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花月痕 第四十八章 消渴疾
第四十八章 消渴疾
卫茂漪眨眨眼睛,又眨眨眼睛。她一别故土十年,曾想过重见之时的光景,亦晓得族人之艰辛,只是绝计料想不到族人四散,灵修空余其名。心头千愁万恨,一时难以排遣,于是说道:“我想寨子里看看。”
卫圆灵在前引路,卫柔祇则挽着卫茂漪臂膀,生怕一个不仔细,阿姐就跌坐在地。举目处,青峦叠叠,眼前竹楼有百十之多,一一行过细觑时,竟是半数空置。卫圆灵道:“十年间,不断有人走出大荒山去,再没有回来。”灵修一族,历来不禁族人外出,数百年间,却罕有人离开故土。亡国之后,有人流落中原,有人不耐敌兵追捕,而更多的,只是外出谋生而已。人身之禁锢,岂能抵得上人心之禁锢?百年固守一隅,世代相袭,忽而一朝之间,惊觉祖辈之遗训、敬奉之神明,无一能解自己之危难。于是乎迷惑,继而彷徨,再继之失望,而后只得自救。
卫茂漪踽踽向前,重复他的话道:“再没有回来?”卫柔祇见她容色惨沮,心头亦是怆然,上前一步,握着她的手,道:“我在,哥哥也在,都在等你回来。”卫茂漪轻抚她的云鬓,满心满眼,尽是爱怜。扭头看向卫圆灵,道:“盘古神像现在何处?既然回来了,合该去祭拜。”当下,三人一齐折返昨夜宿歇的竹楼,卫圆灵坐在桌前,一手拿过茶碗,一手举起茶壶,一连喝下三碗,方才停手。卫茂漪皱眉,问道:“恁地口渴,如何不说回来?”卫圆灵看她,眸子里精芒闪烁,浅浅一笑。这时节,卫柔祇一手拎着竹篮子,一手挽着花环,从床榻后绕将出来,搁在桌上。
当下,三人先是围坐在一处用早饭,只有一盘野果,并一盘腌酸鱼。卫茂漪见了,皱眉道:“为何有鱼?”卫柔祇应道:“山上溪水里捕的。”卫圆灵解释道:“寨子里没有男丁,没人出山换取粮食。只吃野菜野果,终究不是成法。”卫茂漪闻言不语,心下仍是忍不住叹息。卫圆灵又是三碗水下腹,卫茂漪看在眼中,甚是忧心,弟弟若是被清水撑破了肚皮,可怎生是了?
卫茂漪将野果并花环,端正摆放在供桌上。姐弟三人在盘古神像前,齐齐跪拜。末了,卫茂漪抬头,盘古神像三丈来高,青石斑驳,一尺一寸尽是沧桑之态。细视之下,才惊觉失了右耳。当年敌兵杀入王宫,她逃亡之时,曾见盘古神像四肢分离,想是敌兵退去,族人重又拼凑起来的。念及此处,卫茂漪问道:“神像右耳寻不到了么?”卫圆灵、卫柔祇两个尚未答言,卫茂漪蓦然惊觉盘古神像,擎起的两手空空如也。面露惊惶之色,忙问道:“盘古斧哪里去了?”卫圆灵与卫柔祇两个,互觑一眼,都不答话。卫茂漪心下焦急,一似热锅上的蜒蛐,在祭坛上来回打转。卫圆灵见状,叹口气,道:“王宫被攻破时,盘古斧便不知所踪。后来在国中翻找数遍,都不曾寻到。每逢族人外出,我都托其打听,至今仍无音耗。”卫茂漪听罢,高仰起头来,直目神像,神色凛然,双唇抿成一线。
