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蓝忘机怎么也没想到他和哥哥在大学毕业后的第一次重聚是这样开场的——他刚从苏州开来的长途汽车上下来,蓝曦臣又开着小轿车,载着他和聂明玦往苏州方向开回去。
蓝忘机坐上副驾驶时,后排的聂明玦伸长手臂,和他握了握手算是打招呼。
路况很糟,蓝曦臣专心开车,聂明玦看上去心事重重,蓝忘机也不是善谈的人,车厢里一片沉默,在拥挤的车潮中慢慢开出了上海。
所幸蓝曦臣没有一脚油门开回苏州,他开出上海一个多小时后在一片厂区停下,聂明玦拎起公文包下了车,兄弟俩才有机会单独说话。
蓝曦臣先是详细询问了叔侄俩分别时的情形,听说蓝启仁当时的精神状态还不错,颇为欣慰,“是啊,现在政策好了,忘机你可以常回来,是没必要太伤心。”
兄弟俩不约而同想起了上一次一起辞别叔父时的悲伤场面,一起沉默了。
蓝曦臣立即换了个话题,详细问起蓝忘机在纽约的工作生活,兄弟俩一直频繁保持着通信和电话联系,蓝曦臣基本清楚蓝忘机的生活点滴,现在只是当面再确认一下。
闲聊中提到了晚饭,蓝曦臣颇为歉意,“忘机你难得来一次上海,我本来已经安排好了餐馆请你和聂大哥。但聂大哥坚持说晚上他请客,他在科研所工作,工资比较低,我们晚上就随便找一家吧。”
周六晚上的南京路人潮拥挤,三人连找了几家餐馆,都要排很久的队,正站在街边一筹莫展之际,一个诧异的声音响起,“这不是忘机吗?”
南翔馒头店里走出一人,笑吟吟地看着蓝忘机。蓝忘机记性极佳,迅速回忆起此人——蓝曦臣当年在煤矿的同事兼好友金光瑶。
金光瑶人面广,认识南翔馒头店的店员,四人直接被带到二楼。
二楼顾客少了很多,桌子间再用屏风分隔开,环境比一楼好了很多。四人在桌边坐下,金光瑶手脚麻利,要了开水帮大家烫碗筷。蓝曦臣和其余众人都熟悉,他站起来介绍了聂明玦和金光瑶认识。
这是家老字号,顾客实在太多,点好的东西迟迟不上桌,四人喝着茶水闲聊。
金光瑶突然笑起来,“我们这一桌四人,居然‘红道’、‘黄道’、‘黑道’都齐了。”
此言一出,除蓝忘机外的三人都笑了起来,桌面上的尴尬气氛无形中消散。
金光瑶对迷惑不解的蓝忘机解释,“这是现在大学毕业生择业的流行语,‘红道’指政府机关的工作,我和聂兄都算。‘黄道’指经商,你哥哥在惠普工作,算经商。‘黑道‘则指出国,忘机你是不折不扣的黑道分子。”
聂明玦苦笑道,“科研单位哪算‘红道’? 一穷二白的‘白道’。”
聂明玦连喝几杯热茶,颇有以茶解愁的架势,自嘲道,“‘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科研单位待遇实在太低,我一个月工资六十多块,我来上海,要住曦臣家替单位节省开支,我说请客,曦臣只敢来小面馆。”
蓝曦臣给聂明玦杯里再斟满茶,“南翔可是老字号,小时候家里条件还好的时候,爸妈带我来吃过一次,忘机就没吃过,我总想着有机会带他来尝尝,今天算了解了这个心愿。”
金光瑶接话,“我比你高点,100元出头,比不了蓝曦臣的美国工资。但煤矿里一起工作、一起高考的老朋友了,咋办呢,还得认他这个朋友。”
蓝曦臣啼笑皆非,一口热茶被呛在喉咙里,不停的咳嗽。
话题说开,聂明玦也不尴尬了,举杯向蓝忘机致歉,“我着急去厂里拉项目,那个厂没有公交车可以到达,我事先不知道你要来,让你哥开车送我,耽搁你们兄弟难得的见面,真对不住。”
蓝忘机连忙回复,“聂大哥太客气了,你正事要紧。”
金光瑶笑眯眯地插话,“什么高精尖科技项目?”
