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刘永福坐在竹子做的桌子旁边与陆九渊谈话,他妻子泡了两杯花茶过来,里面有红枣和枸杞子,另外还有一种青色花叶,“你们喝茶。”
萧绎尝了一口,味道甘冽,有竹香在里面。
陆九渊道:“你不要紧张,我就是过来问一下,你还记不得你当时摔伤的情况,例如说你当天晚上摔伤以后,有没有及时去医院治疗?”
“我当时是在广州打工,一年挣了两万多块钱,本来还想攒下来给家里用,我有个女儿还在县里上学,我说把钱留着给她当学费用的。谁知道我就摔了,治伤就花了一万八,现在腿还瘸着,还得治,哎,说起来也怪我自己!”
萧绎起身,看了看刘永福摔倒的竹楼的格局,从刘家的情况来看,他家里的环境应该不太好,灶台上摆着几碗待下锅的素菜,小白菜豆角黄花菜,还有切碎的腊肉另放一盘,再就是用小碗装着一点腌过的黄瓜片。刘永福妻子在灶台操作,萧绎看他家灶台上烧水的壶,已经被稻草和木材灰熏得底部漆黑。
再看他家的楼梯,只是用几根竹子绑的一个简易梯子,登高爬低,确实很容易摔下来。
陆九渊对刘永福做笔录,萧绎则去询问刘永福家属,他说:“我们是保险公司的,请问您丈夫还有没有更早一些的就诊记录,您可以拿给我们看一下。”
刘永福老婆转头,擦了擦手,说:“他就是半夜里下楼上厕所,咯嘣摔了一下,我问他要紧不要紧,他说不要紧,我也就没当回事。结果到了第二天,他说他脚疼,疼得走不了路,我就用手推车推他去看医生。”
萧绎问:“去哪里看医生?”
“去的村卫生所,那个医生是我们大队的赤脚大夫,他给刘永福敷草药,又给了几包叫我们拿回来自己敷。谁知道隔了几天,刘永福的脚还是肿得不像个样子,我才又托人带他去县里的大医院看。”
萧绎点头,“你们现在方便不方便,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带我们去村卫生所看一下?”
刘永福老婆说:“要不先吃饭吧,饭很快就做好,你们饿不饿,要不要先吃了饭再过去?吃了饭再过去也是一样的。”
萧绎看一眼时间,“要不你们先吃吧,我们就不吃了,我们可以等你们吃完了再过去。”
刘永福闻言,赶紧杵着拐杖站起来,“那就赶快走吧,卫生所还有点远,免得耽误你们做正事,我们晚一点吃饭也没什么的。”
刘永福老婆说他:“你脚都没好,走又走不快,你不要去了,还是我去,我走得快。”
陆九渊也起身,喝一口茶水,拿起包要走,刘永福追上来,一瘸一拐,手里拿着一个碗,碗里是刚蒸好的玉米和红苕,他推到陆九渊面前,“你们吃,你们拿着吃。”
刘永福端着一个大瓷碗,瓷碗里的食物还冒着灼热的白气,他老婆赶紧将碗接过来,“对呀,差点忘了这个,都是蒸熟了的,我给你们拿着碗,你们在路上吃。”
主人家一番盛情,萧绎没有动,陆九渊却伸手拿了个玉米过来,喂到他嘴边,“萧经理,饿不饿,吃点吧。”她自己则拿了个红苕,在手里滚了两圈,说:“小时候最喜欢吃这个,甜,还顶饱。”
刘永福老婆拿着碗,笑着说:“我都给你们带着,你们路上吃,这个很甜的,每回刘永福出门,我也是给他带这些。”
陆九渊道:“你对他真好,他很幸福。”
刘永福老婆有点不好意思,低了头笑,“我们这里很远吧,不好找,他每回去广州,也是这样的,出门很远,不方便。”
三人走在田埂上,天气干燥,地上的泥巴是硬的,用脚铲一下,扬起满地灰。远处有人在烧秸秆,陆九渊深深吸一口,“我小时候最喜欢烧秸秆的味道,我觉得很香。”
刘永福老婆说:“是啊,这个只有农村才有,在城里闻不到的。”
“嗯,闻不到的,我得多吸几口。”
刘永福老婆觉得陆九渊可亲,越发谈得来,萧绎侧目看过来,陆九渊却只望着乡间田野,没有看他。
村卫生所在村子的另一头,的确很远,从刘家走到卫生所,走得快也要小半个小时。走到半路,又遇上了几条土狗,陆九渊下意识地往萧绎身后躲。
刘永福老婆说:“不用怕,都不咬人的,它们就是跟你们闹着玩呢。”
萧绎自然牵起陆九渊的手,其中一条老黄狗跟着他们走了很远,陆九渊在路上吃了两根玉米一个红苕,等她快要吃饱的时候,目的地到了。
刘永福老婆带着他们进去,村医生正在给人看病,说是要给病人打点青霉素消炎,刘永福老婆指着那医生说:“他帮刘永福看的病,你们想知道甚么就问吧,刘永福就是在这里看的病,我们村也就他一个医生。”
陆九渊看他直接用青霉素,说:“大夫,你用青霉素做过皮试了吗,病人会不会有过敏反应?”
