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为君忧
听闻县衙夜里有大事,百姓纷纷来凑个热场。
“罪人沈鹤云,你可知罪?”高堂之上,县令正襟危坐,端出一副青天老爷的模样,厉声呵斥。
在这临安,谁不知这县令是个屈打成招的主?
但凡遇到点人命案子,只要像个嫌疑人,且不说证据是否充足,上来就是这一句。
对方若说不知,必定二十大板明日再审。
可若说知,那便是一纸文书告刑部,等着拨文下达,秋后问斩。
沈鹤云也知这县令的德行,即使清白,也难免忐忑。
就在他进退两难之际,下意识的转身,正望见小叶子忧心忡忡的模样,一股勇气与期冀陡然占据颤抖的心房,再回头时,声音竟高过县令,“不认。大人可有证据。即使有证据,也挺仔细查查是否有人栽赃,再问也不迟。我又不会跑掉。”
县令见沈鹤云如此义正词严,让他在百姓面前丢脸,更是气愤,重拍惊堂木,指着一旁的证据,怒斥:“好个硬骨头,人赃俱获还敢抵赖。栽赃?我看你是巧舌如簧!来人!打他二十大板,押入牢房,明日我还会问你,如果依旧如此,那就再加二十!”
小叶子听的是咬牙切齿,恨不得冲向堂内,给那县令两个耳光,却在迈开腿的刹那,被沈鹤云用眼神制止。
只是一眼,小叶子便心领神会。
原来,沈鹤云是想用那二十大板为他换取查证时间。
他眼眶微润,想不到沈鹤云竟如此相信自己,再不忍再看,匆忙退出人群,捂住耳朵,缩在一个角落,思考如何为其脱困。
眼瞧着快要下堂,小叶子伪装成在衙门打扫的苦差。
等那县老爷下堂,故意靠近,在他脚边扫着落叶,还一边支吾着:“老爷,您下堂啦。辛苦了辛苦了。”
县老爷一边躲着即将扫到自己的扫帚,一边皱眉想要谴走小叶子。
他摆手嫌恶地说,“你下去吧,不叫你,别上来。”
“是。老爷,我这就下去,嘿嘿。”小叶子瞄准时机,便拿扫帚绊了县官一跤,又机灵地扶起他。
电光火石间,他早已抽走了县官身上的钥匙。
县管被小叶子惹怒了,站稳了身姿后,狠拍两下衣衫染的灰尘,将小叶子推倒在地,怒斥道:“快滚!”
小叶子屁股狠摔在地上,疼得眼泪都在眼眶打转,忍住了鼻酸,心想小不忍,则乱大谋,救沈鹤云要紧。
正当他欲离开后院时,听到自己刚刚离开的院落传出这样一段对话。
“我家老爷想让他死前再多受些苦,打他个四五天的,再判死罪。”那人背对着小叶子,声音却格外熟悉。
像极了之前在缘松山追杀他们的宋家下人。
那县老爷拿了沉甸甸的银子,便也爽快地答应下来。
小叶子再气不过也不敢打草惊蛇,那人说的老爷,难道会是宋奇?
趁着他俩不注意,小叶子偷了存尸处的钥匙,便离开了后屋。
他躲在门口埋伏,只为了证明自己心中的疑虑。
小叶子等着那人从后门出去后,便一路跟着他。
他去往的方向,是缘松山。
那正是宋奇的住处。
果然,宋奇怎会轻易放过沈鹤云呢,斩草才能除根。
“呸,人心可怖!”小叶子并不打算再尾随下去,若此时与宋奇硬碰硬,无非以卵击石。
今夜,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完成。
等到子夜,他偷偷溜进存尸间,摸索许久,才找到那具女尸。
“沈鹤云,等你出来了,我要你也唤我句哥哥,不能尽让你占了我的便宜。我这是前世欠了你,净替你来这些不干不净的地方。”他心中恐慌,却还是一路向前,不曾停滞。
小叶子掀开盖在尸体上的白布,瞧着那女子的面目也不算狰狞,心才稍稍落了地。
他端了一盏油灯,从头顶细细望去,只是望见发梢上那几根发丝,就胆怯地合上双眼,心跳加快、呼吸紊乱。
他心里默念完了整本佛经,才敢将紧闭的双眼露出一条缝隙,朦胧间小叶子瞟见那女子的肤色,黝黑粗糙,心中不得其解。
临安属江南,水土养人养肤,女子大多白净,即使常出门上街,家中清贫,也不常见如此。
莫非这女子是天生黑,或日日烈日暴晒?
