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花月痕 第五十四章 俗世夫妇
第五十四章 俗世夫妇
卫圆灵当下听了陶奎林夸赞,不知何以作答,卫茂漪说道:“天色不早了,柔祇、圆灵,你两个回房去罢。”二人应声下楼,屋子里只有卫茂漪并陶奎林两个。卫茂漪面若严霜,声似利刃,道:“你在我的地界,最好是安分些。我的弟弟,不是你能觊觎的。”陶奎林脸上笑意不减,道:“你姐弟三人,俱是绝色。”说罢,伸臂覆上卫茂漪的玉手,接着道:“我有你一个足矣。”卫茂漪大力甩开,心如枯木,忽而回春转暖,欲要骂上两句,张口只是无辞。
陶奎林起身,径自走向床榻,脱去外裳,蹑着手脚躺在卫容与身旁。卫茂漪循着他的身影,直到看他爬上床榻,方才瞠目结舌。步至床前,悄声道:“你晚上不可睡在此处。”陶奎林合眼,将卫容与揽在怀里,向里壁挪上一挪,道:“快睡罢,仔细吵了儿子。”卫茂漪气结,恨道:“此人实在是没脸没皮,没羞没臊。”分明是强行为之,却能说得一本正经,做得理直气壮。
第二日,卫容与展眼见两人睡意正酣,一时瞅瞅这个,一时看看那个,眼睛滴溜溜乱转。半盏茶工夫后,但听得啪地一声脆响,卫茂漪登时坐起身子,朦胧着两眼,嘴里咕哝道:“是谁?”此时,陶奎林业已醒转来,卫容与小手正自搭在他的面颊上。卫茂漪见此光景,登时明了,笑得直不起腰,只得重又躺回。陶奎林佯装叹口气,将卫容与小手攥在掌心,道:“你娘喜欢咬我,你又喜欢给我吃耳刮子。”三人在床上闹了一会子,便穿衣下床。
卫茂漪对镜梳妆毕,抱起卫容与正欲下楼,却被陶奎林叫住,他道:“你来替我梳头。”卫茂漪愕然回头,道:“我不是你的使女,凭甚么替你梳头?”陶奎林浑不在意,应道:“视夜、听音两个都不在,你不做还能有谁?”说着时,已将玉梳递到她眼前。卫茂漪一时竟是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只怔愣愣看着玉梳。陶奎林将梳子强塞在她手里,径自坐在铜镜前,拆开发髻。
卫茂漪犹豫片刻,捏起玉梳,从上往下爬梳起来。发丝缠绕指尖,但觉滑腻如丝缎,猛然见乌发之中一根银丝,煜人眼目。不由皱起眉头,捋出银丝,一力拔起。暗自呼出口气,手指拨弄间,却见银发一根,两根,三根,心头莫名顿时一阵慌乱。未几,地上银发已有一小撮。陶奎林笑道:“你是要拔秃我?”卫茂漪始才抬头,凝住眸光看镜中的人,的的是清癯许多,双颊颧骨隐约可见。
两人以镜为媒,对看良久。陶奎林叹口气,道:“莫要拔了,还会再长的。”卫茂漪指尖轻颤,问道:“听说你病了?”初时听得魏荷衣之言,她只当是在卖弄可怜,以博恻隐。再会之时,见陶奎林精神尚可,全无病态,便将此言尽数忘却了。今日细觑,原来病容已现。陶奎林应道:“亡国破家之人,难免伤情,少吃几碗饭罢了。”语调轻快,带有几分笑意,眼睑下垂,遮住眼中神色。少顷,抬起眼来看着镜中自己,道:“古之潘安,人比花娇,少年白头。我亦是华发早生,想必将来定能得个美名。”卫茂漪见其自矜姿容,心里发笑,一掌拍在他脑袋上。
晨起闹嚷过后,日晷西移,不觉晡时。陶奎林饭罢,便独自在竹楼里。卫茂漪进屋时,见他正在伏案挥翰,于是凑近前去。雪白一张宣纸,只有八个大字,分作两行:一生一世,一心一意。题罢,陶奎林将笔掷进笔洗,拿起一旁的剪刀,从中央裁开,而后将半幅字仔细折叠了,郑重递与卫茂漪。卫茂漪展开来,赫然四个楷体大字:一心一意。默念后,心头猛烈颤动,抬眼见陶奎林将另替半幅字依样折叠起,放入袖中。于是撇嘴道:“又不是真永楷书,哪儿有人将自己写的字儿宝贝似的藏着?”说罢,手臂一扬,手里的半幅字便飘往竹楼下去了。