医生扭头,“甚么过敏?”
陆九渊道:“有些人对青霉素过敏,不做皮试的话,怕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话,病人会休克。”
那医生说:“这个我不知道,我这里就这样,实在不行,你们就去大医院看。”
医生认识刘永福老婆,他说:“她男人在我这里就看不好,最后还是去县里大医院看的,我这里不看大病,只看小病。”
陆九渊问:“那你还记不记得他在你这里看了几天,你们有病历吗?”
“没有,没有病历。”那医生说:“我就记得他在我这里躺了好几天,他说他脚疼,不能动,我用土办法帮他敷药,不过没什么用,后头他就去县医院了。”
陆九渊看了萧绎一眼,萧绎问:“那你还记不记得他是甚么时候摔伤的?”
医生看着刘永福老婆,想了想,好像没想起来,最后从抽屉里翻了个册子出来,“他在我这里吃了药,我的药都有数,上面有时间,你们自己看。”
这是个药品记录本,上面果然有刘永福的服药记录,翻到当年五月,上头明明白白写着,刘永福,五月二号来看病,吃药敷药治疗记录是七天。
陆九渊将文本页面用手机拍下来,归还了本子,说:“多谢。”
那医生抬头,“你们还有事吗?”
“没什么事,我们这就走了。”
出了村卫生所,刘永福老婆问他们:“刘永福是不是不应该到这里治病,是不是我们耽误你们事情了?”老实忠厚的中年妇女满脸忧心,一手还端着个已经冷了的大瓷碗,陆九渊说:“没什么,你赶快回家吃饭吧,多谢你们的玉米,我们现在就回去了。”
“我送你们。”
“不用,我们认识路。”
刘永福老婆不肯,非要送萧绎和陆九渊出村,日头早已暮,太阳快要落到田地下头去了,陆九渊说:“不要送了,我们认识路,你快点回去吧,天要黑了。”
妇人坚持送两位远方来客出村子,她说:“我知道近路,能半路打车去县城的,我送你们去坐车,你们不晓得地方的。”
等陆九渊和萧绎上了从村里去镇上的小巴车,刘永福老婆才端着个瓷碗回头往村里走,瞧那妇人背影,陆九渊靠在萧绎肩上,一句话都没说。
“怎么,是不是还有点怨恨我,觉得我故意找茬,没有道理、兴风作浪?”
“我认为萧绎是个理想主义者,这种人单纯,他们要么把人想得极好,要么想得极坏,他们的世界里,是没有中间地带这一说的。”
“我认为这话是在说陆小姐,她要么把人想得极好,要么极坏,在她的世界里,是没有不好不坏这一说的。”
陆九渊道:“这就叫在黑白里爱上色彩,在色彩里朝圣黑白。”
萧绎抚她发端,“九渊,你要知道,情深不寿,强极必辱,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想得那么好。”
“那我也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好,我有很多缺点,不为人知。”
“譬如?”
“譬如我——”
“怎么不说了?”
“譬如你不听我的话,现在已经七点四十了,我们回到桂林差不多十点钟,很可能赶不上末班车了。”
“没关系。”
陆九渊仰头,很郑重道:“萧绎,我并不是介意公开你我的关系,我是介意我们的关系会阻碍你的发展,即使你不想呆在目前这个位置上长治久安。但你我目前同在一个部门,真的会招致非常多的流言蜚语,以后个个都会说我以色侍人,也会说你公私不分。”
萧绎松开她,说:“九渊,其实我是怕委屈了你,即使不公开,我又有什么损失。我是怕有一天,你会觉得我没有保护好你,也没有给你应有的闪耀,你选择沉默,我怕终有一天,你会厌倦。”
“我答应你,真到了那么一天,我会将你昭告世界。”
“好。”萧绎点头,“如果这是你的选择,那我尊重你。”
萧绎尝了一口,味道甘冽,有竹香在里面。
陆九渊道:“你不要紧张,我就是过来问一下,你还记不得你当时摔伤的情况,例如说你当天晚上摔伤以后,有没有及时去医院治疗?”
