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花月痕 第六十章 结缡千秋
第六十章 结缡千秋
卫茂漪包好三瓶青梅酒,与夭夭娘再三致谢后,跨马疾行向南。比及穿过密林,栅门开启处,一人立在当中,面色冷肃,俨然结上一层薄霜。卫茂漪见状,双脚竟是不由向后退去。
陶奎林伸过手来,道:“拿来我看。”卫茂漪忙将包袱捂在胸前,犹如护持自己性命一般。从初识至今,她对陶奎林,全无半点惧怕之意。可不知为何,今日看他,却是慌里慌张、失张失智起来。陶奎林见状,不发一词,回身就走。卫茂漪更觉惶然,略一犹疑,紧几步跟上,却始终持之一步之隔。行至竹楼下,陶奎林蓦地捉过她的手,奔上楼去。
卫容与抬眼见是卫茂漪,一叠声喊道“阿娘”,小小的人儿业已扑进怀里。卫茂漪抱起小儿,教他坐在膝头,温言问他些起居吃饭的闲话,又说道:“好孩子,你暂去小姨处玩耍。”卫容与数日不见阿娘,甚是思念,只欲要在膝下承欢。可他素来乖觉,阿娘既已说话,他焉有不从的?于是撅起小嘴,点头应了一声,就跑下楼去了。卫茂漪看着儿子身影,在门首渐次走远,忽而听得陶奎林道:“容与尚小,你舍得教他没了父亲后,又没了娘?”
卫茂漪不敢回头看他,颤声问道:“你是抱着必死之志了?”良久,听不到陶奎林答话,卫茂漪心头无名火起,烧肝燎肺,直至通身腾起焰火。她猛然转身,吼道:“既是要死了,你为何要来寻我?你在外面是生是死,我不晓得,就是与我无干,与我无干,我便不会伤心。你既来了,就是想我眼睁睁看你等死么?你死了,一了百了,你可有替容与与我想过?你死了,我该当如何?容与又该当如何?”说着时,早是声泪俱下,泣不成声了。陶奎林听毕,惨白面庞愈发惨白,开口道:“我不想死的,我也想活。只是,我想活又有何用?生死之事,绝不是人力能左右的。”声调由昂转低,竟至于声嘶音颤。
卫茂漪展眼见一滴清泪从他眼角垂落,心下忖道,饶是阎王亲来唤,鬼魂自来勾,天要崩塌,地要陷落,自己也要牢牢抓住这人,拚了命去守着护着。如此不管不顾想着,心头生疼,猛地兜头扎进他的怀里去。原以为,她只要自己不去戳破,陶奎林就能好好活着。奈何天不遂人愿,合该到来的,不拘迟早,总归要来。
卫茂漪连日赶路,都不曾合眼,更兼心思忧惧,又哭了一场,不一时,便在陶奎林怀中沉沉睡去。翌日,睁开眼来,身侧无人,忙起身在外裳里翻找,恨不能将素色葛衣在手掌里一丝一缕查看。来回上下足足翻检三遭后,终是甩手将外裳扔在床榻上。身如离弦之箭,下楼去了。
此时,陶奎林,卫圆灵并卫柔祇正自围坐在一处闲话,卫容与倚靠在陶奎林膝前,扬首看着三人。卫茂漪来到时,四人俱是一惊,只见她发髻散乱,面上满是泪痕,身上只穿着中衣。她径直步至陶奎林面前,摊开手掌索要道:“那哑巴物件在何处?”陶奎林微微垂首,道:“在你房里。”卫茂漪听了,拉起他就往竹楼而去。余下的三人面面相觑,卫柔祇欲要跟上去看个究竟,被卫圆灵以眼神止住。卫圆灵对卫容与道:“容与,昨日的盘古神开天辟地还不曾完,到小舅舅这儿来,接着讲给你听。”卫容与见了阿娘光景,唬了一跳,一对墨瞳已现泪意。然而终究只是个小孩子,被卫圆灵稍稍一哄,便将前事叠起在三十三层高阁之上了。
