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留书出走
第二章留书出走
却说,众人在西蜀锦城之时,正逢其亡国之难,只得仓皇逃离。当下卫茂漪闻得临海君之名,一场吃惊着实不小。此番从大荒山出外,一路之上,多有人称道临海君。据说此人原是商贾人家出身,因在故乡杀了当地府丞,故而召集流民,揭竿而起,只三月之期,便入主金陵,大梁国从此不复存在。云间临海,所以人称其为临海君。
卫圆灵与卫柔祇同乘,卫茂漪带上卫容与,同苏夜锦共驾。一路之上,几人因话答话,说些家常,看看要出西蜀地界。苏夜锦从衣襟里取出一条红绳,绕在指尖,打起结来。卫容与看着新鲜,便凑近前去。苏夜锦见了,笑道:“这是同心结,小主人可要学?”卫容与两眼盯着苏夜锦手上业已成形的同心结,道:“阿爹曾编了一个与阿娘,不过是白色的。”卫茂漪看着鲜红的结子,失神半晌,方才道:“不意临海君也懂得这些小女儿的玩意儿。”
苏夜锦扭头看了她一眼,应道:“商户之家,历来为人轻贱,便没了许多规矩遵循。懂得这些,不是罕事。”卫茂漪嘴角扯起笑意,道:“临海君声动江左,实在失敬了。”苏夜锦闻言放下手里红结,道:“我的的是要报姐姐恩情。报恩之人,是临海君不假,更是昔日的苏夜锦。”
车驾行至汉中地界,卫茂漪不愿苏夜锦往前相送,五人便下车作别。卫柔祇垂头耷脑,怏怏不悦。苏夜锦道:“日后倘有驱使,还望姐姐金陵来,小可定能略尽涓埃。”卫茂漪颔首,道:“临海君珍重。”于是,各各回身上马。苏夜锦趁卫茂漪姐弟背过身去,密地里塞进卫柔祇手中一个物件。
车行遥遥,直至了无踪影,薛景从说道:“咱现下是回金陵?还是折返锦城,同碧姐姐会合?”苏夜锦收回眼光,道:“我已教碧梧先行回金陵去了。”单手搭上他肩头,接着道:“侵境的秦人,多是薛氏族众。你可还好?”薛景从昂首,应道:“我是没有家国爹娘的人,惟有大哥。”
卫茂漪四人从锦城带回的糇粮,足可供寨中老幼半年之用。眼见得年老的一个个悬棺归葬,年幼的一个个长成出山,她早是习以为常了。一日晨起,朝饭上桌,卫柔祇与卫容与两个迟迟不肯下楼,卫茂漪只得亲身去唤。卫容与年逾五岁,另置竹楼独居。卫茂漪推开门,见床幔低垂,榻上正自横卧一人。于是蹑着手脚进前来,伸出两指夹上卫容与挺秀的鼻子。
卫容与睡梦之中,但觉呼吸阻滞,咕哝一声,飒然而觉。展眼见是卫茂漪,佯作埋怨道:“阿娘。”卫茂漪拍打两下小儿面颊,笑道:“好孩子,快快起床。”卫容与撅起嘴巴,却仍是一个鲤鱼打挺,翻身下榻。这边厢,卫茂漪打了手巾,躲过卫容与伸来的手,细细替他擦拭。搵过眉眼,在颊边再次顿住。卫容与两眼闭着,心里只是叹气。良久,不觉阿娘动作,只得嚷道:“阿娘,舅舅还等着哩。”