聂明玦脸色一下子阴沉了下来,“所里经费越来越少,为求生存,所里找了个项目,帮服装厂检查拉链质量。”
金光瑶愣了一下,笑容不变,“把科技转为生产力,利国利民……“
聂明玦斩钉截铁打断他的话,“检测设备原本是用于军工技术的,用来检查拉链,‘毁钟为铎,毁周为杕’,政府对科研的投入少到荒谬!“
蓝曦臣和蓝忘机同时开口,蓝忘机的问题直截了当,“这个项目能给单位带来多少收入?”
蓝曦臣则试图改变话题,“忘机给我带了几本有关计算机的原版英文书籍,你晚上要不要看看?无羡帮他挑的书,你还记得无羡吗,就是当年和忘机一起送我去大学报道的那个小家伙。”
聂明玦没有理会蓝曦臣的和稀泥,他回答了蓝忘机的问题,“8000元。”
金光瑶依旧微笑,语气诚恳,“政府机关的预算也很少、工资也低。现在广东凯达厂里女工的工资都300多了,大学毕业生都想往涉外机构跑,大家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
金光瑶特地和蓝忘机解释,“涉外机构的工作并不单指外企的技术、管理职位,五星级酒店一个普通员工的工资都400多,沿海合资厂的普通工人的工资也高。”
金光瑶两句话让桌上的气氛变得和谐,小笼汤包正好也上了桌,大家边吃边聊。
离开饭桌前,金光瑶向聂明玦要联系方式,“我能接触到上海郊区、苏州等地工厂的联系人电话,我可以整理出相关的信息,你以后跑业务可以有的放矢。”
聂明玦直觉金光瑶油滑,但这个提议,他无法不动心,他拿出纸笔刷刷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并诚挚道谢。
金光瑶把便条纸折叠好,放入衬衫口袋中,微微一笑,“路都是人走出来的,科研单位要自救,政府职能也需要落实到具体工作,大家争取双赢。”
聂明玦本想找间招待所对付一晚,蓝曦臣知道他是为了给兄弟俩一个单独相处的机会,执意不肯,硬把聂明玦拽回自己的住处。
蓝曦臣独居一套一居室,他把客厅沙发床拉开、找多余的被褥时,聂明玦翻看着蓝忘机带来的原版计算机书籍,有一搭没一搭地和蓝忘机闲聊,他对魏无羡的专业尤其感兴趣,颇问了几个问题。
蓝曦臣找出一床席子,笑问,“聊什么呢?”
聂明玦回答,“忘机说无羡课余自学计算机,无羡确实灵活。”
蓝忘机想起黑暗中两眼放光偷偷打游戏的魏无羡,汗颜道,“他就是喜欢玩。”
聂明玦微微一笑,“很多专业的人才基本是为战争贮备的,和平年代的岗位很少、待遇很差,军工和物理都是。读博的时间长、投入大,专业方向一定要想好了。”
蓝曦臣也点头,“忘机你把这话转告给无羡,聂大哥一直在相关单位工作,这是经验之谈。”
蓝忘机诚挚道谢。
蓝曦臣也拿起那本书翻了翻,由衷感慨,“这本书深入浅出,很多基础性的东西一看就懂了。你弟弟不是承包了个出版社,要不要问问他怎么联系国外出版社、处理版权等相关问题,如果可行,我们把它翻译出来,既可以学习,也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聂明玦黑脸一红,“怀桑那个出版社,只出版地摊文学,封面裸露、文字黄色那种小说。他知道怎么打点拉关系,但肯定不知道怎么联系国外出版社。”
聂明玦接着感慨,“他从小不好好学习,我打也打了、骂了骂了。结果现在他的收入高我10倍不止,爹娘都是他在孝敬,不然我哪能安心做科研?安贫乐道,也是要讲条件的。”
蓝曦臣想起他和蓝忘机择业时有关赡养叔父的考虑,不再试图苍白无力地安慰,沉默不语。
三人轮流洗漱完毕,聂明玦在客厅翻阅计算机书,兄弟俩在卧室闲聊。
蓝曦臣突然笑起来,“忘机,我本来还想问问你有没有女朋友,听来听去,你空闲时间都和无羡在一起,我也不用问了……”
