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二的暑假,魏无羡回家和父母小住了两个星期。
以前魏无羡和藏色相依为命多年,觉得回家探亲的魏长泽像个偶尔来拜访的远房亲戚,这个亲戚给他带钱带礼物,所以他慷慨地把藏色借给他几天。现在他回到魏长泽和藏色的新家中,处处不习惯——不习惯父母蜜里调油的相处方式、不习惯新家的家居摆设,再加上周围完全没有熟人朋友,他觉得自己象个来探访的远方亲戚家的孩子。
魏长泽和藏色还对他的衣着和发型屡屡发表了意见,在和父母相对两生厌之前,魏无羡果断逃回了学校。
按惯例,大三的学生们应该开始找实验室了,可实验室都在东区,大家都不熟悉相关的情况。魏无羡皮厚胆大,到物理楼里一间间实验室挨个敲门,自我介绍并询问实验室是否需要新学生。敲到第三天,有个老师沉吟着回答,“你可以先来我们实验室看看,暂时没什么活,你可以先在实验室里看看书,看看以后有什么你可以参与的课题。”
魏无羡也不知道这间实验室具体是做什么的,高高兴兴答应了,从此开始了每天带着书本泡实验室的日子。在这里,他第一次听说了CUSPEA。当77级的师兄们向他科普这项考试时,他瞠目结舌听着,恍惚间想起了那个得知蓝忘机要出国的夜晚,生出一股即荒谬又真实的感慨。
校园生活紧张充实,课业之余各种讲座、讨论会层出不穷,自由之风扑面而至,学术追求蔚然成风;学说观点,并行不悖。
实验室、英语、CUSPEA班,魏无羡想办法买了辆旧自行车,每天飞驰在东西两个校区中。
蓝忘机似乎习惯了国外的生活,信写的比以前长了。过春节时,也给魏家打过拜年电话。那时家中还没有装电话,事先信上约好了时间在魏长泽单位等电话,接通电话后,他一如既往的寡言,魏无羡说,他在电话那头时不时“嗯”一句。魏无羡说了两分钟,怕国际长途电话费太贵,也就匆匆挂了。
82年10月,魏无羡也走进了CUSPEA考场。次年春天,面试后,他拿到了三所学校的录取和全额奖学金,慎重考虑后,他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
正如一脸捉狭的晓星尘所言,2号楼、3号楼陆续修好。1、2号楼住的都是男生,3号楼分三个独立出入的单位,1单元、2单元也还是男生,3单元的一半楼层住进了女生,另一半楼层空着,尽管人数少,西区好歹有了女生,道路上、食堂里,不再是清一色的和尚了;食堂在扩建,新教学楼在修建中,整个西区已不复往日荒凉,开始有欣欣向荣的气象。
拿到毕业证的那天晚上,11点熄灯后,三栋楼同时陷入了黑暗中。
整个校区一片静谧,只偶尔从水塘方向传来几声蛙鸣。
住着77级毕业生的1号楼突然爆发出一阵喧闹——口哨声、饭盒击打脸盆声、呐喊声……。寂静的夜晚突然间人声鼎沸、沸反盈天,2号楼、3号楼的低年级学生们不知所以,纷纷趴在窗口向外张望。
1号楼突然传出数百人的齐声呐喊, “我们毕业了!”
一阵口哨声、敲打脸盆声响起。
又一阵齐声呐喊,“西区,我们走了。“
这一句口号被重复多遍,呐喊声延绵不绝、此起彼伏。
1号楼有人打开窗口,向下扔东西。更有甚者,有人点燃书本或被单,从窗口掷出。
保卫科已经闻讯赶到,站在楼下拿着手电筒向上照射。保卫科的工作人员抬头向搂上大声吼道,“扔东西的、烧书烧被子的,我都记下寝室号了,学校会扣压你们毕业证的。“
黑暗中的火光目标太大,1号楼不再有人敢明目张胆的从窗口扔燃烧着的物品,但住着毕业生的楼层里依旧大声喧哗着,但不再喊统一的口号,有人喊,有人弹吉他,有人敲脸盆……
一片喧闹中,突然有人唱起了校歌,开始只是一个宿舍的微弱歌声,但加入的宿舍越来越多;几句歌词以后,2号楼也随之轻声哼唱;几乎在2号楼加入的同时,三号楼三单元里也传出女生的歌声。
歌声越来越嘹亮,整个校区的上空响彻着年轻而激情、有些走调但地动山摇的歌声。
校歌唱完后,1号楼里传出致谢声,“谢谢师弟师妹们!”
数百个声音应和,“谢谢师弟师妹们!”
2号楼、3号楼有几个宿舍回复,“师兄们工作顺利!“ ”祝77级师兄们前程似锦!“……
一阵拍桌子、敲脸盆声。
喧闹声中,有个声音突兀地大吼,“蓝忘机,我毕业了,说好一起上大学的,你他妈在哪儿?!”
魏无羡人缘极佳,周围几个宿舍一起跟着他喊,“蓝忘机,你他妈在哪儿?!”
半栋楼一起喊,“蓝忘机,你在哪儿?”
