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名实之辩
第三十三章 名实之辩
约莫一盏茶工夫,视夜折回抱厦,道:“夫人逆料不虚,不惟对过酒楼,周遭三四家酒肆客舍,尽是名册上人。”卫茂漪听罢冷嗤一声,道:“陶国商贾,精于谋算,名不虚传。”放下茶盏,又道:“通知厨下传饭,楼上的几个定要好生招待。”视夜应诺而去,卫茂漪正待要再吃一口茶,才发觉茶盏已空。这时节,另一个茶盏推到面前来,往上看去,却是卫容与正自眉目含笑,看向自己。卫茂漪见状,烦闷顿消,一把扳过小儿双肩,问道:“待会子上去,怕么?”卫容与又将茶盏往卫茂漪处推上一推,应道:“有阿娘在,我不怕。”
卫茂漪伸手捏了下卫容与的面颊,赞道:“好孩子,阿娘没有白生养你一场。”话声未落,听音端着大漆攒盒走将进来,汤饭都摆放了,说道:“夫人,适才又来了两个,三十来岁年纪,却不肯报上姓名。”卫茂漪看着桌上碧粳饭、豆腐汤,并几色小菜,笑道:“纵是天塌地陷,人都是要吃饭的。你切莫为这些微细末事,扰了吃饭的兴致。”
众人饭罢,看看日昃,卫容与歇晌,渐次苏醒,展眼见卫茂漪独自坐在桌前,长睫低垂,半挡了眼睑,瞧不清情绪。他一骨碌翻身坐起,从后将人抱住。卫茂漪倏然睁圆了两眼,暗地里拭了下眼角,朝他脑门上弹了两下。卫容与吃痛,连连向后退上两步。卫茂漪见他赤着双足,一把扯过身前,放在小凳上,捉住他一只足踝,喝道:“许大的人儿了,仍是不知利害,湿气入体,怎生是了?”
卫容与咯咯而笑,并不反驳。卫茂漪从榻前取下一对丝履,仔细替小儿穿上,说道:“容与,咱两个去会会楼上诸人,可好?”卫容与从小凳上站起,打开门来,回头看向卫茂漪,见她仍是纹丝未动,于是噔噔跑上前去,握着她的手,道:“阿娘,有我在,你不要怕。”
母子两个互挽着手,拾阶步上二楼,见座上七人,围坐在一处说话。文商见是卫茂漪,忙起身上前行礼,又将随行四人一一介绍。末了,指着后至二人,说道:“这两位老兄,不肯自报姓名行当,想来是极隐秘的,唯恐人分了一杯羹去。”卫茂漪笑道:“凡商贾人家,行事隐蔽,原是常情。”说罢,朝两人施施然一拜。那二人先是一愣,忙不迭还礼,自坐回座中去了。
卫茂漪踱步到露台,果然见对过酒楼上,十来个人张头张脑,正在向这边厢探看。她独自立在当地,盈盈嫣然一笑,正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嗣后,又福上一福,朗声道:“对面的故人,莫非嫌怪高阳酒馆醪醴淡薄,尽躲在此地不出。妾新雇了一个酿酒的师傅,御街七十二家酒楼里再寻不出第二个,诸位不妨一试。”
不一时,脚步杂沓之声,由远及近,自下而上。为首的一个五十岁左右,鬓角花白,穿一领茶色襕衫,唇边两绺胡须。自捡个靠窗的位子坐了,身后众人随之纷纷落座。拿眼将长案前母子打量,一个月白色缎袄,正似明月梨花,一个朱红色卷云纹长袍,恰似雪山火珠。端的是天上少有,世间寡二。
