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花月痕 第三十八章 分庭抗礼
第三十七章 分庭抗礼
凌筱得戚家的助臂,乔装作宫女,混入送葬队伍里,送了凌箫最后一程,便同姜如璧一道返齐。临淄城外,远望见一人,朗润清华,步履安详。姜如璧并众侍卫向前跪地行礼,姜应玠挥手,径自跨进马车。抬眼见车里的人儿面皮黄黄的,两颧凸起,合目倚靠车厢里壁,恹恹欲绝。心里发疼,忙将凌筱抱进怀里。凌筱醒转来,见了来人,忙道:“陛下。”姜应玠见她唇色青白,伸出手指抚上她的唇,道:“你好生歇着,莫要说话。”凌筱依言,将头靠在姜应玠肩头,闭上眼睛。
将凌筱在凤仪宫安置了毕,看着她入睡,姜应玠才安心离去。姜如璧早在御书房等候,姜应玠进门来,立时免去他的朝拜之礼。姜如璧于是将秦帝凌箫之死,秦国祸乱在即,并凌筱在长安景况,一长一短,缓缓道出。姜应玠听罢,握着茶盏的手,渐渐收紧,问道:“她目睹宣帝被人鸩杀,可有说甚么?”宣者,秦帝凌箫庙号。姜如璧答道:“娘娘只是将自己关在房中,不曾说过甚么。”
姜应玠握着茶盏的手发白,正自俛面沉思,姜如璧又道:“臣下在长安城内遇上一人,自称楚易之。二十五岁年纪,白衫蓝巾,善弹七弦古琴。”顿了一顿,接着道:“臣下疑心,此人正是楚国竟陵王易玄之。秦帝服食五石散的密事,正是此人告知臣下的。”姜应玠眉头微蹙,道:“他这是何意?”姜如璧道:“据臣下揣度,楚帝易衡之继位不久,更兼年幼,朝局不稳,皇室宗亲急于延揽势力。”姜应玠沉吟,不置可否。教姜如璧回府休息,自转回凤仪宫去。
凌筱躺在床上,双唇紧闭,眉头拧成一线,额头薄汗不断冒出。姜应玠见状,疼惜不已。一个宫女托着一个木盘,恭谨送到姜应玠面前。姜应玠从盘子里取出锦帕,瞥见这宫女花脸妖娆,柳腰窈窕,眼前一亮,计上心头。
姜应玠仔细替凌筱擦拭额角汗水,又掖好被角,方才转到正殿来。那掌帕子的宫女早已等候在此,见了姜应玠,忙跪地请安。姜应玠教她起身,又问她姓名年龄。宫女答道:“奴婢姓蒋,贱名玉珥,今年十五。”蒋玉珥不明其意,又不敢抬头,只得跪在地上,战战兢兢。良久,姜应玠才徐徐开言道:“朕有一件功劳送你,待事成之后,重重有赏。”蒋玉珥不及细思,忙不迭磕头谢恩。
这边厢,西秦朝堂上瞬息万变,震动列国,细作纷纷潜入长安城来。十二街上,金吾卫巡逻,不分昼夜,可疑人等,都抓回下狱鞫审。长安城内,一时人心惶惶,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一日,礼部侍郎赵大谨在信王府门前递进名帖,俄顷,便被人邀进。绕过厅堂,远见六角亭子里,立着一男一女,正是信王凌笃,并信王妃清涟。凌笃自坐在石桌前,拿着丝帕擦剑,不时抬头,说上几句。清涟则正摆弄一盆兰草,偶尔回头,同他讲话。赵大谨近前,见凌笙淡如烟,俊如菊,清涟清如浣雪,秀若皎月。亭子近旁,栽植一株梨树,此时花开,银灿照彻。凌笙并清涟,俱是一身白衣,梨花映射之下,两人丰姿卓然,飘然若仙。
赵大谨方才落座,门上又递上名帖,凌笙看了,便着人请进。来人正是大理寺卿薛放,此人出自薛氏一族,分属薛云从的子侄辈,但向来不满薛云从行径,自然不是薛云从一党。当下赵大谨与薛放二人相对,面上各是惊疑。薛放向三人行礼,特意留心了信王妃,闻名久矣,却无缘觌面。见凌筱只松松挽了一条辫子,垂在肩头,发髻上插着一支金雀钗,别无花朵。容貌称不得绝色,但如山间清泉一般,见之有惬人心脾之意。清涟回看薛放,薛放自知施礼,忙收回眼光。
