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波涛暗涌
第十三章波涛暗涌
凉棚内三人闻言,齐齐向外看去。这时节,一个少年徐徐举步,迈将进来。身上是一件簇新的雪白狐裘,年未及冠,老成持重;秋月白露,清绝无尘。龙榆景见了来人,一行喜道:“卫兄”,一行迎上前去,教他在自己身侧坐下。景怀璱眯起眼打量他半晌,一手不觉按上剑柄。龙榆景见状,忙道:“卫兄是我的知交,怀璱切莫疑他。”卫圆灵歉然道:“方才见龙公子走过,欲要上前来寒暄,不料竟教我听了不当听的。二位且请宽心,我非是晋人,晋国朝堂如何,与我毫不相干。方才的话,我定然讳莫如深。”景怀璱紧盯着他,问道:“既说是不相干,为何教殿下留守陶国?”
卫圆灵轻拂过过身上狐裘,应道:“我是出于私心,并不是为殿下。”说罢,抬起头来,直目景怀璱,道:“陶国乃是家姐夫故国,潞州王心存仁义,定能善待陶国遗民。”景怀璱心上吃惊,面上不肯露出,反含笑道:“天下皆知,灵修大王姬与陶君陶奎林育有一子,观公子风采气度,定是灵修古族。”见卫圆灵颔首,继而看向龙榆景道:“灵修人不喜外族,不知卫公子何时与潞州王订交?”
原来,卫圆灵在文府上闲暇之时,常常往来书铺驿站。一日在驿站,偶遇前来查看驿报的龙榆景,两人纵论时事,言谈欢洽,自午徂暮,浑然忘了今夕何夕。奈何两人别后,再无由一面。今日天缘凑巧,教两人在这人群攒动中,再度相逢。
龙榆景汗颜道:“原想登门拜会卫兄,不承想寒舍多事,便耽搁了,实在对不住卫兄。”说着时,瞟了景怀璱一眼,眸色深深。景怀璱笑道:“如此说来,二位仅是一面之缘了。”说罢,脸色转沉,一如深渊寒潭,道:“我为何要相信一个只见过一面的外人?”
卫圆灵冷哼一声,应道:“是要我指天为誓,你才肯信?或是你我歃血为盟,景大人才能安心?”说着,身子挺前,欺逼向景怀璱,道:“你两个方才所言,左不过是交通文武的稀松常事,景大人恁般介怀,莫不是另有隐衷?”景怀璱看着眼前这个十几岁的俊秀少年,分明是个神仙一般的人物,却有教人不寒而栗的气势。
龙榆景忙来打圆场,道:“怀璱,卫兄,你两个皆是生平稀见的奇才,又是我的知交,断断乎不可为些些没头脑的细事,伤了彼此和气。”景怀璱俛面,略一沉吟,随即堆起笑意,道:“殿下如此看中卫公子,想必定有过人之处,何不留在殿下府上效力?”卫圆灵端起乌银錾花杯,淡色的唇瓣只濡湿了一角杯壁,应道:“家姐事毕,我们便会南归,绝不致阻了殿下大业。”
正在此时,场上尘土扬起,为首的一个少年,身穿玄丝斜襟箭袖,胯下一匹白蹄乌,英风凛凛,壮志堂堂。此人姓熊,名非梦,年可十四岁,乃是当朝大将军熊旻的幼孙。其父母早亡,由祖父躬亲抚养。另有两个哥哥,一名熊燎庭,一名熊顾庐,俱已入朝为官。熊氏子弟与别个世家大族不同,个个是有真才实干的。直至熊旻掌家,教养子孙更是严苛。虽在绛城大将军府,仍是依军营作息,凡有行差踏错,并违令不遵的,一律军法处置。正因如此,与熊府门当户对的琼闺秀玉,多不愿嫁入将门吃苦受累,小门小户的女儿,又高攀不起。因此,长孙熊燎庭二十五岁上,才娶了个从三品官家的庶女,二孙熊顾庐仍是孤鸾寡鹤。