蓝忘机一颗心砰砰直跳。
客厅电话突然响了,聂明玦吼了一声,“蓝曦臣,电话。”
蓝曦臣趿着拖鞋跑出去接电话。
蓝曦臣很快回屋,“是金光瑶,他说他那里有两筒好茶叶,他明天一早送过来,忘机你带回美国,自己喝或送人都可以。”
蓝曦臣继续刚才的话题,“你和无羡还象小时候一样形影不离……”
蓝忘机鼓足勇气,“哥哥,我和……”
电话突然又响了,蓝曦臣又趿着拖鞋跑出去。
蓝曦臣接了电话,对卧室喊,“忘机,你来接下电话,是温宁。他听无羡说你现在在上海,他想明天一起送你去机场。”
后记:
后记1,工资收入:
三尊这一章发生在1985年,这时国内各行业的工资差距极大:国家机关和科研单位的工资以金光瑶、聂明玦的数字为代表,涉外机构或沿海合资厂里的普通工人的月薪300元以上(那时合资厂里的普通打工仔、打工妹在婚姻市场上很受欢迎)。外企外籍工作人员的工资以母国工资为基准(蓝曦臣的月薪2000美元以上)。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政府机关和科研单位工资过低,大量人才流失。
地质普查和勘探业需要专业人士、工作环境也艰苦,一直是体制内的高工资(1986年的平均年薪是1746元,远超1271元的全国职工平均年薪),魏长泽是专家,工资非常高。蓝曦臣考上大学时,藏色送了一件呢料大衣加几十斤全国粮票,是非常重的一份礼。直到八十年代中,呢料大衣都是非常高档的衣物,售价上百、甚至数百元,很多人结婚前到处找门路,就希望买一块呢料做外套,结婚时穿。
收入模式已不再是单一的工资收入,当时的高收入阶层属于个体户、私营企业(聂明玦跑业务的服装厂)和企业承包者(怀桑承包的小黄书出版社)。《中国青年报》当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年最受人们欢迎的职业前三名分别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和厨师,最后三名分别是科学家、医生和教师。
后记2,外企:
1979年,松下做为第一家外企进入中国。
1981年,惠普(HP)进入中国,最初只是在北京设立了中国惠普技术服务处。1985年,正式成立了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中美合资的高技术企业,并在上海成立了销售办事处。1986年,惠普设计中心进入中国。
蓝曦臣从服务处外籍员工一步步熬到公司管理层。
蓝忘机坐上副驾驶时,后排的聂明玦伸长手臂,和他握了握手算是打招呼。
路况很糟,蓝曦臣专心开车,聂明玦看上去心事重重,蓝忘机也不是善谈的人,车厢里一片沉默,在拥挤的车潮中慢慢开出了上海。
所幸蓝曦臣没有一脚油门开回苏州,他开出上海一个多小时后在一片厂区停下,聂明玦拎起公文包下了车,兄弟俩才有机会单独说话。
蓝曦臣先是详细询问了叔侄俩分别时的情形,听说蓝启仁当时的精神状态还不错,颇为欣慰,“是啊,现在政策好了,忘机你可以常回来,是没必要太伤心。”
兄弟俩不约而同想起了上一次一起辞别叔父时的悲伤场面,一起沉默了。
蓝曦臣立即换了个话题,详细问起蓝忘机在纽约的工作生活,兄弟俩一直频繁保持着通信和电话联系,蓝曦臣基本清楚蓝忘机的生活点滴,现在只是当面再确认一下。
闲聊中提到了晚饭,蓝曦臣颇为歉意,“忘机你难得来一次上海,我本来已经安排好了餐馆请你和聂大哥。但聂大哥坚持说晚上他请客,他在科研所工作,工资比较低,我们晚上就随便找一家吧。”
周六晚上的南京路人潮拥挤,三人连找了几家餐馆,都要排很久的队,正站在街边一筹莫展之际,一个诧异的声音响起,“这不是忘机吗?”
