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坠落6
6
方于西继续查找资料。
入选追击塞德娜号探险小组的还有两人。2号叫尼比鲁,面容敦实,少言寡语,只在提到科学时,话语较多;16号叫阿勒克托,是个身形异常高大的女子,眼窝深陷,看不出多少表情。除了面试视频里的资料外,再没有别的信息了。方于西有些怀疑,尼比鲁、阿勒克托和瓦利都不是真名,但一时之间又没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个怀疑。
那个没有出现在画面上的第三名面试官叫周绍辉。这人是追击塞德娜号的注册船长,追击塞德娜计划的真正执行者。方于西把这个名字默念了一遍,他在金星自然与人文博物馆见过这个人。印象中,周绍辉长了一张国字脸,表情总是很严肃,一只手臂经过机械化改造。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已故火星政府铁族联络部部长孔念铎的首席助理。也许孔念铎是整个计划的幕后指挥者?毫无疑问,周绍辉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没有少动用孔念铎的人脉资源。
追击塞德娜号是一艘以探险为目的建造的宇宙飞船,使用了大量的高新技术,尤其是船上装配的最新的小型可控核聚变发动机。这据说是铁族提供的技术,使追击塞德娜号最快能达到每秒6万千米。
船长周绍辉和三名船员(尼比鲁、瓦利和阿勒克托)一起,于标准时间2121年从火星出发,飞向了奥尔特云。这次出发异常低调,没有任何媒体予以正式报道。方于西只从一些侧面渠道了解到,周绍辉对他的私人朋友珍妮说过,他要做奥尔特云探险第一人。“孔念铎、周绍辉和珍妮。”何敏萱提过,“他们三个在二十多年前一起从地球偷渡到火星,关系非同一般。”
这是一次私人性质的探险,所以没有后勤基地,也没有庞大的支援团队。或者,他们本就抱着一去不复返、能飞多远飞多远的信念在做事情,所以一直保持着通信静默?方于西推测到。追击塞德娜号出发后的事情,他只能通过其他观测机构,比如土星的太空城天文中心,间接地了解。最初几个月,追击塞德娜号飞往太阳系外侧的航线还是非常清晰的。后来,航线开始断断续续,但去往奥尔特云的航向没有变。最后一次发现追击塞德娜号,是在它出发的两年后,标准时间2123年6月。当时,它正全力以赴,一头扎进柯伊伯带。再往后,就没有关于它的任何消息了。
它从浩瀚星空中消失了。
按照计划,它将用50年的时间飞往奥尔特云。现在,也许它还在深邃的宇宙里默默飞行,向着既定的目标艰难前进;也许已经出了某种故障,不能再前进一步,只能任由附近星体的引力拉扯着,飘向未知的未来。
假设追击塞德娜号中途,比如在它信号消失的柯伊伯带,掉头往回飞,把瓦利送到木星也不是不可以,但这样也无法解释瓦利的年龄问题。中途返回的话,瓦利只会比出发时老几岁,实际年龄肯定不超过30岁。然而,方于西鉴定过了,瓦利真的有一百多岁。难道是瓦利因为某种原因,在极短的时间里变成了生理上的百岁老人?
又或者是瓦利真的坐上了追击塞德娜号,花了50年时间飞到奥尔特云的某处,又从那儿花了同样多的时间飞回来。时间的流逝,刻在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但那样的话,他抵达的会是一百年后的木星,而不是此时此刻的木星。除非他是穿越者,从2225年,以某种现在还无法理解的方式,穿越时空,来到了现在,来到位于木星轨道的朱诺城?终极理论支持穿越时空吗?
到底哪一种原因可能性更大?我没有倾向性,在正确答案出现之前。方于西忽然想起,很久之前,他曾经对某人说过类似的话。那个女子……他想起那一个她来。她有时清绝出尘,有时明艳照人,但始终光芒四射,,照得他——尤其是现在的他——自惭形秽,简直要痛哭流涕了。
这种感觉让他沉郁了好一阵子。塔拉·沃米的声音在黑暗的最深处飘飘荡荡,时而如洪钟大吕,时而如莺歌燕语:你和她的相遇,将会导致碳族与铁族的同时灭亡!