他愈发觉得匪夷所思,断定只要解开那女子的身世之谜,寻根追源,一定能救出沈鹤云。
那么,究竟是何处才会养得一方女子要终日在日照高的地方风吹日晒?
小叶子不得其解,只好先将油灯下移。
这一看,不禁毛骨悚然,只见那女子伤口鲜血淋漓,足有十公分之深,皮肉外绽,甚是可怖。
“下手也太狠。”小叶子闭了闭眼,稳定心神,长叹一声,思绪终究还是断了。
眼瞧着天际越白,他担心轮班的衙役发现,心中越发焦急,一屁股坐在地上,想着沈鹤云被杖刑时的模样,心酸翻覆,喉头哽咽。
就这样呆呆的坐着,骂了县令,骂仵作,不知骂了多久,第一缕晨光透过纸窗打在阴暗的存尸间。
他知不能再留,沮丧的起身离开。
然就在他不甘的瞧那女尸最后一眼时,被其衣袖上的一段蜀绣吸引。
小叶子过的是最下等的日子,从不识衣料绣工。
后来结识张昶昶,与他闲谈,才多少有一点了解,不难看出女尸身上的绣缎不算名贵,却也要绣娘花些个功夫与时间。
他猜测,这女子可能是临安富足人家的姑娘或是名望小姐身边的侍女,便撕下那段布料,匆匆逃离存尸间。
因着时间尚早,许多街市门店仍在闭门。
但绣工活计都有早起整备的习惯,开张较早。
小叶子一夜未眠,饥肠辘辘,身心俱疲,但不敢松懈,用力摇晃脑袋,逼迫自己清醒。
他知道沈鹤云还在等着他,赶在绣房开门前,就坐在巷口等绣娘的到来。
果然,不出三炷香,三五个绣娘成群走来。
他如见曙光,蹭的跳起,知道自己乞丐打扮,若冒失开口,必遭唾弃,便装出讨喜的模样,道:“哟,这都是谁家的姐姐,生的如此标致。”
果然,带头的绣娘执扇掩嘴,笑意盈盈。
小叶子乘胜追击,凑近道:“姐姐们的皮肤可真是好,白中还带着些粉。不像我之前遇到的那位姐姐,容颜无双,着实是我见犹怜的皮相,只可惜生来黝黑。”
几个绣娘听说有此等人物,脸上写满了怀疑与嫉妒。
小叶子想的是,城里的小姐、妇人、丫鬟平日里净爱攀比,说到底也无非是夫婿、美貌与家世。若真遇上个容颜姣好的,必会一起讨论上两三分,一传十十传百,怎会有人认不得昨日死去的那位女子呢?
“哦?当真容颜倾城?”绣娘起了兴趣,斜眼看向小叶子。
小叶子赔着笑,佯装仔细回想,道:“我不认识那位姐姐,昨日在我那破庙前看那姐姐落下了手绢,我瞧着精致好看,便裁了一截带在身边。诺,还不知是哪位姐姐为她绣上的绣缎呢!”
她们被小叶子勾起了无限的兴趣,便也不在乎小叶子是什么身份,纷纷凑上前看。
突然,一位绣娘开口:“这绣缎,不是什么名贵材料。应是张家采茶女的衣衫,是昶昶家那茶坊。”
又一位绣娘讥笑道:“嗨,原来只是个采茶女啊,你这小乞丐,是真没见过世面。那女子天天日晒雨淋的,皮肤能好到哪儿去?”
小叶子知道了那女子的身份,便不打算在这些庸脂俗粉中逗留。
去张家茶坊,一定能找到救沈鹤云的法子!
