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寸心未改医人在
第十九章 命悬一线(二)
    呆在北院休息了几日,徐如瑟实在无聊,便去了南院陪慈禧看戏,留下陈锦堂一人看家护院。

    午时,陈锦堂正在前院晒药材,忽听后院有什么东西落下的声音,便匆忙跑到后院去查看,谁料竟看到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年轻人正气喘吁吁地躺倒在稻草之上,腿似乎在翻墙下落时受了伤,无法动弹。

    年轻人警惕地看着陈锦堂,想挪动身体,却因腿部剧痛而忍不住惨叫一声。

    陈锦堂下意识地上前一把捂住他的嘴,低声说道:“别叫!”

    “咚咚咚!”这时前院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陈锦堂和年轻人都心中一凛。

    “陈大夫,快开门!”士兵的声音随即传来。

    陈锦堂来不及多想,当机立断将年轻人一把拖进了放药材的仓库里,又低声嘱咐道:“想活命,就在这里躲好。”

    年轻人虽然诧异,但还是听话地点了点头。

    陈锦堂挪动药材架挡在年轻人前面,这才正了正衣衫,快步走到前院去开门。

    大门打开,四五个士兵簇拥在门口。

    为首的士兵疑惑地看着陈锦堂问道:“陈大夫,怎么开个门这么久?”

    陈锦堂微微一笑,道:“刚才在后院整理药材,没听到声响,我这儿平时也没什么人来,不知几位军爷今天这是……”

    为首的士兵知道陈锦堂是慈禧面前的红人,也不敢太放肆,就客气地答道:“哦,是这样,我们正在追查一个逃犯,就是上次给徐大夫下毒那个中学堂的学生,刚才眼见着快要抓到了,可一拐弯到您这院子外头就不见了,所以我们想进来看一看,叨扰之处还请见谅。”

    陈锦堂听了恍然点点头,但仍没有从门口让开的意思。

    “原来如此,几位军爷可以进来搜,但请千万不要碰到了我这满院子的药材,这些可都是给老佛爷专用的名贵药材,万一碰撒了弄丢了一点,我陈某人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为首的士兵听他这么一说,抬起的脚不由得又放了回去。他伸长脖子往院内看了看,果然到处都晒满了药材,他思忖片刻后,赔笑道:“想必那逃犯也没胆子逃到您这里来,那我们就不打扰陈大夫晒药材了。走!”

    看到几个士兵离开,陈锦堂赶紧关门插上门闩,这才松了口气,又抬手看了看,掌心竟都紧张地沁出汗来。

    他定定心神,快步走回后院库房,再看那年轻人竟然躺倒在药材架后不省人事。他忙挪开架子给年轻人切脉诊断,发现他是因多天水米未进而导致身体极度虚弱,加上刚才翻墙用力过猛,这才晕了过去。

    陈锦堂给年轻人喂了点水,又从里屋拿来被子给他盖上保暖,接下来也就只能等他苏醒后再做打算。

    这时大门外又响起了敲门声,陈锦堂知道应该是徐如瑟回来了,便起身关好库房的门,再不急不缓地走去开门。

    徐如瑟进院后,见陈锦堂神色有些严肃,便问:“你为何这副表情?听说有人来我们这里搜逃犯了?”

    “我没让他们进来。”陈锦堂边说边再次闩上了门。

    “进来也无妨,反正我们这里又没有逃犯。”

    徐如瑟见陈锦堂并不附和,神色反而更加凝重,心中一个激灵,追问道:“难道我们这里真有逃犯?”

    “你随我来吧。”

    陈锦堂将徐如瑟带到后院库房,打开门让她自己去看。

    徐如瑟见到昏迷的年轻人顿时大吃一惊:“这……这是何人?”

    “我没猜错的话,他应该就是下毒害你之人。”

    “既然如此,你为何不把他交出去?”

    “若交出去,他必死无疑。”

    “关我何事?是他先要杀我的。”

    “如瑟,我说过——”

    “陈锦堂,我不想听你的大道理,我只知道你若窝藏逃犯,你我日后定会被牵连。”

    陈锦堂叹了口气,沉声道:“好,我不多言,你把他交出去吧。”

    “你——”徐如瑟见陈锦堂真的转身离开,气得一跺脚,道:“我去就我去!”

    徐如瑟走进库房,盯着年轻人看了一阵,一咬牙挽起袖子就想去拖他。这时年轻人突然说话,倒把她吓了一跳。

    “水……水……”

    徐如瑟定睛一看,年轻人并未真正清醒,只是口中呢喃。她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狠下心,再次去拖他。

    当她的手接触到年轻人的胳膊,年轻人一把抓住她的手腕,气若游丝地说道:“水……给我水……求求你……”

    徐如瑟吓得一把挣脱开他的手,连连后退几步,又盯着他憔悴干瘦的脸看了半晌,终于软下心来,自语道:“罢了罢了,先给你喂口水再拖你出去也不迟。”说完她走出库房去倒水。

    待徐如瑟端着水回到库房时,见陈锦堂正蹲在地上给年轻人喂粥,便赶紧将水杯藏在身后,道:“你干嘛要给他喂吃的?是让他养足精神好再逃跑吗?”

    陈锦堂头也不回地说:“我喂粥,你喂水,咱们有何不同?”

    徐如瑟语塞,也懒得再藏着掖着,走过去把水杯重重地放在年轻人身旁,又狠狠瞪了陈锦堂一眼。

    年轻人吃了热粥,总算缓过劲来,他抬头看了看陈锦堂和徐如瑟,拱手道:“多谢二位救命之恩。”

    徐如瑟白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陈锦堂道:“你可是商州中学堂的于右任?”