他强行用一个疑惑取代了内心的沉郁:我的身体不是碳族,心理却是,尤其是情感上,与普通碳族一般无二,当初父亲和母亲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我呢?
“有一种说法,说现代人的所有烦恼,其实都来自我们从数百万年的石器时代起经历数百万年演化出来的大脑与身体,对眼前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与时代的不适应。”曾经是某个科技节目主持人的父亲用他那惯有的语气说,“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事实上,石器时代结束后,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为了赶上生活环境的变化已经发生了巨大到可观察到的变化。然而,即便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已经很努力了,但不适应,依然是今天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后。”
这个结论放到我身上,是否依然成立?是不是和碳族一样的情感束缚了我?制约了我?限制了我?方于西疑惑着,思忖着,计算着。有几种可能性,但没有唯一的答案。
他再一次把瓦利的面试视频调出来看了一遍,然后起身,出门去找瓦利。想要知道答案,去找当事人,不是最简单的办法吗?
道路逼仄,行人拥挤。方于西下到瓦利植物园的位置。红犼军团破开的大洞还在,正如他所预见的那样,在植物园的架子和盆栽中间,出现了瓦利佝偻的身影。这时,朱诺城已经转到另一个方向,照亮植物园的,不是木星,而是室内的灯。方于西招呼了一声,从破洞跳进了植物园。瓦利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依旧自顾自地打理着一株特别的盆栽。
那盆栽有两片长长的叶子,一根细细的茎高高挑起,挂着三朵如吊钟一般下垂的花骨朵儿。奇妙的是,花骨朵儿的颜色不一样,分别是殷红、翠绿、宝石蓝,纯粹而亮眼。
一番专注而温柔至极的打理后,瓦利退后,“差点儿就错过了。”他打了一个响指,植物园的灯全部关闭。黑暗中,那三朵稚嫩的小花发出一种朦胧的幽光,片刻后,花骨朵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绽放,幽光也同时变成令人瞩目的光芒,红的像最蓬勃的火焰,绿的像最新鲜的嫩草,蓝的像最深邃的大海。
荧光照亮了瓦利皱皱巴巴的老脸。他眯缝着眼睛,享受着这一刻的欣喜与安宁。似乎有泪水从他眼里沁出。他抽泣了一下,又揉了揉鼻子,终究没有哭出声来。
“好美呀。”方于西说,“这花儿。”
“三色堇,她是有名字的,她叫三色堇,不叫这花儿。”瓦利不满意地纠正方于西的说法,“这里的每盆植物都有名字的。”他用细瘦的食指指着附近的几盆植物,介绍着,这叫风入松,这叫菩萨蛮,这叫踏雪寻梅,这叫汗血宝马,这叫沧海横流,这叫路边一支箭,这叫天边一片云,这叫万绿丛中一点红……“都是有名字的。”他说,“这些个盆栽植物啊,比碳族可好太多了。你关心她,爱护她,她就开出漂亮的花儿给你看。简单,直接。她不会背叛你,更不会在背后捅你刀子,害你。”
方于西倒是知道不少植物之间相互伤害的例子,想想瓦利现在的状态,就打消了讲给他听的这个念头。“瓦利先生,我来找您是想知道追击塞德娜号的事情。我查过它的所有资料,但资料太少,而我想知道得更多。”他开诚布公地说明来意。
“我知道。”瓦利说着,去打理另一盆植物,他刚才介绍过,这个叫见龙在田。“我知道大自然从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温情脉脉。”他一边打理一边说话,“我知道我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我知道在你们看来我是个说话颠三倒四的疯老头。可是,你要是和我一样,花了几十年时间,飞到太阳系的最边缘,在寒冰地狱里忙上好几年,过得又孤独又危险。为了活命,甚至不得不吃掉认识几十年的老朋友,你会比我还疯。周绍辉就比我疯得还厉害。”
瓦利忽然停下来,“呃,你刚才问我什么?”
