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花月痕 第二十二章 秦燕之好
第二十二章 秦燕之好
卫茂漪道:“想来这人是个极不好相与的了。”陶奎林在卫茂漪膝盖上蹭了蹭脑袋,接着道:“钱传瑛此人,少时读书在诸多钱氏子弟中最是出众,又极好风雅,最合钱王心意。就是做人做事有些迂,再者骄矜自傲,同他讲话必得再三斟酌。”卫茂漪闻言笑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不正是你的拿手绝活?”陶奎林睁了一只眼看她,正在此时,视夜走近前来,见他二人此时形状,忙向后退去。卫茂漪抬头看见,低头对陶奎林道:“视夜来了。”陶奎林翻了个身,脑袋仍是靠在卫茂漪腿上,不肯起身,看向视夜道:“何事?”视夜站在二人一丈开外,不敢上前,垂首道:“南燕广成王大婚,娶得是秦国公主。”陶奎林听罢,似是不甚在意,又将身子翻转回来。卫茂漪却是有了兴致,问道:“是秦国哪个公主?”视夜回道:“秦国九公主凌筱。”卫茂漪听罢,不由黯然心惊。陶奎林见她手上动作停滞,晓得她的意思,道:“自古女子出嫁,多不由本心,况又生在皇家。”卫茂漪叹道:“九公主是我见过最痴心的女子了。”
在别人论议秦燕联姻之时,秦国的九公主凌筱早在自己的寝殿里,一似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乱转。前日分明同秦帝凌箫讲明自己不愿嫁去南燕,今日却传来两国联姻,进宫寻秦帝,都被门口的小黄门挡在外,竟是连面也见不上。一时无计可施,只得回到合宜公主府,将自己关在房里。
黄昏时分,凌筱做寻常女子装扮,一人悄然从后门出去。路径熟稔,转街过巷,少顷便来到一所宅院前。木门漆黑,门前冷清,满是肃穆之气。凌筱提起裙角上前拍门,门上见是个年轻姑娘,荆钗布裙,以为是来打秋风的,忙喝道:“去,去,去,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凌筱急道:“我找姜御史有事。”此话一出,方知不妥,原来姜如璧早转任了秘书监,从监察弹劾百官,变为专掌检校古籍,正是埋首在故纸堆里。凌筱心念一转道:“听闻秘书监广征天下珍品典籍,奴家正有一册。”这时节,门扇响动,凌筱心中一喜,孰料那门子只开一隙,伸出手来,道:“拿来罢。”凌筱忙道:“奴家要亲手交到姜大人手上。”门子不耐,正要关门,凌筱将一只脚伸进门内,道:“教我进去。”门子怒道:“贱人好不知体统,这是甚么地方,你也敢闯?”凌筱似是不曾听到,只将脚又伸进,口中仍道:“教我进去。”门上无法,只得道:“家主被元清观里的姑子邀上山去了。”元清观,是皇家道场,亦是姜如璧之妹姜连茵修行的地方。姜如璧此去,必是姜连茵着人来唤。思及此处,凌筱道:“放我进去等,不然我就在这里不走了。”门子见这副架势,不敢惹事,只得悻悻将她引到门房去。
凌筱进门来,一股子恶臭扑面而来。睁眼去看,满屋子桌凳横倒,两三件长衫随意搭在椅背上,地上尽是果壳瓜皮之物,顿时心里泛呕。掩口强压下翻腾的作呕之欲,进内摆正一个小脚凳,袖子擦拭了坐下。天色黑幕一般压下,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凌筱百无聊赖,两手托着腮帮,怔怔出神。一时困意上涌,眼睛实在支撑不住,身子不由向前倒去。