张家茶坊在临安城郊承包了一整片农田,远处望去,着实壮观。
整个大宋朝中,张家的茶业颇有名气。
这些年张家在临安立足与茶叶生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叶子到那儿的时候,已过了采茶季。
大多采茶女早已告假归了家,整片茶厂,只有寥寥几人还在清点要上贡给朝廷的茶叶与贩卖各地的数量。
他颇有些失望,最后一条线索竟然断在了这里。
正当他垂头丧气地准备回狱中探望沈鹤云时,便听到了一阵争执声从身后不远处的山丘传来。
“我的女儿已经离开这儿七日了,还未归家,你们必须要帮我找到她啊!不然我就去官府告你们!你别忘了,我也在这儿工作了数十载,张家的茶坊干不干净,大家伙心里都有数!”一对老妇人在那茶山上嚎啕不止,若不是如今到了淡季,茶庄左右没几个人,此事必闹得沸沸扬扬。
小叶子凑近了去瞧,才发现老夫妇纠缠的人,自己在张磊身边见过,好似张磊出门办事都会带着他,应是心腹。
细想来,沈鹤云这次入狱,自己手中端着证据与人证,也无人会信,只有张磊才能帮沈鹤云洗脱冤屈。
小叶子去张家的路上,正是午后烈日当空,蝉鸣聒噪不休。
他暗自庆幸着能与张磊见面,哪怕只是一面也好。
等他到了张家门前,与往日一样,下人领他来到了张磊的院落中。
那个人端坐在梨花木桌前,细品一壶西湖龙井,那一缕清苦的茶香在空气中漫开,与他儒雅的气质相得益彰。
小叶子放缓了脚步,心里紧张张磊是否还介怀赌坊一事,与他多了一分生疏。
他在门前驻足不前,小心翼翼地轻叩三下门。
“你前来必是有事找我,怎不进门?”张磊望见门前的小叶子,怀着些许笑意,清朗的问。
小叶子见张磊似不再计较,心中温暖,想起沈鹤云还在受牢狱之灾,便匆忙收起情愫,上前道:“沈鹤云被人栽赃杀人,昨日被押去了公堂问审。涨公子能救救他吗?”
张磊送往口中的茶杯一顿,随即放回桌上,拧眉道:“怎么回事?”
小叶子忙将来龙去脉匆忙转述,只道是不知县令说的明日究竟是几时,若晚了,沈鹤云恐又要挨一顿打。
张磊听罢,面色堪忧,垂头沉吟片刻,拍拍小叶子肩膀,镇定道:“我现在就同你去衙门。”
“罪人沈鹤云,你可知罪?”高堂之上,县令正襟危坐,端出一副青天老爷的模样,厉声呵斥。
在这临安,谁不知这县令是个屈打成招的主?
但凡遇到点人命案子,只要像个嫌疑人,且不说证据是否充足,上来就是这一句。
对方若说不知,必定二十大板明日再审。
可若说知,那便是一纸文书告刑部,等着拨文下达,秋后问斩。
沈鹤云也知这县令的德行,即使清白,也难免忐忑。
就在他进退两难之际,下意识的转身,正望见小叶子忧心忡忡的模样,一股勇气与期冀陡然占据颤抖的心房,再回头时,声音竟高过县令,“不认。大人可有证据。即使有证据,也挺仔细查查是否有人栽赃,再问也不迟。我又不会跑掉。”
县令见沈鹤云如此义正词严,让他在百姓面前丢脸,更是气愤,重拍惊堂木,指着一旁的证据,怒斥:“好个硬骨头,人赃俱获还敢抵赖。栽赃?我看你是巧舌如簧!来人!打他二十大板,押入牢房,明日我还会问你,如果依旧如此,那就再加二十!”
小叶子听的是咬牙切齿,恨不得冲向堂内,给那县令两个耳光,却在迈开腿的刹那,被沈鹤云用眼神制止。
只是一眼,小叶子便心领神会。
原来,沈鹤云是想用那二十大板为他换取查证时间。
他眼眶微润,想不到沈鹤云竟如此相信自己,再不忍再看,匆忙退出人群,捂住耳朵,缩在一个角落,思考如何为其脱困。
眼瞧着快要下堂,小叶子伪装成在衙门打扫的苦差。
等那县老爷下堂,故意靠近,在他脚边扫着落叶,还一边支吾着:“老爷,您下堂啦。辛苦了辛苦了。”
县老爷一边躲着即将扫到自己的扫帚,一边皱眉想要谴走小叶子。
他摆手嫌恶地说,“你下去吧,不叫你,别上来。”
“是。老爷,我这就下去,嘿嘿。”小叶子瞄准时机,便拿扫帚绊了县官一跤,又机灵地扶起他。
电光火石间,他早已抽走了县官身上的钥匙。
县管被小叶子惹怒了,站稳了身姿后,狠拍两下衣衫染的灰尘,将小叶子推倒在地,怒斥道:“快滚!”