三人一道折返竹楼,入座后,卫圆灵倒上三碗水,分别让与姐妹两个。自己则又是一连喝下三碗。卫茂漪凝眉,她相识之人中,如此海饮似牛的,除去面前的幼弟,还有一个陶奎林。只是那人品茶,向来是小口啜饮,整日茶盏不离手。想起陶奎林,卫茂漪立时晃晃脑袋,将那人从心绪里驱逐。看向卫柔祇,问道:“族中可否见过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穿白衣裳,个头与你相仿,生得眉眼疏淡?”卫柔祇面露不解之色,看向卫圆灵,哥哥亦看向自己,眼含疑惑。于是说道:“族中十四五岁的女孩子,现下只我一个。”卫茂漪忙改口道:“我是六年前遇上的,此时该是二十岁了。”六年前,卫圆灵与卫柔祇兄妹两个,业已八岁,认人记事,不在话下。当下,两人对看一眼,摇头否认。卫茂漪见状,心头疑云更盛。先是梦中得见,再是实遇其人,加上她言语蹊跷,不由人不生疑虑。
日近亭午,族中老妇端进蒸饼与菜粥来,三人谢过,便围坐在桌前。卫茂漪将碗里的菜粥匀出一半与卫圆灵,道:“山中日子清苦,看你身子清瘦,多吃些。”卫柔祇听了,看了卫圆灵一眼,道:“哥哥不论吃多少都是这副模样。”卫茂漪只当她是玩笑,笑问道:“这话怎么说?”卫圆灵却厉声呵斥道:“食不言,寝不语,你都忘了?”卫柔祇噤声,抬眼看向卫茂漪,满眼委屈。卫茂漪哑然失笑,轻抚过她的脑袋,温声宽慰道:“吃饭罢。”于是,三人俱看着眼前饭食,埋首不语。卫圆灵举箸之时,露出一截小臂,手腕纤细,几欲露出森森白骨。卫茂漪见状,心疼不已。
饭罢,卫柔祇从楼下掂进一个小瓷瓮,注满卫圆灵的茶碗,一阵竹叶清香灌入口鼻。卫圆灵仰面饮尽,卫茂漪一把夺过茶碗,凑近鼻尖轻嗅,但觉分外熟稔,于是问道:“你喝的是甚么?”卫圆灵面上云淡风轻,应道:“黄芪竹叶汤,祛火的。”卫茂漪心头一颤,一般的汤药,一般的说话,似是察觉到甚么,但究竟是甚么,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正在此时,竹楼外喧闹之声传来,有人一叠声嚷道:“容寂大人回来了。”座上三人闻言,脸色各异,有的怔忡,有的欢忭,有的敛神。卫柔祇最先站起,奔下楼去。容寂原是卫圆灵的傅父,即是中原人所说的授业恩师,卫茂漪年幼时,鲜少与其觌面。如今,饶是人到面前来,只怕也不识得。
卫茂漪瞟了眼身旁的卫圆灵,道:“为何不去相迎?”卫圆灵望向窗外,佯作不经意,道:“小妹一人去迎,足矣。我在此陪阿姐。”说话时,掩在袖中的手指死死攥在一处,骨节发白。未几,但闻有两人走上竹楼,一前一后,一疾一徐。卫柔祇在前,立在门首道:“容寂大人来了。”说着时,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业已迈步进门,面色微黄,中等身量,四十来岁年纪,头发半白,额前正垂下一绺银丝。门内两人起身行礼,容寂还礼后,眸子在屋子里三人脸上扫过,而后落在卫茂漪处,道:“大王姬此番归国,是省亲,还是常住?”卫茂漪愕然,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卫圆灵忙插话道:“师傅又带回甚么好东西?”
