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日晒之法
第六十六章 日晒之法
却说,卫柔祇雪夜产女,苏夜锦取名玉海。折腾一昼一夜,室内室外众人俱是一宿未眠。卫柔祇支持不住,早不觉睡去。卫茂漪将苏玉海交还苏夜锦,着他好生照管,自步出门来报信。
众人见卫茂漪走出,一齐围拢上来。卫茂漪含笑道:“柔祇母女平安,大家放心。方才夜锦进门,已替孩子起了名字,叫做玉海。”顿上一顿,又道:“烦诸位悬心,此时大事已定,且请归房安歇。”
待众人散去,卫茂漪步出廊下,不由怔住。只见檐角雪满,墙头粉涂,绿枝铺洒香尘,矮树吊挂蝶翅,着实一个花花世界,琉璃乾坤!她生养南国,多年居住北地,雪景不乏多见。然而岭南的冰姿雪态,却极是鲜见。故此,不由贪看一番。
卫容与紧几步追上,疑道:“阿娘在想甚么?”卫茂漪笑道:“容与,你现下有了妹妹,将来要替小姨好生管顾她呀。”卫容与连连点两了下头,卫茂漪含笑,抬臂欲要抚弄他的脑袋,才发觉两人身量悬殊,于是收回手来。仰面看天,只见天色将明,曙光渐透,一星如豆,畸零无侣。
百日宴上,苏夜锦大会宾客,梁宫内外,尽是贩夫走卒之辈、跑马挑担之徒。卫茂漪穿堂过室,径自步入朝阳殿,推开殿门,卫柔祇一身青衣,正自逗弄怀中孩儿。卫茂漪笑道:“傻丫头,是时候出外迎客了,还不快快换衣。”卫柔祇且不抬头,只答道:“阿姐带玉海出门罢,我是不愿去的。”
卫茂漪蹙眉,寻思道:“我爱玩爱闹的妹妹,何时恁般安静了?”心下思量,嘴上不依,道:“你是孩子的亲娘,我抱出去见客,是何道理?”说着时,从桁上扯下一件雪白狐裘,罩在她的身上。卫柔祇情知躲避不过,只得出门去,与苏夜锦一道,共来受礼。
是夜,姊妹两人同躺在榻上,低声密语。话到酣处,卫茂漪说道:“柔祇,阿姐亲见你做了母亲,端的替你高兴。只是阿姐有一桩心事未了,须得返回晋国去。”卫柔祇闻言,脸色登时黯淡下来,云鬟低垂,半晌无语。
卫茂漪看在眼中,老大不忍,宽慰道:“事毕之后,阿姐必来陪你。”卫柔祇轻轻摇了摇脑袋,道:“阿姐是做大事的人,不消为我这无用之人,平白蹉跎岁月。”自从卫柔祇出嫁,姊妹每番重逢,卫茂漪便察觉其行止异常。奈何庶务倥偬,不及细思,便匆匆别过。今日再听其出语惊人,不由问道:“苏夜锦待你不好么?”
