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花月痕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三章 秋风失意
星夜趱程,卫茂漪与魏荷衣两个抵达金陵时,正逢七月半中元节。卫茂漪随在魏荷衣后,从马车上跃下,手指不时捻动衣带,眸中波光闪烁。二人一前一后迈入院门,绕过影壁,锦儿就忙忙跑来,道:“陶君一人出门去了,长庚也没带。”魏荷衣心头大骇,金陵是富贵锦绣之地,逐日进出的官宦商旅,达以万计。陶奎林若是被人认出,岂不死休?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卫茂漪身形一闪,俊鹘相似,飞出了院门,回头看时,已然行迹杳杳。
此时的秦淮河,成千上百盏河灯,成莲花之形,漂浮于河面上,远望去,如满天星火,熠熠生辉。陶奎林正立在桥头,凝目看着岸上小童,将手里河灯一盏盏推进河水里。站了半日,身子疲累,不由半靠在桥栏上。他穿着乳白色对襟纱衣,系着镶金箔白罗汗巾,手里摇着一柄泼墨山水折扇,风神如玉,秀色夺人。霍然只觉脊背灼灼,回过头去,见一个身穿素色葛衣的妇人,春日牡丹一般,明艳射目。于是含笑道:“你来了?”卫茂漪挑眉,从前看他,媚而近妖,如今褪去艳色,只余文秀;身形单薄,大有若不胜衣之态。勉强压下心头隐痛,道:“不是你邀我来的么?”陶奎林晓得她爱使小性儿,轻轻颔首,权作赞同。
卫茂漪款款踱到陶奎林身前,状似不经意,说道:“站在熙来攘往的人堆里头,不怕被认出来?真是嫌命长。”陶奎林直目着她,应道:“亡国之人,四海为家。若是终日忧虑被人认出,岂不是要一辈子龟缩不出?”卫茂漪循着他原来的目光,见到三四个稚子正在点放河灯,眼珠一轮,对陶奎林道:“身上可带钱了?”陶奎林将手探进衣襟,取出一个沉香色织金小囊来,掷与卫茂漪。卫茂漪揣在怀里,踱下桥去。未几,便提着一个荷花灯折回,拣岸上一处僻静所在,吹燃火折子,点上河灯,逐着水流向前推去。蹲在地上观看良久,方才起身,回到桥头陶奎林身前。拿眼将他上下逡巡了一番,握手成拳,抵在下颌,道:“生得恁般招人眼目,合该戴上帷帽出门。”陶奎林听了,哭笑不得,积郁心头多时的烦闷,一扫而空。
魏荷衣在家中摆宴,替卫茂漪接风洗尘,更是为陶奎林饯别送行。饭罢,各自回房安睡。临别在即,魏荷衣离思萦逗,整日里梨花带雨。卫茂漪看在眼中,只觉气闷。在金陵城俄延了几日,置办了些动用物事,便决意起行。长庚驾车,陶奎林同魏荷衣话别后,钻进车厢,见卫茂漪正自合目坐在小榻上,容色凛然。知道她生气,陶奎林者者谦谦,悄然踱步到小榻,斜签着坐下。
约莫行过三十里,卫茂漪睁开眼来,抬脚踢上陶奎林胸口,蜻蜓点水一般,道:“想要坐地上去么?”陶奎林嘴角露出笑意,身子不觉向小榻上挪移,距卫茂漪仅有寸余。正在此时,长庚探进脑袋来,问道:“夫人,小奴路径不熟,前头有岔路,能否辨认一下?”卫茂漪听了,抱臂喝道:“你叫谁?谁是你家夫人?”长庚脸上一红,无言可对,陶奎林则向他一挥手,道:“走右手边的。”长庚应喏而去。卫茂漪问道:“你怎知是右手边的?”陶奎林两指轻捻起垂在肩头的青丝,一手摇动折扇,道:“我不知道。若是走差了,原路折返就是了。”
