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上雾村地势偏高,为了保证司机开车视觉不疲劳,防止意外车祸发生,道路修成盘山形状,一圈一圈绕着大山向上蔓延。
陶西坐副驾驶,和刘晨闲聊上学趣事。
“念书那会儿,你作文就写的很好,语文老师常常把你的作文当范文传阅,我当时可羡慕了,”刘晨脸上带笑:“你还记得有次老师刚念完你的作文,就开始念我的吗?说让同学们看看对比。”
“怎么不记得,你也是有才,把周杰伦的歌词全抄写上去,”想起往事,陶西忍俊不禁:“全班同学笑疯了。”
“唉,我当时为了提高语文分数,专门请教大家,后来不知听谁说,老师阅卷时间紧张,不怎么细看,只要作文语句优美就会给高分,我当时天天听《七里香》,脑子一热,就把它放中间凑字数。”
“可惜碰上咱们班老师火眼金睛,及时扼杀你投机取巧的心思。”
他点头:“我这人连纸上偷懒都不过关。”
“政府有你这样的人在,才叫我们这些老百姓安心。”
“陶西,你和你对象差不多九年了吧?”他忽然转移话题:“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唉,永远也结不了婚,”陶西靠在椅背上耸肩:“我们分手了。”
“情侣吵闹是常事,你递给他一个台阶,他准低头。”
“不,这次情况特殊,永无复合可能。”
“真的?”他显然不相信:“大三你们也吵过一次架。”
“你怎么连这个都知道?”
“你忘啦?你发社交平台,说你难过的想死。”
“天啊,”陶西掩面,感到尴尬:“我还发过这些话,好丢人。”
刘晨余光看她,紧紧握住方向盘:“我还给甄贞打了一个电话,她说你们是金童玉女,天崩地裂,你们都不会分开的。”
“好恶心,我那时候一感情不顺就去找她诉苦,她肯定烦死我们。”
“不会,你们感情那么好,高中时候她被人诬陷,你气到去找那个男生打架,大家都被吓死,你平常看上去那么文静。”
“我事后也被吓死,幸亏那男生不还手,否则我铁定鼻青脸肿,”陶西笑:“你很聪明,直接去找校长出面,我当时就没想到。”
“其实我后来挺后悔的。”
“为什么?”她好奇。
“青春小说里,主角都应该打一架,”他开玩笑:“我胆小怕事,只会跑去告诉老师,所以后来失去出镜机会。”
“说什么呢,我们同学聚会叫你好几次,你总推脱有事不来。”
刘晨收回目光,笑容淡淡:“那时候爸妈要我回老家考公务员,我开始报班学习,没多少时间。”
“工作以后总有时间吧?”
“政府工作繁忙,与以前喝茶看报生活大有不同,我去乡下扶贫,苦熬多年,今年才被调回市区。”
“你一向稳妥,最踏实能干,”陶西感慨:“还能留在父母身边尽孝,忠孝两全了。”
“陶西,家乡不比外面差。”
“是,我看见了,整体大变样,我回来找干巴巴吃,都没找见。”
“干巴巴?”刘晨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你是说薄脆?煎饼果子里面夹的那个?”
“不,不是,”陶西描述:“比薄脆厚,用面捏成各种形状,炸出干干的口感,学校门口就有买,我和甄贞以前经常买一袋,用来配酸辣肚丝汤喝。”
刘晨无奈摇头:“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东西。”
他们六点出发,到了村子口,正好八点多,两个多小时的路程,陶西咂舌,其实已经比以前好很多,那时山路未修,回一次老家通常花费大半天时间,她看向刘晨,正是因为像他这样的留在家乡建设的年轻人多了,生活才会越来越便利。
她很佩服他。
刘晨送她到三姨家门口,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他要挨家挨户走访询问查看,尤其是独居老人的家庭。
老家也大变样,从前的几间平房修建成三层小别墅模样,壮壮在院子里用玩具挖掘机挖土,看见陶西,边喊边往她身边跑:“陶西姑姑来啦!陶西姑姑来啦!”
陶西放下玩具,一把将他抱起:“壮壮,你还记得姑姑啊。”
壮壮害羞的扭身子:“姑姑最好了,姑姑给壮壮买好多玩具。”
陶西抱他进屋:“原来是记得玩具啊,”她进门,发现三姨他们不在家,问:“你爸爸妈妈呢?”
