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风波恶
“客为十里烟波醉,唯凭鹤颐酒一杯。”
临安城内不少爱酒的人都念过这句话,用来夸赞坐落西子湖畔,名曰鹤颐的酒楼。
能在那样竞争激烈的地段博出名头,自是掌柜会做生意。楼内卖酒的、酿酒的,哪怕一个打杂的,都要随着四季来个花样翻新,无不惹人驻足流连。
今年,六月临安,风光潺潺,客旅较之去年更盛。
鹤颐楼掌柜又想了个新的揽客法子,就是花式蹴鞠。为此,他还特意收了个擅长此类的小二,名沈鹤云。
时近正午,沈鹤云提着一张罗,站在酒楼门前敲敲打打, 道:“各位,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我们鹤颐楼在这汴京有三绝,你们可知?”
沈鹤云约莫十八年纪,长身而立,虽一身灰蓝长衫,不似富家子弟鲜衣怒马般的惹眼,却也是精气饱满,英俊的翩翩少年郎。
他肩膀上搭了一条毛巾,因为炎热,光洁额头有细细的汗珠,喊了几回,见往来路人聚散匆匆,进门的不多,叹了口气,拿起手边的酸梅汤一饮而尽,刚要再开口,便听到楼内掌柜呵斥:“沈鹤云,又偷懒!”
沈鹤云背对着掌柜翻了个白眼,用锣给自己扇了风,朝着楼内喊:“掌柜啊,这大热的天,咱就别啰嗦了,开门见山的玩不行吗?”
“臭小子,还来教训我。开始吧。来的客人不多,我扣你工钱!”掌柜也不露面,声音中透着不屑。
沈鹤云朝着店内吐了吐舌头,朝门口的另个小二使了个眼色,接过对方扔来的五彩蹴鞠,将锣朝着店门口一挂,又猛地一敲。
随即,他嘴角一扬,眉梢一挑,将手中的蹴鞠向上一抛,只见那蹴鞠如有生命一般,随着他身体的各种动作而在空中翻飞出格式花样,五色的彩带迎着日光飘荡,分外耀眼。
“一个人撑起一台戏,不错。”这是沈鹤云得到的第一个赞赏,诚心实意,但又意味深长。
说这话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男人。他坐倚着酒楼旁的一棵垂柳,手里拿着一壶酒,边仰头畅饮,边斜睨着卖力表演的沈鹤云,一身粗衣,肤色暗沉,脸部的五官与轮廓倒是如雕如刻,眉宇间尽显颓气,眼尾的余光却带着锋利。
他看了片刻,又移开目光,玩味的自言自语:“大材小用,可惜了这一身球头的天赋。”
站在门口招呼往来客人的小二,听见男人的话,撇撇嘴,不以为然道:“哎,陈峰林你怎么说话呢,你这壶酒钱可还赊着呢。沈鹤云他是自愿来这儿,谁也没逼。再说,就他那情况,掌柜的给他这么个露脸的机会,已经算得仁义尽到。你……”
“对,你说的对。再来一壶。”陈峰林嗤笑言罢,将空了的酒壶朝小二一抛,端的是磊落飒爽,目光却在对方转身离去时一低,落在脚前有些斑驳的青石地面,洒下一片重重的怅惘。
不消片刻,离得近的路人皆被沈鹤云别具一格的“白打式”球技吸引,围拢观赏,不时拍手叫好。
沈鹤云见状,一个鲤鱼跃龙门,正将那蹴鞠踢到了锣上。
锣声在喧闹的街道响起,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声音由近而远。
霎时间,前后百米的行人纷纷侧目鹤颐楼,好奇与观赏的脚步接踵而来。
形形色色的人中,最特别的当属鹤颐楼一侧的街角,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乞丐。
他身材精瘦,麻色衣服上贴着几个补丁,手里拿着一根细长的竹竿,嘴里叼着根刚摘下的红色小野花,仰着脖子,饶有兴致的盯着沈鹤云的一举一动。
所谓特别,是他有着乞丐的装扮,却少了点大部分乞丐应有的落魄与卑微,这都半隐半显的藏在他细嫩的脸皮与炯炯有神眼中,是一种天生或左右未来命运的气质,由内而露,不知不觉。
不过,他实在太不务正业。
一个年纪大点的胖乞丐,凑到他身边,顺着他的视线看了看,调笑道:“哟,小叶子,又来看沈鹤云?这一天天的几个来回,要干什么呀?”