卫茂漪白眼看他,半晌问道:“你晓得我去过西蜀?”陶奎林点头。卫茂漪又道:“是芙蓉楼的店主人说的?”陶奎林仍是点头。卫茂漪接着问道:“粮食、盐巴、药材,都是你授意的?”陶奎林收住折扇,不再只是点头,而是抬起眼皮来,道:“这些些东西不值几个钱,你安心收下就是了。”卫茂漪冷哼一声,道:“你哪里看出我不安心了?不要钱的东西,为何不拿?且我去了一遭又一遭,皆是满载而归。”两人因话答话,竟如对弈一般,话到此处,是为和局。
陶奎林是个游乐惯了的,一路逢山必参,遇水必嬉,浑然忘却身在逃亡。马车行近大荒山时,已是深秋。陶奎林面色冷肃,放在膝上的手握紧又松开。卫茂漪单手支颐看他,笑道:“我的族人断然不会吃了你,怕甚么?”陶奎林扭过头看她,眸子里精芒万丈,道:“你是不是替我生了个儿子,叫作容与?”声音轻柔,如一枚石子落入水中,激起涟漪片片。初时不觉,而后心田里,千层浪起。卫茂漪料想过魏荷衣会将卫容与之事说与陶奎林,只是自二人重逢,他只字未提,便只当魏荷衣被离情扰乱了心神,尽将此事抛诸东洋大海,自己也不好告诉他。不承想,陶奎林竟在此时说将出来。卫茂漪顿时只觉头重难撑,于是放下手臂。
陶奎林不容她闪躲,道:“是也不是?”卫茂漪叹口气,道:“少顷,你见过,就知道了。”陶奎林又道:“听荷衣说,与我容貌十分相像?”卫茂漪不悦,反驳道:“我生得孩儿,该有几分像我才是,怎得是与你相像十分?”两人在车厢里斗嘴,驾车的长庚却是满头大汗,因为他断定,自己在密林里失了道路。
片刻之后,长庚探进脑袋来,面上尽是惭恧之色,怯生生道:“君上,小奴走不出林子了。”陶奎林听了,怔怔然看向卫茂漪。卫茂漪敲了一记额头,道:“我的疏忽,林子里被圆灵设下了迷魂障。”于是,卫茂漪跃下马车,自在前引领。不一时,两座瞭望台并一个栅门,出现在眼前。瞭望台高约十丈,栅门则长五丈,阔十丈有余。
栅门开处,走出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杏花烟润,皎月云遮,体态腴而不肥,意蕴楚楚有致。嫣然含笑,怀里正自抱着一个两岁大小的娃儿,分明脂玉琢成,香粉捏就。卫容与见是卫茂漪,伸出胳膊在半空里乱抓胡挠。陶奎林见了卫容与,登时牙齿咯咯作响,欲要上前抱住,双脚却被钉在地上一般,半步挪动不得。这时节,有一个少年缓步走来,蔷薇濯露,芍药笼烟,布衣葛衫,却飘飘然有迈俗之气。对着陶奎林施了一礼,道:“弊寨寒陋,委屈陶君了。”陶奎林忙回礼,心念电转,业已明了眼前这两人一个是卫圆灵,一个是卫柔祇。卫茂漪自抱着卫容与进内去了,这边厢,眼见得族人越聚越多,卫圆灵便引着陶奎林上了自己的竹楼上歇息。
好容易等到阿娘回来,卫容与胶粘在卫茂漪身上,须臾不肯离。卫茂漪问道:“想阿娘了不曾?”卫容与重重点了三下头。卫茂漪又问道:“可有听小舅舅与小姨的话?”卫容与抬眼看天,思忖片刻,又是重重点了三下头。正在此时,卫圆灵立在门前,看着卫茂漪,道:“阿姐,陶君想要见见容与。”卫茂漪闻言,垂下脑袋,捏着卫容与的脸颊,语如十月寒风,道:“想见儿子不会自己来么?还要你来游说。”言罢,只听得噔噔几声,陶奎林业已同卫容与并肩立在门首。卫茂漪霎时哑然,她万不曾料到,陶奎林竟在楼下,只待她发话,便箭步冲上楼来。