小叶子屁股狠摔在地上,疼得眼泪都在眼眶打转,忍住了鼻酸,心想小不忍,则乱大谋,救沈鹤云要紧。
正当他欲离开后院时,听到自己刚刚离开的院落传出这样一段对话。
“我家老爷想让他死前再多受些苦,打他个四五天的,再判死罪。”那人背对着小叶子,声音却格外熟悉。
像极了之前在缘松山追杀他们的宋家下人。
那县老爷拿了沉甸甸的银子,便也爽快地答应下来。
小叶子再气不过也不敢打草惊蛇,那人说的老爷,难道会是宋奇?
趁着他俩不注意,小叶子偷了存尸处的钥匙,便离开了后屋。
他躲在门口埋伏,只为了证明自己心中的疑虑。
小叶子等着那人从后门出去后,便一路跟着他。
他去往的方向,是缘松山。
那正是宋奇的住处。
果然,宋奇怎会轻易放过沈鹤云呢,斩草才能除根。
“呸,人心可怖!”小叶子并不打算再尾随下去,若此时与宋奇硬碰硬,无非以卵击石。
今夜,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完成。
等到子夜,他偷偷溜进存尸间,摸索许久,才找到那具女尸。
“沈鹤云,等你出来了,我要你也唤我句哥哥,不能尽让你占了我的便宜。我这是前世欠了你,净替你来这些不干不净的地方。”他心中恐慌,却还是一路向前,不曾停滞。
小叶子掀开盖在尸体上的白布,瞧着那女子的面目也不算狰狞,心才稍稍落了地。
他端了一盏油灯,从头顶细细望去,只是望见发梢上那几根发丝,就胆怯地合上双眼,心跳加快、呼吸紊乱。
他心里默念完了整本佛经,才敢将紧闭的双眼露出一条缝隙,朦胧间小叶子瞟见那女子的肤色,黝黑粗糙,心中不得其解。
临安属江南,水土养人养肤,女子大多白净,即使常出门上街,家中清贫,也不常见如此。
莫非这女子是天生黑,或日日烈日暴晒?
他愈发觉得匪夷所思,断定只要解开那女子的身世之谜,寻根追源,一定能救出沈鹤云。
那么,究竟是何处才会养得一方女子要终日在日照高的地方风吹日晒?
小叶子不得其解,只好先将油灯下移。
这一看,不禁毛骨悚然,只见那女子伤口鲜血淋漓,足有十公分之深,皮肉外绽,甚是可怖。
“下手也太狠。”小叶子闭了闭眼,稳定心神,长叹一声,思绪终究还是断了。
眼瞧着天际越白,他担心轮班的衙役发现,心中越发焦急,一屁股坐在地上,想着沈鹤云被杖刑时的模样,心酸翻覆,喉头哽咽。
就这样呆呆的坐着,骂了县令,骂仵作,不知骂了多久,第一缕晨光透过纸窗打在阴暗的存尸间。
他知不能再留,沮丧的起身离开。
然就在他不甘的瞧那女尸最后一眼时,被其衣袖上的一段蜀绣吸引。
小叶子过的是最下等的日子,从不识衣料绣工。
后来结识张昶昶,与他闲谈,才多少有一点了解,不难看出女尸身上的绣缎不算名贵,却也要绣娘花些个功夫与时间。
他猜测,这女子可能是临安富足人家的姑娘或是名望小姐身边的侍女,便撕下那段布料,匆匆逃离存尸间。
因着时间尚早,许多街市门店仍在闭门。
但绣工活计都有早起整备的习惯,开张较早。
小叶子一夜未眠,饥肠辘辘,身心俱疲,但不敢松懈,用力摇晃脑袋,逼迫自己清醒。
他知道沈鹤云还在等着他,赶在绣房开门前,就坐在巷口等绣娘的到来。
果然,不出三炷香,三五个绣娘成群走来。
他如见曙光,蹭的跳起,知道自己乞丐打扮,若冒失开口,必遭唾弃,便装出讨喜的模样,道:“哟,这都是谁家的姐姐,生的如此标致。”
果然,带头的绣娘执扇掩嘴,笑意盈盈。
小叶子乘胜追击,凑近道:“姐姐们的皮肤可真是好,白中还带着些粉。不像我之前遇到的那位姐姐,容颜无双,着实是我见犹怜的皮相,只可惜生来黝黑。”
几个绣娘听说有此等人物,脸上写满了怀疑与嫉妒。
小叶子想的是,城里的小姐、妇人、丫鬟平日里净爱攀比,说到底也无非是夫婿、美貌与家世。若真遇上个容颜姣好的,必会一起讨论上两三分,一传十十传百,怎会有人认不得昨日死去的那位女子呢?