“去。关你屁事。”小叶子目不转睛,用胳膊搡了胖乞丐一下,示意闪开。
胖乞丐不为所动,继续道:“最近怎么总不见你,都去干什么了?你这嘴里的花,莫不是送他的?我说叶子,他可没多少钱,不过他义父有钱。你就是做兔儿爷,也得找对人啊。”
“多事。就你这一身膘,乞讨八百里,也捞不到一分钱,找谁都没用。”小叶子轻哼一声,甩了几个铜钱到胖乞丐怀里,明显请走。
胖乞丐得了好处,笑呵呵的离开,不忘提醒他下次换朵有点档次的花。
看沈鹤云表演的人越来越多。鹤颐楼被人围得水泄不通。许多人进了酒楼内,点了酒水,三两小菜,观赏之余津津乐道。
鹤颐楼的掌柜摸了摸胡须,将算珠敲得啪啪作响,在账本上记下一百,心里对沈鹤云颇为满意,决定给他的午餐加两只鸡腿。
正当他为今日赚得盆满钵满心花怒放时,外面的一片叫好声中,传来几个刺耳的倒彩。
沈鹤云用余光一瞟,见是几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嘴角挂着嘲讽的笑,眉梢眼角带着昭然的挑衅,站姿一看便是纨绔子弟,从头到脚的富贵光鲜,由内而外的败絮其中。
沈鹤云认得其中两个,但没有理会,再次将球踢起,借力使力,来了个漂亮的空中回旋,动作行云流水,快而精准。
周围短暂无声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就连心不在焉观看的陈峰林也有些发愣,心中一记赞叹。
“不过就是一个跑堂的,还真以为自己是个角儿了?”喝倒彩的几人中,走出一个蓝衣少年,将沈鹤云从头到脚藐视一番,语气不善。
见沈鹤云仍是不理,蓝衣少年变本加厉起来,“这地方,说白了不过是个酒楼,能出来什么真的高手?”顿了顿,嘻嘻一笑,道:“也对,不能对你要求太高。反正你也没办法加入球队,如今这情况怕是你蹴鞠生涯的巅峰。”
蓝衣少年的话着实刺耳,但沈鹤云并不想出言回敬,免得着了他的道,给养父张韶成惹上麻烦,忍着不快,加快表演的速度,想着早些结束离开。
这话一出,引来不少看客的好奇与私语,也引得一名年轻人面露不满。
年轻人手握一把素雅折扇,一袭旧却标致的月白直裾,长身玉立,沈腰潘鬓,端的是俊朗无俦,一看便是出自书香门第。
他眉头微皱,盯着沈鹤云若有所思,一双眼中饱含的情绪杂而沉,似为沈鹤云不平,又似带着点触景生情。
沈鹤云这边听了恶言,只收了球,笑盈盈地向看客们拱手作揖,恍若未闻的转身向楼内去。
蓝衣少年却打定了找茬的主意,对旁边几个同伴使了个眼色。
同伴们心领神会,坏笑着挡在沈鹤云身前,阴阳怪气的说:“别走啊,未来的蹴鞠健将!”