微微张开的绛唇,复又轻轻闭上,掩过面上的讶异之色,见陶奎林蹲坐在身侧,屏息盯视着卫容与,淡色的唇瓣有几分颤抖。卫容与扭过头来,看着陶奎林,点漆般的瞳仁转上两转,忽而向他伸出雪藕似的手臂。陶奎林怔然片刻,立时将卫容与环在怀里。小娃儿挥着小手,在他的脸颊上拍了又拍,戏耍一般,咯咯而笑。世间父子骨血亲缘,终究是斩不断的。
当晚,长庚掌勺,排下一桌酒菜,卫氏三姐弟并陶奎林相对而坐。饭罢,四人一行品茶,一行闲话。此时,卫容与已经安睡。卫柔祇对陶奎林道:“陶君,你可有到过西秦?我同阿姐在西川时,常听人说,秦人兵甲雄于天下。”陶奎林一臂支在桌上,含笑看她,道:“卫姑娘喜好兵甲?”卫柔祇摇头如拨浪鼓,道:“我只是想,若是我故国兵甲强盛,定然不致亡国。”陶奎林闻言,半仰起头作了然状,瞟了卫茂漪一眼,道:“此事令姐最是清楚,她当年在长安可是住了四年。”言毕,卫柔祇与卫圆灵两个,一齐看向卫茂漪。陶奎林见状,明白她不曾将前事告诉弟妹,于是接过话题,对卫柔祇说道:“令兄在林子里的阵法实在高妙,想来是用兵高手。”此言一出,卫茂漪与卫柔祇姐妹两个,又一道将眼光射向卫圆灵。卫茂漪外出采办时,曾应卫圆灵之求,带回兵书战策,然而,林子里的迷魂阵却是她回来之时,早已设下的。
陶奎林见姐弟三人光景,想必是个个皆有所隐瞒,不欲戳破,于是饧着眼去卫圆灵,笑道:“卫公子风采,端的教人仰慕。绿鬓朱颜,色如春花,只怕不能形容其十之一二。”卫柔祇只当陶奎林夸赞哥哥,不甚介意。卫茂漪则是几欲要将手上茶盏,连同茶汤,一并泼洒在陶奎林头上。
星夜趱程,卫茂漪与魏荷衣两个抵达金陵时,正逢七月半中元节。卫茂漪随在魏荷衣后,从马车上跃下,手指不时捻动衣带,眸中波光闪烁。二人一前一后迈入院门,绕过影壁,锦儿就忙忙跑来,道:“陶君一人出门去了,长庚也没带。”魏荷衣心头大骇,金陵是富贵锦绣之地,逐日进出的官宦商旅,达以万计。陶奎林若是被人认出,岂不死休?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卫茂漪身形一闪,俊鹘相似,飞出了院门,回头看时,已然行迹杳杳。
此时的秦淮河,成千上百盏河灯,成莲花之形,漂浮于河面上,远望去,如满天星火,熠熠生辉。陶奎林正立在桥头,凝目看着岸上小童,将手里河灯一盏盏推进河水里。站了半日,身子疲累,不由半靠在桥栏上。他穿着乳白色对襟纱衣,系着镶金箔白罗汗巾,手里摇着一柄泼墨山水折扇,风神如玉,秀色夺人。霍然只觉脊背灼灼,回过头去,见一个身穿素色葛衣的妇人,春日牡丹一般,明艳射目。于是含笑道:“你来了?”卫茂漪挑眉,从前看他,媚而近妖,如今褪去艳色,只余文秀;身形单薄,大有若不胜衣之态。勉强压下心头隐痛,道:“不是你邀我来的么?”陶奎林晓得她爱使小性儿,轻轻颔首,权作赞同。