卫柔祇勉强咧嘴一笑,道:“我是他三媒六礼娶进门的妻,如今又是他女儿的娘,他待我岂有不好的道理?”卫茂漪一时无言,沉默半晌,又说道:“若有委屈之事,千万告诉阿姐,我绝不允许有人欺负我的妹妹。”
姊妹两个百般不舍,然而仍是依依惜别。卫柔祇直将卫茂漪三人送至十里长亭,才偷眼抹泪,回城去了。马车驶出梁国,三人又乔装一番。卫茂漪说道:“咱先不往晋国去,且同我齐国一行。”
在路晓行夜住,官道而行,倒也平顺。只是燕国一地,官兵军卒,来往驰突,随处可见。三人料想,慕容铮征伐在即,于是加快了脚程。比及到达齐国时,正值暮春。
卫茂漪率先从车儿里跃下,闭眼轻嗅,一股咸腥沁入鼻观。卫圆灵随后出来,凑近耳边,悄声道:“阿姐是要买盐么?”歇上一歇,接着道:“你远去塞外,容与当何以自处?”卫茂漪偷瞟了一眼马车,道:“只得劳烦你看顾他了。”
正说之时,卫容与从车帘探出脑袋来,惺忪着一双眼,问道:“阿娘,是到了么?”卫茂漪立时收了口,朝儿子招手道:“容与,这便是平海村了,可还记得?”卫容与跳下车来,游目四望,一汪澄碧,横无涯际,雪浪翻涌,不时拍打沙岸礁岩。
三人依循旧径,来到卫循家门前。俄顷,门扇从内打开,一个二十五六的妇人,皮肤黑黄,却生得极是清秀,打量门外三人片刻,忽而奔向屋内,连声嚷道:“阿娘,阿娘,他们来了。”不一时,一个老妪走出,怀里正抱着两三岁的女娃,见了来人,眼泪立时夺眶而出,颤声唤道:“大王姬。”
卫茂漪与卫圆灵姐弟二人,各含了一包眼泪,被卫大娘拉进门来。众人在庭院里坐定,卫容与起身向主人见了礼。卫茂漪看着卫瑛怀中女娃,问道:“这可是卫姑娘的千金?”卫瑛笑道:“我早是做母亲的人,王姬莫要再唤我姑娘了。”话音未落,一个七八岁的男童推门而入,见了庭中围坐许多人,一阵风似的怯生生躲在卫瑛身后。
卫瑛将男童推搡出来,说道:“这是小儿。”卫茂漪笑道:“瑛儿妹妹儿女双全,实乃人生大幸。”卫瑛闻言,羞赧一笑。卫大娘则是长叹一声,道:“这两个孩子,只怕也是没有天灵的。”
卫瑛心头不悦,急喝了一声“阿娘”,卫大娘立时噤声。卫茂漪打圆场道:“只要瑛儿妹妹母子康健,没了天灵又有何妨?”卫瑛听罢,喜逐颜开,便不再计较母亲方才所言,问道:“大王姬这次前来,是要买盐么?”
卫茂漪点头称是,卫瑛面上陡然惨沮,道:“前番大王姬去后,阿爹便拼命煮盐,然而朝夕做活,煮出的盐终究有限。”卫茂漪凝眉,问道:“卫大叔现在何处?”卫瑛闻言,与男童耳语一番,男童点了点头,一溜烟似地奔出门去了。
卫大娘端出茶盏,跼蹐不安道:“茶水粗陋,大王姬莫要怪嫌。”卫茂漪连称有劳,将茶盏握在掌心,只觉硌手,啜了一口,又涩又苦,眉心微跳,勉强忍下颦蹙之意。偷眼去瞧卫圆灵并卫容与两人,一个神色如常,一个则是憋红了脸。
约莫一炷香工夫,一个细矮汉子进门,身上只穿单衫,肤色黧黑,满面沧桑。疾趋到中庭,弓身为礼,口里说道:“大王姬,王子。”卫圆灵上前,将卫循扶起,道:“卫大叔,多年不见。”卫茂漪立在当地,回了一礼,道:“卫大叔,我来兑现当年承诺。”
卫循听罢,面上喜色,转瞬消逝,接着又是一沉,说道:“这些年来,我谨记大王姬重托,无奈只凑足三千斤细盐。”轻叹一口气,又道:“终究是我无能。”庭中众人各各缄默,都不言语。卫瑛怀里的女娃,一双眼睛滴溜溜打转,将众人挨个瞧遍。忽而看向卫容与,挥舞小手,口里含混不清。
卫茂漪笑道:“这小丫头是教你抱哩。”卫容与迈步近前,伸出两臂,将女娃接在怀里,满心忐忑。女娃仰面望着卫容与,咯咯直笑。卫大娘道:“我这外孙女是喜欢小公子哩。小公子是读书人,能否替他起个名字?”卫容与闻言,抬起头来,忙称不敢。看向卫茂漪时,但见阿娘轻轻点头,于是细将怀里女娃打量一番,沉吟一会子,开口道:“古书里有‘心窍玲珑’的说话,我看小妹妹生的灵动,不如叫做玲珑罢。”