凌笙命人取走剑匣,开口道:“两位大人今日不上朝?”赵大谨道:“今日休沐。”凌笙笑道:“甚么风将两位大人吹到孤的府上来?”薛放答道:“信王殿下,现下的朝局,殿下如何看待?”凌笙道:“孤闲居多年,朝堂上的事,早与孤无干。”薛放拍着大腿,强压怒火,道:“今时不同往日,殿下身为皇族,如今大秦有难,理应挺身而出。”凌笙执起清涟一手,笑看着她,道:“孤只想在家中陪伴娇妻。”薛放、赵大谨二人闻言,俱是哑然。
赵大谨陪笑道:“信王夫妇恩爱和美,羡煞旁人。只是,国有难,家不宁。”凌笙扭过头来,道:“朝上有薛相,有二哥、三哥,孤是做弟弟的,有他们足矣。”薛放急道:“这些人都是钻营宵小,不堪大任。”赵大谨忙向他使眼色,薛放自知失言,改口道:“信王殿下明日可要早朝?”凌笙道:“孤只有个闲散王爵,上不上朝的,都说不上话。”两人见一时难以劝说得凌笙出山,只得告辞出来。
二人去后,清涟问凌笙道:“你可想做王?”凌笙揽过她的肩,笑道:“我只想同涟儿朝夕相伴”。清涟亦笑,仿佛满池青莲绽开,道:“我陪着你,永不离你而去。”
秦帝凌箫无出,皇弟有六:敬王凌笏,康王凌竺,宁王凌竽,信王凌笙,并廉王凌笃。凌笃而外,五个亲王俱已成年。端王凌策现在齐国为质,信王凌笙赋闲在家,朝堂上只有三人,分别是敬王凌笏,康王凌竺,宁王凌竽。就新君一事,朝堂上仍是争论不休,有的官员袖手旁观,有的索性告假在家,秦廷成了一盘散沙。礼部、大理寺,并御史台拥立信王凌笙,工部以康王凌竺为尊,零星几个官员意在宁王凌竽,而丞相薛云从却是一言不发,后来竟是深居避客。
这一日,文武两班,雁列在望仙建福门外。眼尖的官员望见前有两人,悄声道:“薛相今日来了,只是他身侧那个是谁?”大家低头附耳,纷纷猜夺。正在此时,静鞭响三下,众官员雁行而入。
薛云从立于朝堂之上,笏板挡在胸前,神色之间,睥睨万物之态,难遮难掩。道:“先皇幼弟廉王笃,性情纯良,骁勇善战,本相欲立廉王为帝。”此言一出,满堂哗然。有的道:“薛相久不发声,原来等的就是此刻。”有的道:“廉王不是就读在金陵国子监么?何时返国的?”有的则暗地道:“薛相此举,分明是要做摄政王,狼子野心。”原来廉王凌笃生性憨顽,十五六年纪,心智尚如六岁孩童。喜怒无常,天生神力,九岁时便将贴身的侍卫打杀了。他心中无善恶之别,是非之分,哄得他欢喜便是好人,与他为难便是歹人。一身蛮力而外,全无可取之处,遑论安邦定国?
正在窃窃私语之时,方才立在薛云从身侧的人,转过头来:圆脸面团相似,挤压着眼睛鼻子,胸脯如两峰高耸,身形长大,八尺不足,七尺有余。众官员偷眼,心下无不思忖道,四年未见,廉王愈发富态了,瞧这模样,怕是有三百斤?薛云从将堂上众人前后扫视一番,道:“列位以为如何?”
大理寺卿薛放出班道:“廉王年幼,难堪大任。”薛云从闻言,面上微凝。这薛放是自己的族侄,平日里从不曾走动,今日更是不意他率先发难。心上不悦,道:“立君当立贤,不拘长幼。”薛放问道:“若论贤德,信王才是当之无愧。”薛云从冷笑道:“信王不遵孝道,为了一个马奴,屡次冲犯威帝。”威,乃是秦帝凌彻庙号。薛放闻言词穷,礼部侍郎赵大谨道:“廉王尚未成年,古人常说主弱国疑。廉王为帝,只怕难以服众。”工部尚书许安出班,接着道:“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所以有立长之说。康王凌竺方富春秋,有实干之才。”话尚未了,只听得一声暴喝,道:“薛相万人之尊,他说话谁敢不从?”说着,凌笃一手扯过赵大谨衣襟,一脚将许安踹翻在地。
薛云从只觉脑袋隐隐作痛,心中暗骂道:“烂泥扶不上墙的夯货。”只得上前来劝慰道:“廉王息怒,赵大人同许大人都是据实说话,廉王的好,他们还未见过。”一行劝说,一行自悔不该将凌笃领进朝堂议事。廉王看了薛云从片刻,见他面色不豫,只好松手。
堂上众臣脸色俱是一变,或红或白,只是都噤了声。想到廉王的暴烈脾气,一个不仔细,脑袋兴许就能被拧下来,何人再敢出言?薛云从见状,便命退朝,教凌笃自行回府,自己则绕道去了立政殿。