卫茂漪款款踱到陶奎林身前,状似不经意,说道:“站在熙来攘往的人堆里头,不怕被认出来?真是嫌命长。”陶奎林直目着她,应道:“亡国之人,四海为家。若是终日忧虑被人认出,岂不是要一辈子龟缩不出?”卫茂漪循着他原来的目光,见到三四个稚子正在点放河灯,眼珠一轮,对陶奎林道:“身上可带钱了?”陶奎林将手探进衣襟,取出一个沉香色织金小囊来,掷与卫茂漪。卫茂漪揣在怀里,踱下桥去。未几,便提着一个荷花灯折回,拣岸上一处僻静所在,吹燃火折子,点上河灯,逐着水流向前推去。蹲在地上观看良久,方才起身,回到桥头陶奎林身前。拿眼将他上下逡巡了一番,握手成拳,抵在下颌,道:“生得恁般招人眼目,合该戴上帷帽出门。”陶奎林听了,哭笑不得,积郁心头多时的烦闷,一扫而空。
魏荷衣在家中摆宴,替卫茂漪接风洗尘,更是为陶奎林饯别送行。饭罢,各自回房安睡。临别在即,魏荷衣离思萦逗,整日里梨花带雨。卫茂漪看在眼中,只觉气闷。在金陵城俄延了几日,置办了些动用物事,便决意起行。长庚驾车,陶奎林同魏荷衣话别后,钻进车厢,见卫茂漪正自合目坐在小榻上,容色凛然。知道她生气,陶奎林者者谦谦,悄然踱步到小榻,斜签着坐下。
约莫行过三十里,卫茂漪睁开眼来,抬脚踢上陶奎林胸口,蜻蜓点水一般,道:“想要坐地上去么?”陶奎林嘴角露出笑意,身子不觉向小榻上挪移,距卫茂漪仅有寸余。正在此时,长庚探进脑袋来,问道:“夫人,小奴路径不熟,前头有岔路,能否辨认一下?”卫茂漪听了,抱臂喝道:“你叫谁?谁是你家夫人?”长庚脸上一红,无言可对,陶奎林则向他一挥手,道:“走右手边的。”长庚应喏而去。卫茂漪问道:“你怎知是右手边的?”陶奎林两指轻捻起垂在肩头的青丝,一手摇动折扇,道:“我不知道。若是走差了,原路折返就是了。”
卫茂漪白眼看他,半晌问道:“你晓得我去过西蜀?”陶奎林点头。卫茂漪又道:“是芙蓉楼的店主人说的?”陶奎林仍是点头。卫茂漪接着问道:“粮食、盐巴、药材,都是你授意的?”陶奎林收住折扇,不再只是点头,而是抬起眼皮来,道:“这些些东西不值几个钱,你安心收下就是了。”卫茂漪冷哼一声,道:“你哪里看出我不安心了?不要钱的东西,为何不拿?且我去了一遭又一遭,皆是满载而归。”两人因话答话,竟如对弈一般,话到此处,是为和局。
陶奎林是个游乐惯了的,一路逢山必参,遇水必嬉,浑然忘却身在逃亡。马车行近大荒山时,已是深秋。陶奎林面色冷肃,放在膝上的手握紧又松开。卫茂漪单手支颐看他,笑道:“我的族人断然不会吃了你,怕甚么?”陶奎林扭过头看她,眸子里精芒万丈,道:“你是不是替我生了个儿子,叫作容与?”声音轻柔,如一枚石子落入水中,激起涟漪片片。初时不觉,而后心田里,千层浪起。卫茂漪料想过魏荷衣会将卫容与之事说与陶奎林,只是自二人重逢,他只字未提,便只当魏荷衣被离情扰乱了心神,尽将此事抛诸东洋大海,自己也不好告诉他。不承想,陶奎林竟在此时说将出来。卫茂漪顿时只觉头重难撑,于是放下手臂。
陶奎林不容她闪躲,道:“是也不是?”卫茂漪叹口气,道:“少顷,你见过,就知道了。”陶奎林又道:“听荷衣说,与我容貌十分相像?”卫茂漪不悦,反驳道:“我生得孩儿,该有几分像我才是,怎得是与你相像十分?”两人在车厢里斗嘴,驾车的长庚却是满头大汗,因为他断定,自己在密林里失了道路。
片刻之后,长庚探进脑袋来,面上尽是惭恧之色,怯生生道:“君上,小奴走不出林子了。”陶奎林听了,怔怔然看向卫茂漪。卫茂漪敲了一记额头,道:“我的疏忽,林子里被圆灵设下了迷魂障。”于是,卫茂漪跃下马车,自在前引领。不一时,两座瞭望台并一个栅门,出现在眼前。瞭望台高约十丈,栅门则长五丈,阔十丈有余。
