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东海灶户
第二十章东海灶户
却说,视夜晚来到卫茂漪房里,送上一个物件,原来是枚香囊,上有两只鸳鸯,俱是白头黑翅。做工精细,却非是大家手笔;针脚细密,并不是寻常丝线。卫茂漪拈起,蹙眉道:“这不是我的,也不曾见他佩戴过。”视夜面上一红,道:“这是我自己绣的。”
卫茂漪斜乜了她一眼,就着灯光,隐隐泛出光亮,不由吃惊道:“这是人的发丝。”视夜颔首应道:“夫人眼力不差,此正是官家生前头发绣成的。”卫茂漪紧盯她双眸,细加玩味其神色。视夜会意,忙忙跪伏在地道:“小人对官家绝无非分之想,夫人切莫疑心。”卫茂静默半晌,扶她起身道:“饶是个汉子,对他花柳美人都尚存几分遐想,何况妇人女子?” 视夜低声问道:“夫人说的,可是晋国的裕王?”卫茂漪拧眉,道:“你原是晓得的。”说话之时,手指不住捏弄香囊,不提防被一块硬物硌了。
解开红丝绳,倾倒出寸把长一柄金刀,凹背凸刃,狭长如竹叶,刀环一侧镌刻“苏秦金”三个蝇头小字。当下卫茂漪见了,笑道:“它却在此。”烛火映照,金光闪烁,分明经人打磨。视夜道:“夫人去后,官家着小奴与听音仍前储秀宫伺候。小奴收拾夫人旧物时,从一件衣裙里掉落了,便贴身带着,做个念想。”
卫茂漪教她坐下说话,视夜推拒再三,方才如命。卫茂漪将金刀在手中抛起又落下,道:“昔年他送我这哑巴物件,当真是求贤?”视夜应声道:“夫人是有大本事的,官家自然是求贤。”卫茂漪嗤笑道:“是与不是,我是不晓得的。他的心思我素来猜不着,只是当初,他端的是做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来,我才被他赚了。”视夜一时不知答话,只得讪笑以对。
卫茂漪又问道:“他曾哄我吃了一碗汤水,说是叫作萤火芝,究竟是何物?”视夜道:“萤火芝开人灵窍,启人心智,是官家好容易寻来的。”卫茂漪闻言,挑起眉梢,似笑非笑,道:“开人心窍?他是嫌我蠢笨?”说罢,自嘲道:“我实在蠢笨,被人诓骗了都不自知。”
看看三更,视夜起身告辞。卫茂漪叫住她,将苏秦金递至视夜面前。视夜不解,只呆愣在当地。卫茂漪笑道:“你与听音两人,一个沉稳,一个伶俐,都是不可多得的。这物件既是求贤的,我现将它转赠你两个,但求将来尽心竭力帮扶我母子。”视夜哪里肯接?只垂首站立,两臂紧贴身侧。卫茂漪见此光景,含笑道:“他送了我,便是我的。我要送谁,都随我心意。况我两个是在盘古神像前咒誓过的夫妻,本是一体,不分彼此。”言毕,强将苏秦金塞进视夜掌中。
视夜仔细将苏秦金收进袖里,带转房门而去。卫茂漪敛容,从衣裳包袱里翻检出一把小刀,撩起青丝,自尾端截断一绺。纫了细针,拈起香囊,在白头鸳鸯黑翅上又添上一层。直至拂晓,灯烛燃尽,才上床歇息。一夜未眠,此时全无睡意,斜攲枕畔,指尖抚弄鸳鸯白发,念及陶奎林华发早生,心中结轖难平。
第二日,卫圆灵众人俱在楼下大堂相候,朝饭早已摆放上桌。卫茂漪梳洗了,步下楼时,诸人齐齐以眼光注之。卫容与眼尖,见阿娘白罗汗巾子上,系着一枚香囊,绣着两只白头鸳鸯,交颈而卧。卫茂漪此人,天然去雕饰,鲜少佩戴荷包玉佩之物。自她重返灵修,更是终日素面朝天,平日里只一支银簪挽发。所以,卫容与见了,好不疑惑。紧几步上前,抓着香囊,问道:“阿娘,这是哪里来的?”卫茂漪牵着儿子的手,道:“这是阿爹并阿娘的头发绣的,中原人常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正是此意了。”座上三人闻言,面色俱是一变。
饭罢,卫茂漪命听音另雇辆车并两三个脚夫,教他们同去中山王府搬运仅存的卷册。她伫立门首,见有名册,有舆图,有羊皮手卷,满载了一车。于是忖道:“老天护佑,没要贼兵都抢了去。”
此事了毕,众人不再淹留,径要离城。卫茂漪坐在车厢里,马车行过盛阳大道。此时清风过境,掀起一角帘子。卫茂漪透过帘隙,恰好瞥见一家店铺,门扇紧闭,惟有十数只麻雀在门首啄食,忙嚷道快快停车。听音与视夜,正在外驾车,闻言不禁唬了一跳。听音忙探进头来询问,卫茂漪手指着店铺,问道:“此处原来是柜坊么?”