陶奎林见状,有些许怔忡,旋即平复如常,笑道:“你当真是无情无义。”卫茂漪心口发烫,不再多看他一眼,回身跑下竹楼。在楼下放缓了脚步,一对眼瞳,盈盈秋水相似,左转右转。未几,以迅雷之速,蹲下身子又站起,仍是向前行去。手指捏着一张折叠起的宣纸,藏在袖中。
忽忽将及傍晚,半天残阳血红,渐次向西坠下。陶奎林步下竹楼,展眼见寨子在晚霞余晖映照之下,光影交错,静谧非常。随走随停,见几所竹楼里升起袅袅炊烟。再向前行去,绕过竹林,入目的是一条溪涧,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正欲要弓身划弄,听得丈外哗啦啦水花迸溅之声。循着走去细觑,原来是卫柔祇脱去鞋袜,卷起裤脚,赤足踩在溪涧里。比及陶奎林行近,方才看清她正在浣足。灵修地界,终年溽热,无有冬夏之别,溪水不冻不腐。
卫柔祇见陶奎林近前来,仍是自顾自拨弄溪水。及至陶奎林在她身侧坐下,方才笑道:“你如何找到这里来了?”陶奎林两眼盯着卫柔祇玉足,脚掌柔白,踝骨浑圆,抿嘴轻笑道:“依中原礼数,在外男前露出双脚,可是不体面的。”卫柔祇听了,怔愣片刻,双腿抬起,欲要出水,转念一想,复又放下,道:“我又不是中原人,不必讲究中原人的礼数。”陶奎林挑眉看她,只觉相较于卫茂漪,此女又是别一种颜色,另一番风流。姊如三春红杏,艳绝群芳;妹似烟雨杏花,丽色出尘。于是问道:“你同令姐,哪个生得好看?”
凡女子者,与人争胜容貌姿色之属,总是难以启齿的。夸赞别人,便是贬低自己,难免心有不甘。自炫其色,又是失于矜持的。故此,往往难以决断。卫柔祇却是个不同的,她心思单纯,当真是个雪作肌肤,月为肺腑的人儿,素来敬爱长姐,听了陶奎林之言,立即应道:“自然是阿姐。”陶奎林不承想她直率如此,一时竟无言以续。
半晌,陶奎林又绕回方才话题,道:“在父兄而外的男子前露出双足,终究不妥。” 卫柔祇盼目一轮,答的不是“既是如此,你为何不自行离开”,亦不是“我就穿鞋出来的”,她道:“你是容与的生父,容与是我的侄儿,如此说来,你称不得外人。” 陶奎林闻言,强自忍笑道:“照你的想头,应该唤我做甚么?”卫柔祇半歪过脑袋,做出思忖状,缓缓道出来个字来,正是姐夫。说罢,自行点了点头,以示自己所言不虚。
当晚,仍是卫氏姐弟并陶奎林四人共桌而事。饭罢,长庚端来两晚黄芪竹叶汤。陶奎林对卫圆灵道:“我见你平日里都是黄芪竹叶泡水喝,实则熬煮成汤汁,其效用更佳。”卫茂漪闻言,拿眼打量他了片刻,陶奎林迎上她的眼光,笑道:“我拿此汤是祛火的,你莫要多心。”卫圆灵看看陶奎林,又看看卫茂漪,上下唇瓣翕动几下,终又合上了。
卫圆灵与卫柔祇自回房去,陶奎林仍前坐在卫茂漪的竹楼里。卫茂漪坐在桌前鼓起两腮,直目他半晌,这人泰然自若回视着她,四目交汇,电光不及对面,便跌落在地。卫茂漪无奈,起身步至铜镜前。方才拆开发髻,一只手探进妆台前,取过一个黑木奁盒。她不由心惊,忙伸手去夺。陶奎林原本只想拿来看看,见她如此介意,哪里肯还?一个身子半向后仰倒,一个恨不能踮起脚尖去够,一个闪避,一个紧贴而上。二人碰撞之间,陶奎林手一滑,盒子应声落地。一齐去看时,只见一条白绫,一枚胡桃,白绫一端皱皱巴巴。
陶奎林面露不解之色,问道:“这般破旧之物,也值得你珍藏着?”这时节,卫容与从床榻上翻身下来,走到白绫与胡桃旁,一手拿起一个,看看卫茂漪,又看看陶奎林,不知是当给阿娘,还是阿爹。陶奎林见状,笑道:“拿去玩耍罢。”说着时,上前一步,抱起卫容与,坐在床榻上。将卫容与放置在自己膝头,执起他的手,白绫在胡桃上缠了几缠,打成一个同心结。卫茂漪在一旁看着,心头疑云如盖,乱拟不绝,面上却不肯发作,仍是淡然平和。陶奎林则是眼眸低垂,藏住了一片黯然。
