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书妖剑仙
第三十五章 书妖剑仙
当下,主仆三人昂首上视,果然见一个白衣后生,盘腿坐在车顶上。白衣后生见被人识破,翻身飘下,作了一揖,道:“劳烦夫人载小可一乘。”话未了,远处一队人马,明火执仗,遥遥奔来。后生见状,袖出一柄鱼肠大小短剑来,直抵在卫茂漪腰间,面色转而阴戾,复又道:“劳烦夫人载小可一乘。”视夜与听音见状,大惊失色。卫茂漪微微一笑,道:“既有所求,敢不如命?且请公子上车。”后生见她不惧反笑,却不敢挪步。展眼见五城兵马司已至,身子一耸,跃入车内。方才坐定,嘈杂聒噪尘土也似地袭来,卫茂漪解下身上斗篷,望后生兜头罩下。
一队人马,佩刀背弓,手执火把。为首的一个军官问道:“可见一个穿白衣裳的后生从此地经过?”视夜绷直了身子,自恨脑后不能生出一对眼睛来。听音笑道:“眼看要宵禁了,哪个胆敢在街上闲走?奴家随夫人城外省亲,因此耽搁了时辰。一路行来,后生是见过的,只没有穿白衣裳的。”军官听了,且不前行,但跃下马来,拽开方步,径自往马车走去。
听音与视夜见状,各自捏了把冷汗。比及军官伸手触及车帘时,视夜则一把扯将过来,听音满脸堆笑,道:“官爷,车子里只奴家主母并小公子,别无旁人。”军官面有怒容,正待掀起,不承想,一个美貌妇人先自探出头来,笑道:“军爷例行搜检,妾焉敢不从?”说罢,两臂长展,车帘风吹似得鼓荡而起。
车内一个八九岁的小童,倚靠在里壁,正自闭目假寐。闻得声响,惺忪着双眼,看向车辕处数人,又怯怯唤了声“阿娘”。军官见状,抱拳告了扰,上马离去。待人马去远,听音与视夜二人,揉了揉眼睛,马车里仍是只卫茂漪母子。她两个面面相觑,欲要发问,卫茂漪却教快走。
视夜执鞭挥舞,马儿电掣一般,不一时,便抵达宅邸。卫茂漪挽着卫容与下车,踏着石阶,行至门首,又回过头来说道:“险些儿忘了,唤几个力大的小厮来,将车里那人扛抬到柴房里去。”听音忙掀开帘子,向里瞧看。一条长物,遍体俱被白罗裹缠,纹丝未动,亦无声息。
翌日,卫茂漪朝饭罢,方才想起昨夜之人。于是教视夜端来一碗素粥,两人同至柴房。打开门来,一卷白罗,长杆也似的斜立在墙隅。卫茂漪上前几步,伸手扯下白罗,便露出后生形容来:面色苍白,染几点黑污,长袍素净,涂几片血痕。他一时得见天日,欣喜之余,头晕目眩,只得手扶墙壁,勉强撑起身子。视夜呆愣愣看着眼前这人,好容易齿缝挤出三个字来,道是:“关公子。”卫茂漪闻言一惊,将后生上下打量一番,问道:“可是书妖剑仙?”
视夜讷讷点头,关索寒面容清冷,冷哼一声,道:“小可的贱名,竟能传至灵修了?”视夜忙说道:“这是陶君的夫人,夜来昏黑,彼此不识。”关索寒斜乜了卫茂漪一眼,道:“陶奎林的媳妇?”似有所忆,又自语道:“是了,坊间传言,他不惟娶了妻,还有个儿子。”说着时,业经盘腿坐在地上。
卫茂漪凑近前来,道:“你是亡夫故人,我原该助你脱身。可惜你竟以兵刃胁迫与我,就莫怪我伤了你的脸面。”关索寒睁开眼来,不由打量起眼前妇人来。视夜贴在卫茂漪耳畔,低语几句。卫茂漪吊起眉梢,说道:“你白刃扎我,我又绑了你,咱两个互不相欠。”顿了一顿,又道:“既是亡夫故人,我当依礼待之。”言毕,便教视夜收拾一间厢房出来,带领关索寒前去休息。
亭午时分,卫茂漪正自梳理陶人名籍,视夜报说关索寒在花厅等候。卫茂漪低鬟一笑,袖了卷陶奎林的日志,径望花厅而去。
却说,关索寒此人,性情洒落,卫茂漪虽将他绑缚在柴房一宿,然救拔他在先,管待他在后,夜来一事便也不再计较。当下,见卫茂漪上首坐定,长揖为礼,说道:“敢承夫人不弃,收留小可,不致无家可归。”卫茂漪见他绝口不提前事,自然亦不愿说起。于是起身一福,道:“寒舍简陋,倒是委屈了关公子。”
