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说故事的男孩儿
黄以安的剧播出后,网上的确有了一些声音讨论,可是这些声音也并不都是好的。要承受万众瞩目,就要接受好赖话都得受着。
他这个角色很好,好到快要掩盖住男主的光芒,自然会被男主粉丝和经纪团队侧面黑。每天都有人骂他是加戏咖和死捧不红,每天都有人嘲他昧着良心接微商代言,每天也都会有因为这些讨论声而开始关注他的路人。
季芒芒安慰他说:“哥,一个巴掌拍不响,有人夸有人骂,你才能慢慢有更多讨论和关注,咱们现在的首要目标是红,你作为一个艺人,这种心理承受能力应该有的。”这话说得诚实,也残忍。
人本身都是要脸要皮的,那种不 care任何讨论声的酷盖都是从闲言碎语谩骂吐槽嬉笑调侃中爬出来的生存者。人是群居性动物,不可能独立到哪里去,也不可能真的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那些独立坚强难道不也是建立在人群之上的吗?那些不在意和酷不也是建立在一部分人的认同之上的吗?
所以黄以安被网络声音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他低落的情绪上,还有身体上的变化,他的黑眼圈和红血丝都表示着他并没有听进季芒芒的话,不去看那些不好听的语言攻击,相反不仅看了,还看到心里去了。
互联网就像□□,你也不知道电线那头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平日里温文尔雅谦虚有礼的人隔着电线开始变得恶意满满,用戾气和恶毒攻击着一个素不相识的靶子,把对生活的愤怒化为言语利刃抛向万人皆可利用的靶子。
当然,也有人本身就不善良,人之初,性本恶,这世界上最大的宽容就是让恶人有做自己的权利。
网络暴力,早已被利用成营销的一种工具,一个手段,一次无聊的狂欢。
大部分普通人,生来无聊,甘愿沦为娱乐的工具,请继续做被动的大众。
所以黄以安需要一个故事,用一个故事吸引更多的怜悯心和共鸣,季芒芒联系一家新媒体杂志策划了一场直播,一场用来固粉和情感传播的直播。
少女心的高价值还在于她自带母爱光环,多大的男人都会在某一刻因为聪明的示弱变成需要被保护爱怜的男孩儿,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的阴暗。
人心高深莫测,而有人总想要玩弄人心,牟取暴利。
同样地,秦天一也需要一个故事来推广《筑家》,需要用他们的可贵爱情吸引更多期待爱的用户,季芒芒明白其中的路数,也知道这是她唯一拿到胜劵的机会,所以欣然同意,她还是想用尽全力来帮他圆梦。
那天的画面不是没有看见,也没有这么快就遗忘掉,可是她没有勇气与秦天一当面对峙,因为一旦出现了她不想面对的情况,那她对峙的不是这个男人,而是自己的整个青春。
谁都会说青春可贵,悬崖勒马,及时不晚。可是她还是想赌一把,或许是自己的疑心病犯了呢?或许真相没她想象的那么残忍不堪呢?亦或许她只是想不放手一条道走到黑呢?
她看到秦天一接受采访,以创始人的身份讲述《筑家》背后的故事,说起他们相爱的艰辛,说到动容处,潸然泪下,那是狐狸的眼泪?还是鳄鱼的眼泪?总之难以相信那是真心人的眼泪。
《筑家》没有季芒芒的股份,有的是她的付出和被利用,这利用也叫做捆绑,就好像在为他们貌合神离的预兆做弥补,他们的爱情不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公司一个品牌如何长久地发展的辅助线,用故事情感浇灌金钱的利滚利。
所有人都祝福季芒芒的付出终于看见了回音,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永远也不可能形容他们之间的这份感情了。
事已至此,他们的感情并没有进一步的推进,反而增添了诸多裂痕。
那就随着时间走吧,爱没有教会他们兵不血刃,却一直在给他们制造耐心等待的机会。
这是又一年的冬日,是更冷的一年,是艰难关键的时候。
季芒芒给黄以安写了直播的策划剧本,黄以安看完后才知道她添油加醋的本领并不比万姐差,甚至更胜一筹。
“非要这样吗?”黄以安内心有些犹豫,觉得如果答应了季芒芒的剧本,他就要带着面具生活了。
“要不你继续失眠?继续看骂你的那些言论?恨意如果不在适当的时间转化为爱意,就会消失得无影踪,咱们都走到这一步了,你要前功尽弃吗?”季芒芒看上去有些不耐烦,她最近烦到都不能安心玩开心消消乐了,压力并不比黄以安承受的少。
