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斋草万万岁
第二十三章   论书
    一年一度的论书会,举国上下但凡排得上名号的书院,角逐其中。

    倾书院之力,选能人之才。

    京都以崧山、明泽为首,明州七录斋……更甚者如岳州白鹿,不远千里迢迢奔赴而来。便是为了能在论书会上崭露头角,孰能在论书会崭露头角,便能令书院独占来年魁首。

    能参加论书会的学子都是各大书院佼佼者,着书院的服饰,年轻的脸庞上意气奋发,大有跃跃欲试之意。

    与白简、贺连昇站在一道,赵云栖的个子就显得娇小许多,站在最前列,巡视过一圈后,又转了回来,“你们有没有觉得咱们少了点什么?”

    “少一人。”白简简洁道。

    从方才入园,他便发现了。

    “怎么回事?”赵云栖默默数了一遍,“蔡文雍呢?”

    赵子越这时才一拍脑袋道:“那家伙一紧张就想上茅房,临了出门又去了一次,我想着西园离咱们住的地儿近,就没等,等等,他该不会掉里面了?”

    一想到前面有个腹症的吴略,要是蔡文雍也……

    赵子越一不留神把心底的话说了出来,却遭了赵云栖反驳,“那个不一样。”

    正当他想问是怎么个不一样,就被沈予安踩住了脚背,又被赵云栖狠狠掐了一把,“姐……”

    “还不赶紧去把人找过来,这都要开始了。”

    赵子越连忙往外面去,然而不到一刻钟功夫又满头大汗地跑了回来,“不、不好了,蔡、蔡文雍在门口被马车给撞了!现在给送了医馆,大伯已经派人过去了。”

    “嗯?”赵云栖心底一个咯噔,“……又缺?”

    倒是贺连昇神色淡淡,颇是镇定:“莫慌,兵家之道,兵贵在精而不在多,且以不变应万变。”

    “可真是出师不利。”傅衍凉凉搭了一句,在发觉众人齐齐看向自己后,又挺了挺胸,似乎想找回些气场,未遂,削弱了气焰,“看什么看,我又没说错,就五个人参加,本就是吃亏了,现在再找人也来不及,难不成指望你们几个?”

    说到这里,傅衍挺直了背脊,顿觉自己高大许多。

    赵云栖等人沉沉看着他,正要开口,忽然感觉身侧一道身影罩下,而后便响起她极为熟悉的声音:“你去,可行?”

    白简颔首:“愿意一试。”

    赵云栖惊讶地看着站在白简对面的老爹,再看向应承下来的白简,男子坦然自若,却带着仿佛天生般令人信服的气场,怔愣不过一瞬便不禁扬起笑脸,眼神里藏不住的痴迷:“我家阿简最棒了~”

    “yue~”

    “……启用一个尚不明白论书会为何的新人,是否过于冒进了?”沈予安皱眉道。

    赵秉承沉凝着目光,只锁定了白简一人,仿佛蕴着某些不能与外人道的晦涩心绪,以及试探。而后他看向了贺连昇,显然未有更改意图的打算,只问道:“连昇,你可有异议?”

    “学生无。”贺连昇微怔过后,应道。

    “可……”

    贺连昇的目光从白简移到了过后稍显沉默的沈予安身上,露几分了然。看来他不在的时候,似乎发生了许多有意思的事。

    随着“锵”的一声锣鼓鸣响,通文馆的管事站在了台子中央,朗声道:“心古人之心,学古人之学,纠集同好,仿梁园邺下之集,按兰亭金谷之规。会友,以友辅仁,好修之士,以是为学问之地……”

    学子们纷纷列席。

    傅衍上去之前,被赵云栖挡了挡,遂压低了声音不怀好意道:“怎么,赵大小姐,还指望我照顾你那小白脸儿吗?”

    赵云栖拉着他将他的衣领子好生整了整,最后一个抽紧险些勒得他喘不过气。傅衍惊恐地看向她,后者却笑了笑,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什么,就是让你好好论,不要让大家失望。”

    傅衍飞快地上了台,仿佛身后有恶鬼追似的。

    赵云栖环着胸,坐在后方围观,这一片瞧过去,就属明泽书院的几人最为招眼,卓尔不凡,当然,最主要还是她的白简,就好像天生会发光一般,无论在哪,都那般耀眼。

    “就没有我贺大哥镇不住的场子,那几个崧山的刚才还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见到贺大哥就怂成那样,嗤。”赵子越指着上面的嘲笑道。无异于江湖里自诩高手的,遇到了真正的绝顶高手,强者为尊罢了。

    “你说什么呢!”崧山书院一块坐着的几人顿时满脸怒容,为首之人当即反击道,“连山野村夫都收,明泽书院都落魄至此了?”