听音沉思片刻,应道:“官家登极之初,却曾在陶邑开设了几家柜坊。奈何亡国后,都纷纷关了门。”卫茂漪又问道:“是尽数都关了么?”视夜道:“吴越自古富庶,官家最先是在武林开有几家柜坊。目下光景如何,小奴就不省得了。”听音接口道:“咱去一遭武林?”卫茂漪略一沉吟,答道:“武林是要去的,现在离开陶国,先往齐国。”
一路之上,晓行夜住,众人不奔临淄,却径向东海。齐国东海一地,不惟有捕鱼渔民,更有煮盐灶户。
诸人在一处尽是灶户的村子里歇脚,无有馆舍,天已漆黑,便只得在马车里宿夜。晨起苏醒,马车外五六个稚子睁眼直瞅着车厢。卫茂漪问道:“此是何地?”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子,怀里抱着一个两岁大小的娃儿,鼻涕挂在唇边,答道:“平海村。”说罢,歪着脑袋,打量起面前众人。
卫茂漪又问道:“保长家在何处?”女孩子手向前一指,道:“往前直走,第三家就是了。”卫茂漪告过谢,见围看的孩子个个鸟面鹄形,吩咐听音将随身携带的糇粮分与他们。这群小孩子见到吃食,饿狼扑羊一般,不一时便一抢而空。
众人行至一所茅屋前,视夜敲打了三下,便听一个妇人喊道:“快去开门。”话落,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立在门首,将眼前之人环视了一遭,回身朗声道:“阿娘,外头好些的人,我都不识得。”妇人擦着手走将出来,见了卫茂漪先是一愣,后看了卫圆灵一眼,顿时面色煞白,颤声问道:“可是大王姬与小王子?”