这边厢,卫茂漪将陶奎林拽上楼,指着屋子问道:“在何处?”陶奎林踱步到榻前,探手从枕侧取出一个黑陶盒来。晨起衣裳里没了此物,心焦难耐,自以为被陶奎林毁弃,便不曾在榻上仔细翻看。揭开盖子,几欲晕厥,只见盒子里竟是一枚环状的蜡丸。卫茂漪双唇颤抖,凝眸看向陶奎林,自恨不能再伸手给他几记漏风掌,道:“你晓得活人蛊的贮藏之法?”陶奎林尚是中山王之时,常年走南闯北,途经乌蛮国,听得活人蛊传说,着人买下几条,欲要瞧个底里。然而他终不愿在活人身上养蛊,便遵照蛮国古俗,以白蜡封藏,庋置于中山王府内。后来亡国,就不知所踪了。
卫茂漪听他说罢,且不言语,左右瞧看,只见簸箩里一柄剪刀,夺将来割破指尖。陶奎林手疾眼快,旋身抢过黑陶盒,一滴血珠堪堪滑过,落在地上。卫茂漪恨道:“病秧子,你哪儿有个将死之人的模样?”陶奎林道:“你解封了也是无用,活人蛊救不得我命。”卫茂漪抬手去抢,口里说道:“救得救不得,试过才晓得。”陶奎林径将黑陶盒掷向楼下,卫茂漪失声惊呼,忙忙去拾。甫才行至门首,却被陶奎林拦腰抱住,他看向楼下,喊道:“柔祇,那玩意儿会害了你阿姐性命,快快拿走,切莫再给她。”卫柔祇原是忧心二人吵嘴斗气,不承想才步至楼下,便见一个玄色物件从楼上飘下,幸而身形敏捷,不然,只怕早已砸伤磕破了。闻得此物能害阿姐性命,她无暇细思,抓起陶盒,跑了开去。
卫茂漪一叠声叹气,欲要喊叫小妹回头,却又不想陶奎林生气,于是只得作罢,低头耷脑慢慢踱回桌案前坐下。陶奎林斟了碗竹叶清茶与她,道:“我断然不能用你的命来换我的命。”卫茂漪听了,以为他是忧心活人蛊养在自己身上,会害了自己性命,所以坚决不用。便道:“蛊养在我身上,不妨事的。”陶奎林眯起眼来,问道:“当年助我宫变,天降绛雪,于你究竟有何伤挫?”
凡灵修族人,鲜血为祭,性命相偿,乃其灵力之所由来。陶奎林七窍玲珑心,虽在病中,若要欺瞒于他,亦是定然不能够。卫茂漪只得如实答道:“折半寿而已。”陶奎林听毕,只拿一指轻轻敲击桌案,歌不成歌,调不是调,一声尖利压过一声。良久,忽而抬首笑道:“如此也好,我在奈何桥上不须等待多少时候。”手掌覆上对过之人的,接着道:“你我并非生离,只是暂别一二十年,来日方长。”卫茂漪搵去眼角清泪,道:“咱两个成亲罢。”陶奎林先是一愣,挺起腰背,而后应道:“甚好。”
大荒山上的寨子里,十数年来鲜有喜事,一干黄发垂髫,兴致颇高。奈何举寨寒素,虽是大王姬姻事,亦不能大操大办。长庚请命前往西蜀置办,被夫妻二人劝下,只在汉中买了玄素丝各一端,并龙凤花烛之类。