新媒体杂志也就是电子刊并不被业内经纪公司普遍认可,在提倡环保,节约纸资源的今天,艺人们还是不接受电子刊,觉得low,觉得掉身价,还是以拍纸刊为荣,殊不知粉丝为冲销量买的大量纸刊最后连运回都是一笔负担。
可以理解体谅艺人的墨守认知,也可以跟着业内约定俗成的偏见继续追捧虚荣,但是季芒芒却偏偏决定反其道而行之,黄以安已经因为接微商代言被嘲上天了,那不如让所谓的底线彻底改变。
直播那天很顺利,黄以安说了一个少年渴望被看见的故事,因为角色吸的剧粉开始有转为他的个人真爱粉的。说到底现在的粉丝都很难买单,也都很容易买单,爱的如果是你这个人,那你所有的作品和通告数据都会支持,这已经成为共识。
所以剧粉、观众、听众都没粉丝有价值,但却都比粉丝高贵。
这有点可笑,可仔细一想,好像又有些道理,就如这世上拼命向上爬的蝼蚁总是最贱命的,明明世界这座大厦是由这千千万万蝼蚁顶起来的,高贵的却是那些所谓的投胎好的。
投胎好了,受一点委屈也是千斤重的磨难,还有一堆蝼蚁心疼维护,这不就是现实吗?
季芒芒想,“飘飘然”这个词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吧,蝼蚁没有资本飘飘然。
其实最可笑的不就是黄以安这样的蝼蚁吗?认不清自己的本我,还没有爬上去就已学会飘飘然。
直播里,黄以安闭口不谈微商代言的事,反而一直在说自己在韩国练习室的回忆和刚回国那段时间的煎熬,适当地掉几滴眼泪,虚伪地博几分怜爱,最后升华主题告诉大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要陪他一切追梦,让一切真善美撒播人间每个角落。
这个套路真是考验演技,很明显,这是黄以安演技最爆表的一次,因为演的是想象中的自己,所以是不是更容易和角色产生共鸣,更容易入戏,然后死活出不了戏。
这个时代好像又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了,沧海桑田,反反复复,人们还是靠着听故事来判断是非,比的也一直都是谁的故事讲得好,人心都是肉长的,所以AI代替不了人。
这场直播最直接的数据显示就是附带的这次电子刊的销量猛增,打破了之前的销售记录,黄以安登上热门期刊排行榜第一名,远甩第二名五万本,这个成绩很亮眼。
季芒芒没有恃势凌人地和杂志方签销量分成,虽然也有艺人方这么做,但是季芒芒总觉得这样会像一个把柄一样落在别人手里,她利用这次的好数据和杂志方签了商务代理协议,这些杂志手里都有很多品牌资源,也都会乐意做这样的合作来与艺人建立更亲密的联系。
来找黄以安签约的经纪公司也有了不少,季芒芒一家接一家地约谈对比,总要在有限的选择里为艺人争取最好的资源,这是她的工作责任,不掺杂一点私心。
“万姐找我了。”见完导演回来的路上,黄以安淡淡地对季芒芒说。
“嗯,她也找我了,她现在的那家公司不错,影视、宣传、商务资源都很好,而且你过去给一哥的地位,所有的资源你都有优先权,可以考虑一下。”季芒芒故意不看黄以安,直直地盯着窗外的路况,看着不远处的红绿灯。
“你想让我签吗?”沉默片刻后,黄以安继续问道。
“你想签吗?”季芒芒不假思索地回应道。
这一路开始变得沉默,万姐这两年工作也一直不是很稳定,接二连三的变动,没有拿得出手的业绩案例,反倒是左右逢源的本领越来越强,抱领导大腿的本事愈发娴熟,这不一下又勾搭到了业内目前上升最快的一家经纪公司的大老板,想用签约黄以安来稳固自己在这个公司的地位。
位置变了,各有队友。
这个名利场里没有永远的敌人或冤家,只有永远的利益。
用感情故事绯闻八卦励志鸡汤圈钱,然后含着别人的汗水说感情最重要,所有人都避讳着利益至上这个真相,却也避不开利益的纠葛。
在微博超话、豆瓣八组聚集了一大批黄以安的粉丝为他撕逼,这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季芒芒雇的水军,拉踩当红鲜肉来突显黄以安的好,这种拉踩很常见。
她还让水军发了几条讨论现在男明星演技的帖子,然后又找了另外一批水军在底下安利黄以安,粉丝也跟风开始宣传这个宝藏男孩,惹来了更多人的关注,也惹来了更多人的讨厌。
但是黄以安演技这个词条也被新浪微博收录了,广场上都是季芒芒偷偷安排的粉丝剪辑发布的黄以安“十大演技名场面”,明明之前的那些剧都是半糊不糊的消遣时间的脑残剧,但是只要有黄以安落泪、大吼、打架、飞檐走壁、台词多的画面,就是名场面。