卫茂漪蹙眉,心下想不起此人系谁。卫圆灵则一步上前,问道:“是卫大娘?”妇人点头,眸子里泪光闪烁,又唤过方才启扉的女孩子,道:“这是我的小女儿,叫作卫瑛。”又教卫瑛向卫氏姐弟行礼。灵修族人,生来白皙。这母女两个皮肤黝黑,若不称说自己来历,绝计想不到竟是出自灵修。
卫茂漪问道:“大娘为何却在此地?”卫大娘叹口气,道:“灵修亡国后,我随孩子阿爹逃出,辗转来到东海。身无长技,只能做个灶户,出卖力气过活。”卫圆灵问道:“卫大叔是本地保长?”卫大娘应道:“前年村里人推举他做了保长,不过是给苦汉子们挣条活路。”卫茂漪道:“我要见他,劳烦大娘引路。”闻言,卫大娘忙命卫瑛盐灶去,教阿爹回家。卫茂漪忙称不敢,但随卫瑛前去。
比及来到盐灶,只见灶室狭长,两侧窖坑灌满卤水,火门烈焰熊熊,烟囱黑烟滚滚。一个汉子,光着膀子,正在窖坑里倾倒海水。细视之下,汉子原来是用海水冲淋草木灰。另一侧窖坑前,也立着一个精壮汉子,正在往坑里投掷莲子。卫茂漪不解其意,卫瑛答道:“他这是在验明卤水是不是精纯。”
卫瑛上前,问了精壮汉子几句,便朝灶室走去。卫茂漪立在门首,朝内张望,但见草泥涂抹的架子网上,放置着圆底陶罐,状如兜鍪,正自冒着热气,白雾缭绕,一人不住向罐子里添注卤水。另一个陶罐里,盐块满至口沿,一人撤火,打碎罐子,将盐块捡拾起来。粗略算来,灶室中的陶罐竟有二百之数。
卫茂漪正看得入神,身旁走来一人,作礼道:“大王姬。”卫瑛扯其衣角,她方才回神,见眼前的汉子,四十来岁年纪,身矮肤黑,眸子里精光射人。忙回礼道:“我从不曾见过灶室,有几分讶异,方才失礼了。”
卫瑛之父,名叫卫循,原是灵修王宫里的侍卫,所以一见卫茂漪,便信了女儿之言。于是问道:“大王姬因何到了平海村?”卫茂漪稍作犹豫,道:“听闻平海村世代产盐,我是慕名来的。”卫循疑怪道:“故国百姓要吃盐,可去西蜀,为何远涉万里,来到齐国?”卫茂漪笑道:“我非是为灵修而来。”
卫循待要再问,却被卫茂漪岔开话题,道:“卫大叔在东海的日子,相较于灵修,哪个更胜?”卫循苦笑道:“身在异乡,即是异客,哪儿能及在故乡的逍遥自在?这多年来,原想回去,奈何俗务繁杂,脱不开身。”顿上一顿,垂首道:“大概是背弃神明,盘古大神见罪,我家瑛儿先天就没了异禀。”
却说,视夜晚来到卫茂漪房里,送上一个物件,原来是枚香囊,上有两只鸳鸯,俱是白头黑翅。做工精细,却非是大家手笔;针脚细密,并不是寻常丝线。卫茂漪拈起,蹙眉道:“这不是我的,也不曾见他佩戴过。”视夜面上一红,道:“这是我自己绣的。”
卫茂漪斜乜了她一眼,就着灯光,隐隐泛出光亮,不由吃惊道:“这是人的发丝。”视夜颔首应道:“夫人眼力不差,此正是官家生前头发绣成的。”卫茂漪紧盯她双眸,细加玩味其神色。视夜会意,忙忙跪伏在地道:“小人对官家绝无非分之想,夫人切莫疑心。”卫茂静默半晌,扶她起身道:“饶是个汉子,对他花柳美人都尚存几分遐想,何况妇人女子?” 视夜低声问道:“夫人说的,可是晋国的裕王?”卫茂漪拧眉,道:“你原是晓得的。”说话之时,手指不住捏弄香囊,不提防被一块硬物硌了。