卫大娘道了声好,卫瑛连声称谢。卫茂漪见僵局已破,便提出要往灶室一观。卫循依言,在前引路,卫茂漪将带了卫容与,随之前往。二百陶罐,与兜鍪相似,不住打碎添换。卫茂漪看了半晌,叹道:“你们的煎盐之法,着实产盐有数。”
两人说些散话,卫循留在灶室做活,卫茂漪母子折回。在路之上,卫容与浑身燥热,随脱下白罗衫子,仰头看向天上曜灵,不经意道:“此地日色甚毒,什么东西大抵都能晒干罢。”再行几步,不见了卫茂漪,忙回头去看,只见她正自呆立当地。
原来,卫茂漪正自思量产盐之法,闻得卫容与所言,大有点醒梦中人之势。三两步上前,抱住儿子,喜道:“容与,好孩子,你当真解了阿娘的燃眉之急。”卫容与莫名其妙,卫茂漪拽开大步,径行向前。甫一归家,便将自己关在房里,不肯出门。
第二日晨起,卫循正要往灶室去,被卫茂漪唤住,将起一卷糙纸与他。卫循就着庭中石桌展开,但见一方水池,周遭密密麻麻许多小字。他不解其意,讪笑道:“我生来驽钝,还请王姬明示。”
卫茂漪手指纸卷,说道:“你们的煎煮之法,端的是费力不讨好。今番我大胆做了改动,你且来看。寻一处临海低坳的所在,挖筑盐池,将卤水引入。而后就着日色曝晒,结晶收盐。”顿上一顿,收回手来,道:“与其煎煮,莫若日晒。”
却说,卫柔祇雪夜产女,苏夜锦取名玉海。折腾一昼一夜,室内室外众人俱是一宿未眠。卫柔祇支持不住,早不觉睡去。卫茂漪将苏玉海交还苏夜锦,着他好生照管,自步出门来报信。
众人见卫茂漪走出,一齐围拢上来。卫茂漪含笑道:“柔祇母女平安,大家放心。方才夜锦进门,已替孩子起了名字,叫做玉海。”顿上一顿,又道:“烦诸位悬心,此时大事已定,且请归房安歇。”
待众人散去,卫茂漪步出廊下,不由怔住。只见檐角雪满,墙头粉涂,绿枝铺洒香尘,矮树吊挂蝶翅,着实一个花花世界,琉璃乾坤!她生养南国,多年居住北地,雪景不乏多见。然而岭南的冰姿雪态,却极是鲜见。故此,不由贪看一番。
卫容与紧几步追上,疑道:“阿娘在想甚么?”卫茂漪笑道:“容与,你现下有了妹妹,将来要替小姨好生管顾她呀。”卫容与连连点两了下头,卫茂漪含笑,抬臂欲要抚弄他的脑袋,才发觉两人身量悬殊,于是收回手来。仰面看天,只见天色将明,曙光渐透,一星如豆,畸零无侣。
百日宴上,苏夜锦大会宾客,梁宫内外,尽是贩夫走卒之辈、跑马挑担之徒。卫茂漪穿堂过室,径自步入朝阳殿,推开殿门,卫柔祇一身青衣,正自逗弄怀中孩儿。卫茂漪笑道:“傻丫头,是时候出外迎客了,还不快快换衣。”卫柔祇且不抬头,只答道:“阿姐带玉海出门罢,我是不愿去的。”
卫茂漪蹙眉,寻思道:“我爱玩爱闹的妹妹,何时恁般安静了?”心下思量,嘴上不依,道:“你是孩子的亲娘,我抱出去见客,是何道理?”说着时,从桁上扯下一件雪白狐裘,罩在她的身上。卫柔祇情知躲避不过,只得出门去,与苏夜锦一道,共来受礼。
是夜,姊妹两人同躺在榻上,低声密语。话到酣处,卫茂漪说道:“柔祇,阿姐亲见你做了母亲,端的替你高兴。只是阿姐有一桩心事未了,须得返回晋国去。”卫柔祇闻言,脸色登时黯淡下来,云鬟低垂,半晌无语。
卫茂漪看在眼中,老大不忍,宽慰道:“事毕之后,阿姐必来陪你。”卫柔祇轻轻摇了摇脑袋,道:“阿姐是做大事的人,不消为我这无用之人,平白蹉跎岁月。”自从卫柔祇出嫁,姊妹每番重逢,卫茂漪便察觉其行止异常。奈何庶务倥偬,不及细思,便匆匆别过。今日再听其出语惊人,不由问道:“苏夜锦待你不好么?”
