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有凤夜来
第三十九章 有凤夜来
却说,卫茂漪正要劝解穆晴曛,忽觉屋上风声有异,然而再细听时,却了无声息。只道自己今日忧思萦怀,听得差了,便不介意。看看穆晴曛止了哭泣,道:“你的家事,我无能为力,只自求多福罢。”顿上一顿,又道:“明日你着人寻一块巴掌大小的紫檀木并刻刀来。”穆晴曛一行擦泪,一行点头应诺。见她索要的物事新奇,欲要问上几句,但对卫茂漪始终畏惧,于是将话统统咽下肚子里去。
第二日,慕容铮得闲,在大殿摆下宴席,着人相邀卫茂漪。一路疾步生风,直如御虚而行,跨入殿门,但见慕容铮并一个美人坐在上首对饮,不由面色一沉。既已来到,便不好回头,只得在下首虚位上坐了。慕容铮见她面上怒容,笑道:“夫人忒性急。进门不见令郎,就变脸作色的,如何治理一国刁民?”卫茂漪且不睬他,只执起酒壶,自斟自饮起来。
正酒酣耳热之际,上首的慕容铮开言道:“不知夫人可否想到了帑藏所在?”卫茂漪偏了脑袋,佯作打量,应道:“妾从不知道帑藏一事,焉能晓得其所在?”慕容铮闻言,登时直眉倒竖,大掌挥开美人递来的酒盏,喝问道:“夫人是不想再见令郎了么?”
卫茂漪搁下象箸,娓娓说道:“南燕版图,业经扩充倍余,可媲之于楚国。渡江攻下北燕,废其国主为幽州王,祖宗夙愿已偿。合该解甲归田、放马南山,使国人安居立命。何苦弄得天下惶惶、四海不宁?”慕容铮听罢,仰天大笑一声,道:“天下四海,尽是朕囊中之物。”卫茂漪见劝谏不得,冷嗤道:“燕主好大胃口。”原来,南燕用兵江北,近来难以为继。当年备战之时,慕容铮便要牟取陶国帑藏,派遣灵修的人却个个无功而返。开战在即,只得作罢。目下战事暂歇,便将主意打在了这孤儿寡母身上。
卫茂漪又道:“小儿在皇后处,原该放心。奈何他生来淘气,唯恐冲犯了娘娘,且唤他前来,教妾好生嘱咐他一番。”慕容铮笑道:“皇后妇德楷式,岂会同小儿置气?”说罢,眼珠一转,扭头吩咐了一个内侍几句,着他请皇后前来,倒是教卫茂漪暗嘲自己小人之心了。
不一时,凌筝扶着一个年长嬷嬷,缓步迈进殿来。展眼见慕容铮同坐的美人,苍白的脸儿更白了三分。慕容铮手指下首一处虚席,笑道:“梓童来了,快快坐下。”凌筝道了谢,步至席前坐下。这边厢,卫茂漪看在眼中,一行目瞪口呆,一行暗叹凌筝性软。试问世间,焉有妃嫔上座,而皇后居下的?尚不及慨叹,另一桩事随即占据了全副心神,因为殿里殿外瞧看毕,哪儿有卫容与的踪影?