凌筱得戚家的助臂,乔装作宫女,混入送葬队伍里,送了凌箫最后一程,便同姜如璧一道返齐。临淄城外,远望见一人,朗润清华,步履安详。姜如璧并众侍卫向前跪地行礼,姜应玠挥手,径自跨进马车。抬眼见车里的人儿面皮黄黄的,两颧凸起,合目倚靠车厢里壁,恹恹欲绝。心里发疼,忙将凌筱抱进怀里。凌筱醒转来,见了来人,忙道:“陛下。”姜应玠见她唇色青白,伸出手指抚上她的唇,道:“你好生歇着,莫要说话。”凌筱依言,将头靠在姜应玠肩头,闭上眼睛。
将凌筱在凤仪宫安置了毕,看着她入睡,姜应玠才安心离去。姜如璧早在御书房等候,姜应玠进门来,立时免去他的朝拜之礼。姜如璧于是将秦帝凌箫之死,秦国祸乱在即,并凌筱在长安景况,一长一短,缓缓道出。姜应玠听罢,握着茶盏的手,渐渐收紧,问道:“她目睹宣帝被人鸩杀,可有说甚么?”宣者,秦帝凌箫庙号。姜如璧答道:“娘娘只是将自己关在房中,不曾说过甚么。”
姜应玠握着茶盏的手发白,正自俛面沉思,姜如璧又道:“臣下在长安城内遇上一人,自称楚易之。二十五岁年纪,白衫蓝巾,善弹七弦古琴。”顿了一顿,接着道:“臣下疑心,此人正是楚国竟陵王易玄之。秦帝服食五石散的密事,正是此人告知臣下的。”姜应玠眉头微蹙,道:“他这是何意?”姜如璧道:“据臣下揣度,楚帝易衡之继位不久,更兼年幼,朝局不稳,皇室宗亲急于延揽势力。”姜应玠沉吟,不置可否。教姜如璧回府休息,自转回凤仪宫去。
凌筱躺在床上,双唇紧闭,眉头拧成一线,额头薄汗不断冒出。姜应玠见状,疼惜不已。一个宫女托着一个木盘,恭谨送到姜应玠面前。姜应玠从盘子里取出锦帕,瞥见这宫女花脸妖娆,柳腰窈窕,眼前一亮,计上心头。
姜应玠仔细替凌筱擦拭额角汗水,又掖好被角,方才转到正殿来。那掌帕子的宫女早已等候在此,见了姜应玠,忙跪地请安。姜应玠教她起身,又问她姓名年龄。宫女答道:“奴婢姓蒋,贱名玉珥,今年十五。”蒋玉珥不明其意,又不敢抬头,只得跪在地上,战战兢兢。良久,姜应玠才徐徐开言道:“朕有一件功劳送你,待事成之后,重重有赏。”蒋玉珥不及细思,忙不迭磕头谢恩。
这边厢,西秦朝堂上瞬息万变,震动列国,细作纷纷潜入长安城来。十二街上,金吾卫巡逻,不分昼夜,可疑人等,都抓回下狱鞫审。长安城内,一时人心惶惶,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一日,礼部侍郎赵大谨在信王府门前递进名帖,俄顷,便被人邀进。绕过厅堂,远见六角亭子里,立着一男一女,正是信王凌笃,并信王妃清涟。凌笃自坐在石桌前,拿着丝帕擦剑,不时抬头,说上几句。清涟则正摆弄一盆兰草,偶尔回头,同他讲话。赵大谨近前,见凌笙淡如烟,俊如菊,清涟清如浣雪,秀若皎月。亭子近旁,栽植一株梨树,此时花开,银灿照彻。凌笙并清涟,俱是一身白衣,梨花映射之下,两人丰姿卓然,飘然若仙。
赵大谨方才落座,门上又递上名帖,凌笙看了,便着人请进。来人正是大理寺卿薛放,此人出自薛氏一族,分属薛云从的子侄辈,但向来不满薛云从行径,自然不是薛云从一党。当下赵大谨与薛放二人相对,面上各是惊疑。薛放向三人行礼,特意留心了信王妃,闻名久矣,却无缘觌面。见凌筱只松松挽了一条辫子,垂在肩头,发髻上插着一支金雀钗,别无花朵。容貌称不得绝色,但如山间清泉一般,见之有惬人心脾之意。清涟回看薛放,薛放自知施礼,忙收回眼光。
凌笙命人取走剑匣,开口道:“两位大人今日不上朝?”赵大谨道:“今日休沐。”凌笙笑道:“甚么风将两位大人吹到孤的府上来?”薛放答道:“信王殿下,现下的朝局,殿下如何看待?”凌笙道:“孤闲居多年,朝堂上的事,早与孤无干。”薛放拍着大腿,强压怒火,道:“今时不同往日,殿下身为皇族,如今大秦有难,理应挺身而出。”凌笙执起清涟一手,笑看着她,道:“孤只想在家中陪伴娇妻。”薛放、赵大谨二人闻言,俱是哑然。