拂晓时分,卫茂漪在卫柔祇竹楼里醒转来,推开门,楼下业已站了四五个老妪。将人迎进门来,卫茂漪解开发髻,乌云似的青丝飞瀑般泄下,一个老妪拿起篦子,替她从头到尾梳理,口里念念道:“一梳梳到底,二梳到白眉,天南海北永相随;一梳梳到底,二梳趋凶吉,家宅和美孙满地。”卫茂漪听着,只觉心头酸楚,眼睛更是酸胀。
卫柔祇两手捧着喜服趋近,替卫茂漪穿上,是一件广袖白底黼黻文黑丝大袍。在众人簇拥下,卫茂漪提起裙角,步至盘古神像前。陶奎林早在此等候,身上是广袖黑底黼黻文素丝大袍。两人对望,相视一笑。比及卫茂漪行近身前,陶奎林伸出手来,卫茂漪顺势将玉手放入他的掌心,然后两人携手并肩,齐齐跪在盘古像前。
合目祷祝毕,卫圆灵先是将瓠瓜剖作两瓢,以一条黑白相缠的丝线两厢连属。回身又在供奉香案上取来椒浆,斟满两瓢,分别送到二人手中。对饮罢,两人同举起掷于地。只见一瓢登时四分五裂,另一瓢只仰伏在其侧。陶奎林不解个中意蕴,卫茂漪晓得,当下便有几分心慌。卫圆灵一步上前来,将两瓢一齐拢进袖中。陶奎林俱看在眼中,嘴上不说,心头最是清明,不由叹道:“相见何如不见,多情怎似无情”。
卫柔祇从青石瓶的花枝上摘下一朵白花,戴在卫茂漪鬓边。而后,扶他两个起身。她身子一旋,斯须之间,人已在三丈开外。此时,卫柔祇穿着五彩羽衣,身后是九个女童,一色的彩衣,在神像前兀自跳蹈起来。非是霓裳,亦非是后庭花,生平素所未见,只觉彩凤之翥朝霞,水仙之踏清波,石崇旧家婢所未及也。
是夜,卫茂漪卸下簪珥,陶奎林步至前来,拿起木篦,替她梳头。卫茂漪合目道:“闹扰一日,你去睡罢。”陶奎林手上不停,口里道:“我身子吃得消,你且宽心。”顿上一顿,又道:“我娶了你,却不曾拜祭你的爹娘,于理不合。”卫茂漪展眼,看着镜中的夫君,沉吟片刻,道:“我族信奉人死灯灭,从不祭祖。”陶奎林“咦”了一声道:“不荐祖,只拜神的,端的是闻所未闻。”卫茂漪道:“此生了,子女缘散,夫妇情尽。”木篦忽而停住,陶奎林问道:“你信么?”卫茂漪眼眸低垂,声音幽幽,道:“从前信,于今不肯信了。”
卫茂漪包好三瓶青梅酒,与夭夭娘再三致谢后,跨马疾行向南。比及穿过密林,栅门开启处,一人立在当中,面色冷肃,俨然结上一层薄霜。卫茂漪见状,双脚竟是不由向后退去。
陶奎林伸过手来,道:“拿来我看。”卫茂漪忙将包袱捂在胸前,犹如护持自己性命一般。从初识至今,她对陶奎林,全无半点惧怕之意。可不知为何,今日看他,却是慌里慌张、失张失智起来。陶奎林见状,不发一词,回身就走。卫茂漪更觉惶然,略一犹疑,紧几步跟上,却始终持之一步之隔。行至竹楼下,陶奎林蓦地捉过她的手,奔上楼去。
卫容与抬眼见是卫茂漪,一叠声喊道“阿娘”,小小的人儿业已扑进怀里。卫茂漪抱起小儿,教他坐在膝头,温言问他些起居吃饭的闲话,又说道:“好孩子,你暂去小姨处玩耍。”卫容与数日不见阿娘,甚是思念,只欲要在膝下承欢。可他素来乖觉,阿娘既已说话,他焉有不从的?于是撅起小嘴,点头应了一声,就跑下楼去了。卫茂漪看着儿子身影,在门首渐次走远,忽而听得陶奎林道:“容与尚小,你舍得教他没了父亲后,又没了娘?”