壮壮来不及说话,三姨的声音从身后响起:“小西来啦,我老远看见,就知道你回来了,刚去地里拔了点萝卜,过会给你捏羊肉饺子吃。”
上雾村周边都是地,许多家常蔬菜可以自己种,要吃的时候可以去地里采摘,极其方便。
陶西放下壮壮,把玩具拿给他:“去玩吧。”
“就在院子里玩,别跑远啊,”三姨嘱咐他,然后凝神看向陶西,半晌之后说:“瘦了。”
“现在就流行瘦。”
“也要健康嘛。”
“这不来你家蹭饭了。”
“滑头!”三姨用手拧她脸蛋:“累不累,先歇一会儿。”
“不累,”陶西把东西拿出来:“这是妈妈让我带给您的,说你老咳嗽,她让你每天喝一杯蜂蜜水。”
三姨接过东西放好,摇头道:“你妈一天就知道弄这些东西,村里有养蜂的,我还不知道自己弄?”
“她一片心意。”陶西并不在意,三姨向来刀子嘴豆腐心。
“大强哥和嫂子呢?”
“在大棚里忙,中午就回来。”
“阿婆在家吧,我去看看她。”
“看什么呀!”三姨拉住她,把蒜扔她手里:“老实蹲在这里帮我剥蒜,不比去听她絮叨强?她耳朵又背,喊半天也听不见你说啥。”
“三姨,”陶西无奈,拉过来一张小板凳,给她打下手:“阿婆年纪那么大了,你还气呢。”
阿婆是三姨的婆婆,三姨当年生产时候,痛不欲生,阿婆迷信,非要她顺产,不准剖腹产,怕影响生老二的时机,三姨夫性格软弱,只会听妈的话,三姨做月子时候,一个人硬撑着把大强哥带大,后来三姨夫出车祸离开后,她彻底与阿婆分家,说是分家,其实就是一个屋檐下,各做各饭。
“要气一辈子呢!”三姨手脚麻利,使巧劲和面:“小西,你还没结婚,不知道女人月子期间的仇恨有多深,不到怀孕生子,是永远也看不清男人真面目的,你以为和人家一条心,殊不知人家始终把你当外姓人防着。”
所以她后来怎么着也不肯生第二胎,反正都是跟着人家姓,她何必担着命的风险去生?
三姨夫在时,陶妈妈曾劝三姨和他离婚,三姨不肯:“你当我是你们这种文化人?我要离婚,人家指着我脊背骂死。”后来三姨夫去世,有人给三姨做媒改嫁,全被三姨骂走:“我疯了还是傻了!好不容易喘口气,就见不得我好,非要我上赶着伺候男人去!”
阿婆就住在隔壁,坐在地上拍腿大哭:“反了天了!反了天了!”
那时陶西多大?七八岁吧,吓得哇哇哭,三姨抱着她也哭:“我可怜的小西!”
她长大后才明白,可怜的人是三姨,不是她,三姨是在哭自己一生无法掌控的命运,她的青春年华与她的美好憧憬,如滚滚东逝水,永不复来。
“我们三个姐妹中,就属你妈命最好,嫁给你爸这样的好男人,有头脑,还顾家,老二命最苦,”三姨用围裙擦眼角:“年纪轻轻就为了个男的跳河,结果呢?人家还不是照样老婆孩子热炕头?她呢?黄土一埋,除了我和你妈,谁还记得她!”
陶西低头剥蒜,默默听三姨说话,一颗颗蒜白白胖胖,被她全放进瓷碗里。
“你回去前让大强带你去二姨坟前看看,她走的时候你还小,应该没记忆了。”
“我总听你和妈妈提起二姨,并不觉得陌生。”
“唉!”三姨忍不住叹息:“老二要是活着,依她那个聪明劲儿,日子过的不知多好,所以说这人念书也是技术活,念的太差不如不念,念的太好又容易钻牛角尖,像你妈这样就好,不多不少,正好。”
陶西低头笑:“三姨,你要是想念书,我帮你报个老年大学怎么样?”
“拉倒吧!我还上学,”她撇嘴:“不够丢人显眼的,对了,贞丫头回来没?”
“甄贞过段时间回来。”
“我就说吧,你们家白白养了一头白眼狼,当初劝你妈不要管,非不听,现在好了,人家成了凤凰飞到金窝里,哪里还记得你们家的好。”
“甄贞不是这样的人,她就是忙,”陶西忙解释:“她也不轻松,一天压力可大了。”
“是是是,”三姨没好气说:“你们最善良,就我们这些穷亲戚满肚子坏水。”
陶西无奈,三姨一贯如此,她无计可施,只能笑着承受。
大强哥和嫂子中午回来吃饭,先去洗手,陶西拿出衣服和护肤品给嫂子:“姐,你看看合身不?”