恰在此时,凌筱的脑袋抵在一人腰间,转了下头,登时惊醒,忙忙起身,见是姜如璧,面上难掩喜色,道:“你回来了?”姜如璧眉头微蹙,将她上下打量一番,道:“你怎生这般装扮?我只听门上说有个献书的妇人在书房,不想竟是公主。”凌筱顾不得他的不耐,忙将心中所言说出,道:“我哥哥要将我嫁到南燕去,你快进宫,教他取消了婚事。”姜如璧嗤笑道:“九公主怕是不曾睡醒?下臣目下只是一个终日与故纸相伴的废人,却要阻拦秦燕联姻,是嫌命长不成?况联姻一段,是益于两国的大好事体,下臣为何劝阻?公主早自立府衙,出宫别住,行事却全是小孩子气性。”凌筱上前去抓他的衣袖,道:“这么些年,我的心意你不晓得么?”姜如璧顿时凝眉,面有愠色,袖子一甩,道:“公主自重。如今秦燕联姻已是板上钉钉之事,那广成王点名要娶嫡公主,说是在陛下大婚之日曾对公主一见钟情。若要埋怨,不如就怪自己。”凌筱听了,面色苍白如纸。姜如璧接着道:“姜某自问无才无德,又是外臣,实在攀不上高枝。公主安心出降,将来做了燕后,记得故国养育之恩就是了。下臣府上庙小,实在装不下大佛。”姜如璧此人原是文臣,说话始终顾些体面,却仍是刀刀见血,在凌筱心上寸寸裂割。
姜如璧遣两个年老的嬷嬷送凌筱回府,凌筱知姜如璧之路行不通了,只得先自去了。那两个嬷嬷回府,甫一进门,就被叫到前厅。姜如璧坐在上首,道:“九公主回府了?”一个嬷嬷道:“老奴两个亲自送进门去的。”姜如璧又道:“她可有说些甚么?”另一个嬷嬷道:“公主在前,老奴跟在后,一路上不曾听见公主说话,只听得小声哭泣的声音。”姜如璧挥手屏退两人,不由自主轻声叹了口气。
第二日早朝时节,百官分成文武两班,俱在望仙建福门外等候。姜如璧正自低头沉思,这边厢端王凌策出班走近前来,低声道:“听闻昨日表兄去了元清观,想是茵儿有事?”姜如璧见是凌策,蹙眉道:“端王殿下在观中是有耳报神?”凌策尚未答话,姜如璧接着道:“既是有耳报神,茵儿有事你不晓得?还不全是你做的好事。”凌策忙道:“小弟知道做错了。”姜如璧闻言,拂袖道:“你知错与否同我兄妹何干?今日是我最后一日上朝,辞官奏疏早递上去了,不日就带上连茵返齐。”凌策愕然,道:“茵儿是我的王妃,怎能随你返齐?”姜如璧冷笑道:“当年你做出那般禽兽行径时,可曾念过她是你的王妃?我上书奏请,你两个算是合离的了,她早不是你的王妃了。”凌策还待再说,只听静鞭响三下,文武百官雁行而入,只得退回。
正在此时,一对人马摆着仪仗,中间是乘轿辇,辇上红幔下垂,里面端坐着一个美人。径往长乐宫,在朝晖阁前停驻,宫人掀起红幔,搀扶出辇中美人,不是别人,正是九公主凌筱。今日的她头上挽着累丝嵌宝银凤钗,身上如意纹白绫襦,系一条宝蓝梅花枝沉香色织金裙,虽美艳而不甚庄重。朝晖阁里赵昭仪并其女十公主凌筝,正坐在窗前绣花,见凌筱走进,俱各吃了一惊。
凌筝向凌筱行礼,道:“九姐姐大喜。九姐终是想到来看妹妹了?”凌筱上前捉住凌筝的手,头向前一申,望着赵昭仪道:“昭仪娘娘,我姊妹两个有私房话说,能否移步别处逛逛?”凌筝觉察出凌筱两手微微颤动,回首道:“母妃,前日你不是说御花园里的千叶莲开了,正想去看看的么?”说着,就向赵昭仪使了个眼色,赵昭仪识趣,忙连道了几个是,便带上几个宫人出了朝晖阁。
赵昭仪甫才迈出门槛,凌筱就道:“妹妹快快救我性命。”凌筝闻言,竟是一时惊得说不出话来。半晌才道:“九姐这话,当真是折煞小妹了。”二人相依坐在香薰笼上,凌筱开口道:“南燕广成王慕容铮,你可还记得?”凌筝面上一红,低头道:“他不是九姐的夫婿么?”凌筱道:“我才不要嫁他。”说着,紧抓着凌筝的手,道:“你替我去南燕罢。”凌筝闻言大惊,只圆睁了两眼看她。凌筱吐口气道:“他是皇太弟,将来是要做国主的,你嫁他,就是燕后。”凌筱回神,失笑道:“九姐说甚么疯话?广成王指名道姓要娶的人是你,我如何替得?”凌筱在她手上轻轻抚过,道:“好妹妹,哥哥不肯见我,奔告无门,我现下无计可施了。你我同年同月同日出生,模样亦有八九分相似,那慕容铮只见过你我一面,定然识人不清。”凌筝讷讷道:“这是欺君,这是欺君。”凌筱用力拍了下自已胸口道:“若有差池,我一力承担。”
凌筝抬眼看着凌筱道:“九姐为何不嫁他?是因为姜大人么?九姐须知,天家女儿,向来嫁娶不由人的。”凌筱抓着凌筝的手不由收紧,道:“我命由我不由天,若不能嫁与倾心之人,不如老死闺中。”凌筝思忖片刻,似是下了莫大决心,道:“九姐容我想想。”凌筱见她心思动摇,喜道:“好,好。你且收拾两件贴身的衣裳,同我到公主府小住几日。”凌筝应诺,却不知此一去,再难回头。