叙礼毕,各自归座,视夜端来两盏清茶,二人俱垂首吃了一会子茶。卫茂漪偷眼去瞧,但觉此人,仿佛冷月之下,幽谷之中,花飞九畹,香盈十步。关索寒知她偷觑,且不说话,只慢品茗,细思量。良久,关索寒开口说道:“夫人大恩,无以为报,若有驱遣,尽可告知。”卫茂漪闻言,反将袖中日志藏起。他说得坦率,自己若径拿事请托,倒是施恩图报了。于是略一沉吟,笑道:“关公子是客,岂敢劳烦?若是得闲,小儿每日未时练字,还望关公子指点一二。”
两人又说些散话,卫茂漪作辞,起身回了内宅。甫一入卧房,扬手将一卷书册从袖中掷在几案上。视夜疑怪道:“夫人为何不说出,请他临字的话?”卫茂漪脱下外裳,应道:“咱与他初初相识,彼此底细不明,此事须得从长计议。”视夜听她说得有理,连连点头,抬眼见卫茂漪重又将外裳穿在身上,忙问道:“夫人要去何处?”卫茂漪一行整理衣襟,一行应道:“我去留仙阁一遭。”见视夜扭头就走,忙唤她道:“不须知会车夫,我安步当车,正好御街上走走。”
卫茂漪拐出巷子,看看日昳,踏上御街来。临街商铺,门前如堵;挑担货郎,往来叫卖。正行之间,眼角余光略过一所两层阁楼,门首冷冷清清,不由顿住脚步。抬眼见匾额“生花坊”三字,略一思忖,鬼使神差步将进去。
笔墨博士见妇人雪肤花貌,满脸堆笑,迎上前去。待看清妇人形容,愕眙之后,忙不迭施礼,道:“夫人,东家正在楼上看书,可要禀报。”卫茂漪应了一声“不必”,便径望二楼而去。
紫檀博古架上,有大禹铸造的鼎,黄柏桌案旁,是西川本土的笔。东边厢房,门扇紧掩。卫茂漪悄悄推开来,展眼见一个二十来岁少年,临窗欹枕在大炕上,手里一卷书册,随意翻看,时而凝眉,时而舒颜。卫茂漪不忍搅扰,便自踱步到丈外熏笼上坐了。
约莫一个时辰,大概陶澍乏了,直起身子伸了个懒腰。而后,趿着一对素履到桌前来,执起秘色瓷的提梁壶来,蓦然惊觉桌前正自坐着一人,直唬得他连连后退。卫茂漪起身,含笑看他,道:“澍儿,三年不见,你可还好?”陶澍立定身子,没好气应道:“一别三载,婶婶吓人的工夫倒是越发长进了。”
卫茂漪浑不介意,拉他同坐下,问道:“裕王待你可还一如既往?”初初听闻陶澍与龙棣萼之事,满心震恐;其后,再细想来,当今天下,惟有裕王这般的天家子弟能够护佑得了他,便渐渐不以为怪了。当下,陶澍听了卫茂漪所问,面上红了一红,冷声道:“好不好的,左不过都是寄人篱下罢了。”
陶澍吃了盏茶,稳定了心神,悠悠说道:“婶婶前来,必有所求。索性说将出来,免却侄儿疑惑。”卫茂漪听他说得坦率,自己一时竟难以出口。稍作犹豫,道:“你离开陶国时,可曾见过传国玉玺?”陶澍身形一抖,卫茂漪敛神看他,见此光景,不免狐疑。
陶澍仰面哈哈笑了两声,说道:“婶婶拿此话问我,不觉可笑么?你夫妇两个合力将我从陶君的位子上撵将下来,今日反倒疑我窃取了玉玺?”卫茂漪赧颜,忙摆手道:“我非是说你窃取了玉玺,只问你可见有谁人拿过。”陶澍将茶盏在桌案上重重一掷,道:“自从被幽囚,我便再没见过玉玺。大概当年国破时,失落在了陶宫,也未可知。目下寻找不见了,便要来疑我。”若是旁人,卫茂漪定要问个清楚明白。然而,眼前之人,乃是先陶君陶澍,卫茂漪终是抱有愧疚,他既说是不曾见过,便不忍再问。
陶澍见她不言语,接着道:“婶婶是不信么?”站起身来,张开两臂,抗声道:“生花坊上下皆是我的身家性命,婶婶可来搜索,我必不拦阻。”卫茂漪一叠声说道:“我端的是信你的。”一边厢收起他的臂膀来,将他按在熏笼上。陶澍挣开,举手问道:“你要陶国玉玺做甚?”随即笑道:“是我糊涂了,自然是为了小堂弟。”话到此处,卫茂漪不敢再行追问,只得低头吃茶。
两人同吃了一盏茶,先后放下茶盏。陶澍问道:“听闻前日,高阳酒馆里大宴陶国群贾,不知来者几何?”