听音托着一个乌木盘,掀开黄袱,是一枚琥珀色玉牌,山河湖海,形肖真容,教座上众人瞧看。有的就着日色,仔细端详半刻,同左近相熟的,交头接耳起来。有的只瞥了一眼,并不拿起,仍是笼手袖中坐着,左顾右盼楼上诸人动静。片刻之后,传阅已讫,卫茂漪开言道:“诸位都是中山王府旧人,想来这玉牌都是识得的。这是陶君临终,赐予小儿的。”言毕,看了侍立在侧的视夜一眼。视夜立时拿起一卷书契,分与众人。
原来书契上正写着克期会盟、互通财路,并以诚为本、取之有道诸事。有人嗤笑出声,道:“这劳什子哪个不晓得,还值得写作书契、签字画押?”卫茂漪破颜一笑,道:“书契上的,都是些习见之事,列位只管署名钤印就是。”这时节,那个为首的中年汉子道:“这些都是商贾本等,不消外人说道。想来夫人是初涉货殖,不甚了了,故而反拿此做了稀罕。”言辞婉转,声色之间,却俱是咄咄逼人之势。
视夜在卫茂漪耳边低语几句,原来此人姓陶,单名一个彰字,是陶国皇室里的旁支,论起辈分,陶奎林还要唤其一声叔叔。他于在晋商贾中年高德劭,颇受人敬重。卫茂漪起身,对着陶彰郑重一福,道:“叔叔,妾确确是初涉货殖,若有不合宜之处,还望叔叔指教。”说罢,就要卫容与向陶彰行礼。
陶彰连连摆手,只说受不起。卫容与看看陶彰,又看看卫茂漪,正自左右为难之际,陶彰忽而说道:“虽有中山王玉牌在此,然,并无册立诏书,教我等如何能听命一个黄口小儿?”听音立在人丛中,闻言,接口说道:“小主人相貌,分明与官家一般无二。当年,燕人攻破陶宫时,官家走得匆忙,且并不晓得有小主人。”话声未了,只听得一人悠悠说道:“世间模样相仿的,大有人在。听音姑娘的话,怕是差了。”
此言一出,满座阒寂,听音忙抬头向前看去,只见卫茂漪粉颈低垂,面如铁色。又循声去看方才摅发谬论之人,原来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后生,正坐在陶彰身旁。卫茂漪招手,教听音将卫容与带下楼去。卫容与不肯,只是攥着卫茂漪衣角。卫茂漪笑道:“好孩子,你且先下楼去,向夭夭姨讨瓶果酒吃。过了今日,阿娘便不许你吃了。”卫容与摇头,将衣角攥得更紧。卫茂漪敛去笑意,面沉如水。卫容与见她生气,立即改口说道:“阿娘,我在楼下等你,你要快快来寻我。”闻言,卫茂漪唇瓣含笑,轻轻抚弄了小儿的脸颊。
待两人足音渐远,卫茂漪仍是俛面不语,众人面面相觑。卫茂漪竖起一指,蘸了茶水,一笔一划,忽轻忽重,在几面上绘出一个小人的影像来。蓦然听得“哎呦”一声,众人循声去看时,只见方才说话的年轻后生,脑袋紧贴几案,如同胶黏一般。一声方了,手脚四肢,俱靠上地面,与磁石吸铁相似。他极力挣扎,却浑身上下不听使唤。不惟如此,他愈是挣扎,黏着愈紧。
座上众人,纷纷起身瞧看。陶彰站起身来,抱着后生身子,欲要将其拉离地面,终是徒然。后生但觉脑袋手脚俱被拧断一般,哇哇痛叫出声。陶彰见使力无用,反累得满头大汗。正在这时,一人疾声说道:“夫人手下留情。”