卫茂漪忙问道:“我的容与为何不在?”慕容铮此时方作了然状,“哦”了一声,答道:“令郎吃罢饭,早早上榻睡了。小孩子家睡得死,实在唤不醒。”卫茂漪听了,双目泛红,只想将眼前之人撕作齑粉。再回头看向凌筝时,她却是低头耷脑,不发一言,但攥着酒盏的手指,渐渐现出白骨之色来。
宴后,卫茂漪回到含凉殿,直等到中宵,听听殿外空寂,自披了大氅在身,悄然出殿。身上是一件白绸大氅,行在夜间,隐去身形,混于漆黑。前番归来路上,特特着人取道正阳殿,现下只消依循旧径,即可达到。约莫一盏茶工夫,远望见正阳殿大门。她且不近前,只挨在墙上,耸身跳进内院去了。
弥望的是一大跨所院落,足有两个含凉殿大小。想来正殿不是小儿居所,便自往偏殿寻找。只见卫茂漪揪下鬓边一绺细发,只在掌心半刻,细发如成妖精一般,纷纷飞出,钻进门隙。俄顷,她将两眼瞅准了一所偏殿,径自推门入内。
两个宫女斜躺外殿的大炕上,正在呼呼大睡。卫茂漪步入内殿,褰起床幔,果然见一个小儿闭目欹在红绵枕上,双眉皱起,一对雪藕似的臂膀露在被外。不由失笑,替卫容与掖好被子,又伸手抚平他的眉头。不承想,正欲收回时,手指却被一双小手紧紧抓住。
卫容与撅起嘴巴,喊道:“阿娘。”说着时,两滴泪滚落。卫茂漪抽出手来吹燃了火折子,替他搵净眼泪,道:“眼看就要十岁了,动不动哭鼻子的,也不怕笑话。”此话不说还好,一说出口来,卫容与径坐将起来,抱住卫茂漪腰肢。卫茂漪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似叹非叹道:“书妖说你对我做娘的依赖太过,看来是实了。”
卫容与犹自抽抽搭搭,道:“儿子几日不见阿娘,心里想得紧。”卫茂漪解开儿子手臂,道:“你睡觉时,要盖得严实,莫要手臂露在外头,仔细将来膀子疼。”说罢,探手衣襟里,取出一个物件来,塞在卫容与手里,道:“你好生收藏着,若有话同阿娘说,可诉于这鹊儿,阿娘自会听得。”卫容与细瞧手上物件,原来是一只木鹊,通体黑黄,只一对眼睛,赤红如血。卫茂漪又道:“你随身带着,莫要教人拿去了。”
卫容与讷讷点头,卫茂漪伸手替他拂过额前乱发,道:“日后阿娘虽同在燕宫,却凡事有心无力,帮你不得,你但自己挣力而已。挣出一片天地来,是自己的本事,莫教外人小觑了你。”卫容与听罢,又是含了一包眼泪。卫茂漪接着说道:“我看二皇子慕容淼是个实心眼的孩子,你但与他厮混得熟了,遇事他必肯帮衬,就是燕主也不致难为了你。”
母子两个又说些散话,卫容与红着眼圈,和衣卧在榻上。卫茂漪盖严了被褥,忍痛回身出门离去。步出偏殿,远望见一人,身披猩红斗篷,立在庭中望月。此时月华焜焕,映照之下,那人半张脸满是银光。
卫茂漪一时忘却隐去身形,竟直直向前行去。那人回过头来,见是卫茂漪,容色淡然,向她冁颜一笑。卫茂漪心头起疑,挑起秀眉来,将人打量,口里问道:“皇后娘娘是晓得我要来么?”
凌筝立在原地,应道:“夫人出身不凡,偌大燕宫随意走动。令郎在正阳殿里,夫人自然要来的。”说罢,竟是向卫茂漪一福,道:“我虽想要助夫人母子逃出燕宫,奈何有心无力。我是个处处都不得自专的,扣留了令郎,定当好生看顾,情同亲子,盼夫人少几分悬念。”言毕,又是一阵大咳。
卫茂漪上前搀扶,握着的手臂居然白骨相似,不由一惊,忙问道:“娘娘可是有不足之症?”凌筝袖回手臂,答道:“老毛病了,不妨事。”卫茂漪定睛看着燕后,深觉其温柔可亲,慕容铮却是暴戾成性的,两人做夫妻,端的是不甚登对。
凌筝掣出手臂,问道:“可是见过令郎了?我特遣了两个懒惰的宫人在偏殿,正是便宜夫人前来。”卫茂漪告了谢,道:“娘娘不必为我开方便之门,万一教燕主知道,少不得是非。”说罢,就要告辞,又道:“更深露重,娘娘仔细身子。”
两人作别,背道折程。行出三丈开外,卫茂漪陡然回身问道:“远嫁南燕,娘娘可有后悔?”凌筝闻言,脚步登时顿住,略一犹疑,说道:“我从不后悔嫁她。只是若有来世,我惟愿与他,隔山隔海,永不再见。”
卫茂漪自走在路上,忖道:“大抵世间夫妻,总是历尽千帆,才知千帆皆不是,此时方知珍爱,却不知慕容铮可有此等福气。”又忆起前尘,只叹与陶奎林相聚苦短,不免心绪黯然。正思量间,人业已到了含凉殿。行至偏殿,正要推门进去,猛然闻得空中有人唤道:“姐姐且慢。”
卫茂漪不提防被这一声叫嚷,弄得心尖一颤,疾退后几步,仰面见一个妙龄红衣女子,抱臂坐在屋脊上,赤金双翼大张,正自忽忽扇风。女子见卫茂漪抬头,从屋上一跃而下,戢了翅膀。卫茂漪见她靠近,心思尚未回转,忙不迭问道:“可是柔祇有故?”