这边厢,熊非梦俯身凑到白蹄乌耳边低语几句,只见马儿四蹄朝天,一声嘶鸣遏云,疾奔向前,大有下注百丈坡之势。十丈开外,一处剑门,乃是兵刃编列而成,惟技艺高超者可自由穿梭而无有所伤,俗称“透剑门”。熊非梦行至剑门,略不迟疑,马踏飞燕一般穿门而过。如此这般,一连穿透十处剑门。调转马头,承平斋诸生有的穿过两三道,便勒住了缰绳,有的骏马扎在兵刃上,鲜血淋漓而下,有的索性在第一道门前驻马观望,并未上场。
望台上众人先是屏息凝神,比及熊非梦一马当先,穿透十处剑门,又一一折返,喝彩之声摇天撼地。台上一人,金冠绣服,三十来岁年纪,看了方才盛景,不由轻颦浅笑。而后,趋步进一处凉棚,展眼见棚子里两个少年郎或卧或躺,竟与挺尸相似,先是怔愣,随即大笑出声。龙允炎与景怀瑜直起半身,循声去看,只见眼前这人,方面阔口,微有髭须,抬目虎视,举步鹰扬。忙站将起来,一个唤道:“二叔”,一个施礼道:“裕王殿下”。来人正是当朝二皇子,裕王龙棣萼。
龙棣萼自坐在榻上,拍着龙允炎的肩膀,笑道:“听得人说,你前些日子用二叔送的金丸打伤了一个老翰林?”见龙允炎颔首,接着道:“我原想你弹些鸟雀作耍,不承想,十五岁的人了,仍是恁般淘气,竟当街打人。此事就此作罢,日后切不可再为。”龙允炎仍是乖顺颔首,龙棣萼又道:“我府上新得了个象牙弹棋,少顷着人送到你府上去。你读书习武倦了时,同怀瑜两个戏斗,总强过街头惹事。”垂首侍立在侧的景怀瑜,忙忙应诺,趁机瞟了眼端坐榻上的龙允炎,见他只是虚心受教,俨然一副听夫子训教的学生模样。
待裕王话毕,三人对坐饮酒,龙棣萼仰面时,猛然瞥见一处凉棚里,一个六七岁的小娃儿,正满手抓着点心,一口口咬着。酒液温凉,顷刻盈满口中,竟忘了下咽,只将两眼盯着那小娃儿。龙允炎见状,与景怀瑜互觑一眼,轻声唤了声“二叔”,龙棣萼闻言回神,笑道:“失礼了。”唤过常随赢布,附耳低言几句。赢布领命而去,龙棣萼含笑与两个小辈共饮。不一时,赢布折回,仍前与龙棣萼耳语。龙棣萼听着,面上不悦之色,转瞬即逝,微不可察。回身笑向二人,道:“孤有事先行,你两个好生待在此处,切莫生事。”说罢,疾步出外,凉棚里的两人施礼都不及回还。
卫茂漪正看着熊非梦透剑之伎,心中叹服,扭头见卫容与两腮的饆饠渣子,失笑道:“好孩子,到阿娘这里来。”卫容与闻言,起身走向卫茂漪,任她拿手帕子在自己脸上擦拭。正在此时,一人不速而至,径自登凉棚而上座。卫茂漪起身,如避蛇蝎,连向后退上两步。景留仙并卫圆灵两个都会友在外,凉棚里只余卫茂漪母子二人。
这人却不瞅睬卫茂漪,只将两眼锁在卫容与身上。卫容与初时尚能与之对看,片刻后,放下手上饆饠,躲到阿娘身后去了。这人笑道:“令郎可是姓陶?”卫茂漪瞧着眼前之人,料定非富即贵,道:“尊者乃是何人?”这人道:“我乃陶君故人,今见陶君之子,故而前来叨扰。”卫茂漪仍前坐在软垫上,将儿子揽进怀里,道:“小儿怕生,尊者勿怪。敢问尊者姓名?”这人笑道:“姓名不足挂齿,只想要细细瞧瞧小公子。”
卫容与平日里在生人前应对自如,却畏惧面前之人,卫茂漪心下狐疑,又见他不肯报出自家姓名,登时警惕起来。瞥见棚外一人黑衣革带,俨然武人打扮。含嚬道:“尊者见召,实不敢应。非是不敬,只是不知何人相邀,奴家孤儿寡母,凡事留心,总没错处。”这人听罢,方才将眼光落在卫茂漪身上,俄顷,问道:“坊间传言,说是陶君两年前已经仙逝,此究竟是真是假?”
