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清平调
卷一  花月痕   第四十七章  灵修故国
    第四十七章  灵修故国

    卫茂漪离开陶国,一路南下,好容易到了灵修地界。忆起数年前,在陶奎林处遇到的保母长影曾言,族人在亡国后,都隐居于大荒山,于是径奔大荒山而去。灵修是盘古大陆最南端的一个小国,方圆仅有百里,仅大荒山占其三分之二。名为大荒,却丝毫不见荒凉之意。山上林木葱郁,飞鸟翔集,走兽栖居,常有虫蛇出没。卫茂漪年幼之时,闲暇常一人来到大荒山,捕鱼逗鸟,摘花拈草,好不快活。然而,时隔多年,她再抵大荒山时,却在山下的密林中迷失了道路。

    捡起地上石子,在一株参天大树上,寥寥几笔,勾画出一朵小花。一炷香后,她再次看到一株巨木,树干上一朵小花。再是忍耐不住,扶着树干,跌坐在地,大口喘着粗气,脊背上尽是湿凉。辰时入林,申时仍是在林子里打转,看不到出路。直到此时,她始才确信,这山下密林被人做了手脚。

    心神甫定,呼吸渐稳,卫茂漪放软了身子,盘腿趺坐,聚敛了神思,运起灵力。合眼只见竹楼百数之多,竹楼里有老妇人正在挑针绣花,有小孩子在嬉闹。待要再看时,但觉腹内翻江倒海,捂上胸口,一阵呕吐。近日来,身上困乏,恹恹思睡,想来是舟车劳顿之故,便不甚介意。此时却是难受得紧,不得已靠在树上稍作休憩。

    比及睁开眼时,入目的却是一副淡金面皮,右颊有几点黑斑,青丝夹杂几缕白发。那人见卫茂漪醒转来,喜道:“大王姬,终于回家了。”卫茂漪两眼朦胧,唇瓣上下翕动,方才挤出两个字,正是“长影。”原来,大荒山上建有瞭望台,台上之人早见到有人走入密林,自朝徂暮,不见出林,长影便自请前去查看。 长影立时抓住卫茂漪的手,将因依告知与她。卫茂漪听罢,暗自皱眉,忖道:“饶是要查看,也合该是个年轻力壮的,为何是她一个半老妇人前来?”面上却不发作,只问道:“族人可都好?”长影颔首,一叠声道:“都好,都好,小王子并小王姬都好。”

    长影搀扶起卫茂漪,见她面色苍白,不免忧心忡仲,问道:“大王姬病了?”卫茂漪勉强笑道:“只是路上辛苦,休息几日就好了。”长影低头沉思,几番抬头,欲言又止。卫茂漪浅笑道:“你有话就说,何必遮遮掩掩的?”长影看着她,怯生生问道:“那个中山王,如何了?”卫茂漪听了,脸上笑容一如绽开的花骨朵,道:“他早不做中山王了,现如今,人家可是陶君。我不过是个亡国之人,怎能与他扯上干系?”长影看着,心里发虚,再不敢多问。

    一盏茶工夫后,两人行至山麓,卫茂漪提脚上前,却被长影一把拦住,道:“大王姬,且慢行。”只见长影上前一步,摊开一掌在半空里翻转,骤然,指缝间五彩流溢。她握拳收回手来,直抵在心口,垂首合目,口中喃喃自语。未几,挽着卫茂漪,一脚向前迈去。卫茂漪蹙眉,问道:“大荒山外有结界?山外密林亦设了迷魂阵?”长影点头,道:“这都是小王子与小王姬做的。”卫茂漪闻言,疑虑更甚,她的一双弟妹,今年只才十四岁,竟有如此本领?幼弟虽在寻常人家幼儿只会哭闹时,便已会听话说话;寻常人家幼儿只会趴在床上打滚时,他业已会跑会跳。然而,他终究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

    一个时辰后,二人方行至山巅。长影朗声高喊道:“大王姬回来了。”瞭望台上的人听了,忙忙吩咐放下栅门。此时已是掌灯时分,灯火如豆,却亮得卫茂漪流下泪来。两个十三四岁的小人儿走在人群前面,一个女孩子只看了卫茂漪一眼,便扑进她怀里去。另一个少年却背过身去,暗地里用衣袖拭泪。饶是一别十年,姐弟重逢,仍是能一眼认出。来人有四五十之多,见此光景,皆是唏嘘抽泣。

    姐弟三人,一道行至一座竹楼。就着灯光,卫茂漪仔细打量眼前两人,一个长眉丽颊,情态盎然,脚步虽有几分虚浮,而骨秀神清,珊珊生韵,正是幼弟卫圆灵。另一个柳眉杏眼,脸如银月。面目虽带几分稚气,而花浓雪妙,不让倾国,乃是幼妹卫柔祇。这卫圆灵与卫柔祇,原是一母双生,襁褓之时,容貌相似,难以分辨。如今长大,生出了男女之相,只是细视之下,仍能看出二人容颜仿佛。