容寂将怀里的蓝布包袱掷在桌上,黄芪散落出来,看向卫柔祇道:“小王姬好生收着。”卫柔祇将黄芪收拢进布包,蹑着手脚退出。卫茂漪见此光景,秀眉攒起,笑道:“恕我驽钝,不知究竟是何事开罪了容寂大人,还望指点一二。”容寂冷哼,道:“中原地界,是天国之府,大王姬乐不思乡,如何又回来了?”卫茂漪面色一滞,容寂见她不语,只当是默认,接着道:“你在外逍遥自在,哪里晓得弟弟遭罪的苦?”容寂还待再说,被卫圆灵伸手止住。卫茂漪想起连日来弟弟举止,身形瘦削,脚步虚浮,浑然不似常人,心下大震,颤声问道:“圆灵,可是得病了?”卫茂漪初进寨子时,卫圆灵便瞧出她愁思郁结,不愿添她烦忧。目下容寂回来,想来定然是瞒不住了,于是温声道:“不打紧,只是寻常病症。”顿上一顿,接着道:“是消渴疾。”
卫茂漪在心中默念这三个字,一时理不出头绪。卫圆灵笑道:“是娘胎里带出来的病症,五脏柔弱所致。只要颐养得当,无异于常人。”其说话之时的光景,似在诉说他人之事,与自己没有一丝一毫相干。卫茂漪不知消渴疾究竟是何病症,但听得五脏柔弱的话,便晓得绝计不是癣疥小疾。一时之间,思绪如潮,起身颤巍巍步至卫圆灵身旁,捉过他的手臂,只觉硬得硌手,痛意自指尖直窜上心口,随即一滴清泪从眼眶滚落。
卫圆灵见状,有几分慌张,伸手替她拭泪,然而自己的泪水也从眼角溢出。卫柔祇恰好奔上楼来,见了相对而泣的兄姐,跪坐在地,一手拉着一人,嚎啕大哭出声。十年的屈辱愤懑、惶惑绝望,国不国,家不家,少失恃怙,十几岁便是一身伤病。可只能自拔,惟有自拔,才能在迷途杀出生路来。
一旁的容寂,举起袖子,暗地里拭去眼泪。卫茂漪忧心卫柔祇哭坏了,先是收了哭泣,软言劝慰道:“莫哭了,日后阿姐在,断然不教你们受苦。”说着时,抬起手臂,用衣袖轻轻擦去卫圆灵脸上泪水,生怕弄疼了他。
卫茂漪眨眨眼睛,又眨眨眼睛。她一别故土十年,曾想过重见之时的光景,亦晓得族人之艰辛,只是绝计料想不到族人四散,灵修空余其名。心头千愁万恨,一时难以排遣,于是说道:“我想寨子里看看。”
卫圆灵在前引路,卫柔祇则挽着卫茂漪臂膀,生怕一个不仔细,阿姐就跌坐在地。举目处,青峦叠叠,眼前竹楼有百十之多,一一行过细觑时,竟是半数空置。卫圆灵道:“十年间,不断有人走出大荒山去,再没有回来。”灵修一族,历来不禁族人外出,数百年间,却罕有人离开故土。亡国之后,有人流落中原,有人不耐敌兵追捕,而更多的,只是外出谋生而已。人身之禁锢,岂能抵得上人心之禁锢?百年固守一隅,世代相袭,忽而一朝之间,惊觉祖辈之遗训、敬奉之神明,无一能解自己之危难。于是乎迷惑,继而彷徨,再继之失望,而后只得自救。
卫茂漪踽踽向前,重复他的话道:“再没有回来?”卫柔祇见她容色惨沮,心头亦是怆然,上前一步,握着她的手,道:“我在,哥哥也在,都在等你回来。”卫茂漪轻抚她的云鬓,满心满眼,尽是爱怜。扭头看向卫圆灵,道:“盘古神像现在何处?既然回来了,合该去祭拜。”当下,三人一齐折返昨夜宿歇的竹楼,卫圆灵坐在桌前,一手拿过茶碗,一手举起茶壶,一连喝下三碗,方才停手。卫茂漪皱眉,问道:“恁地口渴,如何不说回来?”卫圆灵看她,眸子里精芒闪烁,浅浅一笑。这时节,卫柔祇一手拎着竹篮子,一手挽着花环,从床榻后绕将出来,搁在桌上。
当下,三人先是围坐在一处用早饭,只有一盘野果,并一盘腌酸鱼。卫茂漪见了,皱眉道:“为何有鱼?”卫柔祇应道:“山上溪水里捕的。”卫圆灵解释道:“寨子里没有男丁,没人出山换取粮食。只吃野菜野果,终究不是成法。”卫茂漪闻言不语,心下仍是忍不住叹息。卫圆灵又是三碗水下腹,卫茂漪看在眼中,甚是忧心,弟弟若是被清水撑破了肚皮,可怎生是了?