“追击塞德娜号。”方于西说,“我看了你参加探险小组的面试视频。”
瓦利身体微微一僵,旋即打了一个响指,植物园的灯亮起来。“面试?”他疑惑地望着方于西,满脸皱成一个巨大的问号,“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呢?我,我怎么不记得呢。”
“这里边有一个明显矛盾的地方……”
就在这时,红犼军团再一次出现。
方于西继续查找资料。
入选追击塞德娜号探险小组的还有两人。2号叫尼比鲁,面容敦实,少言寡语,只在提到科学时,话语较多;16号叫阿勒克托,是个身形异常高大的女子,眼窝深陷,看不出多少表情。除了面试视频里的资料外,再没有别的信息了。方于西有些怀疑,尼比鲁、阿勒克托和瓦利都不是真名,但一时之间又没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个怀疑。
那个没有出现在画面上的第三名面试官叫周绍辉。这人是追击塞德娜号的注册船长,追击塞德娜计划的真正执行者。方于西把这个名字默念了一遍,他在金星自然与人文博物馆见过这个人。印象中,周绍辉长了一张国字脸,表情总是很严肃,一只手臂经过机械化改造。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已故火星政府铁族联络部部长孔念铎的首席助理。也许孔念铎是整个计划的幕后指挥者?毫无疑问,周绍辉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没有少动用孔念铎的人脉资源。
追击塞德娜号是一艘以探险为目的建造的宇宙飞船,使用了大量的高新技术,尤其是船上装配的最新的小型可控核聚变发动机。这据说是铁族提供的技术,使追击塞德娜号最快能达到每秒6万千米。
船长周绍辉和三名船员(尼比鲁、瓦利和阿勒克托)一起,于标准时间2121年从火星出发,飞向了奥尔特云。这次出发异常低调,没有任何媒体予以正式报道。方于西只从一些侧面渠道了解到,周绍辉对他的私人朋友珍妮说过,他要做奥尔特云探险第一人。“孔念铎、周绍辉和珍妮。”何敏萱提过,“他们三个在二十多年前一起从地球偷渡到火星,关系非同一般。”
这是一次私人性质的探险,所以没有后勤基地,也没有庞大的支援团队。或者,他们本就抱着一去不复返、能飞多远飞多远的信念在做事情,所以一直保持着通信静默?方于西推测到。追击塞德娜号出发后的事情,他只能通过其他观测机构,比如土星的太空城天文中心,间接地了解。最初几个月,追击塞德娜号飞往太阳系外侧的航线还是非常清晰的。后来,航线开始断断续续,但去往奥尔特云的航向没有变。最后一次发现追击塞德娜号,是在它出发的两年后,标准时间2123年6月。当时,它正全力以赴,一头扎进柯伊伯带。再往后,就没有关于它的任何消息了。
它从浩瀚星空中消失了。
按照计划,它将用50年的时间飞往奥尔特云。现在,也许它还在深邃的宇宙里默默飞行,向着既定的目标艰难前进;也许已经出了某种故障,不能再前进一步,只能任由附近星体的引力拉扯着,飘向未知的未来。
假设追击塞德娜号中途,比如在它信号消失的柯伊伯带,掉头往回飞,把瓦利送到木星也不是不可以,但这样也无法解释瓦利的年龄问题。中途返回的话,瓦利只会比出发时老几岁,实际年龄肯定不超过30岁。然而,方于西鉴定过了,瓦利真的有一百多岁。难道是瓦利因为某种原因,在极短的时间里变成了生理上的百岁老人?
又或者是瓦利真的坐上了追击塞德娜号,花了50年时间飞到奥尔特云的某处,又从那儿花了同样多的时间飞回来。时间的流逝,刻在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但那样的话,他抵达的会是一百年后的木星,而不是此时此刻的木星。除非他是穿越者,从2225年,以某种现在还无法理解的方式,穿越时空,来到了现在,来到位于木星轨道的朱诺城?终极理论支持穿越时空吗?
到底哪一种原因可能性更大?我没有倾向性,在正确答案出现之前。方于西忽然想起,很久之前,他曾经对某人说过类似的话。那个女子……他想起那一个她来。她有时清绝出尘,有时明艳照人,但始终光芒四射,,照得他——尤其是现在的他——自惭形秽,简直要痛哭流涕了。
这种感觉让他沉郁了好一阵子。塔拉·沃米的声音在黑暗的最深处飘飘荡荡,时而如洪钟大吕,时而如莺歌燕语:你和她的相遇,将会导致碳族与铁族的同时灭亡!
