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碳铁之战4:彩虹尽头
木星坠落5
    5

    阿布的伤很普通,半个小时后治疗结束,他被推出手术室基本上没事儿了。

    “以后记得早点儿说有本事去打铁族的话。”方于西说。

    阿布白了他一眼,“你本事这么大,为什么不去打铁族啊?”

    “话多。”

    方于西把阿布送回家,自己独自走回住处。

    路上,方于西收到了何敏萱的视频邮件。“你怎么不问我的新男友啊?我又新添了两件武器。可厉害呢。要不要我展示给你看?”她在视频邮件里絮絮叨叨,提了很多要求,甚至要他讲故事。他微微地叹气,耐心地一一做了回应。

    又过了好几个小时,朱诺城运行到木星的另一端时,他再一次收到了何敏萱发来的视频邮件。“还是我厉害,”她说,语气夸张,“也算你运气好。到火星后,我就认识了一个人,她叫珍妮,是一个帮人往身体里安装智能植入系统的医生。她知道追击塞德娜号的很多事情,因为她是那个奥尔特云探险计划的具体执行人之一。”

    何敏萱发来的资料非常齐全,有原始文件、未经加工的原始图片和视频。“追击塞德娜号的资料被刻意删除过,这是一项秘密任务。但终究留下了蛛丝马迹。”何敏萱在视频邮件里说,“历尽千辛万苦,我还是查了个清清楚楚。怎么样,要怎样感谢我呀?”

    这些资料集中在追击塞德娜号船员的遴选上。看得出来,船员的遴选一直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里,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他们先列出各方面的条件,再用超级数据,筛选出一份大名单。旋即向名单上的对象发送了一份邀请函。邀请函写得含糊不清,只有那些特别敏锐的对象能从云山雾罩的词句中,推测出主办方的真实意图。这些特别敏锐的对象中,有的只是心动,有的则采取了实际的行动,回应了邀请,并因此成为遴选活动的面试者。

    有18名面试者和一个三人小组面试。小组内包括一名心理学家和一名审讯专家,与面试者进行了15分钟的问答。三人分别打分,最后得到一个总分,作为面试者的最终成绩。

    资料中最有价值的自然是面试时的现场视频。

    从现场视频看来,面试是在一个刻意营造出来的狭小又昏暗的空间里进行。审讯专家的脸经过化妆师的巧手,变得异常狰狞,让面试者一看就感觉心里不舒服。面试时,审讯专家坐在高处,面试者坐在低处,专家居高临下地向面试者提问。在提到某些关键性问题时,审讯专家会突然启用移动设备,将自己挪到面试者的鼻尖前方两厘米的地方。这种打破人与人之间安全距离的爆发式举动,给了面试者极大的压力。当然,这样设计的原因很简单:四名船员会在追击塞德娜号狭小的空间里共同生活,如果连骤然出现的身体接触都无法忍受,那还谈什么历时数十载去遥远的太阳系边缘冒险?

    “长时间的太空旅行,船员的心理素质比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更为重要。”心理学专家如是说。三人面试小组中,他负责评估面试者的心理素质。在整个面试过程中,他一边侧耳倾听,神情奇怪,一会儿显得集异常专注,一会儿显得漫不经心,一边用一只削得极尖的铅笔,在一张白纸上随意涂抹、勾画。他笔下的画,有的成形,基本上可以分辨出画的是什么;多数却是各种抽象元素以散碎的方式堆叠在一起,根本看不出所画为何物。他偶尔会越过审讯专家的肩膀,向面试者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比如,你喜欢用左手还是右手。画完,他会在空白处打上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就是面试者的得分。为什么是这个分数,他从来不解释。

    面试时间是固定的15分钟。时间一到,即使审讯专家正在提问,或者面试者正在阐述,对话都会立即终止。一个机械刻板毫无感情的声音会在现场响起:“面试结束,请您回家,等候通知。祝您好运。”这种话语会很轻易地激发出面试者的各种情绪反应。此时面试者的情绪反应也会被记录下来,成为面试过程的一部分。