    于右任有些惊诧,点头道:“正是在下,您是如何得知?”

    陈锦堂又问:“那你可知我们是谁?”

    于右任蹙眉摇了摇头。

    徐如瑟语气不善地说:“我们就是你下毒要害的人!”

    于右任吃惊地张大嘴,下意识往后挪了挪,背靠墙角。

    陈锦堂道:“你不必害怕,我若想交你出去,也用不着如此大费周章。”

    徐如瑟难以置信地看着于右任问道:“你连你要害谁都不知道,就敢下毒?”

    于右任紧张地嘴唇颤抖,不敢跟两人对视,当目光扫到地上的水杯和粥碗时,他又觉得陈锦堂说得确实有理,便慢慢放松下来,颓然道:“我只接到任务要在葡萄中下毒,并不知道这葡萄是送与何人的。”

    陈锦堂沉声道:“任务……你是维新派的人吧?”

    于右任沉默片刻,答道:“更准确地说,我们是‘学生军’。”

    “学生军?”陈锦堂和徐如瑟都没听说过这个组织。

    “对,我们是一帮拥护改革的年轻人,受了孙文先生所成立的兴中会的影响,立志要推翻君主专制卖国求荣的满清政府。”

    陈锦堂和徐如瑟对看一眼,心中都十分震撼。

    陈锦堂又问:“那老佛爷的事,也是你所为?”

    于右任纳闷地看向他:“什么事?”

    徐如瑟不悦地说道:“别装蒜,肯定是你给老佛爷——”

    “如瑟!”陈锦堂拉住徐如瑟,对她摇了摇头。

    徐如瑟不明白陈锦堂为何阻止自己,但还是停下了话头。

    陈锦堂又看了一眼于右任无辜的表情,心中有了主意,把徐如瑟拉到库房外,低声道:“给老佛爷下毒,应该是他人所为,不是他。”

    徐如瑟不解:“你为何如此肯定?”

    陈锦堂解释道:“给老佛爷下毒的定是一位心思缜密,且隐藏很深的人物,否则不可能这么久都没人发现,但你看于右任,年纪轻轻,涉世未深,竟然在下毒时直接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这跟之前那人的行事方式截然不同,因此我觉得对我们下毒的和对老佛爷下毒的应是两帮人马,或者说是同一组织的两个人。”

    徐如瑟恍然地点了点头,又问:“那你的意思是……给老佛爷下毒之人如今还藏在我们周围?”

    “不好说,他有可能因为我们解了毒,觉得计划失败而逃走,也有可能继续按兵不动,等待其他时机。”

    徐如瑟懊丧地叹了口气:“本以为这次抓住了下毒之人,我们就能少个威胁,可没想到他们的党羽如此众多。”

    “你以为这些维新革命之人是那么好抓的?再说,若真的抓住了那个潜伏在老佛爷身边的人,让他供出长期给老佛爷下毒之事,岂不是表明我陈锦堂明明早就知晓老佛爷是中毒而不是生病,却一直隐瞒不报?你觉得你我到时还能活着走出这西安吗?”

    徐如瑟倒吸一口凉气,道:“怪不得你一直不想老佛爷追查此事,看来还是我考虑不周。那……你打算拿于右任怎么办?”

    “找机会放他出城吧,毕竟他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学生,跟你我并无深仇大恨,也是受人指使才会行下毒之事,。”

    “放他出城?你说得容易,这如何办得到?难道你不知现在城门口日夜有重兵把守,就为捉他归案。”

    “所以……我们需要等待良机。”

    徐如瑟见陈锦堂心意已决,自己又想不出什么更好的主意,也只能妥协。

    于右任在后院库房一住就是半月,这期间陈锦堂治好了他的腿伤,让他恢复得与常人无异,而出城的机会也随即到来了。

    陈锦堂借口给慈禧调养的方子里差了一味药,需要出城去邻县购买,而这味药又十分重要,故他必须亲自去挑,以保证品质。

    徐如瑟也在一旁使出浑身解数,又是讲故事又是向慈禧展示几国语言,哄得慈禧心花怒放,这才同意让陈锦堂出城买药。

    陈锦堂知道慈禧最大的担心就是自己一去不回,因此为了让她安心,陈锦堂专门让徐如瑟留在西安从早到晚陪着慈禧,如此一来,慈禧便知陈锦堂定会回来,因为他绝不会丢下徐如瑟独自离开。

    转眼到了出城买药的日子,陈锦堂让于右任躲在装药的木箱隔层之中,又在隔层上摆满戥子,药碾等器具,这才赶着马车朝城门口而去。

    到了城门口,只见城墙上张贴着好几张于右任的画像,守门的士兵门例行公事地上前拦住了陈锦堂的马车,陈锦堂忙拿出岑春煊给他的令牌,说道:“我是奉老佛爷之命出城采购药材的,这是岑大人给的令牌,您过目。”

    为首的士兵见到令牌,不由得对陈锦堂恭敬了几分,但还是坚持想要搜查马车。

    “陈大夫,我知道你是奉命出去买药,但也请你别让我们当差的为难,那个中学堂的学生到现在都没抓到,上面就快把我们给生吞活剥了,再三告诫我们千万不能放过任何一个人和任何一辆车,所以今天我们是非搜不可,请您见谅。”

    一滴冷汗霎时间顺着陈锦堂的额头流下,他眼睁睁看着几个士兵朝那个木箱围拢过去,当下却不知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