嫂子接过东西,高兴的合不拢嘴:“小西的眼光就是好,这衣服样式挺时髦的。”
“试试。”陶西怂恿她。
等到嫂子穿上后,她问大强:“好看不?”
大强眼含笑意:“好看,这衣服就衬你。”
“疼老婆呢!”三姨在陶西耳边悄悄说:“比他爸强多了。”
吃饭的时候,嫂子默不作声端了一碗素饺子出门,回来后手上空空,陶西偷偷看了一眼三姨,三姨瞪她:“看我干嘛?我脸上有花?”
陶西忙收回视线,赶紧吃饭,对面的嫂子冲她挤眉弄眼,示意她不要放在心上。
吃完饭,大强带她去地里二姨的坟前。
陶西问:“大强哥,你和嫂子要在村里一直待着吗?壮壮将来上学怎么办?”
大强说:“我和娟在县城首付了一套房子,但是妈一直不肯搬过来,我们又不放心,就这么一直拖着。”
“我妈一直想三姨来,她总不肯常来我家。”
“前段时间,奶奶在家晕倒,送医院让医生看,医生说老人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行了,只能多注意点,”大强用脚踢开路上的石头,一脸愁容:“我说让妈和我们一起搬到新房住,她不去,说她走了,奶奶死了怎么办?”
“把阿婆接过来一起住,我看咱家的房子暖气并不是很热,三姨舍不得开空调,吃饭的时候一直咳嗽。”
“妈心里恨奶奶,说她不配住这么好的房子。”
唉!陶西也跟着发愁,三姨这是和自己较劲呢!
拜了拜二姨,她返回来,去阿婆屋子待了一会儿,老人家果真是耳朵不好使,一句话来回扯着嗓子喊。
刘晨来接她,说再不走就得赶夜路,比较危险,她才依依不舍与三姨他们告别。
三姨在后备箱塞了许多瓜果蔬菜:“你妈给了我的,我也应该还点礼,这些东西全都是大棚里现摘的,这个天气正好,你回去后包起来放地下室,告诉你妈,最多只能放一个星期,过了就不新鲜了。”
“好,”陶西紧紧抱住她,在她耳边低声道:“妈妈说让你有空常去看她。”
三姨只是拍了拍她的背:“快走吧,冬天天黑的早,再晚路上就危险了。”
陶西坐副驾驶,和刘晨闲聊上学趣事。
“念书那会儿,你作文就写的很好,语文老师常常把你的作文当范文传阅,我当时可羡慕了,”刘晨脸上带笑:“你还记得有次老师刚念完你的作文,就开始念我的吗?说让同学们看看对比。”
“怎么不记得,你也是有才,把周杰伦的歌词全抄写上去,”想起往事,陶西忍俊不禁:“全班同学笑疯了。”
“唉,我当时为了提高语文分数,专门请教大家,后来不知听谁说,老师阅卷时间紧张,不怎么细看,只要作文语句优美就会给高分,我当时天天听《七里香》,脑子一热,就把它放中间凑字数。”
“可惜碰上咱们班老师火眼金睛,及时扼杀你投机取巧的心思。”
他点头:“我这人连纸上偷懒都不过关。”
“政府有你这样的人在,才叫我们这些老百姓安心。”
“陶西,你和你对象差不多九年了吧?”他忽然转移话题:“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唉,永远也结不了婚,”陶西靠在椅背上耸肩:“我们分手了。”
“情侣吵闹是常事,你递给他一个台阶,他准低头。”
“不,这次情况特殊,永无复合可能。”
“真的?”他显然不相信:“大三你们也吵过一次架。”
“你怎么连这个都知道?”
“你忘啦?你发社交平台,说你难过的想死。”
“天啊,”陶西掩面,感到尴尬:“我还发过这些话,好丢人。”
刘晨余光看她,紧紧握住方向盘:“我还给甄贞打了一个电话,她说你们是金童玉女,天崩地裂,你们都不会分开的。”
“好恶心,我那时候一感情不顺就去找她诉苦,她肯定烦死我们。”
“不会,你们感情那么好,高中时候她被人诬陷,你气到去找那个男生打架,大家都被吓死,你平常看上去那么文静。”
“我事后也被吓死,幸亏那男生不还手,否则我铁定鼻青脸肿,”陶西笑:“你很聪明,直接去找校长出面,我当时就没想到。”
“其实我后来挺后悔的。”
“为什么?”她好奇。
“青春小说里,主角都应该打一架,”他开玩笑:“我胆小怕事,只会跑去告诉老师,所以后来失去出镜机会。”
“说什么呢,我们同学聚会叫你好几次,你总推脱有事不来。”
刘晨收回目光,笑容淡淡:“那时候爸妈要我回老家考公务员,我开始报班学习,没多少时间。”
“工作以后总有时间吧?”