卫柔祇勉强咧嘴一笑,道:“我是他三媒六礼娶进门的妻,如今又是他女儿的娘,他待我岂有不好的道理?”卫茂漪一时无言,沉默半晌,又说道:“若有委屈之事,千万告诉阿姐,我绝不允许有人欺负我的妹妹。”
姊妹两个百般不舍,然而仍是依依惜别。卫柔祇直将卫茂漪三人送至十里长亭,才偷眼抹泪,回城去了。马车驶出梁国,三人又乔装一番。卫茂漪说道:“咱先不往晋国去,且同我齐国一行。”
在路晓行夜住,官道而行,倒也平顺。只是燕国一地,官兵军卒,来往驰突,随处可见。三人料想,慕容铮征伐在即,于是加快了脚程。比及到达齐国时,正值暮春。
卫茂漪率先从车儿里跃下,闭眼轻嗅,一股咸腥沁入鼻观。卫圆灵随后出来,凑近耳边,悄声道:“阿姐是要买盐么?”歇上一歇,接着道:“你远去塞外,容与当何以自处?”卫茂漪偷瞟了一眼马车,道:“只得劳烦你看顾他了。”
正说之时,卫容与从车帘探出脑袋来,惺忪着一双眼,问道:“阿娘,是到了么?”卫茂漪立时收了口,朝儿子招手道:“容与,这便是平海村了,可还记得?”卫容与跳下车来,游目四望,一汪澄碧,横无涯际,雪浪翻涌,不时拍打沙岸礁岩。
三人依循旧径,来到卫循家门前。俄顷,门扇从内打开,一个二十五六的妇人,皮肤黑黄,却生得极是清秀,打量门外三人片刻,忽而奔向屋内,连声嚷道:“阿娘,阿娘,他们来了。”不一时,一个老妪走出,怀里正抱着两三岁的女娃,见了来人,眼泪立时夺眶而出,颤声唤道:“大王姬。”
卫茂漪与卫圆灵姐弟二人,各含了一包眼泪,被卫大娘拉进门来。众人在庭院里坐定,卫容与起身向主人见了礼。卫茂漪看着卫瑛怀中女娃,问道:“这可是卫姑娘的千金?”卫瑛笑道:“我早是做母亲的人,王姬莫要再唤我姑娘了。”话音未落,一个七八岁的男童推门而入,见了庭中围坐许多人,一阵风似的怯生生躲在卫瑛身后。
卫瑛将男童推搡出来,说道:“这是小儿。”卫茂漪笑道:“瑛儿妹妹儿女双全,实乃人生大幸。”卫瑛闻言,羞赧一笑。卫大娘则是长叹一声,道:“这两个孩子,只怕也是没有天灵的。”
卫瑛心头不悦,急喝了一声“阿娘”,卫大娘立时噤声。卫茂漪打圆场道:“只要瑛儿妹妹母子康健,没了天灵又有何妨?”卫瑛听罢,喜逐颜开,便不再计较母亲方才所言,问道:“大王姬这次前来,是要买盐么?”