名场面太多,名场面就成了虚言。
车行驶到目的地,季芒芒下车前,黄以安拉住了她的手腕。
“我想签,而且我肯定会带着你一起签的,万姐那边,我们就把商务给她吧,这是我跟她谈好的条件。”黄以安的话像一块石头一样重重地落在季芒芒身上,让她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感情快要抓不住了,事业好像也开始身不由己。
过往认识的一个文艺片导演来找季芒芒聊拍戏的合作,那是一个真文艺青年,所以很穷,他找季芒芒的原因也很简单,觉得季芒芒很喜欢用文艺片去做艺人营销。季芒芒想做的艺人类型自始至终都是那种文艺小众又高级的人设,小众吸引高级,高级吸引无知,无知制造跟风,跟风引发舆论,舆论生出真爱。
季芒芒也很惊讶,她拿到试读剧本那一刻发现,编剧居然是许至清。
剧本写得很好很文艺,女性编剧写了一个男性挣扎的故事,名字叫做《红绿灯》,讲述了一个男人从小到老都没有找到自我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从小就要过一个有着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才能回家,他讨厌等待红绿灯,也讨厌站在十字路口,终于有一天有机会走向远方,远离家乡的红绿灯和十字路口,可是却也在远方见到了更多的红绿灯和十字路口,他每一次选择走的路都不是内心想要选的,是耳边的嘈嘈众声引导他选的所谓正确的道路,他选呀选,最终选择了回到老家的路,选择了继续面对那个从小就讨厌的红绿灯的路。
这是一个绝对会扑街的剧本,季芒芒却被感动了。黄以安也表示如果档期合适,他愿意演。
他这个角色很好,好到快要掩盖住男主的光芒,自然会被男主粉丝和经纪团队侧面黑。每天都有人骂他是加戏咖和死捧不红,每天都有人嘲他昧着良心接微商代言,每天也都会有因为这些讨论声而开始关注他的路人。
季芒芒安慰他说:“哥,一个巴掌拍不响,有人夸有人骂,你才能慢慢有更多讨论和关注,咱们现在的首要目标是红,你作为一个艺人,这种心理承受能力应该有的。”这话说得诚实,也残忍。
人本身都是要脸要皮的,那种不 care任何讨论声的酷盖都是从闲言碎语谩骂吐槽嬉笑调侃中爬出来的生存者。人是群居性动物,不可能独立到哪里去,也不可能真的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那些独立坚强难道不也是建立在人群之上的吗?那些不在意和酷不也是建立在一部分人的认同之上的吗?
所以黄以安被网络声音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他低落的情绪上,还有身体上的变化,他的黑眼圈和红血丝都表示着他并没有听进季芒芒的话,不去看那些不好听的语言攻击,相反不仅看了,还看到心里去了。
互联网就像□□,你也不知道电线那头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平日里温文尔雅谦虚有礼的人隔着电线开始变得恶意满满,用戾气和恶毒攻击着一个素不相识的靶子,把对生活的愤怒化为言语利刃抛向万人皆可利用的靶子。
当然,也有人本身就不善良,人之初,性本恶,这世界上最大的宽容就是让恶人有做自己的权利。
网络暴力,早已被利用成营销的一种工具,一个手段,一次无聊的狂欢。
大部分普通人,生来无聊,甘愿沦为娱乐的工具,请继续做被动的大众。
所以黄以安需要一个故事,用一个故事吸引更多的怜悯心和共鸣,季芒芒联系一家新媒体杂志策划了一场直播,一场用来固粉和情感传播的直播。
少女心的高价值还在于她自带母爱光环,多大的男人都会在某一刻因为聪明的示弱变成需要被保护爱怜的男孩儿,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的阴暗。
人心高深莫测,而有人总想要玩弄人心,牟取暴利。
同样地,秦天一也需要一个故事来推广《筑家》,需要用他们的可贵爱情吸引更多期待爱的用户,季芒芒明白其中的路数,也知道这是她唯一拿到胜劵的机会,所以欣然同意,她还是想用尽全力来帮他圆梦。
那天的画面不是没有看见,也没有这么快就遗忘掉,可是她没有勇气与秦天一当面对峙,因为一旦出现了她不想面对的情况,那她对峙的不是这个男人,而是自己的整个青春。
谁都会说青春可贵,悬崖勒马,及时不晚。可是她还是想赌一把,或许是自己的疑心病犯了呢?或许真相没她想象的那么残忍不堪呢?亦或许她只是想不放手一条道走到黑呢?