卫茂漪将野果并花环,端正摆放在供桌上。姐弟三人在盘古神像前,齐齐跪拜。末了,卫茂漪抬头,盘古神像三丈来高,青石斑驳,一尺一寸尽是沧桑之态。细视之下,才惊觉失了右耳。当年敌兵杀入王宫,她逃亡之时,曾见盘古神像四肢分离,想是敌兵退去,族人重又拼凑起来的。念及此处,卫茂漪问道:“神像右耳寻不到了么?”卫圆灵、卫柔祇两个尚未答言,卫茂漪蓦然惊觉盘古神像,擎起的两手空空如也。面露惊惶之色,忙问道:“盘古斧哪里去了?”卫圆灵与卫柔祇两个,互觑一眼,都不答话。卫茂漪心下焦急,一似热锅上的蜒蛐,在祭坛上来回打转。卫圆灵见状,叹口气,道:“王宫被攻破时,盘古斧便不知所踪。后来在国中翻找数遍,都不曾寻到。每逢族人外出,我都托其打听,至今仍无音耗。”卫茂漪听罢,高仰起头来,直目神像,神色凛然,双唇抿成一线。
三人一道折返竹楼,入座后,卫圆灵倒上三碗水,分别让与姐妹两个。自己则又是一连喝下三碗。卫茂漪凝眉,她相识之人中,如此海饮似牛的,除去面前的幼弟,还有一个陶奎林。只是那人品茶,向来是小口啜饮,整日茶盏不离手。想起陶奎林,卫茂漪立时晃晃脑袋,将那人从心绪里驱逐。看向卫柔祇,问道:“族中可否见过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穿白衣裳,个头与你相仿,生得眉眼疏淡?”卫柔祇面露不解之色,看向卫圆灵,哥哥亦看向自己,眼含疑惑。于是说道:“族中十四五岁的女孩子,现下只我一个。”卫茂漪忙改口道:“我是六年前遇上的,此时该是二十岁了。”六年前,卫圆灵与卫柔祇兄妹两个,业已八岁,认人记事,不在话下。当下,两人对看一眼,摇头否认。卫茂漪见状,心头疑云更盛。先是梦中得见,再是实遇其人,加上她言语蹊跷,不由人不生疑虑。
日近亭午,族中老妇端进蒸饼与菜粥来,三人谢过,便围坐在桌前。卫茂漪将碗里的菜粥匀出一半与卫圆灵,道:“山中日子清苦,看你身子清瘦,多吃些。”卫柔祇听了,看了卫圆灵一眼,道:“哥哥不论吃多少都是这副模样。”卫茂漪只当她是玩笑,笑问道:“这话怎么说?”卫圆灵却厉声呵斥道:“食不言,寝不语,你都忘了?”卫柔祇噤声,抬眼看向卫茂漪,满眼委屈。卫茂漪哑然失笑,轻抚过她的脑袋,温声宽慰道:“吃饭罢。”于是,三人俱看着眼前饭食,埋首不语。卫圆灵举箸之时,露出一截小臂,手腕纤细,几欲露出森森白骨。卫茂漪见状,心疼不已。
饭罢,卫柔祇从楼下掂进一个小瓷瓮,注满卫圆灵的茶碗,一阵竹叶清香灌入口鼻。卫圆灵仰面饮尽,卫茂漪一把夺过茶碗,凑近鼻尖轻嗅,但觉分外熟稔,于是问道:“你喝的是甚么?”卫圆灵面上云淡风轻,应道:“黄芪竹叶汤,祛火的。”卫茂漪心头一颤,一般的汤药,一般的说话,似是察觉到甚么,但究竟是甚么,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正在此时,竹楼外喧闹之声传来,有人一叠声嚷道:“容寂大人回来了。”座上三人闻言,脸色各异,有的怔忡,有的欢忭,有的敛神。卫柔祇最先站起,奔下楼去。容寂原是卫圆灵的傅父,即是中原人所说的授业恩师,卫茂漪年幼时,鲜少与其觌面。如今,饶是人到面前来,只怕也不识得。