卫圆灵当下听了陶奎林夸赞,不知何以作答,卫茂漪说道:“天色不早了,柔祇、圆灵,你两个回房去罢。”二人应声下楼,屋子里只有卫茂漪并陶奎林两个。卫茂漪面若严霜,声似利刃,道:“你在我的地界,最好是安分些。我的弟弟,不是你能觊觎的。”陶奎林脸上笑意不减,道:“你姐弟三人,俱是绝色。”说罢,伸臂覆上卫茂漪的玉手,接着道:“我有你一个足矣。”卫茂漪大力甩开,心如枯木,忽而回春转暖,欲要骂上两句,张口只是无辞。
陶奎林起身,径自走向床榻,脱去外裳,蹑着手脚躺在卫容与身旁。卫茂漪循着他的身影,直到看他爬上床榻,方才瞠目结舌。步至床前,悄声道:“你晚上不可睡在此处。”陶奎林合眼,将卫容与揽在怀里,向里壁挪上一挪,道:“快睡罢,仔细吵了儿子。”卫茂漪气结,恨道:“此人实在是没脸没皮,没羞没臊。”分明是强行为之,却能说得一本正经,做得理直气壮。
第二日,卫容与展眼见两人睡意正酣,一时瞅瞅这个,一时看看那个,眼睛滴溜溜乱转。半盏茶工夫后,但听得啪地一声脆响,卫茂漪登时坐起身子,朦胧着两眼,嘴里咕哝道:“是谁?”此时,陶奎林业已醒转来,卫容与小手正自搭在他的面颊上。卫茂漪见此光景,登时明了,笑得直不起腰,只得重又躺回。陶奎林佯装叹口气,将卫容与小手攥在掌心,道:“你娘喜欢咬我,你又喜欢给我吃耳刮子。”三人在床上闹了一会子,便穿衣下床。
卫茂漪对镜梳妆毕,抱起卫容与正欲下楼,却被陶奎林叫住,他道:“你来替我梳头。”卫茂漪愕然回头,道:“我不是你的使女,凭甚么替你梳头?”陶奎林浑不在意,应道:“视夜、听音两个都不在,你不做还能有谁?”说着时,已将玉梳递到她眼前。卫茂漪一时竟是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只怔愣愣看着玉梳。陶奎林将梳子强塞在她手里,径自坐在铜镜前,拆开发髻。
卫茂漪犹豫片刻,捏起玉梳,从上往下爬梳起来。发丝缠绕指尖,但觉滑腻如丝缎,猛然见乌发之中一根银丝,煜人眼目。不由皱起眉头,捋出银丝,一力拔起。暗自呼出口气,手指拨弄间,却见银发一根,两根,三根,心头莫名顿时一阵慌乱。未几,地上银发已有一小撮。陶奎林笑道:“你是要拔秃我?”卫茂漪始才抬头,凝住眸光看镜中的人,的的是清癯许多,双颊颧骨隐约可见。
两人以镜为媒,对看良久。陶奎林叹口气,道:“莫要拔了,还会再长的。”卫茂漪指尖轻颤,问道:“听说你病了?”初时听得魏荷衣之言,她只当是在卖弄可怜,以博恻隐。再会之时,见陶奎林精神尚可,全无病态,便将此言尽数忘却了。今日细觑,原来病容已现。陶奎林应道:“亡国破家之人,难免伤情,少吃几碗饭罢了。”语调轻快,带有几分笑意,眼睑下垂,遮住眼中神色。少顷,抬起眼来看着镜中自己,道:“古之潘安,人比花娇,少年白头。我亦是华发早生,想必将来定能得个美名。”卫茂漪见其自矜姿容,心里发笑,一掌拍在他脑袋上。
晨起闹嚷过后,日晷西移,不觉晡时。陶奎林饭罢,便独自在竹楼里。卫茂漪进屋时,见他正在伏案挥翰,于是凑近前去。雪白一张宣纸,只有八个大字,分作两行:一生一世,一心一意。题罢,陶奎林将笔掷进笔洗,拿起一旁的剪刀,从中央裁开,而后将半幅字仔细折叠了,郑重递与卫茂漪。卫茂漪展开来,赫然四个楷体大字:一心一意。默念后,心头猛烈颤动,抬眼见陶奎林将另替半幅字依样折叠起,放入袖中。于是撇嘴道:“又不是真永楷书,哪儿有人将自己写的字儿宝贝似的藏着?”说罢,手臂一扬,手里的半幅字便飘往竹楼下去了。
陶奎林见状,有些许怔忡,旋即平复如常,笑道:“你当真是无情无义。”卫茂漪心口发烫,不再多看他一眼,回身跑下竹楼。在楼下放缓了脚步,一对眼瞳,盈盈秋水相似,左转右转。未几,以迅雷之速,蹲下身子又站起,仍是向前行去。手指捏着一张折叠起的宣纸,藏在袖中。