卫茂漪敛眉,应道:“这世间焉有人拿生死作耍的?”这人长叹一声,道:“陶君人物品貌,亘古未有,不想年不达而立,就永诀人寰了。”说得悲戚,却没能引得卫茂漪同感,只觉其话外有音。果然,这人又道:“陶君生前,与我交情匪浅。他既已亡殁,我合该照拂他的妻儿。夫人可将带小公子在我府上暂住,待小公子长成,我还可博个锦绣前程与他。”卫茂漪含笑应道:“敢承尊者美意,只是奴家母子二人命贱福薄,实在受不起。”
这人不依不饶,接着道:“小公子容貌绝类乃父,陶君是这世间富贵已极之人。他的公子,怎生说是命贱福薄?我若不加照看,他日于地下面见陶君,只怕他要见怪的。”卫茂漪应道:“亡夫最是和善宽厚,他晓得尊者有心,定然感激,岂能怪罪?”这人见不能说服卫茂漪心意转圜,面色转而阴沉,缄默不语。这时节,景留仙恰好走将进来,朗声道:“慕容铮打过江来了。”
赢布随即进来,先是一揖,道:“南燕国主三日渡江,此时船舶正渐次泊岸。”上首的人闻言,耸然惊起,疾步迈出凉棚。卫茂漪看了景留仙一眼,眸色幽深,暗忖道:“这人来得忒巧。”
凉棚内三人闻言,齐齐向外看去。这时节,一个少年徐徐举步,迈将进来。身上是一件簇新的雪白狐裘,年未及冠,老成持重;秋月白露,清绝无尘。龙榆景见了来人,一行喜道:“卫兄”,一行迎上前去,教他在自己身侧坐下。景怀璱眯起眼打量他半晌,一手不觉按上剑柄。龙榆景见状,忙道:“卫兄是我的知交,怀璱切莫疑他。”卫圆灵歉然道:“方才见龙公子走过,欲要上前来寒暄,不料竟教我听了不当听的。二位且请宽心,我非是晋人,晋国朝堂如何,与我毫不相干。方才的话,我定然讳莫如深。”景怀璱紧盯着他,问道:“既说是不相干,为何教殿下留守陶国?”
卫圆灵轻拂过过身上狐裘,应道:“我是出于私心,并不是为殿下。”说罢,抬起头来,直目景怀璱,道:“陶国乃是家姐夫故国,潞州王心存仁义,定能善待陶国遗民。”景怀璱心上吃惊,面上不肯露出,反含笑道:“天下皆知,灵修大王姬与陶君陶奎林育有一子,观公子风采气度,定是灵修古族。”见卫圆灵颔首,继而看向龙榆景道:“灵修人不喜外族,不知卫公子何时与潞州王订交?”
原来,卫圆灵在文府上闲暇之时,常常往来书铺驿站。一日在驿站,偶遇前来查看驿报的龙榆景,两人纵论时事,言谈欢洽,自午徂暮,浑然忘了今夕何夕。奈何两人别后,再无由一面。今日天缘凑巧,教两人在这人群攒动中,再度相逢。
龙榆景汗颜道:“原想登门拜会卫兄,不承想寒舍多事,便耽搁了,实在对不住卫兄。”说着时,瞟了景怀璱一眼,眸色深深。景怀璱笑道:“如此说来,二位仅是一面之缘了。”说罢,脸色转沉,一如深渊寒潭,道:“我为何要相信一个只见过一面的外人?”