    赵子越一瞧,“这不是文兄吗?”他又使坏看向了他后面的学生,“孙千,你被猪拱的伤好了啊。”

    此言一出,周遭窃笑。孙千的一张脸又涨成了猪肝色,“一群乌合之众,休要扰了这读书盛会。”

    “我等是不爱读书,坐在这合乎常理,但文兄孙兄怎么也在这坐冷板凳呢?莫不是搞错了名录,该上去理论呀。”

    “你——”

    论嘴皮子功夫,崧山的几人加起来都不够赵子越看的,大抵是吃了亏,几人不再做言语之争,只是偶尔眼神扫到,小刀子嗖嗖的。

    奈何赵云栖这帮人全数关注在了台子上,论书会已经开始了。

    以设科射策为规则,按难易程度预设分“甲、乙、丙”三策,由论者依次而“射”,若答题不合格则为“不应令”或是“不中策”。

    这是必答,哪个都跑不掉。赵云栖的一颗心跟着管事手里的签桶子来回摇晃,生怕白简抽中了甲科,然而白简中的为乙,《孟子注疏》十四卷,恰好是赵云栖捧过去的藏书之一。就连傅衍都好运气地抽中了丙,一道“无欲则静虚动直”可谓是白送,眼见他喜上眉梢答了一通,再观老学究们面上神情无悲无喜,显然答得不是上乘,然而仍给了通过。

    随着“不中策”者离去,台子上余下半数,明泽书院撤出二人,损失并不算重。再看台子上的,老学究们似乎对今年的人数颇为满意,一番交头接耳,似乎是为最后的论题争论不休。

    论,即自行辩论,亦是此番论书重中之重,一连三日,分论三场。

    “看来今年这些学生品质不错,能令老先生们犯难。”

    “甲科三十余人,从未有过如此庞大之数,天佑大晋,后辈人才济济。”

    “时也,运也。”

    围观的另一侧则有几个官员,对着场上的学生们亦是评论不断,更有甚者趁着议题的功夫,亲自下去考察一番。

    凌公公高坐上位,背后有人撑着黑色伞盖,丫鬟打着蒲扇,闲时饮茶,仿佛对这一切提不起什么兴致,又或是到眼下为止,并没有什么能令他提起兴致的,慵懒支着脑袋,睥睨一切,又目空一切。

    随着管事的拿题而出,铜鼓鸣,场上再次恢复安静。

    “读天下书,览万卷文,博古论今,论人间万象。”他顿了顿,“天生万物,人为其一,唯人最灵,能并万物。此题以‘相生’为论。”

    年约二十的年轻人站起作揖:“崧山书院周郢。《道德经》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皆因从有而生,为因果。斯物也,始制于人,又复用于人,故人为本。”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谈吐之间有礼有节,气度使然。即便赵子越听得云里雾里,也不妨碍他看懂了围观那些人面上欣赏之意,此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周郢亦是为崧山书院开了个好头,接下来的论便顺理成章。

    贺连昇道:“天与人交相胜。天与人实刺异:霆震於畜木,未尝在罪;春滋乎堇荼,未尝择善。跖、乔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不知周之梦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二人如高手过招,令在场之人都能感觉到其中玄妙气场,亦能勾得人心潮澎湃,仿佛身处其中,感知奇妙。

    崧山书院又一人站起,目光却是凝落在陆长安身上,突然发难:“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又言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天道使然,若因果,皆有缘起。陆长安,你觉得如何?”

    陆长安在他目光注视下,倏然噤声。

    傅衍故意撞了下他胳膊:“怎么不说了,方才不是说得还挺好?快点,沙漏要漏光了。”

    陆长安脸色又白了几许,似乎欲张口,迎上那人目光,却又陷入沉默。

    贺连昇看向傅衍,后者心虚,挪开了视线,却与为难陆长安那人撞了目光,交错别过,双方各自隐了暗喜。

    沙漏见底,眼看着崧山书院以大获全胜姿态全部站了起来,白简忽然站了出来:“学生有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