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花月痕 第五十六章 乌蛮国
第五十六章 乌蛮国
卫圆灵喝道:“柔祇,你又胡闹。将客人都送走了,你才好回来。”卫柔祇努嘴,做了个鬼脸,身形一晃,展眼已是不见。比及三人折回台上另一侧时,林子里只有十来个坐地之人。卫柔祇藏身在树上,不乐意多等,揪起衣领,将人一个个抛出密林去了。
瞭望台上众人各各暗舒了口气,陶奎林眯起眼来在卫圆灵身上逡巡一遭,口气淡淡,说道:“你摆得是九宫八卦阵?”卫圆灵颔首,道:“这原是个寻常阵法。”陶奎林绕着他打量,道:“九宫八卦阵寻常不假,只是这般自如变换阵型,生门死门任意更改,却是鲜见。”卫圆灵笑应道:“陶君瞧出了关,可见也是个通家。”陶奎林又走上几步,接着道:“我不过是看出了些门道,称得上甚么通家?你却是不同的,八卦阵熟稔至斯,布阵的竟尚不及弱冠之龄。”拿眼瞟了卫卫茂漪,又道:“你天赋异秉,只是精熟此道,仍须劳心费神。你当知,消渴疾最忌的,便是劳心费神。”
卫茂漪在一旁听着,初时只当陶奎林夸赞幼弟,心中高兴。再往下听去,脸色忽转阴寒,喝道:“圆灵,你忒不知爱惜自己。”卫圆灵还未答言,陶奎林插话道:“令弟幼经国变,研习排兵布阵,不过是想为族人尽一份心力,以补当年之憾。”卫茂漪动容,紧上前两步,抓过弟弟的手臂,道:“当年之事,不是你的过错。”话到此处,一时哽咽不能语。卫圆灵只得一行轻抚阿姐脊背,一行柔声宽慰道:“阿姐,我晓得的,都是天命所招。”他说着时,见陶奎林唇角含笑,正向自己挤眉弄眼。孰料话音方落,陶奎林立时敛去笑意,仿佛春花忽遭严霜催打,寒声道:“何为天命?若当真有天命,人生一世,便只好混吃等死。”
卫柔祇飞身上了瞭望台,见了台上三人光景,全然不明底里,口里问道:“这些人还会来么?”一句话将三人拉回,面上或多或少均露出忧虑之色。陶奎林略一思忖,假意宽慰道:“慕容铮此人,勉强还是个磊落的。不伤一兵一卒放还,他必不再生事。”卫茂漪闻言,回眸看他,眼光幽深。
四人从瞭望台下来,卫圆灵同卫柔祇兄妹两个在前,与身后二人相去丈余。卫茂漪问道:“你如何断定林子里的是南燕派来的?”陶奎林道:“来人有黑有白,皮肤颜色不一,定然不是同出于一国。黑如炭土的,分明就是乌蛮国人,脸白的,才是慕容铮的亲兵。灵修左近的触国并蛮国,附庸南燕多年,凡有使唤,焉敢不从?”
其夜,四人晚饭时,卫茂漪说出要去乌蛮国打探消息。陶奎林决意同行,卫柔祇正待要欢欢喜喜回房收拾包袱时,却听陶奎林说道:“柔祇在家里照拂容与,教圆灵去就是了。”卫柔祇担忧弟弟身子,自然回绝,却听陶奎林说道:“他是人,不是你养在笼子里的鸟。将及弱冠,却连这山都没走出过,谁家的少年郎是这么个活法儿?”