1个多月后,魏无羡生平第一次坐上了飞机,这第一次飞行就是几近20小时的越洋长途飞行——他和思追一起从上海途径东京抵达了纽约肯尼迪机场。
飞机抵达纽约时,已经是夜晚。
排队入关时海关人员看到中国护照,问了很多问题,拿到行李后又被抽查,打开箱子检查了很久,耗费了快两个小时,两人推着行李车步出机场时都是又累又倦。
机场的玻璃幕墙外就是机场车辆专用道,车道上车水马龙,私家车、的士一辆辆地排队开进,在指定区域短暂停留,接到人之后,立即驶离机场。
灯光亮如白昼,明晃晃地照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魏无羡一眼就看到了在这里的等待着的蓝忘机。
魏无羡那班航班的乘客,早已离开机场。现在涌出机场的大概是从架从南美飞来的航班的乘客,乘客们大声说着西班牙语,擦身经过蓝忘机。
蓝忘机微微低着头,一动不动。
魏无羡还没出声招呼,蓝忘机似有所感,抬起头来,便看见了他。
后记:
CUSPEA( 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是1979年-1989年间中国用来选拔派遣学生到美国攻读物理专业研究生的考试。
CUSPEA由李政道和中国物理学界合作创立。当时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不久,高等教育还在重建之中。美国招生使用的成绩单、介绍信等手段在中国高校不常见,其可信性很难评估,TOEFL、GRE也没有在中国开展。
李政道教授在目睹国内科技落后、人才断层的情况下,经多方策划,以自己在美国科学教育界的声望和影响,设立了这项特殊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李政道的游说下,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大学改用CUSPEA选拔中国留学生。
1989年,CUSPEA项目正式结束。
CUSPEA计划凝聚了李政道教授及夫人10年的心血,游说一间间美国大学接受CUSPEA的考试结果,游说学校派教授到中国面试学生,游说学校发放奖学金,甚至游说各学校免除学生申请费(当时一间学校几十美元的申请费对中国家庭是极大的经济负担),李政道教授和夫人呕心沥血、全力以赴。
10年中,每年约有一百名中国物理学子通过CUSPEA到美深造。那时中美关系还处于初级阶段,CUSPEA的研究生在美的生活、学习问题,都由李政道教授及夫人帮忙处理解决。
每年,李政道教授夫妇和CUSPEA学生及其所在学校,仅投寄邮件就尽千封。李政道教授夫妇从书写信件、贴邮票、邮寄邮件都要亲自动手,他们经常把家附近的几个邮筒都塞得满满的,被投诉后,夫妇辆只好推着装满邮件的小车到较远的邮局去投寄。
以前魏无羡和藏色相依为命多年,觉得回家探亲的魏长泽像个偶尔来拜访的远房亲戚,这个亲戚给他带钱带礼物,所以他慷慨地把藏色借给他几天。现在他回到魏长泽和藏色的新家中,处处不习惯——不习惯父母蜜里调油的相处方式、不习惯新家的家居摆设,再加上周围完全没有熟人朋友,他觉得自己象个来探访的远方亲戚家的孩子。
魏长泽和藏色还对他的衣着和发型屡屡发表了意见,在和父母相对两生厌之前,魏无羡果断逃回了学校。
按惯例,大三的学生们应该开始找实验室了,可实验室都在东区,大家都不熟悉相关的情况。魏无羡皮厚胆大,到物理楼里一间间实验室挨个敲门,自我介绍并询问实验室是否需要新学生。敲到第三天,有个老师沉吟着回答,“你可以先来我们实验室看看,暂时没什么活,你可以先在实验室里看看书,看看以后有什么你可以参与的课题。”
魏无羡也不知道这间实验室具体是做什么的,高高兴兴答应了,从此开始了每天带着书本泡实验室的日子。在这里,他第一次听说了CUSPEA。当77级的师兄们向他科普这项考试时,他瞠目结舌听着,恍惚间想起了那个得知蓝忘机要出国的夜晚,生出一股即荒谬又真实的感慨。
校园生活紧张充实,课业之余各种讲座、讨论会层出不穷,自由之风扑面而至,学术追求蔚然成风;学说观点,并行不悖。
实验室、英语、CUSPEA班,魏无羡想办法买了辆旧自行车,每天飞驰在东西两个校区中。
蓝忘机似乎习惯了国外的生活,信写的比以前长了。过春节时,也给魏家打过拜年电话。那时家中还没有装电话,事先信上约好了时间在魏长泽单位等电话,接通电话后,他一如既往的寡言,魏无羡说,他在电话那头时不时“嗯”一句。魏无羡说了两分钟,怕国际长途电话费太贵,也就匆匆挂了。
82年10月,魏无羡也走进了CUSPEA考场。次年春天,面试后,他拿到了三所学校的录取和全额奖学金,慎重考虑后,他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
正如一脸捉狭的晓星尘所言,2号楼、3号楼陆续修好。1、2号楼住的都是男生,3号楼分三个独立出入的单位,1单元、2单元也还是男生,3单元的一半楼层住进了女生,另一半楼层空着,尽管人数少,西区好歹有了女生,道路上、食堂里,不再是清一色的和尚了;食堂在扩建,新教学楼在修建中,整个西区已不复往日荒凉,开始有欣欣向荣的气象。
拿到毕业证的那天晚上,11点熄灯后,三栋楼同时陷入了黑暗中。
整个校区一片静谧,只偶尔从水塘方向传来几声蛙鸣。
住着77级毕业生的1号楼突然爆发出一阵喧闹——口哨声、饭盒击打脸盆声、呐喊声……。寂静的夜晚突然间人声鼎沸、沸反盈天,2号楼、3号楼的低年级学生们不知所以,纷纷趴在窗口向外张望。
1号楼突然传出数百人的齐声呐喊, “我们毕业了!”