沈鹤云淡淡瞥了眼少年们,不动声色的绕开,未料一名矮个少年悄然伸腿欲将他绊倒。
沈鹤云反应极快,刚刚碰到少年脚踝,被其定力阻挡时,当即大叫一声,佯装将要跌倒,在让看客们见着是对方使坏的同时,伸手抓住矮个少年,将人一带,生生成了自己落地的肉垫。
矮子少年疼的龇牙咧嘴,猛地拍地,掀开沈鹤云,起身便骂:“敢压我!我看你是活腻了。”
沈鹤云连连摆手,一副无辜委屈状:“对不起。我怎么敢呢,我只是想就近借你的力稳一下自己,结果一转眼就看见你在我身下。实在不是故意的,我没想到……”
“是啊。人家也不是故意的,何必揪着不放。真要计较,也是你先伸的腿。怎么还倒打一耙!”这时,层叠的看客中传来响亮而又中肯的一句,就是声音有点怪,听起来半男不女。
这一句话,引得诸多看客附和。
更有爱看热闹不怕事大的人接道:“看不起人家蹴鞠技术,那句堂堂正正的赢,耍些小聪明算什么。”
几个挑事的少年忙环顾周围,想要揪出那个替他们对头说话的人,却找了几圈也无法确定,只得作罢。
持扇的年轻人淡淡然站着,手指摩挲着光滑的扇骨,眼尾微微一挑,一点锐利的余光投向右后方最外的一层看客。
方才,他身旁站着一个乞丐模样的清秀少年。那少年见沈鹤云被困,吐了嚼在嘴里的红色小野花枝,低低的骂了一句“一群仗势欺人的王八”,便扭头走出人群。
少年的音色,加之离开的时间,让年轻人几乎笃定,方才那一句公正的喊话,正是出自他口。
年轻人凝重的脸上闪过一抹微笑,心中对少年与沈鹤云的勇敢与机智稍稍一赞,随即挑眉看向挑事的少年们。
他知道,凭那些人的心性,必不能善罢甘休。
挑事少年本就是无事生非,如今面子被踩,恼羞成怒。
蓝衣少年将自己的袍子一撩,乘着沈鹤云没注意,伸手一捞,便将沈鹤云挂在腰间的蹴鞠抢到手,挑衅笑道:“有本事用蹴鞠的技术从我这里把它再抢回去!”
这时,也不知道是哪个好事者带头,有节奏的喊起了口号:“比一个,比一个!”
掌柜的见情势不好,想着沈鹤云若是输了丢酒楼面子,便出来打圆场。
哪知蓝衣少年毫不买账,还放下豪言,他若输了便包揽鹤颐楼今日所有的酒钱,若沈鹤云输了便要对着他磕三个响头。
看客越聚越多,怀着不见结局不散场的兴致,吆喝声此起彼伏。
临安城内不少爱酒的人都念过这句话,用来夸赞坐落西子湖畔,名曰鹤颐的酒楼。
能在那样竞争激烈的地段博出名头,自是掌柜会做生意。楼内卖酒的、酿酒的,哪怕一个打杂的,都要随着四季来个花样翻新,无不惹人驻足流连。
今年,六月临安,风光潺潺,客旅较之去年更盛。
鹤颐楼掌柜又想了个新的揽客法子,就是花式蹴鞠。为此,他还特意收了个擅长此类的小二,名沈鹤云。
时近正午,沈鹤云提着一张罗,站在酒楼门前敲敲打打, 道:“各位,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我们鹤颐楼在这汴京有三绝,你们可知?”
沈鹤云约莫十八年纪,长身而立,虽一身灰蓝长衫,不似富家子弟鲜衣怒马般的惹眼,却也是精气饱满,英俊的翩翩少年郎。
他肩膀上搭了一条毛巾,因为炎热,光洁额头有细细的汗珠,喊了几回,见往来路人聚散匆匆,进门的不多,叹了口气,拿起手边的酸梅汤一饮而尽,刚要再开口,便听到楼内掌柜呵斥:“沈鹤云,又偷懒!”
沈鹤云背对着掌柜翻了个白眼,用锣给自己扇了风,朝着楼内喊:“掌柜啊,这大热的天,咱就别啰嗦了,开门见山的玩不行吗?”