末了,卫茂漪、陶奎林并卫圆灵三人同行,长庚随行。卫柔祇留守寨中,卫容与作伴相陪。临行前数日,卫柔祇每逢陶奎林,都愤愤然盯视着他,只恨眼光不能化作利箭,将人洞穿。
四人出得大荒山,行至一所村寨购马。卫茂漪意欲只买上三匹,因为卫圆灵从未骑过马,她要与弟弟同乘。陶奎林不睬,仍是教长庚买了四匹马,且说道:“路上清闲无事,教令弟骑马亦可消闲。”卫茂漪无奈,只得一边厢赶路,一边厢教弟弟驭马。卫圆灵实在聪颖,不则一日,坐在马背上直如履平地。
一行人抵达乌蛮国时,正当开城,四人便纵马进了城门。乌蛮国,亦叫作蛮国,约莫方圆三百里,其地多隰原。主城凭山而建,周遭村寨依其环绕。蛮国人天生肤黑,世代养蛊为业,多不与外人通。四人进城,见街道狭窄,仅容三四人同行,于是纷纷下马。长庚接过三人缰绳,自去寻拴马桩去了。
街市两旁俱是竹屋竹楼,且因年代久远,多有斑驳痕迹,黑点黄疤难以计数。屋宇前,摊贩正在叫卖,高声起虚音落,最末一字从口中蹦出时早没了声息。有的在卖银器,有的在卖胭脂水粉,至多的则是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小土罐。身上穿的俱是靛蓝色粗布衣裳,头上满是银钗银环。卫茂漪步至一个小摊前,托起一个巴掌大的土罐在手,掀开盖子,竟是一条手指粗细的蜈蚣。忽而发髻一沉,似有物件插入。
回过头去,见陶奎林正专注在自己发髻间,手里拿着一根如意头银钗,半根已然没入青丝。末了,陶奎林扳过卫茂漪身子,仔细端详半晌,笑道:“甚好,甚好。”卫茂漪伸手去拔,陶奎林忙阻道:“好生戴着,取下做甚?”说罢,袖子里探出一支缠丝银镯,道:“这个你拿去送与柔祇,好教她消气。”卫茂漪匿笑,展眼不见了卫圆灵,忙道:“圆灵哪里去了?”陶奎林听了,不由白眼看向她,道:“他不是容与的些些年纪,还能丢了不成?”说罢,手向前一指。只见卫圆灵正自立在一个小摊前,摊上大小十几个土罐,摊主人是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正对着卫圆灵絮絮言语,脸上红霞蒸腾。卫圆灵则是低头开看罐中之物,盖子揭开又合上。
陶奎林与卫茂漪并肩行至小摊前,笑对卫圆灵道:“你是要买条虫回去养?”卫圆灵盖上罐子,道:“蛮国蛊虫,名动天下。我只是看看罢了,养蛊之事,是断断做不来的。”陶奎林掀开一个土罐的盖子,见一只指盖大小的紫壳甲虫,触须轻颤,且不看卫圆灵,悠悠说道:“你知道,这摊子上的蛊虫是养在何处的么?”言毕,盖上土罐,看向卫圆灵,伸出一指点着心口道:“正在此处。”
卫茂漪并卫圆灵俱各惊骇,道:“以活人养蛊?”陶奎林连连摇头,说道:“此为落蛊。”落蛊,乃乌蛮国之俗。情窦初开的少女,自养一条蛊虫,落于心上人身上,倘使有朝一日,心上人负心薄幸,身上的蛊便会发作,或病或瘫或死,无有善终者。当下姐弟二人听了落蛊由来,面上神色各异。陶奎林只拿眼瞅着卫茂漪,片刻之后,卫茂漪被他瞅得浑身蚁噬,恨声道:“看我作甚?”陶奎林佯装叹气,道:“失悔将落蛊之事告诉了你,将来你要是落在我身上,可如何是了?此蛊原是无解的。”正在此时,长庚寻到三人,便一齐向前行去。
三丈开外,有个四十来岁的妇人,靛蓝色粗布包着头发,蹲在墙角,手里捧着一个黑木奁盒。见路人瞧看,急急上前将奁盒打开与人细觑。卫茂漪只当是卖头面首饰的,瞥了一眼,却见是条半指粗细的裸虫,通体肉白,无目无须。两脚不由迈向墙角,卖蛊的妇人见她靠近,满脸堆笑,道:“外来的客人,生得恁般好看,买条虫子回去当个小玩意儿?”卫茂漪闻言哑然,谁人能将这见所未见的蛊虫当个小玩意儿?于是向她微微摇头,转身欲行,却被那妇人叫住,道:“我这虫子,可比不得一般的,叫作活人蛊。”