她看到秦天一接受采访,以创始人的身份讲述《筑家》背后的故事,说起他们相爱的艰辛,说到动容处,潸然泪下,那是狐狸的眼泪?还是鳄鱼的眼泪?总之难以相信那是真心人的眼泪。
《筑家》没有季芒芒的股份,有的是她的付出和被利用,这利用也叫做捆绑,就好像在为他们貌合神离的预兆做弥补,他们的爱情不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公司一个品牌如何长久地发展的辅助线,用故事情感浇灌金钱的利滚利。
所有人都祝福季芒芒的付出终于看见了回音,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永远也不可能形容他们之间的这份感情了。
事已至此,他们的感情并没有进一步的推进,反而增添了诸多裂痕。
那就随着时间走吧,爱没有教会他们兵不血刃,却一直在给他们制造耐心等待的机会。
这是又一年的冬日,是更冷的一年,是艰难关键的时候。
季芒芒给黄以安写了直播的策划剧本,黄以安看完后才知道她添油加醋的本领并不比万姐差,甚至更胜一筹。
“非要这样吗?”黄以安内心有些犹豫,觉得如果答应了季芒芒的剧本,他就要带着面具生活了。
“要不你继续失眠?继续看骂你的那些言论?恨意如果不在适当的时间转化为爱意,就会消失得无影踪,咱们都走到这一步了,你要前功尽弃吗?”季芒芒看上去有些不耐烦,她最近烦到都不能安心玩开心消消乐了,压力并不比黄以安承受的少。
新媒体杂志也就是电子刊并不被业内经纪公司普遍认可,在提倡环保,节约纸资源的今天,艺人们还是不接受电子刊,觉得low,觉得掉身价,还是以拍纸刊为荣,殊不知粉丝为冲销量买的大量纸刊最后连运回都是一笔负担。
可以理解体谅艺人的墨守认知,也可以跟着业内约定俗成的偏见继续追捧虚荣,但是季芒芒却偏偏决定反其道而行之,黄以安已经因为接微商代言被嘲上天了,那不如让所谓的底线彻底改变。
直播那天很顺利,黄以安说了一个少年渴望被看见的故事,因为角色吸的剧粉开始有转为他的个人真爱粉的。说到底现在的粉丝都很难买单,也都很容易买单,爱的如果是你这个人,那你所有的作品和通告数据都会支持,这已经成为共识。
所以剧粉、观众、听众都没粉丝有价值,但却都比粉丝高贵。
这有点可笑,可仔细一想,好像又有些道理,就如这世上拼命向上爬的蝼蚁总是最贱命的,明明世界这座大厦是由这千千万万蝼蚁顶起来的,高贵的却是那些所谓的投胎好的。
投胎好了,受一点委屈也是千斤重的磨难,还有一堆蝼蚁心疼维护,这不就是现实吗?
