
景翊能这样说出来,就一定是有十成把握的。
萧瑾瑜心里微沉,嘴上仍轻描淡写地道:“她是在边疆军营长大的,如今又是公门中人,怎会跟那些女子一样。”
景翊摇头苦笑,他比谁都了解这位王爷,在这位王爷眼中,世上女人只有两种,一种是跟案子有关的,一种是跟案子无关的,那些跟案子无关的女人的事情跟他三言两语很难掰扯得清,景翊索性挑了个最直截了当的证据,“她在你这儿当差也有些年头了,你听她说过想嫁给我的话吗?别说想嫁给我了,你就说,从你认识她到现在,你总共听她提过我几回?”
算上今天早晨的份,依然屈指可数。
萧瑾瑜一时语塞,静默了半晌,才凝眉沉声道:“这若真是件差事,也不是我派给她的。”
景翊看得出萧瑾瑜这句是实话。
即便看不出,他也相信萧瑾瑜不会跟他说假话。
“不是你,那能是谁?”
萧瑾瑜摇头,冷月虽是刑部的官差,但向来只听他一人差遣,以冷月在军营里养出来的性子,除非情况特殊,否则任何行动无论有无必要都会及时禀报于他。
特殊到连他都要瞒着的情况……
萧瑾瑜还在沉思着,景翊已摊了摊手,微眯起那双线条温和的狐狸眼,有些慵懒地笑道:“我本想着这要是你让她来的,我就好好装几天贪官佞臣,好让你有东西交差,既然这不是你的差事,那也省了我的事儿了……反正我迟早是要娶她的,何况她长得也不难看。”
景翊话音未落,就觉萧瑾瑜的目光倏然一冷。
“你要是敢——”
景翊登时觉得背后窜起一股熟悉的凉气,原本慵懒松散的身子一下子绷紧起来,不等萧瑾瑜说完,景翊已身影一动,闪电般急速掠出,落至离萧瑾瑜的书案最近的墙角,两手抱头,往下一蹲。
“我不敢我不敢我不敢……我一定当亲媳妇一样供着她!”
“当?”
“不当不当不当……就是!她就是我亲媳妇!”
他与萧瑾瑜相识的年头远比冷月给萧瑾瑜卖命的年头多得多,但萧瑾瑜的偏心程度绝不是按年头长短来平均分配的。
听景翊这样信誓旦旦地保证完,萧瑾瑜这才把话音里如刀的凉意收起了些许,低头捉起笔来,“没别的事,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
“有,还有件事,好事。”
萧瑾瑜头也不抬,“说。”
景翊也不起身,就抱着后脑勺蹲在地上一蹦一蹦地凑到了萧瑾瑜轮椅旁边,扬起一张写满了忠心耿耿的笑脸,略带神秘地道:“王爷,我过来之前听典狱官老周说,京城瓷王张老五重出江湖,到玲珑瓷窑烧窑去了。”
听见玲珑瓷窑四个字,萧瑾瑜不禁笔锋一顿,抬起头来,下颌朝墙角的那口红木大箱子扬了扬,“那是他们今早送来的。我有日子没当面看他们送来的东西了,有点儿过意不去,今天看了看,还真是惊喜……”
萧瑾瑜说这话的时候无忧无喜,景翊一时听不出这话是褒是贬,于是起身走过去掀盖看了一眼,一眼看下去,差点儿把眼珠子瞪出来。
“这是……”景翊犹豫了好一阵子才探下两指拈出一只不知道起初上了什么釉色但最终烧成了黑一块白一块的瓶子,拧着眉头里外端详了一番,才勉强下了个结论,“烧废的釉里红吧。”
萧瑾瑜没点头也没摇头,说实话,品赏瓷器这种事儿他会倒是会,但他这种会纯粹是因为自幼养尊处优,见的好东西多了自然知道好东西长什么样的那种会,比起景翊这种好能知道怎么好,坏能说清怎么坏的行家里手,水平还是差着几条街的。就像对着这活像是糊锅底一样的东西,他怎么也看不出什么红来,但是京城瓷王张老五的名号在他这里还是如雷贯耳的。于是他只替那明珠暗投的瓷王叹了一声,“可惜了……”
景翊把捏在手里的废品搁回到箱子里,又往深里拨拉了几下,从里面翻出几片碎瓷片样的东西细细端详了起来。
萧瑾瑜见景翊半晌无话,不禁蹙眉看向景翊小心拈在指尖的东西,“怎么连碎的都送来了?”
“这不是碎的,这是火照子,就是验看火候用的那东西。他们上回来给我送瓷器的时候我嘱咐他们一块送来的,不然实在看不出他们到底是怎么糟蹋材料的……”景翊说着,把翻出的几块碎片全搁在掌心里递到萧瑾瑜面前,“你看,升温的时候火候把握得还挺好的,到控温之初也没什么问题,就是时辰不够,降温降得太早太急,跟赶着去投胎似的……”
景翊像是看不见萧瑾瑜满脸的兴致索然似的,边说边摇头苦叹,转过身去如收尸入殓一般惋惜地盖起这一箱狼藉,轻轻拂去指尖的薄灰,“等忙过这段日子我就去玲珑瓷窑瞧瞧,瓷王要是宝刀未老,我就跟他磨点好物件,你要不要?”
比起上好的瓷器,萧瑾瑜显然对眼下堆在书案上的这些案卷更有兴趣,听到这番话毫无动容之色,只重新落笔行文,淡淡地回了一句,“先忙过了再说。”
“那你晚上还来喝几杯吗?”
“晚上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