其余三人听了,随在卫茂漪后,看着奁盒里的裸虫。妇人接着道:“王城里拿得出手的活人蛊,只我这一条了。”说罢,举着奁盒,在四人面前一晃,道:“这可是好东西,包解百毒。”卫圆灵问道:“为何叫作活人蛊?”妇人扬首,面色因兴高而胀红,答道:“因为这蛊娇贵,必得养在活人身上。”卫茂漪生气,厉色道:“既说是养在活人身上,你教我买,就是要养在我的身上?”妇人忙赔笑道:“姑娘误会了。我这活人蛊已是成虫,只须落在姑娘要下蛊的人身上就是了。”正在此时,陶奎林问道:“敢问妈妈,这左近可有歇脚的客店?”妇人在左手边一指,道:“前行三十来步,就能见到一座酒馆,王城里仅此一家。”陶奎林道了谢,挽起卫茂漪的手就往酒馆而去。妇人见状,忙向前疾行两步,嚷道:“姑娘,你买还是不买?”
果然,行不上三十步,就见一所二层的竹楼,竹子虽布满斑点,乃是因为其为湘妃竹建筑而成。四人抬脚跨进门槛,大堂里稀落摆放着四五张竹案,柜台前空无一人。陶奎林提步拾阶,正欲到二楼去。这时节,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梳着抓髻,眼睛黑晶相似,从后厨飞奔而来,死命扯着陶奎林衣袖,道:“外来的客人,好没清头。楼上是我与阿娘住的,你要上去作甚?”四人面上都现出羞色,陶奎林将手中折扇摇上两摇,半遮着脸。
卫圆灵喝道:“柔祇,你又胡闹。将客人都送走了,你才好回来。”卫柔祇努嘴,做了个鬼脸,身形一晃,展眼已是不见。比及三人折回台上另一侧时,林子里只有十来个坐地之人。卫柔祇藏身在树上,不乐意多等,揪起衣领,将人一个个抛出密林去了。
瞭望台上众人各各暗舒了口气,陶奎林眯起眼来在卫圆灵身上逡巡一遭,口气淡淡,说道:“你摆得是九宫八卦阵?”卫圆灵颔首,道:“这原是个寻常阵法。”陶奎林绕着他打量,道:“九宫八卦阵寻常不假,只是这般自如变换阵型,生门死门任意更改,却是鲜见。”卫圆灵笑应道:“陶君瞧出了关,可见也是个通家。”陶奎林又走上几步,接着道:“我不过是看出了些门道,称得上甚么通家?你却是不同的,八卦阵熟稔至斯,布阵的竟尚不及弱冠之龄。”拿眼瞟了卫卫茂漪,又道:“你天赋异秉,只是精熟此道,仍须劳心费神。你当知,消渴疾最忌的,便是劳心费神。”
卫茂漪在一旁听着,初时只当陶奎林夸赞幼弟,心中高兴。再往下听去,脸色忽转阴寒,喝道:“圆灵,你忒不知爱惜自己。”卫圆灵还未答言,陶奎林插话道:“令弟幼经国变,研习排兵布阵,不过是想为族人尽一份心力,以补当年之憾。”卫茂漪动容,紧上前两步,抓过弟弟的手臂,道:“当年之事,不是你的过错。”话到此处,一时哽咽不能语。卫圆灵只得一行轻抚阿姐脊背,一行柔声宽慰道:“阿姐,我晓得的,都是天命所招。”他说着时,见陶奎林唇角含笑,正向自己挤眉弄眼。孰料话音方落,陶奎林立时敛去笑意,仿佛春花忽遭严霜催打,寒声道:“何为天命?若当真有天命,人生一世,便只好混吃等死。”
卫柔祇飞身上了瞭望台,见了台上三人光景,全然不明底里,口里问道:“这些人还会来么?”一句话将三人拉回,面上或多或少均露出忧虑之色。陶奎林略一思忖,假意宽慰道:“慕容铮此人,勉强还是个磊落的。不伤一兵一卒放还,他必不再生事。”卫茂漪闻言,回眸看他,眼光幽深。
四人从瞭望台下来,卫圆灵同卫柔祇兄妹两个在前,与身后二人相去丈余。卫茂漪问道:“你如何断定林子里的是南燕派来的?”陶奎林道:“来人有黑有白,皮肤颜色不一,定然不是同出于一国。黑如炭土的,分明就是乌蛮国人,脸白的,才是慕容铮的亲兵。灵修左近的触国并蛮国,附庸南燕多年,凡有使唤,焉敢不从?”