比及母子两个踏上竹楼,惟有卫圆灵端坐桌案前。卫茂漪不禁问道:“柔祇这丫头几时这般懒散了?”说罢,反身下楼。卫柔祇平居的竹楼,与卫圆灵毗连,只消三两步,卫茂漪便走至楼下。竹窗半敞,门户紧掩,卫茂漪贴耳静听,屋内阒寂无声。心下不由狐疑,推门径入,榻上被褥齐整,屋子里空无一人。
卫茂漪急急环视一遭,但见桌案上,一只粗瓷碗镇压一纸。抽出来看时,上书:
阿姐妆鉴:妹年过破瓜,灵力修为渐臻妙境,自谅鲜有匹敌。不甘老死是乡,情愿漫游二十七国,增识广才。唯恐不允,故而留书一封,上禀阿姐,勿怪勿念。妹书。
卫茂漪览毕,折回卫圆灵处,教他阅看。卫圆灵道:“柔祇信上说,她要出外游历,增长见识,绝不尽然。”卫茂漪点头,道:“依她的性子,若想外出,早嚷得合寨都晓得了。”顿上一顿,接着道:“她说话做事从来不懂婉转,今番扯出个天大的谎来,却是为何?”说罢,不禁垂下头来,凝眉扶额。
卫容与见状,忙乖巧靠将前来,道:“小姨好生厉害,就是遇上歹人,也是人怕她,不会她怕人的。”卫茂漪被他一言逗乐,心头愁云顷刻消散,笑道:“吾儿甚宽我心。”话虽如此,仍得设法寻人。卫茂漪独自回到竹楼,只在房里来回踱步。透过竹窗,见三两只彩蝶翩翩舞过,一计顿生心头。
桌案上平铺开一张宣纸,咬破手指,鲜血滴进砚台,以血和墨,待其匀净,掭墨挥翰。不一时,雪白宣纸上现出九只大小不一的黑翅蝴蝶,细视之下,隐隐透着血色。卫茂漪对着宣纸,展臂一挥。黑蝶纷纷从纸上飞出,尾带荧光,绕着卫茂漪三匝后,齐齐振翅飞出窗外。
蝴蝶去后,姐弟二人只得静等消息。如此月余,一只黑蝶不远千里,穿过山林,飞将回来。此时,正是宵分,寨子上下俱是死寂。黑蝶认主,越过数十所竹楼,直飞向卫茂漪处。从竹窗径入,钻进床幔,落在主人枕边。翌日,卫茂漪醒转来,便见一只黑蝶,正自扇动翅膀。她立时抖擞了精神,探出手来,黑蝶跃上手指,被送到耳边。未几,卫茂漪起身,重又将黑蝶放回宣纸,心中气恼,面上怒意腾腾。
卫圆灵晨起梳洗了,排开竹闼,便见卫茂漪一人在楼下隙地来回彳亍。姐弟二人互道了安,卫茂漪径直登门入室,坐在桌案前,倒了一碗冷透的竹叶茶,自斟自饮起来。卫圆灵看出她心头有事,不肯相扰,静坐一旁。直至一连喝下三大碗茶水,方才放下瓷碗,叹口气道:“都说女生外向,果然不假。”卫圆灵听了,心下猜中了三四分,面上不露,只等阿姐数落外向之女的不是处。
果不其然,卫茂漪接着道:“柔祇这丫头人大了,心也大了。相中外头的人,不与家里人商量,就直接找上门去了。她是当兄姐都是摆设么?”待其怒气稍释,卫圆灵插话道:“阿姐,柔祇究竟出山做甚么去了?”卫茂漪听了,心头无名火须臾上窜一丈,恨声道:“可还记得临海君?”
