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暖冬
混合接力跑的领奖台上,郑凡弥站在汪屹山的左手边,摄影部的同学为他们四人拍了合影。
郑凡弥是后来在qq空间里看到这张照片的。她点了保存,特地去照相馆影印了两张,一张是四人合影,还有一张只有汪屹山和她自己。
这是他们两人的第一张合影,郑凡弥小心翼翼地将它贴在了自己的手账本上。
秋日撒下的每一寸阳光,手账本上的一笔一划,都在书写她的无限欢喜。
学期过半,日历上的数字被快进般地不断翻过。小雪过后是大雪,室外的温度依旧是暖洋洋的。
郑凡弥已经对广播站的工作完全上手了,轮到她值岗的日子,广播站的收尾曲永远来自周杰伦。
平淡无奇的大周,足足一天半的假期,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回家。郑凡弥要留在学校陪斯慧一起画黑板报,一个负责画,一个负责上色。
吃过午饭,她们搭001路公交车去长乐街闲逛。那里有着全县规模最大的商超,巷子里全是女孩子喜欢的饰品店和文具店。
郑凡弥在书店老板的极力推荐下买了两本阿加莎女士的书,又买了两盒明信片和几支颜色漂亮的速干中性笔。
林斯慧在隔壁饰品店挑了两对做工精致的耳饰,说要带郑凡弥去打耳洞。
郑凡弥怕疼,之前一直没去打,倒是买过几副耳夹过个瘾。斯慧说现在气温不算太冷,是打耳洞的最好时机。
她想了想,便跟着进了饰品店。
店主姐姐用先酒精棉片消毒,再用记号笔在郑凡弥的耳垂上定了位置。随后拿出了一次性的自动穿耳器,样子看上去有点唬人。
耳钉穿过耳垂的速度快到让人来不及作出反应,郑凡弥发愣的瞬间,两只耳洞都已经打好了。她抬手轻轻触摸自己的耳垂,上面多了根耳钉,感觉很奇妙。
整个过程里,郑凡弥并没有感受到一点痛感,只是有点发懵。在某种层面来说,这和当初她第一次对汪屹山心动是一样的体会。
唯一的区别在于她身上被穿透的位置。
打完耳洞,她们又去了超市买水果零食。货架上的水果被工作人员按照颜色大小依次排列摆放,水灵灵的模样很是喜人。郑凡弥挑了个肚大皮薄的柚子,又为了开柚子买了柄水果刀。
平海县的气候是比较贴合地理书上写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夏热冬温,四季分明。十二月的县城干燥少雨,多是晴天,张丽丽让郑凡弥带去学校的打底保暖衫并没有派上用场。
姑娘们在学校后门买了奶茶才肯会学校,提着一下午的战利品回寝室,又手挽手的下楼准备去教室画黑板报。
篮球场那边很热闹,平日里多是校队的人在打训练赛。她们从寝室往教学楼走会经过球场,郑凡弥下意识地在人群里寻找汪屹山的身影。
他穿紫金配色的球服,里头是一件白色短袖,右手戴了黑色的护腕,轻松一跃,投进了一个漂亮的三分球。
郑凡弥在心里沸腾欢呼,和球场里的男孩女孩们一起高声祝贺,面上却掩饰得很好,旁人看不出一点披露。
她静默至极地让自己成为围观者中的一员,却从不痴心妄想些什么。即便早已意识到自己的喜欢积得太满,覆水难收。
她只愿站在最不起眼的角落,用自己虔诚的祝愿目送他去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教室里,郑凡弥拿白色粉笔在黑板画的空地誊写古诗句。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迢迢。怀着无限悲愁送别友人,路远迢迢,就此别过。
她想日后的自己和汪屹山大概也会是这样的结果。她短暂地出现在汪屹山的青春里,不饰任何色彩,做最不起眼的背景板。
生平第一次的喜欢,生平第一次的初恋,来得毫无道理可言,也会不了了之落幕。
她不会觉得遗憾,人生由那么多个遗憾构成,再多一个也无妨。
日暮西沉,昏黄彩霞跌落星野。光线变得越来越暗,郑凡弥放下粉笔的瞬间,有人打开了教室的灯。
她回头,是结束训练的汪屹山。他坐在位置上仰头喝水,双腿大开,脸上有未擦干的汗意。
林斯慧提着浸满颜料的水桶和画笔去洗手间了,还没回来。他们两人,一坐一立,成为空荡教室里怪异又和谐的存在。
黑板画的内容才写了一半,有几个字没写好,郑凡弥在犹豫要不要擦掉重新写。
“郑凡弥,时闻折竹声,‘折’字多了一点。”
汪屹山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身后,抬手指了指她写错的位置。郑凡弥抬眼对上他落下来的视线,又下意识地避开了。
“哦,谢谢你……”
她拿纸巾擦掉打算重写,却越擦越脏,弄花了一整片板书。
为什么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呢?