“臭小子,还来教训我。开始吧。来的客人不多,我扣你工钱!”掌柜也不露面,声音中透着不屑。
沈鹤云朝着店内吐了吐舌头,朝门口的另个小二使了个眼色,接过对方扔来的五彩蹴鞠,将锣朝着店门口一挂,又猛地一敲。
随即,他嘴角一扬,眉梢一挑,将手中的蹴鞠向上一抛,只见那蹴鞠如有生命一般,随着他身体的各种动作而在空中翻飞出格式花样,五色的彩带迎着日光飘荡,分外耀眼。
“一个人撑起一台戏,不错。”这是沈鹤云得到的第一个赞赏,诚心实意,但又意味深长。
说这话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男人。他坐倚着酒楼旁的一棵垂柳,手里拿着一壶酒,边仰头畅饮,边斜睨着卖力表演的沈鹤云,一身粗衣,肤色暗沉,脸部的五官与轮廓倒是如雕如刻,眉宇间尽显颓气,眼尾的余光却带着锋利。
他看了片刻,又移开目光,玩味的自言自语:“大材小用,可惜了这一身球头的天赋。”
站在门口招呼往来客人的小二,听见男人的话,撇撇嘴,不以为然道:“哎,陈峰林你怎么说话呢,你这壶酒钱可还赊着呢。沈鹤云他是自愿来这儿,谁也没逼。再说,就他那情况,掌柜的给他这么个露脸的机会,已经算得仁义尽到。你……”
“对,你说的对。再来一壶。”陈峰林嗤笑言罢,将空了的酒壶朝小二一抛,端的是磊落飒爽,目光却在对方转身离去时一低,落在脚前有些斑驳的青石地面,洒下一片重重的怅惘。
不消片刻,离得近的路人皆被沈鹤云别具一格的“白打式”球技吸引,围拢观赏,不时拍手叫好。
沈鹤云见状,一个鲤鱼跃龙门,正将那蹴鞠踢到了锣上。
锣声在喧闹的街道响起,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声音由近而远。
霎时间,前后百米的行人纷纷侧目鹤颐楼,好奇与观赏的脚步接踵而来。
形形色色的人中,最特别的当属鹤颐楼一侧的街角,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乞丐。
他身材精瘦,麻色衣服上贴着几个补丁,手里拿着一根细长的竹竿,嘴里叼着根刚摘下的红色小野花,仰着脖子,饶有兴致的盯着沈鹤云的一举一动。
所谓特别,是他有着乞丐的装扮,却少了点大部分乞丐应有的落魄与卑微,这都半隐半显的藏在他细嫩的脸皮与炯炯有神眼中,是一种天生或左右未来命运的气质,由内而露,不知不觉。
不过,他实在太不务正业。
一个年纪大点的胖乞丐,凑到他身边,顺着他的视线看了看,调笑道:“哟,小叶子,又来看沈鹤云?这一天天的几个来回,要干什么呀?”
“去。关你屁事。”小叶子目不转睛,用胳膊搡了胖乞丐一下,示意闪开。
胖乞丐不为所动,继续道:“最近怎么总不见你,都去干什么了?你这嘴里的花,莫不是送他的?我说叶子,他可没多少钱,不过他义父有钱。你就是做兔儿爷,也得找对人啊。”
“多事。就你这一身膘,乞讨八百里,也捞不到一分钱,找谁都没用。”小叶子轻哼一声,甩了几个铜钱到胖乞丐怀里,明显请走。
胖乞丐得了好处,笑呵呵的离开,不忘提醒他下次换朵有点档次的花。
看沈鹤云表演的人越来越多。鹤颐楼被人围得水泄不通。许多人进了酒楼内,点了酒水,三两小菜,观赏之余津津乐道。
鹤颐楼的掌柜摸了摸胡须,将算珠敲得啪啪作响,在账本上记下一百,心里对沈鹤云颇为满意,决定给他的午餐加两只鸡腿。
正当他为今日赚得盆满钵满心花怒放时,外面的一片叫好声中,传来几个刺耳的倒彩。
沈鹤云用余光一瞟,见是几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嘴角挂着嘲讽的笑,眉梢眼角带着昭然的挑衅,站姿一看便是纨绔子弟,从头到脚的富贵光鲜,由内而外的败絮其中。