解开红丝绳,倾倒出寸把长一柄金刀,凹背凸刃,狭长如竹叶,刀环一侧镌刻“苏秦金”三个蝇头小字。当下卫茂漪见了,笑道:“它却在此。”烛火映照,金光闪烁,分明经人打磨。视夜道:“夫人去后,官家着小奴与听音仍前储秀宫伺候。小奴收拾夫人旧物时,从一件衣裙里掉落了,便贴身带着,做个念想。”
卫茂漪教她坐下说话,视夜推拒再三,方才如命。卫茂漪将金刀在手中抛起又落下,道:“昔年他送我这哑巴物件,当真是求贤?”视夜应声道:“夫人是有大本事的,官家自然是求贤。”卫茂漪嗤笑道:“是与不是,我是不晓得的。他的心思我素来猜不着,只是当初,他端的是做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来,我才被他赚了。”视夜一时不知答话,只得讪笑以对。
卫茂漪又问道:“他曾哄我吃了一碗汤水,说是叫作萤火芝,究竟是何物?”视夜道:“萤火芝开人灵窍,启人心智,是官家好容易寻来的。”卫茂漪闻言,挑起眉梢,似笑非笑,道:“开人心窍?他是嫌我蠢笨?”说罢,自嘲道:“我实在蠢笨,被人诓骗了都不自知。”
看看三更,视夜起身告辞。卫茂漪叫住她,将苏秦金递至视夜面前。视夜不解,只呆愣在当地。卫茂漪笑道:“你与听音两人,一个沉稳,一个伶俐,都是不可多得的。这物件既是求贤的,我现将它转赠你两个,但求将来尽心竭力帮扶我母子。”视夜哪里肯接?只垂首站立,两臂紧贴身侧。卫茂漪见此光景,含笑道:“他送了我,便是我的。我要送谁,都随我心意。况我两个是在盘古神像前咒誓过的夫妻,本是一体,不分彼此。”言毕,强将苏秦金塞进视夜掌中。
视夜仔细将苏秦金收进袖里,带转房门而去。卫茂漪敛容,从衣裳包袱里翻检出一把小刀,撩起青丝,自尾端截断一绺。纫了细针,拈起香囊,在白头鸳鸯黑翅上又添上一层。直至拂晓,灯烛燃尽,才上床歇息。一夜未眠,此时全无睡意,斜攲枕畔,指尖抚弄鸳鸯白发,念及陶奎林华发早生,心中结轖难平。
第二日,卫圆灵众人俱在楼下大堂相候,朝饭早已摆放上桌。卫茂漪梳洗了,步下楼时,诸人齐齐以眼光注之。卫容与眼尖,见阿娘白罗汗巾子上,系着一枚香囊,绣着两只白头鸳鸯,交颈而卧。卫茂漪此人,天然去雕饰,鲜少佩戴荷包玉佩之物。自她重返灵修,更是终日素面朝天,平日里只一支银簪挽发。所以,卫容与见了,好不疑惑。紧几步上前,抓着香囊,问道:“阿娘,这是哪里来的?”卫茂漪牵着儿子的手,道:“这是阿爹并阿娘的头发绣的,中原人常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正是此意了。”座上三人闻言,面色俱是一变。
饭罢,卫茂漪命听音另雇辆车并两三个脚夫,教他们同去中山王府搬运仅存的卷册。她伫立门首,见有名册,有舆图,有羊皮手卷,满载了一车。于是忖道:“老天护佑,没要贼兵都抢了去。”
此事了毕,众人不再淹留,径要离城。卫茂漪坐在车厢里,马车行过盛阳大道。此时清风过境,掀起一角帘子。卫茂漪透过帘隙,恰好瞥见一家店铺,门扇紧闭,惟有十数只麻雀在门首啄食,忙嚷道快快停车。听音与视夜,正在外驾车,闻言不禁唬了一跳。听音忙探进头来询问,卫茂漪手指着店铺,问道:“此处原来是柜坊么?”