委屈和酸楚油然而生,直勾勾的往眼睛和鼻端冲,郑凡弥心里憋着一股气,就是要跟那一团分辨不清字迹的污渍较劲。
同时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卑微,张爱玲写得太对了,喜欢一个人,真的会让自己低到尘埃里。
她讨厌这种不受控制的无力和挫折。
还好林斯慧回来了,及时地打破这片尴尬的氛围。汪屹山没再说话,从抽屉里拎了书包就离开了。
林斯慧敏锐地发觉了郑凡弥情绪里的失落,“怎么了,感觉你的状态突然变差了很多。”
“没什么,有个字写错了,可是我怎么擦都擦不干净。”
“放着我来吧,坐旁边休息一会儿。你已经帮了我好多了,晚点我请你吃烤串。”
“好。”
随后便是平安夜了。
小卖部进了一批用纸盒子包装好的苹果,每一个果子都印了字。还有色泽更浓郁的蛇果,价格也比普通的要贵上一点。
所有人都沉浸在温馨的节日氛围里。
班委们早就提前和同学秘密商议过,生活委员用班费买了12只印了字的苹果,还有许多用玻璃糖纸包住的糖,打算送给每一位任课老师。
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把平安果和糖果装进十二只彩色的纸盒子里,在上课前把礼物放到了教室办公室。
晚自习也比平时热闹了一点。大家传纸条、低声讨论着什么,或是同桌好友之间交换礼物。叶铤不在,纪律委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没看见底下的动静。
不知道是谁喊了声“下雪了”,所有人都停下来手里的动作,脑袋齐齐往窗外望去。
有人试图探出手去接住飘落的雪花,但是它们太细太小。刚落到手心就融化了。
所有人都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冬日浪漫共情,动作统一又默契十足地行着超长注目礼。不安生的调皮分子率先跑出教室,后面跟着大部队,谁也不肯被落下。
这是平海县近几年来的第一场冬雪,难得一见。校领导们也没有阻止孩子们下楼玩耍,只是拉响广播再三叮嘱大家注意安全。
雪势渐渐大了,操场上笑靥肆意奔跑嬉闹,郑凡弥裹紧了冬季校服外套,在落雪中伫立良久。
谁都没想到,这是高中三年里,唯一的一场雪宴。
外面太冷了,郑凡弥呼着雾气回到了教室。里边剩下的只有埋头苦学的尖子生,没有人会注意后排的她在做什么。
于是她大着胆子把抽屉里的那只最漂亮的蛇果放到了汪屹山的抽屉里,没有精美包装和印字,更没有便签留言。
像她的人一样,沉默地扎进那堆光鲜夺目的礼物里,有些格格不入。
十二月三十一,跨年夜。
郑凡弥跟室友在自己家楼顶天台放烟花。当时政府还没明令禁止燃放烟火,郑家明在搞烟火批发的朋友那拿到了最新的一批货,乐颠颠地全捧给了宝贝女儿和她同学玩。
张丽丽在厨房里给姑娘们做宵夜,还不忘给几个孩子的家长打电话,让他们安心休息,保证明天把人一个个安全送回家。
辞旧迎新的特殊日子里,平海县的每一个小孩都要吃一碗红糖水卧鸡蛋。张丽丽加了白木耳和红枣桂圆一起煮,味道尝起来要比普通款的更丰富一些。