众人去看时,只见一人蜡黄面皮,皂巾包头,黑布裹身,正自伸长脖子看着被施了水咒术的后生。卫茂漪冷笑道:“我为何要手下留情?他冒犯我便罢了,怎能污蔑了我的儿子?”说话的步至陶彰身前,道:“陶大人是陶君族叔,对官家极是忠心,他的公子,岂会污蔑了小主人?”卫茂漪道:“我前些日子读陶人名册时,也当他是个忠心的,孰料原是有异志。”陶彰两臂抱持儿子,且不争辩。那人接着说道:“小人说句分外的话,陶君的位子乃是小陶君禅让来的,各中根由,大伙心知肚明。今日夫人忽而要做皇太后主事,陶君一无册立诏书,夫人二无玉玺凭信,名不正则言不顺,教我等怎生信服?”卫茂漪听了,按在几上的手指,略略松开。
那人又说道:“在座诸位虽都是中山王府旧人,然而,昔日的中山王早做了陶君,当以玉玺为令。怎能因令郎模样酷肖官家,就教大家俯首帖耳了?”卫茂漪此时方才看清说话的人,挑起一眉,打量他道:“陶吴,多年不见,你越发出息了。口齿工夫不减,当年唬住了我,今番亦然。”说罢,站起身来,向众人一揖,道:“诸位,请恕妾身莽撞失礼。”
众人有的还礼,更多的则是长袖一拂,哼了一声扭过头去。陶彰见儿子四肢并脑袋脱离几案,浑身大汗涔涔,正待要开口骂上几句,却听得身侧陶吴开口说道:“夫人出身灵修古族,随下个咒,我等怕是难出这高阳酒馆。莽撞不莽撞的,实不敢当。”他面向卫茂漪,两眼却是瞟着座上父子二人。陶彰张开的嘴立时拢上,其余诸人,登时变脸作色,有的甚而显出惧色来。
卫茂漪教众人安坐,又着视夜奉上香茶。待众人纷纷端起茶盏品茗时,才开口说道:“单凭一方玉牌,便要号令群贾,端的是痴人说梦。妾的糊涂想头,是想诸位以陶君苗裔为首,团结成城,互相帮衬,教列国不敢轻我贱我,欺我压我。”话毕,一阵静默后,有人说道:“纵是陶君苗裔,然,并无诏令发下,教人如何以小儿为尊?”
约莫一盏茶工夫,视夜折回抱厦,道:“夫人逆料不虚,不惟对过酒楼,周遭三四家酒肆客舍,尽是名册上人。”卫茂漪听罢冷嗤一声,道:“陶国商贾,精于谋算,名不虚传。”放下茶盏,又道:“通知厨下传饭,楼上的几个定要好生招待。”视夜应诺而去,卫茂漪正待要再吃一口茶,才发觉茶盏已空。这时节,另一个茶盏推到面前来,往上看去,却是卫容与正自眉目含笑,看向自己。卫茂漪见状,烦闷顿消,一把扳过小儿双肩,问道:“待会子上去,怕么?”卫容与又将茶盏往卫茂漪处推上一推,应道:“有阿娘在,我不怕。”
卫茂漪伸手捏了下卫容与的面颊,赞道:“好孩子,阿娘没有白生养你一场。”话声未落,听音端着大漆攒盒走将进来,汤饭都摆放了,说道:“夫人,适才又来了两个,三十来岁年纪,却不肯报上姓名。”卫茂漪看着桌上碧粳饭、豆腐汤,并几色小菜,笑道:“纵是天塌地陷,人都是要吃饭的。你切莫为这些微细末事,扰了吃饭的兴致。”
众人饭罢,看看日昃,卫容与歇晌,渐次苏醒,展眼见卫茂漪独自坐在桌前,长睫低垂,半挡了眼睑,瞧不清情绪。他一骨碌翻身坐起,从后将人抱住。卫茂漪倏然睁圆了两眼,暗地里拭了下眼角,朝他脑门上弹了两下。卫容与吃痛,连连向后退上两步。卫茂漪见他赤着双足,一把扯过身前,放在小凳上,捉住他一只足踝,喝道:“许大的人儿了,仍是不知利害,湿气入体,怎生是了?”