南翔馒头店里走出一人,笑吟吟地看着蓝忘机。蓝忘机记性极佳,迅速回忆起此人——蓝曦臣当年在煤矿的同事兼好友金光瑶。
金光瑶人面广,认识南翔馒头店的店员,四人直接被带到二楼。
二楼顾客少了很多,桌子间再用屏风分隔开,环境比一楼好了很多。四人在桌边坐下,金光瑶手脚麻利,要了开水帮大家烫碗筷。蓝曦臣和其余众人都熟悉,他站起来介绍了聂明玦和金光瑶认识。
这是家老字号,顾客实在太多,点好的东西迟迟不上桌,四人喝着茶水闲聊。
金光瑶突然笑起来,“我们这一桌四人,居然‘红道’、‘黄道’、‘黑道’都齐了。”
此言一出,除蓝忘机外的三人都笑了起来,桌面上的尴尬气氛无形中消散。
金光瑶对迷惑不解的蓝忘机解释,“这是现在大学毕业生择业的流行语,‘红道’指政府机关的工作,我和聂兄都算。‘黄道’指经商,你哥哥在惠普工作,算经商。‘黑道‘则指出国,忘机你是不折不扣的黑道分子。”
聂明玦苦笑道,“科研单位哪算‘红道’? 一穷二白的‘白道’。”
聂明玦连喝几杯热茶,颇有以茶解愁的架势,自嘲道,“‘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科研单位待遇实在太低,我一个月工资六十多块,我来上海,要住曦臣家替单位节省开支,我说请客,曦臣只敢来小面馆。”
蓝曦臣给聂明玦杯里再斟满茶,“南翔可是老字号,小时候家里条件还好的时候,爸妈带我来吃过一次,忘机就没吃过,我总想着有机会带他来尝尝,今天算了解了这个心愿。”
金光瑶接话,“我比你高点,100元出头,比不了蓝曦臣的美国工资。但煤矿里一起工作、一起高考的老朋友了,咋办呢,还得认他这个朋友。”
蓝曦臣啼笑皆非,一口热茶被呛在喉咙里,不停的咳嗽。
话题说开,聂明玦也不尴尬了,举杯向蓝忘机致歉,“我着急去厂里拉项目,那个厂没有公交车可以到达,我事先不知道你要来,让你哥开车送我,耽搁你们兄弟难得的见面,真对不住。”
蓝忘机连忙回复,“聂大哥太客气了,你正事要紧。”
金光瑶笑眯眯地插话,“什么高精尖科技项目?”
聂明玦脸色一下子阴沉了下来,“所里经费越来越少,为求生存,所里找了个项目,帮服装厂检查拉链质量。”
金光瑶愣了一下,笑容不变,“把科技转为生产力,利国利民……“
聂明玦斩钉截铁打断他的话,“检测设备原本是用于军工技术的,用来检查拉链,‘毁钟为铎,毁周为杕’,政府对科研的投入少到荒谬!“
蓝曦臣和蓝忘机同时开口,蓝忘机的问题直截了当,“这个项目能给单位带来多少收入?”
蓝曦臣则试图改变话题,“忘机给我带了几本有关计算机的原版英文书籍,你晚上要不要看看?无羡帮他挑的书,你还记得无羡吗,就是当年和忘机一起送我去大学报道的那个小家伙。”
聂明玦没有理会蓝曦臣的和稀泥,他回答了蓝忘机的问题,“8000元。”
金光瑶依旧微笑,语气诚恳,“政府机关的预算也很少、工资也低。现在广东凯达厂里女工的工资都300多了,大学毕业生都想往涉外机构跑,大家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
金光瑶特地和蓝忘机解释,“涉外机构的工作并不单指外企的技术、管理职位,五星级酒店一个普通员工的工资都400多,沿海合资厂的普通工人的工资也高。”
金光瑶两句话让桌上的气氛变得和谐,小笼汤包正好也上了桌,大家边吃边聊。
离开饭桌前,金光瑶向聂明玦要联系方式,“我能接触到上海郊区、苏州等地工厂的联系人电话,我可以整理出相关的信息,你以后跑业务可以有的放矢。”
聂明玦直觉金光瑶油滑,但这个提议,他无法不动心,他拿出纸笔刷刷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并诚挚道谢。
金光瑶把便条纸折叠好,放入衬衫口袋中,微微一笑,“路都是人走出来的,科研单位要自救,政府职能也需要落实到具体工作,大家争取双赢。”
聂明玦本想找间招待所对付一晚,蓝曦臣知道他是为了给兄弟俩一个单独相处的机会,执意不肯,硬把聂明玦拽回自己的住处。
蓝曦臣独居一套一居室,他把客厅沙发床拉开、找多余的被褥时,聂明玦翻看着蓝忘机带来的原版计算机书籍,有一搭没一搭地和蓝忘机闲聊,他对魏无羡的专业尤其感兴趣,颇问了几个问题。
蓝曦臣找出一床席子,笑问,“聊什么呢?”