他强行用一个疑惑取代了内心的沉郁:我的身体不是碳族,心理却是,尤其是情感上,与普通碳族一般无二,当初父亲和母亲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我呢?
“有一种说法,说现代人的所有烦恼,其实都来自我们从数百万年的石器时代起经历数百万年演化出来的大脑与身体,对眼前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与时代的不适应。”曾经是某个科技节目主持人的父亲用他那惯有的语气说,“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事实上,石器时代结束后,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为了赶上生活环境的变化已经发生了巨大到可观察到的变化。然而,即便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已经很努力了,但不适应,依然是今天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后。”
这个结论放到我身上,是否依然成立?是不是和碳族一样的情感束缚了我?制约了我?限制了我?方于西疑惑着,思忖着,计算着。有几种可能性,但没有唯一的答案。
他再一次把瓦利的面试视频调出来看了一遍,然后起身,出门去找瓦利。想要知道答案,去找当事人,不是最简单的办法吗?
道路逼仄,行人拥挤。方于西下到瓦利植物园的位置。红犼军团破开的大洞还在,正如他所预见的那样,在植物园的架子和盆栽中间,出现了瓦利佝偻的身影。这时,朱诺城已经转到另一个方向,照亮植物园的,不是木星,而是室内的灯。方于西招呼了一声,从破洞跳进了植物园。瓦利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依旧自顾自地打理着一株特别的盆栽。
那盆栽有两片长长的叶子,一根细细的茎高高挑起,挂着三朵如吊钟一般下垂的花骨朵儿。奇妙的是,花骨朵儿的颜色不一样,分别是殷红、翠绿、宝石蓝,纯粹而亮眼。
一番专注而温柔至极的打理后,瓦利退后,“差点儿就错过了。”他打了一个响指,植物园的灯全部关闭。黑暗中,那三朵稚嫩的小花发出一种朦胧的幽光,片刻后,花骨朵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绽放,幽光也同时变成令人瞩目的光芒,红的像最蓬勃的火焰,绿的像最新鲜的嫩草,蓝的像最深邃的大海。
荧光照亮了瓦利皱皱巴巴的老脸。他眯缝着眼睛,享受着这一刻的欣喜与安宁。似乎有泪水从他眼里沁出。他抽泣了一下,又揉了揉鼻子,终究没有哭出声来。
“好美呀。”方于西说,“这花儿。”
“三色堇,她是有名字的,她叫三色堇,不叫这花儿。”瓦利不满意地纠正方于西的说法,“这里的每盆植物都有名字的。”他用细瘦的食指指着附近的几盆植物,介绍着,这叫风入松,这叫菩萨蛮,这叫踏雪寻梅,这叫汗血宝马,这叫沧海横流,这叫路边一支箭,这叫天边一片云,这叫万绿丛中一点红……“都是有名字的。”他说,“这些个盆栽植物啊,比碳族可好太多了。你关心她,爱护她,她就开出漂亮的花儿给你看。简单,直接。她不会背叛你,更不会在背后捅你刀子,害你。”
方于西倒是知道不少植物之间相互伤害的例子,想想瓦利现在的状态,就打消了讲给他听的这个念头。“瓦利先生,我来找您是想知道追击塞德娜号的事情。我查过它的所有资料,但资料太少,而我想知道得更多。”他开诚布公地说明来意。
“我知道。”瓦利说着,去打理另一盆植物,他刚才介绍过,这个叫见龙在田。“我知道大自然从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温情脉脉。”他一边打理一边说话,“我知道我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我知道在你们看来我是个说话颠三倒四的疯老头。可是,你要是和我一样,花了几十年时间,飞到太阳系的最边缘,在寒冰地狱里忙上好几年,过得又孤独又危险。为了活命,甚至不得不吃掉认识几十年的老朋友,你会比我还疯。周绍辉就比我疯得还厉害。”
瓦利忽然停下来,“呃,你刚才问我什么?”
“追击塞德娜号。”方于西说,“我看了你参加探险小组的面试视频。”
瓦利身体微微一僵,旋即打了一个响指,植物园的灯亮起来。“面试?”他疑惑地望着方于西,满脸皱成一个巨大的问号,“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呢?我,我怎么不记得呢。”
“这里边有一个明显矛盾的地方……”
就在这时,红犼军团再一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