赵大谨陪笑道:“信王夫妇恩爱和美,羡煞旁人。只是,国有难,家不宁。”凌笙扭过头来,道:“朝上有薛相,有二哥、三哥,孤是做弟弟的,有他们足矣。”薛放急道:“这些人都是钻营宵小,不堪大任。”赵大谨忙向他使眼色,薛放自知失言,改口道:“信王殿下明日可要早朝?”凌笙道:“孤只有个闲散王爵,上不上朝的,都说不上话。”两人见一时难以劝说得凌笙出山,只得告辞出来。
二人去后,清涟问凌笙道:“你可想做王?”凌笙揽过她的肩,笑道:“我只想同涟儿朝夕相伴”。清涟亦笑,仿佛满池青莲绽开,道:“我陪着你,永不离你而去。”
秦帝凌箫无出,皇弟有六:敬王凌笏,康王凌竺,宁王凌竽,信王凌笙,并廉王凌笃。凌笃而外,五个亲王俱已成年。端王凌策现在齐国为质,信王凌笙赋闲在家,朝堂上只有三人,分别是敬王凌笏,康王凌竺,宁王凌竽。就新君一事,朝堂上仍是争论不休,有的官员袖手旁观,有的索性告假在家,秦廷成了一盘散沙。礼部、大理寺,并御史台拥立信王凌笙,工部以康王凌竺为尊,零星几个官员意在宁王凌竽,而丞相薛云从却是一言不发,后来竟是深居避客。
这一日,文武两班,雁列在望仙建福门外。眼尖的官员望见前有两人,悄声道:“薛相今日来了,只是他身侧那个是谁?”大家低头附耳,纷纷猜夺。正在此时,静鞭响三下,众官员雁行而入。
薛云从立于朝堂之上,笏板挡在胸前,神色之间,睥睨万物之态,难遮难掩。道:“先皇幼弟廉王笃,性情纯良,骁勇善战,本相欲立廉王为帝。”此言一出,满堂哗然。有的道:“薛相久不发声,原来等的就是此刻。”有的道:“廉王不是就读在金陵国子监么?何时返国的?”有的则暗地道:“薛相此举,分明是要做摄政王,狼子野心。”原来廉王凌笃生性憨顽,十五六年纪,心智尚如六岁孩童。喜怒无常,天生神力,九岁时便将贴身的侍卫打杀了。他心中无善恶之别,是非之分,哄得他欢喜便是好人,与他为难便是歹人。一身蛮力而外,全无可取之处,遑论安邦定国?
正在窃窃私语之时,方才立在薛云从身侧的人,转过头来:圆脸面团相似,挤压着眼睛鼻子,胸脯如两峰高耸,身形长大,八尺不足,七尺有余。众官员偷眼,心下无不思忖道,四年未见,廉王愈发富态了,瞧这模样,怕是有三百斤?薛云从将堂上众人前后扫视一番,道:“列位以为如何?”
大理寺卿薛放出班道:“廉王年幼,难堪大任。”薛云从闻言,面上微凝。这薛放是自己的族侄,平日里从不曾走动,今日更是不意他率先发难。心上不悦,道:“立君当立贤,不拘长幼。”薛放问道:“若论贤德,信王才是当之无愧。”薛云从冷笑道:“信王不遵孝道,为了一个马奴,屡次冲犯威帝。”威,乃是秦帝凌彻庙号。薛放闻言词穷,礼部侍郎赵大谨道:“廉王尚未成年,古人常说主弱国疑。廉王为帝,只怕难以服众。”工部尚书许安出班,接着道:“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所以有立长之说。康王凌竺方富春秋,有实干之才。”话尚未了,只听得一声暴喝,道:“薛相万人之尊,他说话谁敢不从?”说着,凌笃一手扯过赵大谨衣襟,一脚将许安踹翻在地。
薛云从只觉脑袋隐隐作痛,心中暗骂道:“烂泥扶不上墙的夯货。”只得上前来劝慰道:“廉王息怒,赵大人同许大人都是据实说话,廉王的好,他们还未见过。”一行劝说,一行自悔不该将凌笃领进朝堂议事。廉王看了薛云从片刻,见他面色不豫,只好松手。
堂上众臣脸色俱是一变,或红或白,只是都噤了声。想到廉王的暴烈脾气,一个不仔细,脑袋兴许就能被拧下来,何人再敢出言?薛云从见状,便命退朝,教凌笃自行回府,自己则绕道去了立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