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空岚
传说,空岚山有一隐世神医,冷血,乖戾,无喜无悲。
空怀一身生死人,肉白骨的出神医术,却打定主意不肯悬壶济世救治苍生,堪称天下第一绝情薄性之人。
阿意喝了一口茶水,不动声色望向眼前之人。
落花纷飞里一袭雪青色长袍,越发衬得那一张俊朗的脸,苍白清冷,失了血色。
对方拈子轻轻敲了敲棋盘,长眉舒展,含笑道:“喂,小姑娘,下棋最重要的就是专心了,我这张死人一样惨白的脸,还不如这一方青石棋盘好看的。”
他面有得色地催促道:“快下,快下,这一着我想了有小十几年了,且让我看看你要如何应对。”
阿意一笑,素手执子,微微斟酌,落下。
竟是困死了己方一大片白棋。
这种自杀式的下法倒是着实少见,少年面上先是一诧,紧接着又是一喜,最后拢眉深思起来。
白子看似损伤惨重,却因此得以突破重围,加之其轻便灵巧的优点,大有直捣黄龙的势头。
少年挠挠头,面色颇有些凝重。思忖良久,方才缓缓落下。
与那少年正相反,阿意却是越下越快,素手翻飞,珠玑琤然,白子携乱红铺于棋盘之上,几个来回之间便已直逼对方面门,赢得相当漂亮。
少年一脸挫败地道:“小姑娘,你也忒不手下留情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遇见一个活人,又是个会下棋的,还没来及高兴多久,你就杀了我个片甲不留。”
阿意抿嘴笑道:“闻人先生方才嫌我落子慢,现在我如闻人先生所愿,落子快了一些,闻人先生又觉得意犹未尽。”
少年委屈地扁扁嘴,一副十足的少年心气,可是依照传闻出现的年份推演,眼前的这位闻人神医,怎么着也该已年近而立。
容貌可以永驻,那言谈举止间这浑然天成,不加矫饰的少年心性呢,又该如何作解?
她道:“闻人先生若是还未尽兴,那我再陪闻人先生下几局便是。”
“棋差一着,输了就是输了。”少年摇摇头,吐了吐舌头:“你不过片刻,就能破解我冥思苦想十几年的棋路。再来几局?我岂不是又要被你杀得落花流水?传出去,我这张脸还要不要啦?”
“哎,枉我还自鸣得意,沾沾自喜这么多年,逮住一个药人就说,我想出了一着无解之棋。”
立在一旁侍茶的药人闻言,默默点了点头,看来怨念颇深。
“其实闻人先生这着也的确称得上是无解之棋了。”阿意垂下眼睫,轻声笑道:“置之死地而后生,世间很少有人做得到吧。”
“是吧!”少年一拍大腿根,脸上浮上一丝掩不住的喜色。
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他瞥了阿意一眼,偷偷吐了吐舌头,立刻收敛了。
一边往棋盒里倒棋子,一边继续作愁眉苦脸,扼腕叹息状:“你说说你一个姑娘家,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哇,下起棋来,这么狠辣的嘛。”
阿意似笑非笑:“下棋就和杀人一个道理,快,准,狠,干净利落,直抵要害,才不致浪费时间。”
“浪费时间?”少年大笑:“我拿下棋打发时间,小姑娘你却怕下棋浪费了你时间,有意思,有意思,真是有意思的紧啊。”
“小姑娘,若我没有看走眼的话,你也是玄门中人,修的是仙道,习的是长生。比之寻常人的短短百年,你的一生漫长得太多,竟也会害怕浪费时间?”
“我自然是不怕。”阿意淡淡道:“但我在意的人怕。”
她轻许下颌,四个药人抬着非明走到二人跟前,阿意盈盈下拜,“医者仁心,还望闻人先生救我师兄一命。”
少年脸色剧变,推翻了棋盘,拂袖起身,“传闻没告诉你我闻人语早在二十年前,就只杀人,不救人了吗?”
一旁的药人见状,向阿意微微欠身,连忙追闻人语去了。
阿意望着少年孤直如竹的背影,轻声道:“可是传闻也不可尽信,不是吗?现今江湖里关于先生的传闻比之二十年前,几乎没有变动,却惟独缺少了一样最重要的信息。”
少年脚步一顿。
阿意继续道:“曾经有人同我说过,这世上最高明的谎言是由隐藏了无数个细节的真话构成的。不知闻人先生想隐瞒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还是说……”阿意上前一步,“或许我并不应该称呼前辈您为闻人神医。”
“你很聪明。”少年一声轻笑,转过身来望着她,“可是,这世间真亦假,假亦真,真真假假,又何必当真?”