    卫柔祇依偎在卫茂漪怀里,一刻不停垂泪,卫茂漪衣襟早是打湿一片。卫圆灵见状,扯起她,道:“你好生坐着,阿姐回来,定也累了,莫再扰她。”卫柔祇吸吸鼻子,瞪他一眼,卫茂漪见幼弟言语行止,知其少年老成,甚是宽慰。卫圆灵看向卫茂漪道:“阿姐,不晓得你回来,今夜暂且同柔祇睡在一处,明日再收拾屋子。”卫茂漪实在疲累,方才姐弟相见,又是欣喜,又是伤心,早是困倦难耐。

    卫圆灵去后,卫茂漪放下床帐,躺在卫柔祇身侧。卫柔祇将她抱住,道:“阿姐,我好生想你。”卫茂漪捏着她的脸颊,道:“阿姐也甚是想念柔祇。”卫柔祇听了,撅嘴道:“那你为何如今才回?”卫茂漪被她的话噎住,停顿片刻,道:“有事羁绊,脱不开身。”卫柔祇似懂非懂,还待再说,卫茂漪摆手道:“柔祇,阿姐端的是困乏得紧,有话往后再叙,可好?阿姐今番回来,就再不离开了。”卫柔祇一听她再不离开,立时缄口,欢欢喜喜睡觉去了。

    翌日,屋外清光透进窗隙,卫茂漪展开眼,睡意全消,轻手轻脚下床。推开竹扉,望见烟岚蔼蔼,百余间竹楼密密匝匝耸立,东边山峦泛出鱼肚白。晨起有几分凉意,卫茂漪双臂环胸,欲要回去披件衣裳,却见三丈外有个人立在当地,五短身材,却是光风霁月一般,教人移不开眼目。那人缓缓转身,展颜一笑,道:“阿姐。”

    卫茂漪三步作两步上前,道:“起得忒早了。”卫圆灵道:“阿姐一路风尘,合该好好歇息,不也同我一并站在此处?”卫茂漪叹口气,道:“圆灵,你长大了。”卫圆灵仍是笑,道:“不拘迟早,人都有长大之时。”卫茂漪听了,只觉心尖打颤,上前抱着他,道:“你受苦了。”当年灵修国破之时,父母俱亡,眼前少年只得四岁。而后,颠簸流离,带领族人躲在深山偷生。卫茂漪问道:“山下密林有迷魂障,山上又有结界,是又有人来犯?”卫圆灵应道:“自从在大荒上住下,不时就有侵扰,只是他们连密林都走不出。”卫茂漪又问道:“都是谁设下的?”卫圆灵笑道:“我只在林子里摆了阵,结界是小妹设下的。”

    二人正说之间,卫柔祇悄然步至跟前。她睁开眼来,见身侧空空荡荡的,忙跑出竹楼来寻。此时见阿姐正同哥哥说话,方才安下心来。卫茂漪则是听了卫圆灵的话,大为惊诧,道:“柔祇尚不足十五岁,灵觉未启,如何运灵?”卫柔祇脑袋一扬,不掩得意之色,道:“我不必启灵,是先天开启的。”卫茂漪更是惊异,重复她方才所言,道:“先天开启?”原来,灵修一族,灵女须在十五岁后启灵,才得运灵,鲜有例外。据说,五百年前曾有灵女,是先天启灵,灵力远超乎常人。而卫柔祇四岁之时,随一众人窜逃入大荒山,路上敌兵紧追不舍,始才激出灵力来。

    卫茂漪听罢兄妹将来历因依,细细道来,一时竟不知是喜是悲。喜则喜在妹妹竟是五百年里,不世出的奇才,悲则悲在些小年纪,便遭逢大厄。卫柔祇说起前事,似在夸耀他人功绩一般。只因当年她使出灵力后,便昏厥了三日,及至醒来,逃亡路上人与事,尽总忘却。所谓前事,不过是听长辈说的。

    卫茂漪又问卫圆灵道:“你的灵力如何?”与灵女不同,巫觋则不必启灵,自可运灵,只是年岁不定。卫柔祇正要开口答话,卫圆灵忙道:“我的天资不及小妹,实在稀松平常。”卫柔祇闻言皱眉,偷眼看他,卫圆灵只向她使个眼色,教她噤声。

    三人朝饭罢,族人纷纷前来,有的提着一篮野果,有的举着手编的花环,闹穰穰挤在竹楼前。卫茂漪下楼,同来人叙话,只是一遭下来,蓦然惊觉,这四五十人之众,竟都是黄发老人与垂髫幼童。最为年长的男丁,惟有有自己的幼弟卫圆灵。

    族人去后,卫茂漪问道:“族中男子都何处去了?”卫柔祇听了,垂下脑袋,绞着衣角,并不答话。默然片刻,卫圆灵应道:“他们都离开灵修了。”卫茂漪听了弟弟的话,只觉头顶闪过一记焦雷,半晌不能回神。卫圆灵接着道:“现下寨子里尽是老者弱子,凡有几分气力的,都出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