栖碧梧咧嘴一笑,道:“她在临海君处,好得紧。”顿了一顿,接着道:“姐姐还是担忧自家罢。沦为阶下囚,可是不好过。”卫茂漪被她一句“沦为阶下囚”弄得极为不悦,骤然变了颜色,道:“栖姑娘远道来此,有何贵干?”
栖碧梧道:“临海君教我来问姐姐安。不想燕宫忒大,我寻了几个夜晚,才在此遇上姐姐。”卫茂漪寒声道:“既是见过了,且请回程。燕人残苛,若逮到你私闯宫禁,只怕有来无回。”栖碧梧又问道:“可有话教我捎带于临海君?”卫茂漪道:“道说我母子一切安好。”栖碧梧又问道:“可还有别的话?”卫茂漪不耐烦,道:“你拿这话与临海君交差足矣。”栖碧梧听了,犹豫再三,说道:“我此次入燕,不单是受了临海君嘱托,更是报恩。”
却说,卫茂漪正要劝解穆晴曛,忽觉屋上风声有异,然而再细听时,却了无声息。只道自己今日忧思萦怀,听得差了,便不介意。看看穆晴曛止了哭泣,道:“你的家事,我无能为力,只自求多福罢。”顿上一顿,又道:“明日你着人寻一块巴掌大小的紫檀木并刻刀来。”穆晴曛一行擦泪,一行点头应诺。见她索要的物事新奇,欲要问上几句,但对卫茂漪始终畏惧,于是将话统统咽下肚子里去。
第二日,慕容铮得闲,在大殿摆下宴席,着人相邀卫茂漪。一路疾步生风,直如御虚而行,跨入殿门,但见慕容铮并一个美人坐在上首对饮,不由面色一沉。既已来到,便不好回头,只得在下首虚位上坐了。慕容铮见她面上怒容,笑道:“夫人忒性急。进门不见令郎,就变脸作色的,如何治理一国刁民?”卫茂漪且不睬他,只执起酒壶,自斟自饮起来。
正酒酣耳热之际,上首的慕容铮开言道:“不知夫人可否想到了帑藏所在?”卫茂漪偏了脑袋,佯作打量,应道:“妾从不知道帑藏一事,焉能晓得其所在?”慕容铮闻言,登时直眉倒竖,大掌挥开美人递来的酒盏,喝问道:“夫人是不想再见令郎了么?”