脚下溪流淙淙,潜行而过,映出他清寂寥落的面容,“这世间总曾存在过一个闻人语的。”
阿意一个怔忪间,少年已转过身,继续负手向山上走去。
她连忙跟上,四个药人面面相觑,不知这人究竟是抬还是不抬。
少年朗声斥道:“还愣着干什么,你们不抬,难不成还要让人家一个柔柔弱弱的小姑娘抬吗?”
药人们连忙俯身抓起担架,恭敬地跟在两人身后不远不近处。
并行了一段之后,少年偏头对阿意道:“方才你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世间很少有人能做到。可为何你能做到?”
山风翻涌,卷起霭霭雾岚,阿意听见自己的声音也沾染了几丝潮湿的雾气,模模糊糊的,仿佛下一秒就会被风吹散。
她说:“常人做不到,是因为人总是太过于保全自己,不会真正舍得让自己走到悬崖边上,贪生怕死只是一种本能。置之死地,万一真的死了,又何来的后生一说。可是于我一个死过一次的人而言,置之死地的最坏结果,不过就是再死一次而已,既然这样,我还不如索性放手一搏。”
少年隔着一层薄雾,端详着她脸上近乎萧瑟的平静,良久,才若有所思地一笑,“你可知,我们现在身处的是何地?”
“晚辈不知。”
“人生如一梦,一梦换须臾,此地名为‘须臾峰’。”
山雾越发地浓重,铺天盖地的流白席卷了一切。阿意甚至都看不清就站在她身旁的少年,身后不远处的药人和担架上的非明也都不知所踪,茫茫天地间仿佛只剩了她一个人。
阿意挪到了一块山壁旁边,背部抵着坚硬的石块,右手蕴出辞镜剑,她心里终于生出些踏实感,这才得以分出点心思缓缓在四周摸索。
指腹掠过粗糙的石纹,潮湿的白雾裹挟着凉意倒灌下来,终于在指尖冻僵前,她摸到了一处缺口,依稀是一个甬道。
倒有点像是葬情崖的光景,阿意心里骤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但她随即摇了摇头,像是要把这个荒唐的念头晃出脑海似的。
阿意紧贴着崖壁摸索了进去,甬道里一片漆黑,她索性闭上了眼睛,用耳朵来捕捉声息。也不知走了多久,她的眼前豁然一亮,阳光冷不丁地倾泻下来,阿意猝不及防地被淋了一身暖意。
她伸出手遮在额前,挣扎着撑开眼帘,缓了好一会儿才适应了这有些刺目的久违的阳光。
脚下的土地湿润肥沃,身前的木质拱形小桥被脉脉溪流环绕包围着,阿意每在木桥上走一步,泉水就会“叮咚”作响一次,像是为她奏着欢迎的乐章。
下了小桥后,入目即是一片舒润沁凉的翠色,大片大片的绿竹将眼前的未知牢牢包裹。尖细的竹叶在微风中尽情舒展,一股淡淡的清香摇曳着飘入她的鼻尖,那样疏朗高洁,恍若松间明月,石上清泉。
阿意一步步朝着翠竹掩映间的小筑走去,有趣的是,竹舍门前的一串铜风铃竟然在无风的情况下,也能发出极其清脆的泠泠撞击。
越是走近,阿意心头的滞涩凄惶之感就越是浓烈,那团如同附骨之蛆一样的白雾自心间一点点盘旋萦绕出来,湿答答地攀附纠缠上她的口鼻,几乎闷得她喘不过气来。
竹窗旁的帷帘缓缓挑起。
有一清俊男子闲闲落坐于窗格下,着一身天青色的衣袍,领口和袖口上都整整齐齐地滚着三圈极其淡雅的浅银色的竹叶纹,细细长长的,错落有致。
修长的指节拂过一轴画卷,嘴角挑起的一抹笑意,温柔到了极致,却也落寞到了极致。
是产生幻觉了吗?