    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那一部分。

    面试者正欲起身,一直没有开口的第三名面试官开口说道:“在那之前,我有一个问题想问。这个问题与面试无关,不过,我很想知道您的真实想法。您也可以拒绝回答。虽然,拒绝回答,也是一种回答。”

    面试者往往面露犹疑,心里猜测着面试官的用意:“您问。”

    面试官说:“假如在太空中遇到食物匮乏的问题,需要吃掉你的同伴才能继续活下去,碳族文明才会延续下去,你会吃吗?”

    这是一个极有争议性的问题,所以回答者也多半带上了明显的情绪。

    “吃!为什么不吃?”

    “既然是食物匮乏,我想他也会惦记着我这一身的脂肪和蛋白质,我为什么要让他吃我?老话说得好,先下手为强。”

    “不,我不会吃。恶心。但如果我死了,我的同伴要吃我,我也不反对。反对无效嘛。”

    “太平洋上的斐济人的食人文化有个名目,叫作‘生的女人与熟的男人’。想来你身为斐济战士,如果想要娶到老婆,就得去打仗,俘虏一个外族男子,宰杀作为美食,交给女方家族大快朵颐一顿,人家才认可你有本事,肯把女儿嫁给你。这是族群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个族群能够延续下去的需要。”

    “我为什么要回答这么无聊的假设性问题?”

    “我不会吃。不吃同类,这是文明的底线。失去了底线的文明,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914年,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在太平洋的巴布亚与当地食人族聊天。有则逸闻是这么说的:马林诺斯基提到了当时正在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现在欧洲在打仗,每一天都要死几万人。食人族疑惑不解:你们怎么吃得了那么多人?马林诺斯基解释道:欧洲人不吃人肉……食人族大为震惊,不吃人肉,为什么要杀那么多人?你们太野蛮了!”

    “何谓文明?文明是从何时开始的?文明就是不吃同类,文明就是从不吃同类开始的。”

    有人回答得直截了当,有人含糊其辞,有人把自己的观点藏在了引用的故事里。面试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把分数写在纸上。

    总分最高的13号面试者没有入选为追击塞德娜号的船员,在回答会不会吃人那个问题时,他犹豫了,沉默了半晌,最终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回答得最为肯定的是11号,但他也没有入选。面试官的问题是在极端环境下会不会吃人,而11号的欲望过于强烈,恐怕无需极端环境,也会有吃人的想法。谁会想身边有这样一个同伴呢?

    最终入选的是2号、9号和16号,两男一女。方于西把9号的面试视频又看了一遍。9号有一头略为卷曲的金发,深蓝的眼眸如湖水一般清澈。他举止优雅,唇红齿白,总是在笑,透露着满满的乐观与自信。

    在回答要不要吃人这个问题时,他双手交叉,搁在桌面上,说,“要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先把管后勤保障的,拖出去枪毙了。去奥尔特云探险,对全碳族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居然会出错!不枪毙他枪毙谁?”

    面试官问:“你的意思是吃后勤保障人员,因为他们犯了错,导致目前需要吃人的可怕局面?”

    9号身体往后一靠,顺势把双手放到了桌面之下:“退一万步讲,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吃我可以,但别说是为了碳族的延续。一边干着吃人的勾当,一边说着冠冕堂皇的理由,这种行为让我恶心。你就是饿了,就是想吃我,这是兽性,或者说,这是生命的本能,承认这一点并不可耻。我充分相信,吃我的时候你绝不会想到这是为了延续什么族群而吃。那不过是谎言,不过是借口,不过是吃人者的自我安慰罢了。”

    方于西把画面暂停,把瓦利的面容放到9号身上,相似度超过97%。资料上说9号那时是24岁,倘若他再活一百年,应该就会长成现在瓦利的样子。可是,追击塞德娜号是在标准时间2121年从火星出发的,这当中的矛盾要怎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