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蓝曦臣一身狼狈,白衬衫上蹭了好几道灰黑的痕迹,裤子也是皱巴巴的。
三人都是又累又饿,蓝忘机先是给哥哥找出了一身干净的睡衣,然后去厨房下面条,剩下蓝曦臣和魏无羡在客厅里面面相觑。
魏无羡没话找话,“大哥你没带钱包,怎么进地铁站的?”
蓝曦臣在外迟迟不归,就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两个熊弟弟,潜意识内想逃避。魏无羡开口前,蓝曦臣颇为紧张,听到是这么一个无厘头的问题,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我在门边站了一会儿,工作人员过来问我是不是钱包丢了或被抢了,没法回家,也不等我回答,就刷卡让我进去了。”
蓝曦臣肯回答,魏无羡也松了一口气,“纽约治安是不好,我也被抢过钱包。”
……
无厘头对话中,蓝曦臣慢慢松弛了下来,他已超过24小时不休不眠,刚才的几个小时内情绪又过于激动,吃完一碗面后, 就在沙发上就睡着了。
蓝忘机不想惊醒哥哥,找出床空调被,给哥哥轻轻盖上。
蓝忘机、魏无羡也是疲惫不堪,洗漱后,回卧室睡下。
第二天一早,蓝忘机醒来,蓝曦臣已经做好了早饭——泡好咖啡、煎好蛋,坐在桌边了。
蓝曦臣脸色没了和煦的微笑,语气也严肃,“时差关系,一早就醒了,索性起来做了早饭。”
蓝忘机低低喊了声“哥哥”,也坐在桌边。
蓝曦臣凝视弟弟,“忘机,你有什么要和我解释的吗?”
蓝忘机淡然道,“没什么好解释的,就是这样。”
蓝曦臣单刀直入,“你们是什么打算?”
蓝忘机正要开口,蓝曦臣换了个问法,问的更详细具体,“我知道你的性子,无羡是什么打算?“
蓝忘机低声回答,“无羡和我是一样的,我们的心思是一样的。“
魏无羡难得自己醒来——比平时在闹钟轰鸣下才勉强爬起来的时间早了两个小时就自动醒来,他一睁眼,就想起昨天发现的事情,捂着脸在床上坐了一会儿,才鼓起勇气出了卧室。
清晨的阳光从窗户洒进客厅,金灿灿的光线暖洋洋地照亮房间,室内的三人尴尬而不知所措。魏无羡和蓝曦臣打了个招呼,早饭都没吃,逃也似地跑到了实验室。
临近中午,蓝忘机打了电话过来,约了时间在校外中餐馆吃午饭。电话里,蓝忘机顿了顿,“和哥哥一起。”
魏无羡只觉得如果自己是猫,估计浑身毛都炸了。
三人刚一走进餐馆,门口等待区的一排椅子上就有一人跳了起来,“魏哥、蓝师兄,这是蓝……蓝大哥吗?蓝大哥怎么来了纽约?”
蓝曦臣脸上下意识地浮现出微笑,循声看了过去。
思追一脸的意外和兴奋,站在三人面前。
蓝忘机事先打电话预约了座位,现在三人变四人,一张四人座正好坐下。
蓝曦臣曾见过思追,对这个热情灵活的小朋友颇有好感,温和问道,“我记得你在另一个学校念书啊?”