听音沉思片刻,应道:“官家登极之初,却曾在陶邑开设了几家柜坊。奈何亡国后,都纷纷关了门。”卫茂漪又问道:“是尽数都关了么?”视夜道:“吴越自古富庶,官家最先是在武林开有几家柜坊。目下光景如何,小奴就不省得了。”听音接口道:“咱去一遭武林?”卫茂漪略一沉吟,答道:“武林是要去的,现在离开陶国,先往齐国。”
一路之上,晓行夜住,众人不奔临淄,却径向东海。齐国东海一地,不惟有捕鱼渔民,更有煮盐灶户。
诸人在一处尽是灶户的村子里歇脚,无有馆舍,天已漆黑,便只得在马车里宿夜。晨起苏醒,马车外五六个稚子睁眼直瞅着车厢。卫茂漪问道:“此是何地?”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子,怀里抱着一个两岁大小的娃儿,鼻涕挂在唇边,答道:“平海村。”说罢,歪着脑袋,打量起面前众人。
卫茂漪又问道:“保长家在何处?”女孩子手向前一指,道:“往前直走,第三家就是了。”卫茂漪告过谢,见围看的孩子个个鸟面鹄形,吩咐听音将随身携带的糇粮分与他们。这群小孩子见到吃食,饿狼扑羊一般,不一时便一抢而空。
众人行至一所茅屋前,视夜敲打了三下,便听一个妇人喊道:“快去开门。”话落,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立在门首,将眼前之人环视了一遭,回身朗声道:“阿娘,外头好些的人,我都不识得。”妇人擦着手走将出来,见了卫茂漪先是一愣,后看了卫圆灵一眼,顿时面色煞白,颤声问道:“可是大王姬与小王子?”
卫茂漪蹙眉,心下想不起此人系谁。卫圆灵则一步上前,问道:“是卫大娘?”妇人点头,眸子里泪光闪烁,又唤过方才启扉的女孩子,道:“这是我的小女儿,叫作卫瑛。”又教卫瑛向卫氏姐弟行礼。灵修族人,生来白皙。这母女两个皮肤黝黑,若不称说自己来历,绝计想不到竟是出自灵修。
卫茂漪问道:“大娘为何却在此地?”卫大娘叹口气,道:“灵修亡国后,我随孩子阿爹逃出,辗转来到东海。身无长技,只能做个灶户,出卖力气过活。”卫圆灵问道:“卫大叔是本地保长?”卫大娘应道:“前年村里人推举他做了保长,不过是给苦汉子们挣条活路。”卫茂漪道:“我要见他,劳烦大娘引路。”闻言,卫大娘忙命卫瑛盐灶去,教阿爹回家。卫茂漪忙称不敢,但随卫瑛前去。
比及来到盐灶,只见灶室狭长,两侧窖坑灌满卤水,火门烈焰熊熊,烟囱黑烟滚滚。一个汉子,光着膀子,正在窖坑里倾倒海水。细视之下,汉子原来是用海水冲淋草木灰。另一侧窖坑前,也立着一个精壮汉子,正在往坑里投掷莲子。卫茂漪不解其意,卫瑛答道:“他这是在验明卤水是不是精纯。”
卫瑛上前,问了精壮汉子几句,便朝灶室走去。卫茂漪立在门首,朝内张望,但见草泥涂抹的架子网上,放置着圆底陶罐,状如兜鍪,正自冒着热气,白雾缭绕,一人不住向罐子里添注卤水。另一个陶罐里,盐块满至口沿,一人撤火,打碎罐子,将盐块捡拾起来。粗略算来,灶室中的陶罐竟有二百之数。
卫茂漪正看得入神,身旁走来一人,作礼道:“大王姬。”卫瑛扯其衣角,她方才回神,见眼前的汉子,四十来岁年纪,身矮肤黑,眸子里精光射人。忙回礼道:“我从不曾见过灶室,有几分讶异,方才失礼了。”
卫瑛之父,名叫卫循,原是灵修王宫里的侍卫,所以一见卫茂漪,便信了女儿之言。于是问道:“大王姬因何到了平海村?”卫茂漪稍作犹豫,道:“听闻平海村世代产盐,我是慕名来的。”卫循疑怪道:“故国百姓要吃盐,可去西蜀,为何远涉万里,来到齐国?”卫茂漪笑道:“我非是为灵修而来。”
卫循待要再问,却被卫茂漪岔开话题,道:“卫大叔在东海的日子,相较于灵修,哪个更胜?”卫循苦笑道:“身在异乡,即是异客,哪儿能及在故乡的逍遥自在?这多年来,原想回去,奈何俗务繁杂,脱不开身。”顿上一顿,垂首道:“大概是背弃神明,盘古大神见罪,我家瑛儿先天就没了异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