忽忽将及傍晚,半天残阳血红,渐次向西坠下。陶奎林步下竹楼,展眼见寨子在晚霞余晖映照之下,光影交错,静谧非常。随走随停,见几所竹楼里升起袅袅炊烟。再向前行去,绕过竹林,入目的是一条溪涧,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正欲要弓身划弄,听得丈外哗啦啦水花迸溅之声。循着走去细觑,原来是卫柔祇脱去鞋袜,卷起裤脚,赤足踩在溪涧里。比及陶奎林行近,方才看清她正在浣足。灵修地界,终年溽热,无有冬夏之别,溪水不冻不腐。
卫柔祇见陶奎林近前来,仍是自顾自拨弄溪水。及至陶奎林在她身侧坐下,方才笑道:“你如何找到这里来了?”陶奎林两眼盯着卫柔祇玉足,脚掌柔白,踝骨浑圆,抿嘴轻笑道:“依中原礼数,在外男前露出双脚,可是不体面的。”卫柔祇听了,怔愣片刻,双腿抬起,欲要出水,转念一想,复又放下,道:“我又不是中原人,不必讲究中原人的礼数。”陶奎林挑眉看她,只觉相较于卫茂漪,此女又是别一种颜色,另一番风流。姊如三春红杏,艳绝群芳;妹似烟雨杏花,丽色出尘。于是问道:“你同令姐,哪个生得好看?”
凡女子者,与人争胜容貌姿色之属,总是难以启齿的。夸赞别人,便是贬低自己,难免心有不甘。自炫其色,又是失于矜持的。故此,往往难以决断。卫柔祇却是个不同的,她心思单纯,当真是个雪作肌肤,月为肺腑的人儿,素来敬爱长姐,听了陶奎林之言,立即应道:“自然是阿姐。”陶奎林不承想她直率如此,一时竟无言以续。
半晌,陶奎林又绕回方才话题,道:“在父兄而外的男子前露出双足,终究不妥。” 卫柔祇盼目一轮,答的不是“既是如此,你为何不自行离开”,亦不是“我就穿鞋出来的”,她道:“你是容与的生父,容与是我的侄儿,如此说来,你称不得外人。” 陶奎林闻言,强自忍笑道:“照你的想头,应该唤我做甚么?”卫柔祇半歪过脑袋,做出思忖状,缓缓道出来个字来,正是姐夫。说罢,自行点了点头,以示自己所言不虚。
当晚,仍是卫氏姐弟并陶奎林四人共桌而事。饭罢,长庚端来两晚黄芪竹叶汤。陶奎林对卫圆灵道:“我见你平日里都是黄芪竹叶泡水喝,实则熬煮成汤汁,其效用更佳。”卫茂漪闻言,拿眼打量他了片刻,陶奎林迎上她的眼光,笑道:“我拿此汤是祛火的,你莫要多心。”卫圆灵看看陶奎林,又看看卫茂漪,上下唇瓣翕动几下,终又合上了。
卫圆灵与卫柔祇自回房去,陶奎林仍前坐在卫茂漪的竹楼里。卫茂漪坐在桌前鼓起两腮,直目他半晌,这人泰然自若回视着她,四目交汇,电光不及对面,便跌落在地。卫茂漪无奈,起身步至铜镜前。方才拆开发髻,一只手探进妆台前,取过一个黑木奁盒。她不由心惊,忙伸手去夺。陶奎林原本只想拿来看看,见她如此介意,哪里肯还?一个身子半向后仰倒,一个恨不能踮起脚尖去够,一个闪避,一个紧贴而上。二人碰撞之间,陶奎林手一滑,盒子应声落地。一齐去看时,只见一条白绫,一枚胡桃,白绫一端皱皱巴巴。
陶奎林面露不解之色,问道:“这般破旧之物,也值得你珍藏着?”这时节,卫容与从床榻上翻身下来,走到白绫与胡桃旁,一手拿起一个,看看卫茂漪,又看看陶奎林,不知是当给阿娘,还是阿爹。陶奎林见状,笑道:“拿去玩耍罢。”说着时,上前一步,抱起卫容与,坐在床榻上。将卫容与放置在自己膝头,执起他的手,白绫在胡桃上缠了几缠,打成一个同心结。卫茂漪在一旁看着,心头疑云如盖,乱拟不绝,面上却不肯发作,仍是淡然平和。陶奎林则是眼眸低垂,藏住了一片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