卫茂漪不敢回头看他,颤声问道:“你是抱着必死之志了?”良久,听不到陶奎林答话,卫茂漪心头无名火起,烧肝燎肺,直至通身腾起焰火。她猛然转身,吼道:“既是要死了,你为何要来寻我?你在外面是生是死,我不晓得,就是与我无干,与我无干,我便不会伤心。你既来了,就是想我眼睁睁看你等死么?你死了,一了百了,你可有替容与与我想过?你死了,我该当如何?容与又该当如何?”说着时,早是声泪俱下,泣不成声了。陶奎林听毕,惨白面庞愈发惨白,开口道:“我不想死的,我也想活。只是,我想活又有何用?生死之事,绝不是人力能左右的。”声调由昂转低,竟至于声嘶音颤。
卫茂漪展眼见一滴清泪从他眼角垂落,心下忖道,饶是阎王亲来唤,鬼魂自来勾,天要崩塌,地要陷落,自己也要牢牢抓住这人,拚了命去守着护着。如此不管不顾想着,心头生疼,猛地兜头扎进他的怀里去。原以为,她只要自己不去戳破,陶奎林就能好好活着。奈何天不遂人愿,合该到来的,不拘迟早,总归要来。
卫茂漪连日赶路,都不曾合眼,更兼心思忧惧,又哭了一场,不一时,便在陶奎林怀中沉沉睡去。翌日,睁开眼来,身侧无人,忙起身在外裳里翻找,恨不能将素色葛衣在手掌里一丝一缕查看。来回上下足足翻检三遭后,终是甩手将外裳扔在床榻上。身如离弦之箭,下楼去了。
此时,陶奎林,卫圆灵并卫柔祇正自围坐在一处闲话,卫容与倚靠在陶奎林膝前,扬首看着三人。卫茂漪来到时,四人俱是一惊,只见她发髻散乱,面上满是泪痕,身上只穿着中衣。她径直步至陶奎林面前,摊开手掌索要道:“那哑巴物件在何处?”陶奎林微微垂首,道:“在你房里。”卫茂漪听了,拉起他就往竹楼而去。余下的三人面面相觑,卫柔祇欲要跟上去看个究竟,被卫圆灵以眼神止住。卫圆灵对卫容与道:“容与,昨日的盘古神开天辟地还不曾完,到小舅舅这儿来,接着讲给你听。”卫容与见了阿娘光景,唬了一跳,一对墨瞳已现泪意。然而终究只是个小孩子,被卫圆灵稍稍一哄,便将前事叠起在三十三层高阁之上了。
这边厢,卫茂漪将陶奎林拽上楼,指着屋子问道:“在何处?”陶奎林踱步到榻前,探手从枕侧取出一个黑陶盒来。晨起衣裳里没了此物,心焦难耐,自以为被陶奎林毁弃,便不曾在榻上仔细翻看。揭开盖子,几欲晕厥,只见盒子里竟是一枚环状的蜡丸。卫茂漪双唇颤抖,凝眸看向陶奎林,自恨不能再伸手给他几记漏风掌,道:“你晓得活人蛊的贮藏之法?”陶奎林尚是中山王之时,常年走南闯北,途经乌蛮国,听得活人蛊传说,着人买下几条,欲要瞧个底里。然而他终不愿在活人身上养蛊,便遵照蛮国古俗,以白蜡封藏,庋置于中山王府内。后来亡国,就不知所踪了。
卫茂漪听他说罢,且不言语,左右瞧看,只见簸箩里一柄剪刀,夺将来割破指尖。陶奎林手疾眼快,旋身抢过黑陶盒,一滴血珠堪堪滑过,落在地上。卫茂漪恨道:“病秧子,你哪儿有个将死之人的模样?”陶奎林道:“你解封了也是无用,活人蛊救不得我命。”卫茂漪抬手去抢,口里说道:“救得救不得,试过才晓得。”陶奎林径将黑陶盒掷向楼下,卫茂漪失声惊呼,忙忙去拾。甫才行至门首,却被陶奎林拦腰抱住,他看向楼下,喊道:“柔祇,那玩意儿会害了你阿姐性命,快快拿走,切莫再给她。”卫柔祇原是忧心二人吵嘴斗气,不承想才步至楼下,便见一个玄色物件从楼上飘下,幸而身形敏捷,不然,只怕早已砸伤磕破了。闻得此物能害阿姐性命,她无暇细思,抓起陶盒,跑了开去。
卫茂漪一叠声叹气,欲要喊叫小妹回头,却又不想陶奎林生气,于是只得作罢,低头耷脑慢慢踱回桌案前坐下。陶奎林斟了碗竹叶清茶与她,道:“我断然不能用你的命来换我的命。”卫茂漪听了,以为他是忧心活人蛊养在自己身上,会害了自己性命,所以坚决不用。便道:“蛊养在我身上,不妨事的。”陶奎林眯起眼来,问道:“当年助我宫变,天降绛雪,于你究竟有何伤挫?”