“我当时是在广州打工,一年挣了两万多块钱,本来还想攒下来给家里用,我有个女儿还在县里上学,我说把钱留着给她当学费用的。谁知道我就摔了,治伤就花了一万八,现在腿还瘸着,还得治,哎,说起来也怪我自己!”
萧绎起身,看了看刘永福摔倒的竹楼的格局,从刘家的情况来看,他家里的环境应该不太好,灶台上摆着几碗待下锅的素菜,小白菜豆角黄花菜,还有切碎的腊肉另放一盘,再就是用小碗装着一点腌过的黄瓜片。刘永福妻子在灶台操作,萧绎看他家灶台上烧水的壶,已经被稻草和木材灰熏得底部漆黑。
再看他家的楼梯,只是用几根竹子绑的一个简易梯子,登高爬低,确实很容易摔下来。
陆九渊对刘永福做笔录,萧绎则去询问刘永福家属,他说:“我们是保险公司的,请问您丈夫还有没有更早一些的就诊记录,您可以拿给我们看一下。”
刘永福老婆转头,擦了擦手,说:“他就是半夜里下楼上厕所,咯嘣摔了一下,我问他要紧不要紧,他说不要紧,我也就没当回事。结果到了第二天,他说他脚疼,疼得走不了路,我就用手推车推他去看医生。”
萧绎问:“去哪里看医生?”
“去的村卫生所,那个医生是我们大队的赤脚大夫,他给刘永福敷草药,又给了几包叫我们拿回来自己敷。谁知道隔了几天,刘永福的脚还是肿得不像个样子,我才又托人带他去县里的大医院看。”
萧绎点头,“你们现在方便不方便,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带我们去村卫生所看一下?”
刘永福老婆说:“要不先吃饭吧,饭很快就做好,你们饿不饿,要不要先吃了饭再过去?吃了饭再过去也是一样的。”
萧绎看一眼时间,“要不你们先吃吧,我们就不吃了,我们可以等你们吃完了再过去。”
刘永福闻言,赶紧杵着拐杖站起来,“那就赶快走吧,卫生所还有点远,免得耽误你们做正事,我们晚一点吃饭也没什么的。”
刘永福老婆说他:“你脚都没好,走又走不快,你不要去了,还是我去,我走得快。”
陆九渊也起身,喝一口茶水,拿起包要走,刘永福追上来,一瘸一拐,手里拿着一个碗,碗里是刚蒸好的玉米和红苕,他推到陆九渊面前,“你们吃,你们拿着吃。”
刘永福端着一个大瓷碗,瓷碗里的食物还冒着灼热的白气,他老婆赶紧将碗接过来,“对呀,差点忘了这个,都是蒸熟了的,我给你们拿着碗,你们在路上吃。”
主人家一番盛情,萧绎没有动,陆九渊却伸手拿了个玉米过来,喂到他嘴边,“萧经理,饿不饿,吃点吧。”她自己则拿了个红苕,在手里滚了两圈,说:“小时候最喜欢吃这个,甜,还顶饱。”
刘永福老婆拿着碗,笑着说:“我都给你们带着,你们路上吃,这个很甜的,每回刘永福出门,我也是给他带这些。”
陆九渊道:“你对他真好,他很幸福。”
刘永福老婆有点不好意思,低了头笑,“我们这里很远吧,不好找,他每回去广州,也是这样的,出门很远,不方便。”
三人走在田埂上,天气干燥,地上的泥巴是硬的,用脚铲一下,扬起满地灰。远处有人在烧秸秆,陆九渊深深吸一口,“我小时候最喜欢烧秸秆的味道,我觉得很香。”
刘永福老婆说:“是啊,这个只有农村才有,在城里闻不到的。”
“嗯,闻不到的,我得多吸几口。”
刘永福老婆觉得陆九渊可亲,越发谈得来,萧绎侧目看过来,陆九渊却只望着乡间田野,没有看他。
村卫生所在村子的另一头,的确很远,从刘家走到卫生所,走得快也要小半个小时。走到半路,又遇上了几条土狗,陆九渊下意识地往萧绎身后躲。
刘永福老婆说:“不用怕,都不咬人的,它们就是跟你们闹着玩呢。”
萧绎自然牵起陆九渊的手,其中一条老黄狗跟着他们走了很远,陆九渊在路上吃了两根玉米一个红苕,等她快要吃饱的时候,目的地到了。
刘永福老婆带着他们进去,村医生正在给人看病,说是要给病人打点青霉素消炎,刘永福老婆指着那医生说:“他帮刘永福看的病,你们想知道甚么就问吧,刘永福就是在这里看的病,我们村也就他一个医生。”
陆九渊看他直接用青霉素,说:“大夫,你用青霉素做过皮试了吗,病人会不会有过敏反应?”