当下,卫圆灵听了临海君之名,心头暗惊。然而,略一思忖,又觉都在情理之中。向来卫柔祇随卫茂漪外出,都不曾独自见过外男,临海君苏夜锦分明是这许多年中的独一个。卫圆灵宽慰道:“我观苏公子风采气度,绝非恶人,断然不致欺辱了柔祇。他口口声声说,阿姐待他有大恩,岂能恩将仇报?况黑蝶之言,未可尽信。事实若何,一窥便知。”
卫茂漪伸手夺过他送至唇边的茶碗,道:“莫要吃冷茶,待会子沏一壶就是了。”又道:“我亦有这个想头,打算往金陵去一遭。”说着时,细细打量卫圆灵神色,低声道:“他临终前吩咐我说,教我多带你出外走动,不能一辈子都将你拘在深山里。圆灵,阿姐且问你,你可愿同行?”卫圆灵一对眸子,登时炯如曙星。卫茂漪看在眼中,心头不知是悲是喜。对于胞弟,她实在知之甚少,竟不及一个外人。
卫茂漪仍前带上卫容与,三人晓行夜住,不紧不慢赶路。进入大梁国境时,又过了一月之期。梁国虽是改天换地,然而国号不除,百业不废,惟将原来的萧姓皇族驱逐。此国历来重文,常年武备废弛,官僚中又多冗员。苏夜锦攻克金陵后,罢黜半数官员,皆是不肯臣服之人,廷上参政议政,一如往常。
卫茂漪挑起车帘,见金陵城街道店铺林立,竟与当年初入金陵城所见,一般无二。卫容与见了,凑近身来,趴在车厢上同看,卫茂漪朝他后背轻拍一掌,失笑道:“随阿娘下车走走。”卫容与听了,欢欢喜喜拉起卫茂漪的手。一大一下,容色明丽,从马车下来,立时引得行人纷纷驻足观望。卫容与些些年纪,毫不羞怯,但将头颅昂得更高。卫茂漪笑问道:“这许多人看你,你不怕?”卫容与道:“因为阿娘与容与生得好看,他们才看的。若是生得丑陋,他们自会躲得远远的。这是足可夸耀的,为何要怕?”卫茂漪匿笑,与其父一般的自矜颜色。
卫茂漪挽着小儿且行且看,顺带打听临海君居所。这边厢,苏夜锦早得了消息,听得来报之人的诉说,料定是卫茂漪。起身返回后宫,左转右绕,行至一处宫殿,迈脚进门,一个美人,身形娇小,利箭似的窜将出来,挽上他的手臂,笑靥如花,道:“今日回来的早。”苏夜锦不禁解颐,道:“在做甚么?”卫柔祇应道:“等你来吃饭。”苏夜锦两手抓过她的轻亚腰肢,道:“午饭多备下三副碗筷,咱的冤家到了。”
却说,众人在西蜀锦城之时,正逢其亡国之难,只得仓皇逃离。当下卫茂漪闻得临海君之名,一场吃惊着实不小。此番从大荒山出外,一路之上,多有人称道临海君。据说此人原是商贾人家出身,因在故乡杀了当地府丞,故而召集流民,揭竿而起,只三月之期,便入主金陵,大梁国从此不复存在。云间临海,所以人称其为临海君。
卫圆灵与卫柔祇同乘,卫茂漪带上卫容与,同苏夜锦共驾。一路之上,几人因话答话,说些家常,看看要出西蜀地界。苏夜锦从衣襟里取出一条红绳,绕在指尖,打起结来。卫容与看着新鲜,便凑近前去。苏夜锦见了,笑道:“这是同心结,小主人可要学?”卫容与两眼盯着苏夜锦手上业已成形的同心结,道:“阿爹曾编了一个与阿娘,不过是白色的。”卫茂漪看着鲜红的结子,失神半晌,方才道:“不意临海君也懂得这些小女儿的玩意儿。”
苏夜锦扭头看了她一眼,应道:“商户之家,历来为人轻贱,便没了许多规矩遵循。懂得这些,不是罕事。”卫茂漪嘴角扯起笑意,道:“临海君声动江左,实在失敬了。”苏夜锦闻言放下手里红结,道:“我的的是要报姐姐恩情。报恩之人,是临海君不假,更是昔日的苏夜锦。”
车驾行至汉中地界,卫茂漪不愿苏夜锦往前相送,五人便下车作别。卫柔祇垂头耷脑,怏怏不悦。苏夜锦道:“日后倘有驱使,还望姐姐金陵来,小可定能略尽涓埃。”卫茂漪颔首,道:“临海君珍重。”于是,各各回身上马。苏夜锦趁卫茂漪姐弟背过身去,密地里塞进卫柔祇手中一个物件。