聂明玦回答,“忘机说无羡课余自学计算机,无羡确实灵活。”
蓝忘机想起黑暗中两眼放光偷偷打游戏的魏无羡,汗颜道,“他就是喜欢玩。”
聂明玦微微一笑,“很多专业的人才基本是为战争贮备的,和平年代的岗位很少、待遇很差,军工和物理都是。读博的时间长、投入大,专业方向一定要想好了。”
蓝曦臣也点头,“忘机你把这话转告给无羡,聂大哥一直在相关单位工作,这是经验之谈。”
蓝忘机诚挚道谢。
蓝曦臣也拿起那本书翻了翻,由衷感慨,“这本书深入浅出,很多基础性的东西一看就懂了。你弟弟不是承包了个出版社,要不要问问他怎么联系国外出版社、处理版权等相关问题,如果可行,我们把它翻译出来,既可以学习,也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聂明玦黑脸一红,“怀桑那个出版社,只出版地摊文学,封面裸露、文字黄色那种小说。他知道怎么打点拉关系,但肯定不知道怎么联系国外出版社。”
聂明玦接着感慨,“他从小不好好学习,我打也打了、骂了骂了。结果现在他的收入高我10倍不止,爹娘都是他在孝敬,不然我哪能安心做科研?安贫乐道,也是要讲条件的。”
蓝曦臣想起他和蓝忘机择业时有关赡养叔父的考虑,不再试图苍白无力地安慰,沉默不语。
三人轮流洗漱完毕,聂明玦在客厅翻阅计算机书,兄弟俩在卧室闲聊。
蓝曦臣突然笑起来,“忘机,我本来还想问问你有没有女朋友,听来听去,你空闲时间都和无羡在一起,我也不用问了……”
蓝忘机一颗心砰砰直跳。
客厅电话突然响了,聂明玦吼了一声,“蓝曦臣,电话。”
蓝曦臣趿着拖鞋跑出去接电话。
蓝曦臣很快回屋,“是金光瑶,他说他那里有两筒好茶叶,他明天一早送过来,忘机你带回美国,自己喝或送人都可以。”
蓝曦臣继续刚才的话题,“你和无羡还象小时候一样形影不离……”
蓝忘机鼓足勇气,“哥哥,我和……”
电话突然又响了,蓝曦臣又趿着拖鞋跑出去。
蓝曦臣接了电话,对卧室喊,“忘机,你来接下电话,是温宁。他听无羡说你现在在上海,他想明天一起送你去机场。”
后记:
后记1,工资收入:
三尊这一章发生在1985年,这时国内各行业的工资差距极大:国家机关和科研单位的工资以金光瑶、聂明玦的数字为代表,涉外机构或沿海合资厂里的普通工人的月薪300元以上(那时合资厂里的普通打工仔、打工妹在婚姻市场上很受欢迎)。外企外籍工作人员的工资以母国工资为基准(蓝曦臣的月薪2000美元以上)。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政府机关和科研单位工资过低,大量人才流失。
地质普查和勘探业需要专业人士、工作环境也艰苦,一直是体制内的高工资(1986年的平均年薪是1746元,远超1271元的全国职工平均年薪),魏长泽是专家,工资非常高。蓝曦臣考上大学时,藏色送了一件呢料大衣加几十斤全国粮票,是非常重的一份礼。直到八十年代中,呢料大衣都是非常高档的衣物,售价上百、甚至数百元,很多人结婚前到处找门路,就希望买一块呢料做外套,结婚时穿。
收入模式已不再是单一的工资收入,当时的高收入阶层属于个体户、私营企业(聂明玦跑业务的服装厂)和企业承包者(怀桑承包的小黄书出版社)。《中国青年报》当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年最受人们欢迎的职业前三名分别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和厨师,最后三名分别是科学家、医生和教师。
后记2,外企:
1979年,松下做为第一家外企进入中国。
1981年,惠普(HP)进入中国,最初只是在北京设立了中国惠普技术服务处。1985年,正式成立了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中美合资的高技术企业,并在上海成立了销售办事处。1986年,惠普设计中心进入中国。
蓝曦臣从服务处外籍员工一步步熬到公司管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