卫茂漪道:“想来这人是个极不好相与的了。”陶奎林在卫茂漪膝盖上蹭了蹭脑袋,接着道:“钱传瑛此人,少时读书在诸多钱氏子弟中最是出众,又极好风雅,最合钱王心意。就是做人做事有些迂,再者骄矜自傲,同他讲话必得再三斟酌。”卫茂漪闻言笑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不正是你的拿手绝活?”陶奎林睁了一只眼看她,正在此时,视夜走近前来,见他二人此时形状,忙向后退去。卫茂漪抬头看见,低头对陶奎林道:“视夜来了。”陶奎林翻了个身,脑袋仍是靠在卫茂漪腿上,不肯起身,看向视夜道:“何事?”视夜站在二人一丈开外,不敢上前,垂首道:“南燕广成王大婚,娶得是秦国公主。”陶奎林听罢,似是不甚在意,又将身子翻转回来。卫茂漪却是有了兴致,问道:“是秦国哪个公主?”视夜回道:“秦国九公主凌筱。”卫茂漪听罢,不由黯然心惊。陶奎林见她手上动作停滞,晓得她的意思,道:“自古女子出嫁,多不由本心,况又生在皇家。”卫茂漪叹道:“九公主是我见过最痴心的女子了。”
在别人论议秦燕联姻之时,秦国的九公主凌筱早在自己的寝殿里,一似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乱转。前日分明同秦帝凌箫讲明自己不愿嫁去南燕,今日却传来两国联姻,进宫寻秦帝,都被门口的小黄门挡在外,竟是连面也见不上。一时无计可施,只得回到合宜公主府,将自己关在房里。
黄昏时分,凌筱做寻常女子装扮,一人悄然从后门出去。路径熟稔,转街过巷,少顷便来到一所宅院前。木门漆黑,门前冷清,满是肃穆之气。凌筱提起裙角上前拍门,门上见是个年轻姑娘,荆钗布裙,以为是来打秋风的,忙喝道:“去,去,去,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凌筱急道:“我找姜御史有事。”此话一出,方知不妥,原来姜如璧早转任了秘书监,从监察弹劾百官,变为专掌检校古籍,正是埋首在故纸堆里。凌筱心念一转道:“听闻秘书监广征天下珍品典籍,奴家正有一册。”这时节,门扇响动,凌筱心中一喜,孰料那门子只开一隙,伸出手来,道:“拿来罢。”凌筱忙道:“奴家要亲手交到姜大人手上。”门子不耐,正要关门,凌筱将一只脚伸进门内,道:“教我进去。”门子怒道:“贱人好不知体统,这是甚么地方,你也敢闯?”凌筱似是不曾听到,只将脚又伸进,口中仍道:“教我进去。”门上无法,只得道:“家主被元清观里的姑子邀上山去了。”元清观,是皇家道场,亦是姜如璧之妹姜连茵修行的地方。姜如璧此去,必是姜连茵着人来唤。思及此处,凌筱道:“放我进去等,不然我就在这里不走了。”门子见这副架势,不敢惹事,只得悻悻将她引到门房去。
凌筱进门来,一股子恶臭扑面而来。睁眼去看,满屋子桌凳横倒,两三件长衫随意搭在椅背上,地上尽是果壳瓜皮之物,顿时心里泛呕。掩口强压下翻腾的作呕之欲,进内摆正一个小脚凳,袖子擦拭了坐下。天色黑幕一般压下,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凌筱百无聊赖,两手托着腮帮,怔怔出神。一时困意上涌,眼睛实在支撑不住,身子不由向前倒去。
恰在此时,凌筱的脑袋抵在一人腰间,转了下头,登时惊醒,忙忙起身,见是姜如璧,面上难掩喜色,道:“你回来了?”姜如璧眉头微蹙,将她上下打量一番,道:“你怎生这般装扮?我只听门上说有个献书的妇人在书房,不想竟是公主。”凌筱顾不得他的不耐,忙将心中所言说出,道:“我哥哥要将我嫁到南燕去,你快进宫,教他取消了婚事。”姜如璧嗤笑道:“九公主怕是不曾睡醒?下臣目下只是一个终日与故纸相伴的废人,却要阻拦秦燕联姻,是嫌命长不成?况联姻一段,是益于两国的大好事体,下臣为何劝阻?公主早自立府衙,出宫别住,行事却全是小孩子气性。”凌筱上前去抓他的衣袖,道:“这么些年,我的心意你不晓得么?”姜如璧顿时凝眉,面有愠色,袖子一甩,道:“公主自重。如今秦燕联姻已是板上钉钉之事,那广成王点名要娶嫡公主,说是在陛下大婚之日曾对公主一见钟情。若要埋怨,不如就怪自己。”凌筱听了,面色苍白如纸。姜如璧接着道:“姜某自问无才无德,又是外臣,实在攀不上高枝。公主安心出降,将来做了燕后,记得故国养育之恩就是了。下臣府上庙小,实在装不下大佛。”姜如璧此人原是文臣,说话始终顾些体面,却仍是刀刀见血,在凌筱心上寸寸裂割。