卫容与咯咯而笑,并不反驳。卫茂漪从榻前取下一对丝履,仔细替小儿穿上,说道:“容与,咱两个去会会楼上诸人,可好?”卫容与从小凳上站起,打开门来,回头看向卫茂漪,见她仍是纹丝未动,于是噔噔跑上前去,握着她的手,道:“阿娘,有我在,你不要怕。”
母子两个互挽着手,拾阶步上二楼,见座上七人,围坐在一处说话。文商见是卫茂漪,忙起身上前行礼,又将随行四人一一介绍。末了,指着后至二人,说道:“这两位老兄,不肯自报姓名行当,想来是极隐秘的,唯恐人分了一杯羹去。”卫茂漪笑道:“凡商贾人家,行事隐蔽,原是常情。”说罢,朝两人施施然一拜。那二人先是一愣,忙不迭还礼,自坐回座中去了。
卫茂漪踱步到露台,果然见对过酒楼上,十来个人张头张脑,正在向这边厢探看。她独自立在当地,盈盈嫣然一笑,正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嗣后,又福上一福,朗声道:“对面的故人,莫非嫌怪高阳酒馆醪醴淡薄,尽躲在此地不出。妾新雇了一个酿酒的师傅,御街七十二家酒楼里再寻不出第二个,诸位不妨一试。”
不一时,脚步杂沓之声,由远及近,自下而上。为首的一个五十岁左右,鬓角花白,穿一领茶色襕衫,唇边两绺胡须。自捡个靠窗的位子坐了,身后众人随之纷纷落座。拿眼将长案前母子打量,一个月白色缎袄,正似明月梨花,一个朱红色卷云纹长袍,恰似雪山火珠。端的是天上少有,世间寡二。
听音托着一个乌木盘,掀开黄袱,是一枚琥珀色玉牌,山河湖海,形肖真容,教座上众人瞧看。有的就着日色,仔细端详半刻,同左近相熟的,交头接耳起来。有的只瞥了一眼,并不拿起,仍是笼手袖中坐着,左顾右盼楼上诸人动静。片刻之后,传阅已讫,卫茂漪开言道:“诸位都是中山王府旧人,想来这玉牌都是识得的。这是陶君临终,赐予小儿的。”言毕,看了侍立在侧的视夜一眼。视夜立时拿起一卷书契,分与众人。
原来书契上正写着克期会盟、互通财路,并以诚为本、取之有道诸事。有人嗤笑出声,道:“这劳什子哪个不晓得,还值得写作书契、签字画押?”卫茂漪破颜一笑,道:“书契上的,都是些习见之事,列位只管署名钤印就是。”这时节,那个为首的中年汉子道:“这些都是商贾本等,不消外人说道。想来夫人是初涉货殖,不甚了了,故而反拿此做了稀罕。”言辞婉转,声色之间,却俱是咄咄逼人之势。
视夜在卫茂漪耳边低语几句,原来此人姓陶,单名一个彰字,是陶国皇室里的旁支,论起辈分,陶奎林还要唤其一声叔叔。他于在晋商贾中年高德劭,颇受人敬重。卫茂漪起身,对着陶彰郑重一福,道:“叔叔,妾确确是初涉货殖,若有不合宜之处,还望叔叔指教。”说罢,就要卫容与向陶彰行礼。
陶彰连连摆手,只说受不起。卫容与看看陶彰,又看看卫茂漪,正自左右为难之际,陶彰忽而说道:“虽有中山王玉牌在此,然,并无册立诏书,教我等如何能听命一个黄口小儿?”听音立在人丛中,闻言,接口说道:“小主人相貌,分明与官家一般无二。当年,燕人攻破陶宫时,官家走得匆忙,且并不晓得有小主人。”话声未了,只听得一人悠悠说道:“世间模样相仿的,大有人在。听音姑娘的话,怕是差了。”