车行遥遥,直至了无踪影,薛景从说道:“咱现下是回金陵?还是折返锦城,同碧姐姐会合?”苏夜锦收回眼光,道:“我已教碧梧先行回金陵去了。”单手搭上他肩头,接着道:“侵境的秦人,多是薛氏族众。你可还好?”薛景从昂首,应道:“我是没有家国爹娘的人,惟有大哥。”
卫茂漪四人从锦城带回的糇粮,足可供寨中老幼半年之用。眼见得年老的一个个悬棺归葬,年幼的一个个长成出山,她早是习以为常了。一日晨起,朝饭上桌,卫柔祇与卫容与两个迟迟不肯下楼,卫茂漪只得亲身去唤。卫容与年逾五岁,另置竹楼独居。卫茂漪推开门,见床幔低垂,榻上正自横卧一人。于是蹑着手脚进前来,伸出两指夹上卫容与挺秀的鼻子。
卫容与睡梦之中,但觉呼吸阻滞,咕哝一声,飒然而觉。展眼见是卫茂漪,佯作埋怨道:“阿娘。”卫茂漪拍打两下小儿面颊,笑道:“好孩子,快快起床。”卫容与撅起嘴巴,却仍是一个鲤鱼打挺,翻身下榻。这边厢,卫茂漪打了手巾,躲过卫容与伸来的手,细细替他擦拭。搵过眉眼,在颊边再次顿住。卫容与两眼闭着,心里只是叹气。良久,不觉阿娘动作,只得嚷道:“阿娘,舅舅还等着哩。”
比及母子两个踏上竹楼,惟有卫圆灵端坐桌案前。卫茂漪不禁问道:“柔祇这丫头几时这般懒散了?”说罢,反身下楼。卫柔祇平居的竹楼,与卫圆灵毗连,只消三两步,卫茂漪便走至楼下。竹窗半敞,门户紧掩,卫茂漪贴耳静听,屋内阒寂无声。心下不由狐疑,推门径入,榻上被褥齐整,屋子里空无一人。
卫茂漪急急环视一遭,但见桌案上,一只粗瓷碗镇压一纸。抽出来看时,上书:
阿姐妆鉴:妹年过破瓜,灵力修为渐臻妙境,自谅鲜有匹敌。不甘老死是乡,情愿漫游二十七国,增识广才。唯恐不允,故而留书一封,上禀阿姐,勿怪勿念。妹书。
卫茂漪览毕,折回卫圆灵处,教他阅看。卫圆灵道:“柔祇信上说,她要出外游历,增长见识,绝不尽然。”卫茂漪点头,道:“依她的性子,若想外出,早嚷得合寨都晓得了。”顿上一顿,接着道:“她说话做事从来不懂婉转,今番扯出个天大的谎来,却是为何?”说罢,不禁垂下头来,凝眉扶额。
卫容与见状,忙乖巧靠将前来,道:“小姨好生厉害,就是遇上歹人,也是人怕她,不会她怕人的。”卫茂漪被他一言逗乐,心头愁云顷刻消散,笑道:“吾儿甚宽我心。”话虽如此,仍得设法寻人。卫茂漪独自回到竹楼,只在房里来回踱步。透过竹窗,见三两只彩蝶翩翩舞过,一计顿生心头。
桌案上平铺开一张宣纸,咬破手指,鲜血滴进砚台,以血和墨,待其匀净,掭墨挥翰。不一时,雪白宣纸上现出九只大小不一的黑翅蝴蝶,细视之下,隐隐透着血色。卫茂漪对着宣纸,展臂一挥。黑蝶纷纷从纸上飞出,尾带荧光,绕着卫茂漪三匝后,齐齐振翅飞出窗外。
蝴蝶去后,姐弟二人只得静等消息。如此月余,一只黑蝶不远千里,穿过山林,飞将回来。此时,正是宵分,寨子上下俱是死寂。黑蝶认主,越过数十所竹楼,直飞向卫茂漪处。从竹窗径入,钻进床幔,落在主人枕边。翌日,卫茂漪醒转来,便见一只黑蝶,正自扇动翅膀。她立时抖擞了精神,探出手来,黑蝶跃上手指,被送到耳边。未几,卫茂漪起身,重又将黑蝶放回宣纸,心中气恼,面上怒意腾腾。
卫圆灵晨起梳洗了,排开竹闼,便见卫茂漪一人在楼下隙地来回彳亍。姐弟二人互道了安,卫茂漪径直登门入室,坐在桌案前,倒了一碗冷透的竹叶茶,自斟自饮起来。卫圆灵看出她心头有事,不肯相扰,静坐一旁。直至一连喝下三大碗茶水,方才放下瓷碗,叹口气道:“都说女生外向,果然不假。”卫圆灵听了,心下猜中了三四分,面上不露,只等阿姐数落外向之女的不是处。
果不其然,卫茂漪接着道:“柔祇这丫头人大了,心也大了。相中外头的人,不与家里人商量,就直接找上门去了。她是当兄姐都是摆设么?”待其怒气稍释,卫圆灵插话道:“阿姐,柔祇究竟出山做甚么去了?”卫茂漪听了,心头无名火须臾上窜一丈,恨声道:“可还记得临海君?”