栅门开处,走出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杏花烟润,皎月云遮,体态腴而不肥,意蕴楚楚有致。嫣然含笑,怀里正自抱着一个两岁大小的娃儿,分明脂玉琢成,香粉捏就。卫容与见是卫茂漪,伸出胳膊在半空里乱抓胡挠。陶奎林见了卫容与,登时牙齿咯咯作响,欲要上前抱住,双脚却被钉在地上一般,半步挪动不得。这时节,有一个少年缓步走来,蔷薇濯露,芍药笼烟,布衣葛衫,却飘飘然有迈俗之气。对着陶奎林施了一礼,道:“弊寨寒陋,委屈陶君了。”陶奎林忙回礼,心念电转,业已明了眼前这两人一个是卫圆灵,一个是卫柔祇。卫茂漪自抱着卫容与进内去了,这边厢,眼见得族人越聚越多,卫圆灵便引着陶奎林上了自己的竹楼上歇息。
好容易等到阿娘回来,卫容与胶粘在卫茂漪身上,须臾不肯离。卫茂漪问道:“想阿娘了不曾?”卫容与重重点了三下头。卫茂漪又问道:“可有听小舅舅与小姨的话?”卫容与抬眼看天,思忖片刻,又是重重点了三下头。正在此时,卫圆灵立在门前,看着卫茂漪,道:“阿姐,陶君想要见见容与。”卫茂漪闻言,垂下脑袋,捏着卫容与的脸颊,语如十月寒风,道:“想见儿子不会自己来么?还要你来游说。”言罢,只听得噔噔几声,陶奎林业已同卫容与并肩立在门首。卫茂漪霎时哑然,她万不曾料到,陶奎林竟在楼下,只待她发话,便箭步冲上楼来。
微微张开的绛唇,复又轻轻闭上,掩过面上的讶异之色,见陶奎林蹲坐在身侧,屏息盯视着卫容与,淡色的唇瓣有几分颤抖。卫容与扭过头来,看着陶奎林,点漆般的瞳仁转上两转,忽而向他伸出雪藕似的手臂。陶奎林怔然片刻,立时将卫容与环在怀里。小娃儿挥着小手,在他的脸颊上拍了又拍,戏耍一般,咯咯而笑。世间父子骨血亲缘,终究是斩不断的。
当晚,长庚掌勺,排下一桌酒菜,卫氏三姐弟并陶奎林相对而坐。饭罢,四人一行品茶,一行闲话。此时,卫容与已经安睡。卫柔祇对陶奎林道:“陶君,你可有到过西秦?我同阿姐在西川时,常听人说,秦人兵甲雄于天下。”陶奎林一臂支在桌上,含笑看她,道:“卫姑娘喜好兵甲?”卫柔祇摇头如拨浪鼓,道:“我只是想,若是我故国兵甲强盛,定然不致亡国。”陶奎林闻言,半仰起头作了然状,瞟了卫茂漪一眼,道:“此事令姐最是清楚,她当年在长安可是住了四年。”言毕,卫柔祇与卫圆灵两个,一齐看向卫茂漪。陶奎林见状,明白她不曾将前事告诉弟妹,于是接过话题,对卫柔祇说道:“令兄在林子里的阵法实在高妙,想来是用兵高手。”此言一出,卫茂漪与卫柔祇姐妹两个,又一道将眼光射向卫圆灵。卫茂漪外出采办时,曾应卫圆灵之求,带回兵书战策,然而,林子里的迷魂阵却是她回来之时,早已设下的。
陶奎林见姐弟三人光景,想必是个个皆有所隐瞒,不欲戳破,于是饧着眼去卫圆灵,笑道:“卫公子风采,端的教人仰慕。绿鬓朱颜,色如春花,只怕不能形容其十之一二。”卫柔祇只当陶奎林夸赞哥哥,不甚介意。卫茂漪则是几欲要将手上茶盏,连同茶汤,一并泼洒在陶奎林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