穆清时,为什么都过去这么久,你仍然牢牢盘踞在我的心间。
为什么我明明恨透了你,明明一颗心早已陷入泥沼,万劫不复,为什么我还是拔不出对你的妄念,即使这般妄念早已发霉,腐臭了。
“是阿意吗?进来吧。”清哥哥好听的声音缓缓在静谧的竹屋内响起。
握着辞镜的手指骤然收紧,圆钝的指甲几乎要在剑柄上戳出几个洞来,但很快又松开了。
“呵,你怎知我还活着?”阿意推门而入,穆清时正端坐在一张矮小的案前,左手提起一个小巧的红泥茶壶,右手食指优雅地搭在茶壶的圆盖上。肩膀微倾,一道碧色的茶汤从壶嘴中倾射而出,精准地落入案上早已陈列好的两个陶瓷茶盏里。
“我不知道你还活着,但我知道来的人是你。至于怎么知道的,听的。”穆清时把其中一盏递给她,“你的脚步声,我一直都记得。”
阿意接过,手指轻勾着茶盏边缘的浮雕花纹,不说话。刚刚穆清时看得入神的那幅画还来不及收起,就摊在桌上,而画上的人赫然就是她阮知意。
或者说,是从前的阮知意。
“怎的不喝?”
阿意扬眉,冷笑:“你觉得我们两个现在是坐下来焚香品茗的关系吗,穆掌门?”
“阿意……”穆清时张了张口,欲言又止。
“不要叫我阿意,穆掌门,我们之间那点微末的情分,早在空如坛上,就已经断得干净。”
一字一句,不仅是说给穆清时听的,更是说给她自己听的。
她暗中攥紧了手上的茶盏,脸上却是巧笑嫣然的,“穆清时,从前,我有好多好多的问题想问你。可是,再次醒来后,阮知意已经被挫骨扬灰,彻底于这个世上消失,所以即使我又遇见你,可是那些问题我没有立场,也没有缘由问出口。”
“可是现在。”阿意摇摇头,“那些问题终于能问了,我却已经不想知道答案了,没有意义了。”
阿意低头细细地啜了一口,真苦啊,比世上最苦的黄连还要苦上百倍。
“真是好茶。”她轻轻放下茶盏,“穆掌门,正邪不两立,他日若是再相见,我不会对你手软的,也请你一定,一定,不要对我手软。”
说着,不及等穆清时反应,阿意便已起身,向屋外走去。
这一次,她没有回头。
空怀一身生死人,肉白骨的出神医术,却打定主意不肯悬壶济世救治苍生,堪称天下第一绝情薄性之人。
阿意喝了一口茶水,不动声色望向眼前之人。
落花纷飞里一袭雪青色长袍,越发衬得那一张俊朗的脸,苍白清冷,失了血色。
对方拈子轻轻敲了敲棋盘,长眉舒展,含笑道:“喂,小姑娘,下棋最重要的就是专心了,我这张死人一样惨白的脸,还不如这一方青石棋盘好看的。”
他面有得色地催促道:“快下,快下,这一着我想了有小十几年了,且让我看看你要如何应对。”
阿意一笑,素手执子,微微斟酌,落下。
竟是困死了己方一大片白棋。
这种自杀式的下法倒是着实少见,少年面上先是一诧,紧接着又是一喜,最后拢眉深思起来。
白子看似损伤惨重,却因此得以突破重围,加之其轻便灵巧的优点,大有直捣黄龙的势头。
少年挠挠头,面色颇有些凝重。思忖良久,方才缓缓落下。
与那少年正相反,阿意却是越下越快,素手翻飞,珠玑琤然,白子携乱红铺于棋盘之上,几个来回之间便已直逼对方面门,赢得相当漂亮。
少年一脸挫败地道:“小姑娘,你也忒不手下留情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遇见一个活人,又是个会下棋的,还没来及高兴多久,你就杀了我个片甲不留。”
阿意抿嘴笑道:“闻人先生方才嫌我落子慢,现在我如闻人先生所愿,落子快了一些,闻人先生又觉得意犹未尽。”
少年委屈地扁扁嘴,一副十足的少年心气,可是依照传闻出现的年份推演,眼前的这位闻人神医,怎么着也该已年近而立。
容貌可以永驻,那言谈举止间这浑然天成,不加矫饰的少年心性呢,又该如何作解?
她道:“闻人先生若是还未尽兴,那我再陪闻人先生下几局便是。”
“棋差一着,输了就是输了。”少年摇摇头,吐了吐舌头:“你不过片刻,就能破解我冥思苦想十几年的棋路。再来几局?我岂不是又要被你杀得落花流水?传出去,我这张脸还要不要啦?”