“政府工作繁忙,与以前喝茶看报生活大有不同,我去乡下扶贫,苦熬多年,今年才被调回市区。”
“你一向稳妥,最踏实能干,”陶西感慨:“还能留在父母身边尽孝,忠孝两全了。”
“陶西,家乡不比外面差。”
“是,我看见了,整体大变样,我回来找干巴巴吃,都没找见。”
“干巴巴?”刘晨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你是说薄脆?煎饼果子里面夹的那个?”
“不,不是,”陶西描述:“比薄脆厚,用面捏成各种形状,炸出干干的口感,学校门口就有买,我和甄贞以前经常买一袋,用来配酸辣肚丝汤喝。”
刘晨无奈摇头:“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东西。”
他们六点出发,到了村子口,正好八点多,两个多小时的路程,陶西咂舌,其实已经比以前好很多,那时山路未修,回一次老家通常花费大半天时间,她看向刘晨,正是因为像他这样的留在家乡建设的年轻人多了,生活才会越来越便利。
她很佩服他。
刘晨送她到三姨家门口,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他要挨家挨户走访询问查看,尤其是独居老人的家庭。
老家也大变样,从前的几间平房修建成三层小别墅模样,壮壮在院子里用玩具挖掘机挖土,看见陶西,边喊边往她身边跑:“陶西姑姑来啦!陶西姑姑来啦!”
陶西放下玩具,一把将他抱起:“壮壮,你还记得姑姑啊。”
壮壮害羞的扭身子:“姑姑最好了,姑姑给壮壮买好多玩具。”
陶西抱他进屋:“原来是记得玩具啊,”她进门,发现三姨他们不在家,问:“你爸爸妈妈呢?”
壮壮来不及说话,三姨的声音从身后响起:“小西来啦,我老远看见,就知道你回来了,刚去地里拔了点萝卜,过会给你捏羊肉饺子吃。”
上雾村周边都是地,许多家常蔬菜可以自己种,要吃的时候可以去地里采摘,极其方便。
陶西放下壮壮,把玩具拿给他:“去玩吧。”
“就在院子里玩,别跑远啊,”三姨嘱咐他,然后凝神看向陶西,半晌之后说:“瘦了。”
“现在就流行瘦。”
“也要健康嘛。”
“这不来你家蹭饭了。”
“滑头!”三姨用手拧她脸蛋:“累不累,先歇一会儿。”
“不累,”陶西把东西拿出来:“这是妈妈让我带给您的,说你老咳嗽,她让你每天喝一杯蜂蜜水。”
三姨接过东西放好,摇头道:“你妈一天就知道弄这些东西,村里有养蜂的,我还不知道自己弄?”
“她一片心意。”陶西并不在意,三姨向来刀子嘴豆腐心。
“大强哥和嫂子呢?”
“在大棚里忙,中午就回来。”
“阿婆在家吧,我去看看她。”
“看什么呀!”三姨拉住她,把蒜扔她手里:“老实蹲在这里帮我剥蒜,不比去听她絮叨强?她耳朵又背,喊半天也听不见你说啥。”
“三姨,”陶西无奈,拉过来一张小板凳,给她打下手:“阿婆年纪那么大了,你还气呢。”
阿婆是三姨的婆婆,三姨当年生产时候,痛不欲生,阿婆迷信,非要她顺产,不准剖腹产,怕影响生老二的时机,三姨夫性格软弱,只会听妈的话,三姨做月子时候,一个人硬撑着把大强哥带大,后来三姨夫出车祸离开后,她彻底与阿婆分家,说是分家,其实就是一个屋檐下,各做各饭。
“要气一辈子呢!”三姨手脚麻利,使巧劲和面:“小西,你还没结婚,不知道女人月子期间的仇恨有多深,不到怀孕生子,是永远也看不清男人真面目的,你以为和人家一条心,殊不知人家始终把你当外姓人防着。”
所以她后来怎么着也不肯生第二胎,反正都是跟着人家姓,她何必担着命的风险去生?
三姨夫在时,陶妈妈曾劝三姨和他离婚,三姨不肯:“你当我是你们这种文化人?我要离婚,人家指着我脊背骂死。”后来三姨夫去世,有人给三姨做媒改嫁,全被三姨骂走:“我疯了还是傻了!好不容易喘口气,就见不得我好,非要我上赶着伺候男人去!”