凡灵修族人,鲜血为祭,性命相偿,乃其灵力之所由来。陶奎林七窍玲珑心,虽在病中,若要欺瞒于他,亦是定然不能够。卫茂漪只得如实答道:“折半寿而已。”陶奎林听毕,只拿一指轻轻敲击桌案,歌不成歌,调不是调,一声尖利压过一声。良久,忽而抬首笑道:“如此也好,我在奈何桥上不须等待多少时候。”手掌覆上对过之人的,接着道:“你我并非生离,只是暂别一二十年,来日方长。”卫茂漪搵去眼角清泪,道:“咱两个成亲罢。”陶奎林先是一愣,挺起腰背,而后应道:“甚好。”
大荒山上的寨子里,十数年来鲜有喜事,一干黄发垂髫,兴致颇高。奈何举寨寒素,虽是大王姬姻事,亦不能大操大办。长庚请命前往西蜀置办,被夫妻二人劝下,只在汉中买了玄素丝各一端,并龙凤花烛之类。
拂晓时分,卫茂漪在卫柔祇竹楼里醒转来,推开门,楼下业已站了四五个老妪。将人迎进门来,卫茂漪解开发髻,乌云似的青丝飞瀑般泄下,一个老妪拿起篦子,替她从头到尾梳理,口里念念道:“一梳梳到底,二梳到白眉,天南海北永相随;一梳梳到底,二梳趋凶吉,家宅和美孙满地。”卫茂漪听着,只觉心头酸楚,眼睛更是酸胀。
卫柔祇两手捧着喜服趋近,替卫茂漪穿上,是一件广袖白底黼黻文黑丝大袍。在众人簇拥下,卫茂漪提起裙角,步至盘古神像前。陶奎林早在此等候,身上是广袖黑底黼黻文素丝大袍。两人对望,相视一笑。比及卫茂漪行近身前,陶奎林伸出手来,卫茂漪顺势将玉手放入他的掌心,然后两人携手并肩,齐齐跪在盘古像前。
合目祷祝毕,卫圆灵先是将瓠瓜剖作两瓢,以一条黑白相缠的丝线两厢连属。回身又在供奉香案上取来椒浆,斟满两瓢,分别送到二人手中。对饮罢,两人同举起掷于地。只见一瓢登时四分五裂,另一瓢只仰伏在其侧。陶奎林不解个中意蕴,卫茂漪晓得,当下便有几分心慌。卫圆灵一步上前来,将两瓢一齐拢进袖中。陶奎林俱看在眼中,嘴上不说,心头最是清明,不由叹道:“相见何如不见,多情怎似无情”。
卫柔祇从青石瓶的花枝上摘下一朵白花,戴在卫茂漪鬓边。而后,扶他两个起身。她身子一旋,斯须之间,人已在三丈开外。此时,卫柔祇穿着五彩羽衣,身后是九个女童,一色的彩衣,在神像前兀自跳蹈起来。非是霓裳,亦非是后庭花,生平素所未见,只觉彩凤之翥朝霞,水仙之踏清波,石崇旧家婢所未及也。
是夜,卫茂漪卸下簪珥,陶奎林步至前来,拿起木篦,替她梳头。卫茂漪合目道:“闹扰一日,你去睡罢。”陶奎林手上不停,口里道:“我身子吃得消,你且宽心。”顿上一顿,又道:“我娶了你,却不曾拜祭你的爹娘,于理不合。”卫茂漪展眼,看着镜中的夫君,沉吟片刻,道:“我族信奉人死灯灭,从不祭祖。”陶奎林“咦”了一声道:“不荐祖,只拜神的,端的是闻所未闻。”卫茂漪道:“此生了,子女缘散,夫妇情尽。”木篦忽而停住,陶奎林问道:“你信么?”卫茂漪眼眸低垂,声音幽幽,道:“从前信,于今不肯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