姜如璧遣两个年老的嬷嬷送凌筱回府,凌筱知姜如璧之路行不通了,只得先自去了。那两个嬷嬷回府,甫一进门,就被叫到前厅。姜如璧坐在上首,道:“九公主回府了?”一个嬷嬷道:“老奴两个亲自送进门去的。”姜如璧又道:“她可有说些甚么?”另一个嬷嬷道:“公主在前,老奴跟在后,一路上不曾听见公主说话,只听得小声哭泣的声音。”姜如璧挥手屏退两人,不由自主轻声叹了口气。
第二日早朝时节,百官分成文武两班,俱在望仙建福门外等候。姜如璧正自低头沉思,这边厢端王凌策出班走近前来,低声道:“听闻昨日表兄去了元清观,想是茵儿有事?”姜如璧见是凌策,蹙眉道:“端王殿下在观中是有耳报神?”凌策尚未答话,姜如璧接着道:“既是有耳报神,茵儿有事你不晓得?还不全是你做的好事。”凌策忙道:“小弟知道做错了。”姜如璧闻言,拂袖道:“你知错与否同我兄妹何干?今日是我最后一日上朝,辞官奏疏早递上去了,不日就带上连茵返齐。”凌策愕然,道:“茵儿是我的王妃,怎能随你返齐?”姜如璧冷笑道:“当年你做出那般禽兽行径时,可曾念过她是你的王妃?我上书奏请,你两个算是合离的了,她早不是你的王妃了。”凌策还待再说,只听静鞭响三下,文武百官雁行而入,只得退回。
正在此时,一对人马摆着仪仗,中间是乘轿辇,辇上红幔下垂,里面端坐着一个美人。径往长乐宫,在朝晖阁前停驻,宫人掀起红幔,搀扶出辇中美人,不是别人,正是九公主凌筱。今日的她头上挽着累丝嵌宝银凤钗,身上如意纹白绫襦,系一条宝蓝梅花枝沉香色织金裙,虽美艳而不甚庄重。朝晖阁里赵昭仪并其女十公主凌筝,正坐在窗前绣花,见凌筱走进,俱各吃了一惊。
凌筝向凌筱行礼,道:“九姐姐大喜。九姐终是想到来看妹妹了?”凌筱上前捉住凌筝的手,头向前一申,望着赵昭仪道:“昭仪娘娘,我姊妹两个有私房话说,能否移步别处逛逛?”凌筝觉察出凌筱两手微微颤动,回首道:“母妃,前日你不是说御花园里的千叶莲开了,正想去看看的么?”说着,就向赵昭仪使了个眼色,赵昭仪识趣,忙连道了几个是,便带上几个宫人出了朝晖阁。
赵昭仪甫才迈出门槛,凌筱就道:“妹妹快快救我性命。”凌筝闻言,竟是一时惊得说不出话来。半晌才道:“九姐这话,当真是折煞小妹了。”二人相依坐在香薰笼上,凌筱开口道:“南燕广成王慕容铮,你可还记得?”凌筝面上一红,低头道:“他不是九姐的夫婿么?”凌筱道:“我才不要嫁他。”说着,紧抓着凌筝的手,道:“你替我去南燕罢。”凌筝闻言大惊,只圆睁了两眼看她。凌筱吐口气道:“他是皇太弟,将来是要做国主的,你嫁他,就是燕后。”凌筱回神,失笑道:“九姐说甚么疯话?广成王指名道姓要娶的人是你,我如何替得?”凌筱在她手上轻轻抚过,道:“好妹妹,哥哥不肯见我,奔告无门,我现下无计可施了。你我同年同月同日出生,模样亦有八九分相似,那慕容铮只见过你我一面,定然识人不清。”凌筝讷讷道:“这是欺君,这是欺君。”凌筱用力拍了下自已胸口道:“若有差池,我一力承担。”
凌筝抬眼看着凌筱道:“九姐为何不嫁他?是因为姜大人么?九姐须知,天家女儿,向来嫁娶不由人的。”凌筱抓着凌筝的手不由收紧,道:“我命由我不由天,若不能嫁与倾心之人,不如老死闺中。”凌筝思忖片刻,似是下了莫大决心,道:“九姐容我想想。”凌筱见她心思动摇,喜道:“好,好。你且收拾两件贴身的衣裳,同我到公主府小住几日。”凌筝应诺,却不知此一去,再难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