郑凡弥头一回和朋友一起过夜,四个女生挤一张床睡,话怎么也讲不完。
寒假前的最后几周郑凡弥没什么印象了,大概是为了期末考试在挑灯夜读。最后也拿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理想成绩。
汪屹山考了班级第一,年段前30,而她进了年榜前150名,也算是有一点进步吧。
新年是在乡下的奶奶家过的。
村里只有一条曲折又蜿蜒的大路,每家每户都依傍着它生长,经久不息。这里的村民性格淳朴,有着最为原始的粗粝感。空气很清新,能闻得到绿草香气。
因为远离城市的喧嚣,手机能接收到的信号也很弱。
除夕夜,郑凡弥拿到了一只新手机,不是张丽丽郑家明用过的二手机子,而是一只全新未拆封的iPhone4S。
巴掌大的机身,圆润的按键和机型,怎么看怎么新奇。国内刚正式上市不久,线下实体店的存货被一抢而空,这只还是郑家明托朋友好不容易留住的。
郑凡弥站在外婆家顶楼的阳台上用新手机给同学们发了新年祝福,只有三位室友和汪屹山的单独编辑过的。
所求皆如愿,事事长安宁。
窗外是不灭的万家灯火。
不远处是集市,有人在河边放飞了孔明灯,伴随着夜色下不断绽放的金色花火,像漂浮在天河上的点点繁星。
灯火氤氲,四散如雨,最是一年好时节。
大约隔了半小时,郑凡弥才收到汪屹山的回信,开头写了她的名字,应该不是群发的消息。
【郑凡弥: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新的一年里,祝你健康快乐,真诚勇敢。
新的一年里,愿你日日明灿,事事圆满。】
郑凡弥是后来在qq空间里看到这张照片的。她点了保存,特地去照相馆影印了两张,一张是四人合影,还有一张只有汪屹山和她自己。
这是他们两人的第一张合影,郑凡弥小心翼翼地将它贴在了自己的手账本上。
秋日撒下的每一寸阳光,手账本上的一笔一划,都在书写她的无限欢喜。
学期过半,日历上的数字被快进般地不断翻过。小雪过后是大雪,室外的温度依旧是暖洋洋的。
郑凡弥已经对广播站的工作完全上手了,轮到她值岗的日子,广播站的收尾曲永远来自周杰伦。
平淡无奇的大周,足足一天半的假期,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回家。郑凡弥要留在学校陪斯慧一起画黑板报,一个负责画,一个负责上色。
吃过午饭,她们搭001路公交车去长乐街闲逛。那里有着全县规模最大的商超,巷子里全是女孩子喜欢的饰品店和文具店。
郑凡弥在书店老板的极力推荐下买了两本阿加莎女士的书,又买了两盒明信片和几支颜色漂亮的速干中性笔。
林斯慧在隔壁饰品店挑了两对做工精致的耳饰,说要带郑凡弥去打耳洞。
郑凡弥怕疼,之前一直没去打,倒是买过几副耳夹过个瘾。斯慧说现在气温不算太冷,是打耳洞的最好时机。
她想了想,便跟着进了饰品店。
店主姐姐用先酒精棉片消毒,再用记号笔在郑凡弥的耳垂上定了位置。随后拿出了一次性的自动穿耳器,样子看上去有点唬人。