当下,卫圆灵听了临海君之名,心头暗惊。然而,略一思忖,又觉都在情理之中。向来卫柔祇随卫茂漪外出,都不曾独自见过外男,临海君苏夜锦分明是这许多年中的独一个。卫圆灵宽慰道:“我观苏公子风采气度,绝非恶人,断然不致欺辱了柔祇。他口口声声说,阿姐待他有大恩,岂能恩将仇报?况黑蝶之言,未可尽信。事实若何,一窥便知。”
卫茂漪伸手夺过他送至唇边的茶碗,道:“莫要吃冷茶,待会子沏一壶就是了。”又道:“我亦有这个想头,打算往金陵去一遭。”说着时,细细打量卫圆灵神色,低声道:“他临终前吩咐我说,教我多带你出外走动,不能一辈子都将你拘在深山里。圆灵,阿姐且问你,你可愿同行?”卫圆灵一对眸子,登时炯如曙星。卫茂漪看在眼中,心头不知是悲是喜。对于胞弟,她实在知之甚少,竟不及一个外人。
卫茂漪仍前带上卫容与,三人晓行夜住,不紧不慢赶路。进入大梁国境时,又过了一月之期。梁国虽是改天换地,然而国号不除,百业不废,惟将原来的萧姓皇族驱逐。此国历来重文,常年武备废弛,官僚中又多冗员。苏夜锦攻克金陵后,罢黜半数官员,皆是不肯臣服之人,廷上参政议政,一如往常。
卫茂漪挑起车帘,见金陵城街道店铺林立,竟与当年初入金陵城所见,一般无二。卫容与见了,凑近身来,趴在车厢上同看,卫茂漪朝他后背轻拍一掌,失笑道:“随阿娘下车走走。”卫容与听了,欢欢喜喜拉起卫茂漪的手。一大一下,容色明丽,从马车下来,立时引得行人纷纷驻足观望。卫容与些些年纪,毫不羞怯,但将头颅昂得更高。卫茂漪笑问道:“这许多人看你,你不怕?”卫容与道:“因为阿娘与容与生得好看,他们才看的。若是生得丑陋,他们自会躲得远远的。这是足可夸耀的,为何要怕?”卫茂漪匿笑,与其父一般的自矜颜色。
卫茂漪挽着小儿且行且看,顺带打听临海君居所。这边厢,苏夜锦早得了消息,听得来报之人的诉说,料定是卫茂漪。起身返回后宫,左转右绕,行至一处宫殿,迈脚进门,一个美人,身形娇小,利箭似的窜将出来,挽上他的手臂,笑靥如花,道:“今日回来的早。”苏夜锦不禁解颐,道:“在做甚么?”卫柔祇应道:“等你来吃饭。”苏夜锦两手抓过她的轻亚腰肢,道:“午饭多备下三副碗筷,咱的冤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