“哎,枉我还自鸣得意,沾沾自喜这么多年,逮住一个药人就说,我想出了一着无解之棋。”
立在一旁侍茶的药人闻言,默默点了点头,看来怨念颇深。
“其实闻人先生这着也的确称得上是无解之棋了。”阿意垂下眼睫,轻声笑道:“置之死地而后生,世间很少有人做得到吧。”
“是吧!”少年一拍大腿根,脸上浮上一丝掩不住的喜色。
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他瞥了阿意一眼,偷偷吐了吐舌头,立刻收敛了。
一边往棋盒里倒棋子,一边继续作愁眉苦脸,扼腕叹息状:“你说说你一个姑娘家,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哇,下起棋来,这么狠辣的嘛。”
阿意似笑非笑:“下棋就和杀人一个道理,快,准,狠,干净利落,直抵要害,才不致浪费时间。”
“浪费时间?”少年大笑:“我拿下棋打发时间,小姑娘你却怕下棋浪费了你时间,有意思,有意思,真是有意思的紧啊。”
“小姑娘,若我没有看走眼的话,你也是玄门中人,修的是仙道,习的是长生。比之寻常人的短短百年,你的一生漫长得太多,竟也会害怕浪费时间?”
“我自然是不怕。”阿意淡淡道:“但我在意的人怕。”
她轻许下颌,四个药人抬着非明走到二人跟前,阿意盈盈下拜,“医者仁心,还望闻人先生救我师兄一命。”
少年脸色剧变,推翻了棋盘,拂袖起身,“传闻没告诉你我闻人语早在二十年前,就只杀人,不救人了吗?”
一旁的药人见状,向阿意微微欠身,连忙追闻人语去了。
阿意望着少年孤直如竹的背影,轻声道:“可是传闻也不可尽信,不是吗?现今江湖里关于先生的传闻比之二十年前,几乎没有变动,却惟独缺少了一样最重要的信息。”
少年脚步一顿。
阿意继续道:“曾经有人同我说过,这世上最高明的谎言是由隐藏了无数个细节的真话构成的。不知闻人先生想隐瞒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还是说……”阿意上前一步,“或许我并不应该称呼前辈您为闻人神医。”
“你很聪明。”少年一声轻笑,转过身来望着她,“可是,这世间真亦假,假亦真,真真假假,又何必当真?”
脚下溪流淙淙,潜行而过,映出他清寂寥落的面容,“这世间总曾存在过一个闻人语的。”
阿意一个怔忪间,少年已转过身,继续负手向山上走去。
她连忙跟上,四个药人面面相觑,不知这人究竟是抬还是不抬。
少年朗声斥道:“还愣着干什么,你们不抬,难不成还要让人家一个柔柔弱弱的小姑娘抬吗?”
药人们连忙俯身抓起担架,恭敬地跟在两人身后不远不近处。
并行了一段之后,少年偏头对阿意道:“方才你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世间很少有人能做到。可为何你能做到?”
山风翻涌,卷起霭霭雾岚,阿意听见自己的声音也沾染了几丝潮湿的雾气,模模糊糊的,仿佛下一秒就会被风吹散。
她说:“常人做不到,是因为人总是太过于保全自己,不会真正舍得让自己走到悬崖边上,贪生怕死只是一种本能。置之死地,万一真的死了,又何来的后生一说。可是于我一个死过一次的人而言,置之死地的最坏结果,不过就是再死一次而已,既然这样,我还不如索性放手一搏。”
少年隔着一层薄雾,端详着她脸上近乎萧瑟的平静,良久,才若有所思地一笑,“你可知,我们现在身处的是何地?”