当下,主仆三人昂首上视,果然见一个白衣后生,盘腿坐在车顶上。白衣后生见被人识破,翻身飘下,作了一揖,道:“劳烦夫人载小可一乘。”话未了,远处一队人马,明火执仗,遥遥奔来。后生见状,袖出一柄鱼肠大小短剑来,直抵在卫茂漪腰间,面色转而阴戾,复又道:“劳烦夫人载小可一乘。”视夜与听音见状,大惊失色。卫茂漪微微一笑,道:“既有所求,敢不如命?且请公子上车。”后生见她不惧反笑,却不敢挪步。展眼见五城兵马司已至,身子一耸,跃入车内。方才坐定,嘈杂聒噪尘土也似地袭来,卫茂漪解下身上斗篷,望后生兜头罩下。
一队人马,佩刀背弓,手执火把。为首的一个军官问道:“可见一个穿白衣裳的后生从此地经过?”视夜绷直了身子,自恨脑后不能生出一对眼睛来。听音笑道:“眼看要宵禁了,哪个胆敢在街上闲走?奴家随夫人城外省亲,因此耽搁了时辰。一路行来,后生是见过的,只没有穿白衣裳的。”军官听了,且不前行,但跃下马来,拽开方步,径自往马车走去。
听音与视夜见状,各自捏了把冷汗。比及军官伸手触及车帘时,视夜则一把扯将过来,听音满脸堆笑,道:“官爷,车子里只奴家主母并小公子,别无旁人。”军官面有怒容,正待掀起,不承想,一个美貌妇人先自探出头来,笑道:“军爷例行搜检,妾焉敢不从?”说罢,两臂长展,车帘风吹似得鼓荡而起。
车内一个八九岁的小童,倚靠在里壁,正自闭目假寐。闻得声响,惺忪着双眼,看向车辕处数人,又怯怯唤了声“阿娘”。军官见状,抱拳告了扰,上马离去。待人马去远,听音与视夜二人,揉了揉眼睛,马车里仍是只卫茂漪母子。她两个面面相觑,欲要发问,卫茂漪却教快走。
视夜执鞭挥舞,马儿电掣一般,不一时,便抵达宅邸。卫茂漪挽着卫容与下车,踏着石阶,行至门首,又回过头来说道:“险些儿忘了,唤几个力大的小厮来,将车里那人扛抬到柴房里去。”听音忙掀开帘子,向里瞧看。一条长物,遍体俱被白罗裹缠,纹丝未动,亦无声息。
翌日,卫茂漪朝饭罢,方才想起昨夜之人。于是教视夜端来一碗素粥,两人同至柴房。打开门来,一卷白罗,长杆也似的斜立在墙隅。卫茂漪上前几步,伸手扯下白罗,便露出后生形容来:面色苍白,染几点黑污,长袍素净,涂几片血痕。他一时得见天日,欣喜之余,头晕目眩,只得手扶墙壁,勉强撑起身子。视夜呆愣愣看着眼前这人,好容易齿缝挤出三个字来,道是:“关公子。”卫茂漪闻言一惊,将后生上下打量一番,问道:“可是书妖剑仙?”
视夜讷讷点头,关索寒面容清冷,冷哼一声,道:“小可的贱名,竟能传至灵修了?”视夜忙说道:“这是陶君的夫人,夜来昏黑,彼此不识。”关索寒斜乜了卫茂漪一眼,道:“陶奎林的媳妇?”似有所忆,又自语道:“是了,坊间传言,他不惟娶了妻,还有个儿子。”说着时,业经盘腿坐在地上。
卫茂漪凑近前来,道:“你是亡夫故人,我原该助你脱身。可惜你竟以兵刃胁迫与我,就莫怪我伤了你的脸面。”关索寒睁开眼来,不由打量起眼前妇人来。视夜贴在卫茂漪耳畔,低语几句。卫茂漪吊起眉梢,说道:“你白刃扎我,我又绑了你,咱两个互不相欠。”顿了一顿,又道:“既是亡夫故人,我当依礼待之。”言毕,便教视夜收拾一间厢房出来,带领关索寒前去休息。
亭午时分,卫茂漪正自梳理陶人名籍,视夜报说关索寒在花厅等候。卫茂漪低鬟一笑,袖了卷陶奎林的日志,径望花厅而去。
却说,关索寒此人,性情洒落,卫茂漪虽将他绑缚在柴房一宿,然救拔他在先,管待他在后,夜来一事便也不再计较。当下,见卫茂漪上首坐定,长揖为礼,说道:“敢承夫人不弃,收留小可,不致无家可归。”卫茂漪见他绝口不提前事,自然亦不愿说起。于是起身一福,道:“寒舍简陋,倒是委屈了关公子。”