耳钉穿过耳垂的速度快到让人来不及作出反应,郑凡弥发愣的瞬间,两只耳洞都已经打好了。她抬手轻轻触摸自己的耳垂,上面多了根耳钉,感觉很奇妙。
整个过程里,郑凡弥并没有感受到一点痛感,只是有点发懵。在某种层面来说,这和当初她第一次对汪屹山心动是一样的体会。
唯一的区别在于她身上被穿透的位置。
打完耳洞,她们又去了超市买水果零食。货架上的水果被工作人员按照颜色大小依次排列摆放,水灵灵的模样很是喜人。郑凡弥挑了个肚大皮薄的柚子,又为了开柚子买了柄水果刀。
平海县的气候是比较贴合地理书上写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夏热冬温,四季分明。十二月的县城干燥少雨,多是晴天,张丽丽让郑凡弥带去学校的打底保暖衫并没有派上用场。
姑娘们在学校后门买了奶茶才肯会学校,提着一下午的战利品回寝室,又手挽手的下楼准备去教室画黑板报。
篮球场那边很热闹,平日里多是校队的人在打训练赛。她们从寝室往教学楼走会经过球场,郑凡弥下意识地在人群里寻找汪屹山的身影。
他穿紫金配色的球服,里头是一件白色短袖,右手戴了黑色的护腕,轻松一跃,投进了一个漂亮的三分球。
郑凡弥在心里沸腾欢呼,和球场里的男孩女孩们一起高声祝贺,面上却掩饰得很好,旁人看不出一点披露。
她静默至极地让自己成为围观者中的一员,却从不痴心妄想些什么。即便早已意识到自己的喜欢积得太满,覆水难收。
她只愿站在最不起眼的角落,用自己虔诚的祝愿目送他去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教室里,郑凡弥拿白色粉笔在黑板画的空地誊写古诗句。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迢迢。怀着无限悲愁送别友人,路远迢迢,就此别过。
她想日后的自己和汪屹山大概也会是这样的结果。她短暂地出现在汪屹山的青春里,不饰任何色彩,做最不起眼的背景板。
生平第一次的喜欢,生平第一次的初恋,来得毫无道理可言,也会不了了之落幕。
她不会觉得遗憾,人生由那么多个遗憾构成,再多一个也无妨。
日暮西沉,昏黄彩霞跌落星野。光线变得越来越暗,郑凡弥放下粉笔的瞬间,有人打开了教室的灯。
她回头,是结束训练的汪屹山。他坐在位置上仰头喝水,双腿大开,脸上有未擦干的汗意。
林斯慧提着浸满颜料的水桶和画笔去洗手间了,还没回来。他们两人,一坐一立,成为空荡教室里怪异又和谐的存在。
黑板画的内容才写了一半,有几个字没写好,郑凡弥在犹豫要不要擦掉重新写。
“郑凡弥,时闻折竹声,‘折’字多了一点。”
汪屹山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身后,抬手指了指她写错的位置。郑凡弥抬眼对上他落下来的视线,又下意识地避开了。
“哦,谢谢你……”
她拿纸巾擦掉打算重写,却越擦越脏,弄花了一整片板书。
为什么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呢?