卫圆灵冷哼一声,应道:“是要我指天为誓,你才肯信?或是你我歃血为盟,景大人才能安心?”说着,身子挺前,欺逼向景怀璱,道:“你两个方才所言,左不过是交通文武的稀松常事,景大人恁般介怀,莫不是另有隐衷?”景怀璱看着眼前这个十几岁的俊秀少年,分明是个神仙一般的人物,却有教人不寒而栗的气势。
龙榆景忙来打圆场,道:“怀璱,卫兄,你两个皆是生平稀见的奇才,又是我的知交,断断乎不可为些些没头脑的细事,伤了彼此和气。”景怀璱俛面,略一沉吟,随即堆起笑意,道:“殿下如此看中卫公子,想必定有过人之处,何不留在殿下府上效力?”卫圆灵端起乌银錾花杯,淡色的唇瓣只濡湿了一角杯壁,应道:“家姐事毕,我们便会南归,绝不致阻了殿下大业。”
正在此时,场上尘土扬起,为首的一个少年,身穿玄丝斜襟箭袖,胯下一匹白蹄乌,英风凛凛,壮志堂堂。此人姓熊,名非梦,年可十四岁,乃是当朝大将军熊旻的幼孙。其父母早亡,由祖父躬亲抚养。另有两个哥哥,一名熊燎庭,一名熊顾庐,俱已入朝为官。熊氏子弟与别个世家大族不同,个个是有真才实干的。直至熊旻掌家,教养子孙更是严苛。虽在绛城大将军府,仍是依军营作息,凡有行差踏错,并违令不遵的,一律军法处置。正因如此,与熊府门当户对的琼闺秀玉,多不愿嫁入将门吃苦受累,小门小户的女儿,又高攀不起。因此,长孙熊燎庭二十五岁上,才娶了个从三品官家的庶女,二孙熊顾庐仍是孤鸾寡鹤。
这边厢,熊非梦俯身凑到白蹄乌耳边低语几句,只见马儿四蹄朝天,一声嘶鸣遏云,疾奔向前,大有下注百丈坡之势。十丈开外,一处剑门,乃是兵刃编列而成,惟技艺高超者可自由穿梭而无有所伤,俗称“透剑门”。熊非梦行至剑门,略不迟疑,马踏飞燕一般穿门而过。如此这般,一连穿透十处剑门。调转马头,承平斋诸生有的穿过两三道,便勒住了缰绳,有的骏马扎在兵刃上,鲜血淋漓而下,有的索性在第一道门前驻马观望,并未上场。
望台上众人先是屏息凝神,比及熊非梦一马当先,穿透十处剑门,又一一折返,喝彩之声摇天撼地。台上一人,金冠绣服,三十来岁年纪,看了方才盛景,不由轻颦浅笑。而后,趋步进一处凉棚,展眼见棚子里两个少年郎或卧或躺,竟与挺尸相似,先是怔愣,随即大笑出声。龙允炎与景怀瑜直起半身,循声去看,只见眼前这人,方面阔口,微有髭须,抬目虎视,举步鹰扬。忙站将起来,一个唤道:“二叔”,一个施礼道:“裕王殿下”。来人正是当朝二皇子,裕王龙棣萼。
龙棣萼自坐在榻上,拍着龙允炎的肩膀,笑道:“听得人说,你前些日子用二叔送的金丸打伤了一个老翰林?”见龙允炎颔首,接着道:“我原想你弹些鸟雀作耍,不承想,十五岁的人了,仍是恁般淘气,竟当街打人。此事就此作罢,日后切不可再为。”龙允炎仍是乖顺颔首,龙棣萼又道:“我府上新得了个象牙弹棋,少顷着人送到你府上去。你读书习武倦了时,同怀瑜两个戏斗,总强过街头惹事。”垂首侍立在侧的景怀瑜,忙忙应诺,趁机瞟了眼端坐榻上的龙允炎,见他只是虚心受教,俨然一副听夫子训教的学生模样。