阿婆就住在隔壁,坐在地上拍腿大哭:“反了天了!反了天了!”
那时陶西多大?七八岁吧,吓得哇哇哭,三姨抱着她也哭:“我可怜的小西!”
她长大后才明白,可怜的人是三姨,不是她,三姨是在哭自己一生无法掌控的命运,她的青春年华与她的美好憧憬,如滚滚东逝水,永不复来。
“我们三个姐妹中,就属你妈命最好,嫁给你爸这样的好男人,有头脑,还顾家,老二命最苦,”三姨用围裙擦眼角:“年纪轻轻就为了个男的跳河,结果呢?人家还不是照样老婆孩子热炕头?她呢?黄土一埋,除了我和你妈,谁还记得她!”
陶西低头剥蒜,默默听三姨说话,一颗颗蒜白白胖胖,被她全放进瓷碗里。
“你回去前让大强带你去二姨坟前看看,她走的时候你还小,应该没记忆了。”
“我总听你和妈妈提起二姨,并不觉得陌生。”
“唉!”三姨忍不住叹息:“老二要是活着,依她那个聪明劲儿,日子过的不知多好,所以说这人念书也是技术活,念的太差不如不念,念的太好又容易钻牛角尖,像你妈这样就好,不多不少,正好。”
陶西低头笑:“三姨,你要是想念书,我帮你报个老年大学怎么样?”
“拉倒吧!我还上学,”她撇嘴:“不够丢人显眼的,对了,贞丫头回来没?”
“甄贞过段时间回来。”
“我就说吧,你们家白白养了一头白眼狼,当初劝你妈不要管,非不听,现在好了,人家成了凤凰飞到金窝里,哪里还记得你们家的好。”
“甄贞不是这样的人,她就是忙,”陶西忙解释:“她也不轻松,一天压力可大了。”
“是是是,”三姨没好气说:“你们最善良,就我们这些穷亲戚满肚子坏水。”
陶西无奈,三姨一贯如此,她无计可施,只能笑着承受。
大强哥和嫂子中午回来吃饭,先去洗手,陶西拿出衣服和护肤品给嫂子:“姐,你看看合身不?”
嫂子接过东西,高兴的合不拢嘴:“小西的眼光就是好,这衣服样式挺时髦的。”
“试试。”陶西怂恿她。
等到嫂子穿上后,她问大强:“好看不?”
大强眼含笑意:“好看,这衣服就衬你。”
“疼老婆呢!”三姨在陶西耳边悄悄说:“比他爸强多了。”
吃饭的时候,嫂子默不作声端了一碗素饺子出门,回来后手上空空,陶西偷偷看了一眼三姨,三姨瞪她:“看我干嘛?我脸上有花?”
陶西忙收回视线,赶紧吃饭,对面的嫂子冲她挤眉弄眼,示意她不要放在心上。
吃完饭,大强带她去地里二姨的坟前。
陶西问:“大强哥,你和嫂子要在村里一直待着吗?壮壮将来上学怎么办?”
大强说:“我和娟在县城首付了一套房子,但是妈一直不肯搬过来,我们又不放心,就这么一直拖着。”
“我妈一直想三姨来,她总不肯常来我家。”
“前段时间,奶奶在家晕倒,送医院让医生看,医生说老人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行了,只能多注意点,”大强用脚踢开路上的石头,一脸愁容:“我说让妈和我们一起搬到新房住,她不去,说她走了,奶奶死了怎么办?”
“把阿婆接过来一起住,我看咱家的房子暖气并不是很热,三姨舍不得开空调,吃饭的时候一直咳嗽。”
“妈心里恨奶奶,说她不配住这么好的房子。”
唉!陶西也跟着发愁,三姨这是和自己较劲呢!
拜了拜二姨,她返回来,去阿婆屋子待了一会儿,老人家果真是耳朵不好使,一句话来回扯着嗓子喊。
刘晨来接她,说再不走就得赶夜路,比较危险,她才依依不舍与三姨他们告别。
三姨在后备箱塞了许多瓜果蔬菜:“你妈给了我的,我也应该还点礼,这些东西全都是大棚里现摘的,这个天气正好,你回去后包起来放地下室,告诉你妈,最多只能放一个星期,过了就不新鲜了。”
“好,”陶西紧紧抱住她,在她耳边低声道:“妈妈说让你有空常去看她。”
三姨只是拍了拍她的背:“快走吧,冬天天黑的早,再晚路上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