卫茂漪瞟了眼身旁的卫圆灵,道:“为何不去相迎?”卫圆灵望向窗外,佯作不经意,道:“小妹一人去迎,足矣。我在此陪阿姐。”说话时,掩在袖中的手指死死攥在一处,骨节发白。未几,但闻有两人走上竹楼,一前一后,一疾一徐。卫柔祇在前,立在门首道:“容寂大人来了。”说着时,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业已迈步进门,面色微黄,中等身量,四十来岁年纪,头发半白,额前正垂下一绺银丝。门内两人起身行礼,容寂还礼后,眸子在屋子里三人脸上扫过,而后落在卫茂漪处,道:“大王姬此番归国,是省亲,还是常住?”卫茂漪愕然,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卫圆灵忙插话道:“师傅又带回甚么好东西?”
容寂将怀里的蓝布包袱掷在桌上,黄芪散落出来,看向卫柔祇道:“小王姬好生收着。”卫柔祇将黄芪收拢进布包,蹑着手脚退出。卫茂漪见此光景,秀眉攒起,笑道:“恕我驽钝,不知究竟是何事开罪了容寂大人,还望指点一二。”容寂冷哼,道:“中原地界,是天国之府,大王姬乐不思乡,如何又回来了?”卫茂漪面色一滞,容寂见她不语,只当是默认,接着道:“你在外逍遥自在,哪里晓得弟弟遭罪的苦?”容寂还待再说,被卫圆灵伸手止住。卫茂漪想起连日来弟弟举止,身形瘦削,脚步虚浮,浑然不似常人,心下大震,颤声问道:“圆灵,可是得病了?”卫茂漪初进寨子时,卫圆灵便瞧出她愁思郁结,不愿添她烦忧。目下容寂回来,想来定然是瞒不住了,于是温声道:“不打紧,只是寻常病症。”顿上一顿,接着道:“是消渴疾。”
卫茂漪在心中默念这三个字,一时理不出头绪。卫圆灵笑道:“是娘胎里带出来的病症,五脏柔弱所致。只要颐养得当,无异于常人。”其说话之时的光景,似在诉说他人之事,与自己没有一丝一毫相干。卫茂漪不知消渴疾究竟是何病症,但听得五脏柔弱的话,便晓得绝计不是癣疥小疾。一时之间,思绪如潮,起身颤巍巍步至卫圆灵身旁,捉过他的手臂,只觉硬得硌手,痛意自指尖直窜上心口,随即一滴清泪从眼眶滚落。
卫圆灵见状,有几分慌张,伸手替她拭泪,然而自己的泪水也从眼角溢出。卫柔祇恰好奔上楼来,见了相对而泣的兄姐,跪坐在地,一手拉着一人,嚎啕大哭出声。十年的屈辱愤懑、惶惑绝望,国不国,家不家,少失恃怙,十几岁便是一身伤病。可只能自拔,惟有自拔,才能在迷途杀出生路来。
一旁的容寂,举起袖子,暗地里拭去眼泪。卫茂漪忧心卫柔祇哭坏了,先是收了哭泣,软言劝慰道:“莫哭了,日后阿姐在,断然不教你们受苦。”说着时,抬起手臂,用衣袖轻轻擦去卫圆灵脸上泪水,生怕弄疼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