沈鹤云认得其中两个,但没有理会,再次将球踢起,借力使力,来了个漂亮的空中回旋,动作行云流水,快而精准。
周围短暂无声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就连心不在焉观看的陈峰林也有些发愣,心中一记赞叹。
“不过就是一个跑堂的,还真以为自己是个角儿了?”喝倒彩的几人中,走出一个蓝衣少年,将沈鹤云从头到脚藐视一番,语气不善。
见沈鹤云仍是不理,蓝衣少年变本加厉起来,“这地方,说白了不过是个酒楼,能出来什么真的高手?”顿了顿,嘻嘻一笑,道:“也对,不能对你要求太高。反正你也没办法加入球队,如今这情况怕是你蹴鞠生涯的巅峰。”
蓝衣少年的话着实刺耳,但沈鹤云并不想出言回敬,免得着了他的道,给养父张韶成惹上麻烦,忍着不快,加快表演的速度,想着早些结束离开。
这话一出,引来不少看客的好奇与私语,也引得一名年轻人面露不满。
年轻人手握一把素雅折扇,一袭旧却标致的月白直裾,长身玉立,沈腰潘鬓,端的是俊朗无俦,一看便是出自书香门第。
他眉头微皱,盯着沈鹤云若有所思,一双眼中饱含的情绪杂而沉,似为沈鹤云不平,又似带着点触景生情。
沈鹤云这边听了恶言,只收了球,笑盈盈地向看客们拱手作揖,恍若未闻的转身向楼内去。
蓝衣少年却打定了找茬的主意,对旁边几个同伴使了个眼色。
同伴们心领神会,坏笑着挡在沈鹤云身前,阴阳怪气的说:“别走啊,未来的蹴鞠健将!”
沈鹤云淡淡瞥了眼少年们,不动声色的绕开,未料一名矮个少年悄然伸腿欲将他绊倒。
沈鹤云反应极快,刚刚碰到少年脚踝,被其定力阻挡时,当即大叫一声,佯装将要跌倒,在让看客们见着是对方使坏的同时,伸手抓住矮个少年,将人一带,生生成了自己落地的肉垫。
矮子少年疼的龇牙咧嘴,猛地拍地,掀开沈鹤云,起身便骂:“敢压我!我看你是活腻了。”
沈鹤云连连摆手,一副无辜委屈状:“对不起。我怎么敢呢,我只是想就近借你的力稳一下自己,结果一转眼就看见你在我身下。实在不是故意的,我没想到……”
“是啊。人家也不是故意的,何必揪着不放。真要计较,也是你先伸的腿。怎么还倒打一耙!”这时,层叠的看客中传来响亮而又中肯的一句,就是声音有点怪,听起来半男不女。
这一句话,引得诸多看客附和。
更有爱看热闹不怕事大的人接道:“看不起人家蹴鞠技术,那句堂堂正正的赢,耍些小聪明算什么。”
几个挑事的少年忙环顾周围,想要揪出那个替他们对头说话的人,却找了几圈也无法确定,只得作罢。
持扇的年轻人淡淡然站着,手指摩挲着光滑的扇骨,眼尾微微一挑,一点锐利的余光投向右后方最外的一层看客。
方才,他身旁站着一个乞丐模样的清秀少年。那少年见沈鹤云被困,吐了嚼在嘴里的红色小野花枝,低低的骂了一句“一群仗势欺人的王八”,便扭头走出人群。
少年的音色,加之离开的时间,让年轻人几乎笃定,方才那一句公正的喊话,正是出自他口。
年轻人凝重的脸上闪过一抹微笑,心中对少年与沈鹤云的勇敢与机智稍稍一赞,随即挑眉看向挑事的少年们。
他知道,凭那些人的心性,必不能善罢甘休。
挑事少年本就是无事生非,如今面子被踩,恼羞成怒。
蓝衣少年将自己的袍子一撩,乘着沈鹤云没注意,伸手一捞,便将沈鹤云挂在腰间的蹴鞠抢到手,挑衅笑道:“有本事用蹴鞠的技术从我这里把它再抢回去!”
这时,也不知道是哪个好事者带头,有节奏的喊起了口号:“比一个,比一个!”
掌柜的见情势不好,想着沈鹤云若是输了丢酒楼面子,便出来打圆场。
哪知蓝衣少年毫不买账,还放下豪言,他若输了便包揽鹤颐楼今日所有的酒钱,若沈鹤云输了便要对着他磕三个响头。
看客越聚越多,怀着不见结局不散场的兴致,吆喝声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