叙礼毕,各自归座,视夜端来两盏清茶,二人俱垂首吃了一会子茶。卫茂漪偷眼去瞧,但觉此人,仿佛冷月之下,幽谷之中,花飞九畹,香盈十步。关索寒知她偷觑,且不说话,只慢品茗,细思量。良久,关索寒开口说道:“夫人大恩,无以为报,若有驱遣,尽可告知。”卫茂漪闻言,反将袖中日志藏起。他说得坦率,自己若径拿事请托,倒是施恩图报了。于是略一沉吟,笑道:“关公子是客,岂敢劳烦?若是得闲,小儿每日未时练字,还望关公子指点一二。”
两人又说些散话,卫茂漪作辞,起身回了内宅。甫一入卧房,扬手将一卷书册从袖中掷在几案上。视夜疑怪道:“夫人为何不说出,请他临字的话?”卫茂漪脱下外裳,应道:“咱与他初初相识,彼此底细不明,此事须得从长计议。”视夜听她说得有理,连连点头,抬眼见卫茂漪重又将外裳穿在身上,忙问道:“夫人要去何处?”卫茂漪一行整理衣襟,一行应道:“我去留仙阁一遭。”见视夜扭头就走,忙唤她道:“不须知会车夫,我安步当车,正好御街上走走。”
卫茂漪拐出巷子,看看日昳,踏上御街来。临街商铺,门前如堵;挑担货郎,往来叫卖。正行之间,眼角余光略过一所两层阁楼,门首冷冷清清,不由顿住脚步。抬眼见匾额“生花坊”三字,略一思忖,鬼使神差步将进去。
笔墨博士见妇人雪肤花貌,满脸堆笑,迎上前去。待看清妇人形容,愕眙之后,忙不迭施礼,道:“夫人,东家正在楼上看书,可要禀报。”卫茂漪应了一声“不必”,便径望二楼而去。
紫檀博古架上,有大禹铸造的鼎,黄柏桌案旁,是西川本土的笔。东边厢房,门扇紧掩。卫茂漪悄悄推开来,展眼见一个二十来岁少年,临窗欹枕在大炕上,手里一卷书册,随意翻看,时而凝眉,时而舒颜。卫茂漪不忍搅扰,便自踱步到丈外熏笼上坐了。
约莫一个时辰,大概陶澍乏了,直起身子伸了个懒腰。而后,趿着一对素履到桌前来,执起秘色瓷的提梁壶来,蓦然惊觉桌前正自坐着一人,直唬得他连连后退。卫茂漪起身,含笑看他,道:“澍儿,三年不见,你可还好?”陶澍立定身子,没好气应道:“一别三载,婶婶吓人的工夫倒是越发长进了。”
卫茂漪浑不介意,拉他同坐下,问道:“裕王待你可还一如既往?”初初听闻陶澍与龙棣萼之事,满心震恐;其后,再细想来,当今天下,惟有裕王这般的天家子弟能够护佑得了他,便渐渐不以为怪了。当下,陶澍听了卫茂漪所问,面上红了一红,冷声道:“好不好的,左不过都是寄人篱下罢了。”
陶澍吃了盏茶,稳定了心神,悠悠说道:“婶婶前来,必有所求。索性说将出来,免却侄儿疑惑。”卫茂漪听他说得坦率,自己一时竟难以出口。稍作犹豫,道:“你离开陶国时,可曾见过传国玉玺?”陶澍身形一抖,卫茂漪敛神看他,见此光景,不免狐疑。
陶澍仰面哈哈笑了两声,说道:“婶婶拿此话问我,不觉可笑么?你夫妇两个合力将我从陶君的位子上撵将下来,今日反倒疑我窃取了玉玺?”卫茂漪赧颜,忙摆手道:“我非是说你窃取了玉玺,只问你可见有谁人拿过。”陶澍将茶盏在桌案上重重一掷,道:“自从被幽囚,我便再没见过玉玺。大概当年国破时,失落在了陶宫,也未可知。目下寻找不见了,便要来疑我。”若是旁人,卫茂漪定要问个清楚明白。然而,眼前之人,乃是先陶君陶澍,卫茂漪终是抱有愧疚,他既说是不曾见过,便不忍再问。
陶澍见她不言语,接着道:“婶婶是不信么?”站起身来,张开两臂,抗声道:“生花坊上下皆是我的身家性命,婶婶可来搜索,我必不拦阻。”卫茂漪一叠声说道:“我端的是信你的。”一边厢收起他的臂膀来,将他按在熏笼上。陶澍挣开,举手问道:“你要陶国玉玺做甚?”随即笑道:“是我糊涂了,自然是为了小堂弟。”话到此处,卫茂漪不敢再行追问,只得低头吃茶。
两人同吃了一盏茶,先后放下茶盏。陶澍问道:“听闻前日,高阳酒馆里大宴陶国群贾,不知来者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