其夜,四人晚饭时,卫茂漪说出要去乌蛮国打探消息。陶奎林决意同行,卫柔祇正待要欢欢喜喜回房收拾包袱时,却听陶奎林说道:“柔祇在家里照拂容与,教圆灵去就是了。”卫柔祇担忧弟弟身子,自然回绝,却听陶奎林说道:“他是人,不是你养在笼子里的鸟。将及弱冠,却连这山都没走出过,谁家的少年郎是这么个活法儿?”
末了,卫茂漪、陶奎林并卫圆灵三人同行,长庚随行。卫柔祇留守寨中,卫容与作伴相陪。临行前数日,卫柔祇每逢陶奎林,都愤愤然盯视着他,只恨眼光不能化作利箭,将人洞穿。
四人出得大荒山,行至一所村寨购马。卫茂漪意欲只买上三匹,因为卫圆灵从未骑过马,她要与弟弟同乘。陶奎林不睬,仍是教长庚买了四匹马,且说道:“路上清闲无事,教令弟骑马亦可消闲。”卫茂漪无奈,只得一边厢赶路,一边厢教弟弟驭马。卫圆灵实在聪颖,不则一日,坐在马背上直如履平地。
一行人抵达乌蛮国时,正当开城,四人便纵马进了城门。乌蛮国,亦叫作蛮国,约莫方圆三百里,其地多隰原。主城凭山而建,周遭村寨依其环绕。蛮国人天生肤黑,世代养蛊为业,多不与外人通。四人进城,见街道狭窄,仅容三四人同行,于是纷纷下马。长庚接过三人缰绳,自去寻拴马桩去了。
街市两旁俱是竹屋竹楼,且因年代久远,多有斑驳痕迹,黑点黄疤难以计数。屋宇前,摊贩正在叫卖,高声起虚音落,最末一字从口中蹦出时早没了声息。有的在卖银器,有的在卖胭脂水粉,至多的则是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小土罐。身上穿的俱是靛蓝色粗布衣裳,头上满是银钗银环。卫茂漪步至一个小摊前,托起一个巴掌大的土罐在手,掀开盖子,竟是一条手指粗细的蜈蚣。忽而发髻一沉,似有物件插入。
回过头去,见陶奎林正专注在自己发髻间,手里拿着一根如意头银钗,半根已然没入青丝。末了,陶奎林扳过卫茂漪身子,仔细端详半晌,笑道:“甚好,甚好。”卫茂漪伸手去拔,陶奎林忙阻道:“好生戴着,取下做甚?”说罢,袖子里探出一支缠丝银镯,道:“这个你拿去送与柔祇,好教她消气。”卫茂漪匿笑,展眼不见了卫圆灵,忙道:“圆灵哪里去了?”陶奎林听了,不由白眼看向她,道:“他不是容与的些些年纪,还能丢了不成?”说罢,手向前一指。只见卫圆灵正自立在一个小摊前,摊上大小十几个土罐,摊主人是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正对着卫圆灵絮絮言语,脸上红霞蒸腾。卫圆灵则是低头开看罐中之物,盖子揭开又合上。
陶奎林与卫茂漪并肩行至小摊前,笑对卫圆灵道:“你是要买条虫回去养?”卫圆灵盖上罐子,道:“蛮国蛊虫,名动天下。我只是看看罢了,养蛊之事,是断断做不来的。”陶奎林掀开一个土罐的盖子,见一只指盖大小的紫壳甲虫,触须轻颤,且不看卫圆灵,悠悠说道:“你知道,这摊子上的蛊虫是养在何处的么?”言毕,盖上土罐,看向卫圆灵,伸出一指点着心口道:“正在此处。”