卫茂漪搁下象箸,娓娓说道:“南燕版图,业经扩充倍余,可媲之于楚国。渡江攻下北燕,废其国主为幽州王,祖宗夙愿已偿。合该解甲归田、放马南山,使国人安居立命。何苦弄得天下惶惶、四海不宁?”慕容铮听罢,仰天大笑一声,道:“天下四海,尽是朕囊中之物。”卫茂漪见劝谏不得,冷嗤道:“燕主好大胃口。”原来,南燕用兵江北,近来难以为继。当年备战之时,慕容铮便要牟取陶国帑藏,派遣灵修的人却个个无功而返。开战在即,只得作罢。目下战事暂歇,便将主意打在了这孤儿寡母身上。
卫茂漪又道:“小儿在皇后处,原该放心。奈何他生来淘气,唯恐冲犯了娘娘,且唤他前来,教妾好生嘱咐他一番。”慕容铮笑道:“皇后妇德楷式,岂会同小儿置气?”说罢,眼珠一转,扭头吩咐了一个内侍几句,着他请皇后前来,倒是教卫茂漪暗嘲自己小人之心了。
不一时,凌筝扶着一个年长嬷嬷,缓步迈进殿来。展眼见慕容铮同坐的美人,苍白的脸儿更白了三分。慕容铮手指下首一处虚席,笑道:“梓童来了,快快坐下。”凌筝道了谢,步至席前坐下。这边厢,卫茂漪看在眼中,一行目瞪口呆,一行暗叹凌筝性软。试问世间,焉有妃嫔上座,而皇后居下的?尚不及慨叹,另一桩事随即占据了全副心神,因为殿里殿外瞧看毕,哪儿有卫容与的踪影?
卫茂漪忙问道:“我的容与为何不在?”慕容铮此时方作了然状,“哦”了一声,答道:“令郎吃罢饭,早早上榻睡了。小孩子家睡得死,实在唤不醒。”卫茂漪听了,双目泛红,只想将眼前之人撕作齑粉。再回头看向凌筝时,她却是低头耷脑,不发一言,但攥着酒盏的手指,渐渐现出白骨之色来。
宴后,卫茂漪回到含凉殿,直等到中宵,听听殿外空寂,自披了大氅在身,悄然出殿。身上是一件白绸大氅,行在夜间,隐去身形,混于漆黑。前番归来路上,特特着人取道正阳殿,现下只消依循旧径,即可达到。约莫一盏茶工夫,远望见正阳殿大门。她且不近前,只挨在墙上,耸身跳进内院去了。
弥望的是一大跨所院落,足有两个含凉殿大小。想来正殿不是小儿居所,便自往偏殿寻找。只见卫茂漪揪下鬓边一绺细发,只在掌心半刻,细发如成妖精一般,纷纷飞出,钻进门隙。俄顷,她将两眼瞅准了一所偏殿,径自推门入内。
两个宫女斜躺外殿的大炕上,正在呼呼大睡。卫茂漪步入内殿,褰起床幔,果然见一个小儿闭目欹在红绵枕上,双眉皱起,一对雪藕似的臂膀露在被外。不由失笑,替卫容与掖好被子,又伸手抚平他的眉头。不承想,正欲收回时,手指却被一双小手紧紧抓住。
卫容与撅起嘴巴,喊道:“阿娘。”说着时,两滴泪滚落。卫茂漪抽出手来吹燃了火折子,替他搵净眼泪,道:“眼看就要十岁了,动不动哭鼻子的,也不怕笑话。”此话不说还好,一说出口来,卫容与径坐将起来,抱住卫茂漪腰肢。卫茂漪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似叹非叹道:“书妖说你对我做娘的依赖太过,看来是实了。”
卫容与犹自抽抽搭搭,道:“儿子几日不见阿娘,心里想得紧。”卫茂漪解开儿子手臂,道:“你睡觉时,要盖得严实,莫要手臂露在外头,仔细将来膀子疼。”说罢,探手衣襟里,取出一个物件来,塞在卫容与手里,道:“你好生收藏着,若有话同阿娘说,可诉于这鹊儿,阿娘自会听得。”卫容与细瞧手上物件,原来是一只木鹊,通体黑黄,只一对眼睛,赤红如血。卫茂漪又道:“你随身带着,莫要教人拿去了。”
卫容与讷讷点头,卫茂漪伸手替他拂过额前乱发,道:“日后阿娘虽同在燕宫,却凡事有心无力,帮你不得,你但自己挣力而已。挣出一片天地来,是自己的本事,莫教外人小觑了你。”卫容与听罢,又是含了一包眼泪。卫茂漪接着说道:“我看二皇子慕容淼是个实心眼的孩子,你但与他厮混得熟了,遇事他必肯帮衬,就是燕主也不致难为了你。”
母子两个又说些散话,卫容与红着眼圈,和衣卧在榻上。卫茂漪盖严了被褥,忍痛回身出门离去。步出偏殿,远望见一人,身披猩红斗篷,立在庭中望月。此时月华焜焕,映照之下,那人半张脸满是银光。
卫茂漪一时忘却隐去身形,竟直直向前行去。那人回过头来,见是卫茂漪,容色淡然,向她冁颜一笑。卫茂漪心头起疑,挑起秀眉来,将人打量,口里问道:“皇后娘娘是晓得我要来么?”