此言一出,满座阒寂,听音忙抬头向前看去,只见卫茂漪粉颈低垂,面如铁色。又循声去看方才摅发谬论之人,原来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后生,正坐在陶彰身旁。卫茂漪招手,教听音将卫容与带下楼去。卫容与不肯,只是攥着卫茂漪衣角。卫茂漪笑道:“好孩子,你且先下楼去,向夭夭姨讨瓶果酒吃。过了今日,阿娘便不许你吃了。”卫容与摇头,将衣角攥得更紧。卫茂漪敛去笑意,面沉如水。卫容与见她生气,立即改口说道:“阿娘,我在楼下等你,你要快快来寻我。”闻言,卫茂漪唇瓣含笑,轻轻抚弄了小儿的脸颊。
待两人足音渐远,卫茂漪仍是俛面不语,众人面面相觑。卫茂漪竖起一指,蘸了茶水,一笔一划,忽轻忽重,在几面上绘出一个小人的影像来。蓦然听得“哎呦”一声,众人循声去看时,只见方才说话的年轻后生,脑袋紧贴几案,如同胶黏一般。一声方了,手脚四肢,俱靠上地面,与磁石吸铁相似。他极力挣扎,却浑身上下不听使唤。不惟如此,他愈是挣扎,黏着愈紧。
座上众人,纷纷起身瞧看。陶彰站起身来,抱着后生身子,欲要将其拉离地面,终是徒然。后生但觉脑袋手脚俱被拧断一般,哇哇痛叫出声。陶彰见使力无用,反累得满头大汗。正在这时,一人疾声说道:“夫人手下留情。”
众人去看时,只见一人蜡黄面皮,皂巾包头,黑布裹身,正自伸长脖子看着被施了水咒术的后生。卫茂漪冷笑道:“我为何要手下留情?他冒犯我便罢了,怎能污蔑了我的儿子?”说话的步至陶彰身前,道:“陶大人是陶君族叔,对官家极是忠心,他的公子,岂会污蔑了小主人?”卫茂漪道:“我前些日子读陶人名册时,也当他是个忠心的,孰料原是有异志。”陶彰两臂抱持儿子,且不争辩。那人接着说道:“小人说句分外的话,陶君的位子乃是小陶君禅让来的,各中根由,大伙心知肚明。今日夫人忽而要做皇太后主事,陶君一无册立诏书,夫人二无玉玺凭信,名不正则言不顺,教我等怎生信服?”卫茂漪听了,按在几上的手指,略略松开。
那人又说道:“在座诸位虽都是中山王府旧人,然而,昔日的中山王早做了陶君,当以玉玺为令。怎能因令郎模样酷肖官家,就教大家俯首帖耳了?”卫茂漪此时方才看清说话的人,挑起一眉,打量他道:“陶吴,多年不见,你越发出息了。口齿工夫不减,当年唬住了我,今番亦然。”说罢,站起身来,向众人一揖,道:“诸位,请恕妾身莽撞失礼。”
众人有的还礼,更多的则是长袖一拂,哼了一声扭过头去。陶彰见儿子四肢并脑袋脱离几案,浑身大汗涔涔,正待要开口骂上几句,却听得身侧陶吴开口说道:“夫人出身灵修古族,随下个咒,我等怕是难出这高阳酒馆。莽撞不莽撞的,实不敢当。”他面向卫茂漪,两眼却是瞟着座上父子二人。陶彰张开的嘴立时拢上,其余诸人,登时变脸作色,有的甚而显出惧色来。
卫茂漪教众人安坐,又着视夜奉上香茶。待众人纷纷端起茶盏品茗时,才开口说道:“单凭一方玉牌,便要号令群贾,端的是痴人说梦。妾的糊涂想头,是想诸位以陶君苗裔为首,团结成城,互相帮衬,教列国不敢轻我贱我,欺我压我。”话毕,一阵静默后,有人说道:“纵是陶君苗裔,然,并无诏令发下,教人如何以小儿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