“哦?当真容颜倾城?”绣娘起了兴趣,斜眼看向小叶子。
小叶子赔着笑,佯装仔细回想,道:“我不认识那位姐姐,昨日在我那破庙前看那姐姐落下了手绢,我瞧着精致好看,便裁了一截带在身边。诺,还不知是哪位姐姐为她绣上的绣缎呢!”
她们被小叶子勾起了无限的兴趣,便也不在乎小叶子是什么身份,纷纷凑上前看。
突然,一位绣娘开口:“这绣缎,不是什么名贵材料。应是张家采茶女的衣衫,是昶昶家那茶坊。”
又一位绣娘讥笑道:“嗨,原来只是个采茶女啊,你这小乞丐,是真没见过世面。那女子天天日晒雨淋的,皮肤能好到哪儿去?”
小叶子知道了那女子的身份,便不打算在这些庸脂俗粉中逗留。
去张家茶坊,一定能找到救沈鹤云的法子!
张家茶坊在临安城郊承包了一整片农田,远处望去,着实壮观。
整个大宋朝中,张家的茶业颇有名气。
这些年张家在临安立足与茶叶生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叶子到那儿的时候,已过了采茶季。
大多采茶女早已告假归了家,整片茶厂,只有寥寥几人还在清点要上贡给朝廷的茶叶与贩卖各地的数量。
他颇有些失望,最后一条线索竟然断在了这里。
正当他垂头丧气地准备回狱中探望沈鹤云时,便听到了一阵争执声从身后不远处的山丘传来。
“我的女儿已经离开这儿七日了,还未归家,你们必须要帮我找到她啊!不然我就去官府告你们!你别忘了,我也在这儿工作了数十载,张家的茶坊干不干净,大家伙心里都有数!”一对老妇人在那茶山上嚎啕不止,若不是如今到了淡季,茶庄左右没几个人,此事必闹得沸沸扬扬。
小叶子凑近了去瞧,才发现老夫妇纠缠的人,自己在张磊身边见过,好似张磊出门办事都会带着他,应是心腹。
细想来,沈鹤云这次入狱,自己手中端着证据与人证,也无人会信,只有张磊才能帮沈鹤云洗脱冤屈。
小叶子去张家的路上,正是午后烈日当空,蝉鸣聒噪不休。
他暗自庆幸着能与张磊见面,哪怕只是一面也好。
等他到了张家门前,与往日一样,下人领他来到了张磊的院落中。
那个人端坐在梨花木桌前,细品一壶西湖龙井,那一缕清苦的茶香在空气中漫开,与他儒雅的气质相得益彰。
小叶子放缓了脚步,心里紧张张磊是否还介怀赌坊一事,与他多了一分生疏。
他在门前驻足不前,小心翼翼地轻叩三下门。
“你前来必是有事找我,怎不进门?”张磊望见门前的小叶子,怀着些许笑意,清朗的问。
小叶子见张磊似不再计较,心中温暖,想起沈鹤云还在受牢狱之灾,便匆忙收起情愫,上前道:“沈鹤云被人栽赃杀人,昨日被押去了公堂问审。涨公子能救救他吗?”
张磊送往口中的茶杯一顿,随即放回桌上,拧眉道:“怎么回事?”
小叶子忙将来龙去脉匆忙转述,只道是不知县令说的明日究竟是几时,若晚了,沈鹤云恐又要挨一顿打。
张磊听罢,面色堪忧,垂头沉吟片刻,拍拍小叶子肩膀,镇定道:“我现在就同你去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