季芒芒想,“飘飘然”这个词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吧,蝼蚁没有资本飘飘然。
其实最可笑的不就是黄以安这样的蝼蚁吗?认不清自己的本我,还没有爬上去就已学会飘飘然。
直播里,黄以安闭口不谈微商代言的事,反而一直在说自己在韩国练习室的回忆和刚回国那段时间的煎熬,适当地掉几滴眼泪,虚伪地博几分怜爱,最后升华主题告诉大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要陪他一切追梦,让一切真善美撒播人间每个角落。
这个套路真是考验演技,很明显,这是黄以安演技最爆表的一次,因为演的是想象中的自己,所以是不是更容易和角色产生共鸣,更容易入戏,然后死活出不了戏。
这个时代好像又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了,沧海桑田,反反复复,人们还是靠着听故事来判断是非,比的也一直都是谁的故事讲得好,人心都是肉长的,所以AI代替不了人。
这场直播最直接的数据显示就是附带的这次电子刊的销量猛增,打破了之前的销售记录,黄以安登上热门期刊排行榜第一名,远甩第二名五万本,这个成绩很亮眼。
季芒芒没有恃势凌人地和杂志方签销量分成,虽然也有艺人方这么做,但是季芒芒总觉得这样会像一个把柄一样落在别人手里,她利用这次的好数据和杂志方签了商务代理协议,这些杂志手里都有很多品牌资源,也都会乐意做这样的合作来与艺人建立更亲密的联系。
来找黄以安签约的经纪公司也有了不少,季芒芒一家接一家地约谈对比,总要在有限的选择里为艺人争取最好的资源,这是她的工作责任,不掺杂一点私心。
“万姐找我了。”见完导演回来的路上,黄以安淡淡地对季芒芒说。
“嗯,她也找我了,她现在的那家公司不错,影视、宣传、商务资源都很好,而且你过去给一哥的地位,所有的资源你都有优先权,可以考虑一下。”季芒芒故意不看黄以安,直直地盯着窗外的路况,看着不远处的红绿灯。
“你想让我签吗?”沉默片刻后,黄以安继续问道。
“你想签吗?”季芒芒不假思索地回应道。
这一路开始变得沉默,万姐这两年工作也一直不是很稳定,接二连三的变动,没有拿得出手的业绩案例,反倒是左右逢源的本领越来越强,抱领导大腿的本事愈发娴熟,这不一下又勾搭到了业内目前上升最快的一家经纪公司的大老板,想用签约黄以安来稳固自己在这个公司的地位。
位置变了,各有队友。
这个名利场里没有永远的敌人或冤家,只有永远的利益。
用感情故事绯闻八卦励志鸡汤圈钱,然后含着别人的汗水说感情最重要,所有人都避讳着利益至上这个真相,却也避不开利益的纠葛。
在微博超话、豆瓣八组聚集了一大批黄以安的粉丝为他撕逼,这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季芒芒雇的水军,拉踩当红鲜肉来突显黄以安的好,这种拉踩很常见。
她还让水军发了几条讨论现在男明星演技的帖子,然后又找了另外一批水军在底下安利黄以安,粉丝也跟风开始宣传这个宝藏男孩,惹来了更多人的关注,也惹来了更多人的讨厌。
但是黄以安演技这个词条也被新浪微博收录了,广场上都是季芒芒偷偷安排的粉丝剪辑发布的黄以安“十大演技名场面”,明明之前的那些剧都是半糊不糊的消遣时间的脑残剧,但是只要有黄以安落泪、大吼、打架、飞檐走壁、台词多的画面,就是名场面。
名场面太多,名场面就成了虚言。
车行驶到目的地,季芒芒下车前,黄以安拉住了她的手腕。
“我想签,而且我肯定会带着你一起签的,万姐那边,我们就把商务给她吧,这是我跟她谈好的条件。”黄以安的话像一块石头一样重重地落在季芒芒身上,让她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感情快要抓不住了,事业好像也开始身不由己。
过往认识的一个文艺片导演来找季芒芒聊拍戏的合作,那是一个真文艺青年,所以很穷,他找季芒芒的原因也很简单,觉得季芒芒很喜欢用文艺片去做艺人营销。季芒芒想做的艺人类型自始至终都是那种文艺小众又高级的人设,小众吸引高级,高级吸引无知,无知制造跟风,跟风引发舆论,舆论生出真爱。
季芒芒也很惊讶,她拿到试读剧本那一刻发现,编剧居然是许至清。
剧本写得很好很文艺,女性编剧写了一个男性挣扎的故事,名字叫做《红绿灯》,讲述了一个男人从小到老都没有找到自我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从小就要过一个有着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才能回家,他讨厌等待红绿灯,也讨厌站在十字路口,终于有一天有机会走向远方,远离家乡的红绿灯和十字路口,可是却也在远方见到了更多的红绿灯和十字路口,他每一次选择走的路都不是内心想要选的,是耳边的嘈嘈众声引导他选的所谓正确的道路,他选呀选,最终选择了回到老家的路,选择了继续面对那个从小就讨厌的红绿灯的路。
这是一个绝对会扑街的剧本,季芒芒却被感动了。黄以安也表示如果档期合适,他愿意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