卫茂漪点头称是,卫瑛面上陡然惨沮,道:“前番大王姬去后,阿爹便拼命煮盐,然而朝夕做活,煮出的盐终究有限。”卫茂漪凝眉,问道:“卫大叔现在何处?”卫瑛闻言,与男童耳语一番,男童点了点头,一溜烟似地奔出门去了。
卫大娘端出茶盏,跼蹐不安道:“茶水粗陋,大王姬莫要怪嫌。”卫茂漪连称有劳,将茶盏握在掌心,只觉硌手,啜了一口,又涩又苦,眉心微跳,勉强忍下颦蹙之意。偷眼去瞧卫圆灵并卫容与两人,一个神色如常,一个则是憋红了脸。
约莫一炷香工夫,一个细矮汉子进门,身上只穿单衫,肤色黧黑,满面沧桑。疾趋到中庭,弓身为礼,口里说道:“大王姬,王子。”卫圆灵上前,将卫循扶起,道:“卫大叔,多年不见。”卫茂漪立在当地,回了一礼,道:“卫大叔,我来兑现当年承诺。”
卫循听罢,面上喜色,转瞬消逝,接着又是一沉,说道:“这些年来,我谨记大王姬重托,无奈只凑足三千斤细盐。”轻叹一口气,又道:“终究是我无能。”庭中众人各各缄默,都不言语。卫瑛怀里的女娃,一双眼睛滴溜溜打转,将众人挨个瞧遍。忽而看向卫容与,挥舞小手,口里含混不清。
卫茂漪笑道:“这小丫头是教你抱哩。”卫容与迈步近前,伸出两臂,将女娃接在怀里,满心忐忑。女娃仰面望着卫容与,咯咯直笑。卫大娘道:“我这外孙女是喜欢小公子哩。小公子是读书人,能否替他起个名字?”卫容与闻言,抬起头来,忙称不敢。看向卫茂漪时,但见阿娘轻轻点头,于是细将怀里女娃打量一番,沉吟一会子,开口道:“古书里有‘心窍玲珑’的说话,我看小妹妹生的灵动,不如叫做玲珑罢。”
卫大娘道了声好,卫瑛连声称谢。卫茂漪见僵局已破,便提出要往灶室一观。卫循依言,在前引路,卫茂漪将带了卫容与,随之前往。二百陶罐,与兜鍪相似,不住打碎添换。卫茂漪看了半晌,叹道:“你们的煎盐之法,着实产盐有数。”
两人说些散话,卫循留在灶室做活,卫茂漪母子折回。在路之上,卫容与浑身燥热,随脱下白罗衫子,仰头看向天上曜灵,不经意道:“此地日色甚毒,什么东西大抵都能晒干罢。”再行几步,不见了卫茂漪,忙回头去看,只见她正自呆立当地。
原来,卫茂漪正自思量产盐之法,闻得卫容与所言,大有点醒梦中人之势。三两步上前,抱住儿子,喜道:“容与,好孩子,你当真解了阿娘的燃眉之急。”卫容与莫名其妙,卫茂漪拽开大步,径行向前。甫一归家,便将自己关在房里,不肯出门。
第二日晨起,卫循正要往灶室去,被卫茂漪唤住,将起一卷糙纸与他。卫循就着庭中石桌展开,但见一方水池,周遭密密麻麻许多小字。他不解其意,讪笑道:“我生来驽钝,还请王姬明示。”
卫茂漪手指纸卷,说道:“你们的煎煮之法,端的是费力不讨好。今番我大胆做了改动,你且来看。寻一处临海低坳的所在,挖筑盐池,将卤水引入。而后就着日色曝晒,结晶收盐。”顿上一顿,收回手来,道:“与其煎煮,莫若日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