一阵口哨声、敲打脸盆声响起。
又一阵齐声呐喊,“西区,我们走了。“
这一句口号被重复多遍,呐喊声延绵不绝、此起彼伏。
1号楼有人打开窗口,向下扔东西。更有甚者,有人点燃书本或被单,从窗口掷出。
保卫科已经闻讯赶到,站在楼下拿着手电筒向上照射。保卫科的工作人员抬头向搂上大声吼道,“扔东西的、烧书烧被子的,我都记下寝室号了,学校会扣压你们毕业证的。“
黑暗中的火光目标太大,1号楼不再有人敢明目张胆的从窗口扔燃烧着的物品,但住着毕业生的楼层里依旧大声喧哗着,但不再喊统一的口号,有人喊,有人弹吉他,有人敲脸盆……
一片喧闹中,突然有人唱起了校歌,开始只是一个宿舍的微弱歌声,但加入的宿舍越来越多;几句歌词以后,2号楼也随之轻声哼唱;几乎在2号楼加入的同时,三号楼三单元里也传出女生的歌声。
歌声越来越嘹亮,整个校区的上空响彻着年轻而激情、有些走调但地动山摇的歌声。
校歌唱完后,1号楼里传出致谢声,“谢谢师弟师妹们!”
数百个声音应和,“谢谢师弟师妹们!”
2号楼、3号楼有几个宿舍回复,“师兄们工作顺利!“ ”祝77级师兄们前程似锦!“……
一阵拍桌子、敲脸盆声。
喧闹声中,有个声音突兀地大吼,“蓝忘机,我毕业了,说好一起上大学的,你他妈在哪儿?!”
魏无羡人缘极佳,周围几个宿舍一起跟着他喊,“蓝忘机,你他妈在哪儿?!”
半栋楼一起喊,“蓝忘机,你在哪儿?”
1个多月后,魏无羡生平第一次坐上了飞机,这第一次飞行就是几近20小时的越洋长途飞行——他和思追一起从上海途径东京抵达了纽约肯尼迪机场。
飞机抵达纽约时,已经是夜晚。
排队入关时海关人员看到中国护照,问了很多问题,拿到行李后又被抽查,打开箱子检查了很久,耗费了快两个小时,两人推着行李车步出机场时都是又累又倦。
机场的玻璃幕墙外就是机场车辆专用道,车道上车水马龙,私家车、的士一辆辆地排队开进,在指定区域短暂停留,接到人之后,立即驶离机场。
灯光亮如白昼,明晃晃地照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魏无羡一眼就看到了在这里的等待着的蓝忘机。
魏无羡那班航班的乘客,早已离开机场。现在涌出机场的大概是从架从南美飞来的航班的乘客,乘客们大声说着西班牙语,擦身经过蓝忘机。
蓝忘机微微低着头,一动不动。
魏无羡还没出声招呼,蓝忘机似有所感,抬起头来,便看见了他。
后记:
CUSPEA( 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是1979年-1989年间中国用来选拔派遣学生到美国攻读物理专业研究生的考试。
CUSPEA由李政道和中国物理学界合作创立。当时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不久,高等教育还在重建之中。美国招生使用的成绩单、介绍信等手段在中国高校不常见,其可信性很难评估,TOEFL、GRE也没有在中国开展。
李政道教授在目睹国内科技落后、人才断层的情况下,经多方策划,以自己在美国科学教育界的声望和影响,设立了这项特殊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李政道的游说下,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大学改用CUSPEA选拔中国留学生。
1989年,CUSPEA项目正式结束。
CUSPEA计划凝聚了李政道教授及夫人10年的心血,游说一间间美国大学接受CUSPEA的考试结果,游说学校派教授到中国面试学生,游说学校发放奖学金,甚至游说各学校免除学生申请费(当时一间学校几十美元的申请费对中国家庭是极大的经济负担),李政道教授和夫人呕心沥血、全力以赴。
10年中,每年约有一百名中国物理学子通过CUSPEA到美深造。那时中美关系还处于初级阶段,CUSPEA的研究生在美的生活、学习问题,都由李政道教授及夫人帮忙处理解决。
每年,李政道教授夫妇和CUSPEA学生及其所在学校,仅投寄邮件就尽千封。李政道教授夫妇从书写信件、贴邮票、邮寄邮件都要亲自动手,他们经常把家附近的几个邮筒都塞得满满的,被投诉后,夫妇辆只好推着装满邮件的小车到较远的邮局去投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