凌筝立在原地,应道:“夫人出身不凡,偌大燕宫随意走动。令郎在正阳殿里,夫人自然要来的。”说罢,竟是向卫茂漪一福,道:“我虽想要助夫人母子逃出燕宫,奈何有心无力。我是个处处都不得自专的,扣留了令郎,定当好生看顾,情同亲子,盼夫人少几分悬念。”言毕,又是一阵大咳。
卫茂漪上前搀扶,握着的手臂居然白骨相似,不由一惊,忙问道:“娘娘可是有不足之症?”凌筝袖回手臂,答道:“老毛病了,不妨事。”卫茂漪定睛看着燕后,深觉其温柔可亲,慕容铮却是暴戾成性的,两人做夫妻,端的是不甚登对。
凌筝掣出手臂,问道:“可是见过令郎了?我特遣了两个懒惰的宫人在偏殿,正是便宜夫人前来。”卫茂漪告了谢,道:“娘娘不必为我开方便之门,万一教燕主知道,少不得是非。”说罢,就要告辞,又道:“更深露重,娘娘仔细身子。”
两人作别,背道折程。行出三丈开外,卫茂漪陡然回身问道:“远嫁南燕,娘娘可有后悔?”凌筝闻言,脚步登时顿住,略一犹疑,说道:“我从不后悔嫁她。只是若有来世,我惟愿与他,隔山隔海,永不再见。”
卫茂漪自走在路上,忖道:“大抵世间夫妻,总是历尽千帆,才知千帆皆不是,此时方知珍爱,却不知慕容铮可有此等福气。”又忆起前尘,只叹与陶奎林相聚苦短,不免心绪黯然。正思量间,人业已到了含凉殿。行至偏殿,正要推门进去,猛然闻得空中有人唤道:“姐姐且慢。”
卫茂漪不提防被这一声叫嚷,弄得心尖一颤,疾退后几步,仰面见一个妙龄红衣女子,抱臂坐在屋脊上,赤金双翼大张,正自忽忽扇风。女子见卫茂漪抬头,从屋上一跃而下,戢了翅膀。卫茂漪见她靠近,心思尚未回转,忙不迭问道:“可是柔祇有故?”
栖碧梧咧嘴一笑,道:“她在临海君处,好得紧。”顿了一顿,接着道:“姐姐还是担忧自家罢。沦为阶下囚,可是不好过。”卫茂漪被她一句“沦为阶下囚”弄得极为不悦,骤然变了颜色,道:“栖姑娘远道来此,有何贵干?”
栖碧梧道:“临海君教我来问姐姐安。不想燕宫忒大,我寻了几个夜晚,才在此遇上姐姐。”卫茂漪寒声道:“既是见过了,且请回程。燕人残苛,若逮到你私闯宫禁,只怕有来无回。”栖碧梧又问道:“可有话教我捎带于临海君?”卫茂漪道:“道说我母子一切安好。”栖碧梧又问道:“可还有别的话?”卫茂漪不耐烦,道:“你拿这话与临海君交差足矣。”栖碧梧听了,犹豫再三,说道:“我此次入燕,不单是受了临海君嘱托,更是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