卫茂漪并卫圆灵俱各惊骇,道:“以活人养蛊?”陶奎林连连摇头,说道:“此为落蛊。”落蛊,乃乌蛮国之俗。情窦初开的少女,自养一条蛊虫,落于心上人身上,倘使有朝一日,心上人负心薄幸,身上的蛊便会发作,或病或瘫或死,无有善终者。当下姐弟二人听了落蛊由来,面上神色各异。陶奎林只拿眼瞅着卫茂漪,片刻之后,卫茂漪被他瞅得浑身蚁噬,恨声道:“看我作甚?”陶奎林佯装叹气,道:“失悔将落蛊之事告诉了你,将来你要是落在我身上,可如何是了?此蛊原是无解的。”正在此时,长庚寻到三人,便一齐向前行去。
三丈开外,有个四十来岁的妇人,靛蓝色粗布包着头发,蹲在墙角,手里捧着一个黑木奁盒。见路人瞧看,急急上前将奁盒打开与人细觑。卫茂漪只当是卖头面首饰的,瞥了一眼,却见是条半指粗细的裸虫,通体肉白,无目无须。两脚不由迈向墙角,卖蛊的妇人见她靠近,满脸堆笑,道:“外来的客人,生得恁般好看,买条虫子回去当个小玩意儿?”卫茂漪闻言哑然,谁人能将这见所未见的蛊虫当个小玩意儿?于是向她微微摇头,转身欲行,却被那妇人叫住,道:“我这虫子,可比不得一般的,叫作活人蛊。”
其余三人听了,随在卫茂漪后,看着奁盒里的裸虫。妇人接着道:“王城里拿得出手的活人蛊,只我这一条了。”说罢,举着奁盒,在四人面前一晃,道:“这可是好东西,包解百毒。”卫圆灵问道:“为何叫作活人蛊?”妇人扬首,面色因兴高而胀红,答道:“因为这蛊娇贵,必得养在活人身上。”卫茂漪生气,厉色道:“既说是养在活人身上,你教我买,就是要养在我的身上?”妇人忙赔笑道:“姑娘误会了。我这活人蛊已是成虫,只须落在姑娘要下蛊的人身上就是了。”正在此时,陶奎林问道:“敢问妈妈,这左近可有歇脚的客店?”妇人在左手边一指,道:“前行三十来步,就能见到一座酒馆,王城里仅此一家。”陶奎林道了谢,挽起卫茂漪的手就往酒馆而去。妇人见状,忙向前疾行两步,嚷道:“姑娘,你买还是不买?”
果然,行不上三十步,就见一所二层的竹楼,竹子虽布满斑点,乃是因为其为湘妃竹建筑而成。四人抬脚跨进门槛,大堂里稀落摆放着四五张竹案,柜台前空无一人。陶奎林提步拾阶,正欲到二楼去。这时节,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梳着抓髻,眼睛黑晶相似,从后厨飞奔而来,死命扯着陶奎林衣袖,道:“外来的客人,好没清头。楼上是我与阿娘住的,你要上去作甚?”四人面上都现出羞色,陶奎林将手中折扇摇上两摇,半遮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