委屈和酸楚油然而生,直勾勾的往眼睛和鼻端冲,郑凡弥心里憋着一股气,就是要跟那一团分辨不清字迹的污渍较劲。
同时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卑微,张爱玲写得太对了,喜欢一个人,真的会让自己低到尘埃里。
她讨厌这种不受控制的无力和挫折。
还好林斯慧回来了,及时地打破这片尴尬的氛围。汪屹山没再说话,从抽屉里拎了书包就离开了。
林斯慧敏锐地发觉了郑凡弥情绪里的失落,“怎么了,感觉你的状态突然变差了很多。”
“没什么,有个字写错了,可是我怎么擦都擦不干净。”
“放着我来吧,坐旁边休息一会儿。你已经帮了我好多了,晚点我请你吃烤串。”
“好。”
随后便是平安夜了。
小卖部进了一批用纸盒子包装好的苹果,每一个果子都印了字。还有色泽更浓郁的蛇果,价格也比普通的要贵上一点。
所有人都沉浸在温馨的节日氛围里。
班委们早就提前和同学秘密商议过,生活委员用班费买了12只印了字的苹果,还有许多用玻璃糖纸包住的糖,打算送给每一位任课老师。
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把平安果和糖果装进十二只彩色的纸盒子里,在上课前把礼物放到了教室办公室。
晚自习也比平时热闹了一点。大家传纸条、低声讨论着什么,或是同桌好友之间交换礼物。叶铤不在,纪律委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没看见底下的动静。
不知道是谁喊了声“下雪了”,所有人都停下来手里的动作,脑袋齐齐往窗外望去。
有人试图探出手去接住飘落的雪花,但是它们太细太小。刚落到手心就融化了。
所有人都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冬日浪漫共情,动作统一又默契十足地行着超长注目礼。不安生的调皮分子率先跑出教室,后面跟着大部队,谁也不肯被落下。
这是平海县近几年来的第一场冬雪,难得一见。校领导们也没有阻止孩子们下楼玩耍,只是拉响广播再三叮嘱大家注意安全。
雪势渐渐大了,操场上笑靥肆意奔跑嬉闹,郑凡弥裹紧了冬季校服外套,在落雪中伫立良久。
谁都没想到,这是高中三年里,唯一的一场雪宴。
外面太冷了,郑凡弥呼着雾气回到了教室。里边剩下的只有埋头苦学的尖子生,没有人会注意后排的她在做什么。
于是她大着胆子把抽屉里的那只最漂亮的蛇果放到了汪屹山的抽屉里,没有精美包装和印字,更没有便签留言。
像她的人一样,沉默地扎进那堆光鲜夺目的礼物里,有些格格不入。
十二月三十一,跨年夜。
郑凡弥跟室友在自己家楼顶天台放烟花。当时政府还没明令禁止燃放烟火,郑家明在搞烟火批发的朋友那拿到了最新的一批货,乐颠颠地全捧给了宝贝女儿和她同学玩。
张丽丽在厨房里给姑娘们做宵夜,还不忘给几个孩子的家长打电话,让他们安心休息,保证明天把人一个个安全送回家。
辞旧迎新的特殊日子里,平海县的每一个小孩都要吃一碗红糖水卧鸡蛋。张丽丽加了白木耳和红枣桂圆一起煮,味道尝起来要比普通款的更丰富一些。
郑凡弥头一回和朋友一起过夜,四个女生挤一张床睡,话怎么也讲不完。
寒假前的最后几周郑凡弥没什么印象了,大概是为了期末考试在挑灯夜读。最后也拿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理想成绩。
汪屹山考了班级第一,年段前30,而她进了年榜前150名,也算是有一点进步吧。
新年是在乡下的奶奶家过的。
村里只有一条曲折又蜿蜒的大路,每家每户都依傍着它生长,经久不息。这里的村民性格淳朴,有着最为原始的粗粝感。空气很清新,能闻得到绿草香气。
因为远离城市的喧嚣,手机能接收到的信号也很弱。
除夕夜,郑凡弥拿到了一只新手机,不是张丽丽郑家明用过的二手机子,而是一只全新未拆封的iPhone4S。
巴掌大的机身,圆润的按键和机型,怎么看怎么新奇。国内刚正式上市不久,线下实体店的存货被一抢而空,这只还是郑家明托朋友好不容易留住的。
郑凡弥站在外婆家顶楼的阳台上用新手机给同学们发了新年祝福,只有三位室友和汪屹山的单独编辑过的。
所求皆如愿,事事长安宁。
窗外是不灭的万家灯火。
不远处是集市,有人在河边放飞了孔明灯,伴随着夜色下不断绽放的金色花火,像漂浮在天河上的点点繁星。
灯火氤氲,四散如雨,最是一年好时节。
大约隔了半小时,郑凡弥才收到汪屹山的回信,开头写了她的名字,应该不是群发的消息。
【郑凡弥: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新的一年里,祝你健康快乐,真诚勇敢。
新的一年里,愿你日日明灿,事事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