医生扭头,“甚么过敏?”
陆九渊道:“有些人对青霉素过敏,不做皮试的话,怕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话,病人会休克。”
那医生说:“这个我不知道,我这里就这样,实在不行,你们就去大医院看。”
医生认识刘永福老婆,他说:“她男人在我这里就看不好,最后还是去县里大医院看的,我这里不看大病,只看小病。”
陆九渊问:“那你还记不记得他在你这里看了几天,你们有病历吗?”
“没有,没有病历。”那医生说:“我就记得他在我这里躺了好几天,他说他脚疼,不能动,我用土办法帮他敷药,不过没什么用,后头他就去县医院了。”
陆九渊看了萧绎一眼,萧绎问:“那你还记不记得他是甚么时候摔伤的?”
医生看着刘永福老婆,想了想,好像没想起来,最后从抽屉里翻了个册子出来,“他在我这里吃了药,我的药都有数,上面有时间,你们自己看。”
这是个药品记录本,上面果然有刘永福的服药记录,翻到当年五月,上头明明白白写着,刘永福,五月二号来看病,吃药敷药治疗记录是七天。
陆九渊将文本页面用手机拍下来,归还了本子,说:“多谢。”
那医生抬头,“你们还有事吗?”
“没什么事,我们这就走了。”
出了村卫生所,刘永福老婆问他们:“刘永福是不是不应该到这里治病,是不是我们耽误你们事情了?”老实忠厚的中年妇女满脸忧心,一手还端着个已经冷了的大瓷碗,陆九渊说:“没什么,你赶快回家吃饭吧,多谢你们的玉米,我们现在就回去了。”
“我送你们。”
“不用,我们认识路。”
刘永福老婆不肯,非要送萧绎和陆九渊出村,日头早已暮,太阳快要落到田地下头去了,陆九渊说:“不要送了,我们认识路,你快点回去吧,天要黑了。”
妇人坚持送两位远方来客出村子,她说:“我知道近路,能半路打车去县城的,我送你们去坐车,你们不晓得地方的。”
等陆九渊和萧绎上了从村里去镇上的小巴车,刘永福老婆才端着个瓷碗回头往村里走,瞧那妇人背影,陆九渊靠在萧绎肩上,一句话都没说。
“怎么,是不是还有点怨恨我,觉得我故意找茬,没有道理、兴风作浪?”
“我认为萧绎是个理想主义者,这种人单纯,他们要么把人想得极好,要么想得极坏,他们的世界里,是没有中间地带这一说的。”
“我认为这话是在说陆小姐,她要么把人想得极好,要么极坏,在她的世界里,是没有不好不坏这一说的。”
陆九渊道:“这就叫在黑白里爱上色彩,在色彩里朝圣黑白。”
萧绎抚她发端,“九渊,你要知道,情深不寿,强极必辱,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想得那么好。”
“那我也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好,我有很多缺点,不为人知。”
“譬如?”
“譬如我——”
“怎么不说了?”
“譬如你不听我的话,现在已经七点四十了,我们回到桂林差不多十点钟,很可能赶不上末班车了。”
“没关系。”
陆九渊仰头,很郑重道:“萧绎,我并不是介意公开你我的关系,我是介意我们的关系会阻碍你的发展,即使你不想呆在目前这个位置上长治久安。但你我目前同在一个部门,真的会招致非常多的流言蜚语,以后个个都会说我以色侍人,也会说你公私不分。”
萧绎松开她,说:“九渊,其实我是怕委屈了你,即使不公开,我又有什么损失。我是怕有一天,你会觉得我没有保护好你,也没有给你应有的闪耀,你选择沉默,我怕终有一天,你会厌倦。”
“我答应你,真到了那么一天,我会将你昭告世界。”
“好。”萧绎点头,“如果这是你的选择,那我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