“晚辈不知。”
“人生如一梦,一梦换须臾,此地名为‘须臾峰’。”
山雾越发地浓重,铺天盖地的流白席卷了一切。阿意甚至都看不清就站在她身旁的少年,身后不远处的药人和担架上的非明也都不知所踪,茫茫天地间仿佛只剩了她一个人。
阿意挪到了一块山壁旁边,背部抵着坚硬的石块,右手蕴出辞镜剑,她心里终于生出些踏实感,这才得以分出点心思缓缓在四周摸索。
指腹掠过粗糙的石纹,潮湿的白雾裹挟着凉意倒灌下来,终于在指尖冻僵前,她摸到了一处缺口,依稀是一个甬道。
倒有点像是葬情崖的光景,阿意心里骤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但她随即摇了摇头,像是要把这个荒唐的念头晃出脑海似的。
阿意紧贴着崖壁摸索了进去,甬道里一片漆黑,她索性闭上了眼睛,用耳朵来捕捉声息。也不知走了多久,她的眼前豁然一亮,阳光冷不丁地倾泻下来,阿意猝不及防地被淋了一身暖意。
她伸出手遮在额前,挣扎着撑开眼帘,缓了好一会儿才适应了这有些刺目的久违的阳光。
脚下的土地湿润肥沃,身前的木质拱形小桥被脉脉溪流环绕包围着,阿意每在木桥上走一步,泉水就会“叮咚”作响一次,像是为她奏着欢迎的乐章。
下了小桥后,入目即是一片舒润沁凉的翠色,大片大片的绿竹将眼前的未知牢牢包裹。尖细的竹叶在微风中尽情舒展,一股淡淡的清香摇曳着飘入她的鼻尖,那样疏朗高洁,恍若松间明月,石上清泉。
阿意一步步朝着翠竹掩映间的小筑走去,有趣的是,竹舍门前的一串铜风铃竟然在无风的情况下,也能发出极其清脆的泠泠撞击。
越是走近,阿意心头的滞涩凄惶之感就越是浓烈,那团如同附骨之蛆一样的白雾自心间一点点盘旋萦绕出来,湿答答地攀附纠缠上她的口鼻,几乎闷得她喘不过气来。
竹窗旁的帷帘缓缓挑起。
有一清俊男子闲闲落坐于窗格下,着一身天青色的衣袍,领口和袖口上都整整齐齐地滚着三圈极其淡雅的浅银色的竹叶纹,细细长长的,错落有致。
修长的指节拂过一轴画卷,嘴角挑起的一抹笑意,温柔到了极致,却也落寞到了极致。
是产生幻觉了吗?
穆清时,为什么都过去这么久,你仍然牢牢盘踞在我的心间。
为什么我明明恨透了你,明明一颗心早已陷入泥沼,万劫不复,为什么我还是拔不出对你的妄念,即使这般妄念早已发霉,腐臭了。
“是阿意吗?进来吧。”清哥哥好听的声音缓缓在静谧的竹屋内响起。
握着辞镜的手指骤然收紧,圆钝的指甲几乎要在剑柄上戳出几个洞来,但很快又松开了。
“呵,你怎知我还活着?”阿意推门而入,穆清时正端坐在一张矮小的案前,左手提起一个小巧的红泥茶壶,右手食指优雅地搭在茶壶的圆盖上。肩膀微倾,一道碧色的茶汤从壶嘴中倾射而出,精准地落入案上早已陈列好的两个陶瓷茶盏里。
“我不知道你还活着,但我知道来的人是你。至于怎么知道的,听的。”穆清时把其中一盏递给她,“你的脚步声,我一直都记得。”
阿意接过,手指轻勾着茶盏边缘的浮雕花纹,不说话。刚刚穆清时看得入神的那幅画还来不及收起,就摊在桌上,而画上的人赫然就是她阮知意。
或者说,是从前的阮知意。
“怎的不喝?”
阿意扬眉,冷笑:“你觉得我们两个现在是坐下来焚香品茗的关系吗,穆掌门?”
“阿意……”穆清时张了张口,欲言又止。
“不要叫我阿意,穆掌门,我们之间那点微末的情分,早在空如坛上,就已经断得干净。”
一字一句,不仅是说给穆清时听的,更是说给她自己听的。
她暗中攥紧了手上的茶盏,脸上却是巧笑嫣然的,“穆清时,从前,我有好多好多的问题想问你。可是,再次醒来后,阮知意已经被挫骨扬灰,彻底于这个世上消失,所以即使我又遇见你,可是那些问题我没有立场,也没有缘由问出口。”
“可是现在。”阿意摇摇头,“那些问题终于能问了,我却已经不想知道答案了,没有意义了。”
阿意低头细细地啜了一口,真苦啊,比世上最苦的黄连还要苦上百倍。
“真是好茶。”她轻轻放下茶盏,“穆掌门,正邪不两立,他日若是再相见,我不会对你手软的,也请你一定,一定,不要对我手软。”
说着,不及等穆清时反应,阿意便已起身,向屋外走去。
这一次,她没有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