待裕王话毕,三人对坐饮酒,龙棣萼仰面时,猛然瞥见一处凉棚里,一个六七岁的小娃儿,正满手抓着点心,一口口咬着。酒液温凉,顷刻盈满口中,竟忘了下咽,只将两眼盯着那小娃儿。龙允炎见状,与景怀瑜互觑一眼,轻声唤了声“二叔”,龙棣萼闻言回神,笑道:“失礼了。”唤过常随赢布,附耳低言几句。赢布领命而去,龙棣萼含笑与两个小辈共饮。不一时,赢布折回,仍前与龙棣萼耳语。龙棣萼听着,面上不悦之色,转瞬即逝,微不可察。回身笑向二人,道:“孤有事先行,你两个好生待在此处,切莫生事。”说罢,疾步出外,凉棚里的两人施礼都不及回还。
卫茂漪正看着熊非梦透剑之伎,心中叹服,扭头见卫容与两腮的饆饠渣子,失笑道:“好孩子,到阿娘这里来。”卫容与闻言,起身走向卫茂漪,任她拿手帕子在自己脸上擦拭。正在此时,一人不速而至,径自登凉棚而上座。卫茂漪起身,如避蛇蝎,连向后退上两步。景留仙并卫圆灵两个都会友在外,凉棚里只余卫茂漪母子二人。
这人却不瞅睬卫茂漪,只将两眼锁在卫容与身上。卫容与初时尚能与之对看,片刻后,放下手上饆饠,躲到阿娘身后去了。这人笑道:“令郎可是姓陶?”卫茂漪瞧着眼前之人,料定非富即贵,道:“尊者乃是何人?”这人道:“我乃陶君故人,今见陶君之子,故而前来叨扰。”卫茂漪仍前坐在软垫上,将儿子揽进怀里,道:“小儿怕生,尊者勿怪。敢问尊者姓名?”这人笑道:“姓名不足挂齿,只想要细细瞧瞧小公子。”
卫容与平日里在生人前应对自如,却畏惧面前之人,卫茂漪心下狐疑,又见他不肯报出自家姓名,登时警惕起来。瞥见棚外一人黑衣革带,俨然武人打扮。含嚬道:“尊者见召,实不敢应。非是不敬,只是不知何人相邀,奴家孤儿寡母,凡事留心,总没错处。”这人听罢,方才将眼光落在卫茂漪身上,俄顷,问道:“坊间传言,说是陶君两年前已经仙逝,此究竟是真是假?”
卫茂漪敛眉,应道:“这世间焉有人拿生死作耍的?”这人长叹一声,道:“陶君人物品貌,亘古未有,不想年不达而立,就永诀人寰了。”说得悲戚,却没能引得卫茂漪同感,只觉其话外有音。果然,这人又道:“陶君生前,与我交情匪浅。他既已亡殁,我合该照拂他的妻儿。夫人可将带小公子在我府上暂住,待小公子长成,我还可博个锦绣前程与他。”卫茂漪含笑应道:“敢承尊者美意,只是奴家母子二人命贱福薄,实在受不起。”
这人不依不饶,接着道:“小公子容貌绝类乃父,陶君是这世间富贵已极之人。他的公子,怎生说是命贱福薄?我若不加照看,他日于地下面见陶君,只怕他要见怪的。”卫茂漪应道:“亡夫最是和善宽厚,他晓得尊者有心,定然感激,岂能怪罪?”这人见不能说服卫茂漪心意转圜,面色转而阴沉,缄默不语。这时节,景留仙恰好走将进来,朗声道:“慕容铮打过江来了。”
赢布随即进来,先是一揖,道:“南燕国主三日渡江,此时船舶正渐次泊岸。”上首的人闻言,耸然惊起,疾步迈出凉棚。卫茂漪看了景留仙一眼,眸色幽深,暗忖道:“这人来得忒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