思追略为不好意思,“大陆留学生渐渐多了,我们学校今年成立了学生会,我是副主席。春假学生会想组织活动放中文电影,我今天来哥大借录像带。”
蓝忘机把菜单递给蓝曦臣和思追。
思追很热情地介绍,“这是附近最好的一家中餐馆,我每次来哥大,都会要份特价午餐带回家,煮锅米饭可以省着吃两顿,高兴两天。”
思追伸出手指,“这、这、这几道菜都好吃。”
蓝曦臣微微一笑,“好,就点思追的推荐。”
蓝家家训里有“食不言”,尽管在工作环境下很难再保持,尤其蓝曦臣的午餐时间基本是要和客户social或和同事交流工作的,但兄弟间一起吃饭,还是尽量恪守家训,魏无羡平时话多,但眼下情况特殊,他也不太敢挑话头,饭桌上,主要是思追在和其他人交流。
思追先是向蓝曦臣问好,礼节性的寒暄了几分钟之后,再也找不出话题攀谈,他转而和魏无羡交谈了起来。
思追也有段时间没见魏无羡了,先是恭喜魏无羡前段时间连发两篇文章,羡慕之余好奇问,“魏哥,两篇期刊文章基本满足毕业要求了吧,你是不是打算明年毕业?”
蓝曦臣听了,心中一动。
魏无羡实话实说,“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思追当上副主席之后,和其他几个学校的学生负责人偶尔会有联系,相对清楚各个学校中国留学生的动态,思追继续道,“我们当初签的协议说明,CUSPEA的IPA66签证是不能在美国工作的,但是去年毕业的几位师兄都在美国做了博士后……”
魏无羡在科研和有关话题的复印机一般的记忆力重现,“李教授特地和我们提过此事,他的建议是我们都读完博士后再回去。李教授的原话是‘青年博士必须在学术活跃的环境中再经二至六年独立工作的训练,才能渐趋成熟,才能委以重任、解决科技难题和培养新人’,他向教委和科学院提了上述意见,所以去年国家改了方案。”
蓝曦臣第一次见到在专业话题上侃侃而谈的魏无羡,很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魏无羡夹了一筷子土豆丝,补充一句,“生物方向的CUSBEA program、数学方向的陈省身留学项目同理,也都鼓励博士毕业后做几年博士后再回国。”
蓝曦臣听的入神,情不自禁加入谈话,“这和聂明玦的说法一致,不过他的原话是从另一个角度论述的,他说科研人员如果25-30岁还没有突破性成果,科研的路就很难走了。“
蓝忘机也回想了起来,“是对温宁说的吗?”
魏无羡忍不住插嘴,“温宁?”
蓝忘机解释,“去年暑假在哥哥家,温宁向我咨询毕业后是工作还是出国,聂大哥在一旁感慨了这句。”
魏无羡惊讶,“文科不好申请奖学金吧?”
蓝曦臣很清楚温宁的近况,“管理和经贸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文史哲的毕业生出现饱和状态,温宁的专业就业情况不太好,温情的意见是尽量争取出国。香港的太古奖学金每年在国内高校支持两位文科学生去牛津攻读,北大一位,复旦一位,温宁在系里专业成绩名列前茅,有一定的机会。”
魏无羡更加惊讶,“大哥你怎么这么清楚?再说,温情一向宝贝弟弟,她舍得?”
蓝曦臣解释,“当年忘机辅导过温宁的功课,温情很感激,我们出国后的那几年,她逢年过节都给叔父打个电话问候,有时还邮寄点月饼年货。我和温宁现在都在上海,叔父叮嘱我时不时关心一下他的近况。”
突然间,蓝曦臣心中一软,感触万千,“叔父不用叮嘱的,我很喜欢温宁,也很愿意帮帮温情,哥哥姐姐对弟弟,心意是一样的。“
和思追的巧遇,意外地打破三人之间的尴尬僵局,尤其蓝曦臣和魏无羡之间对话自然了很多。
思追心细,言谈中尽量绕开蓝忘机和魏无羡的关系。但蓝曦臣的语言颇有技巧,谈话的方式、技巧碾压思追,一段饭下来,不动声色套出了不少信息。
学校里华人圈子很小,不时的有人过来和魏无羡打招呼,和魏无羡打招呼的人一般都顺带着和蓝忘机”嗨“一声,甚至有人和蓝曦臣也问了个好。
蓝曦臣自始至终微笑应对。
午饭后,思追拎着蓝曦臣特意给他另叫的一份特价午餐, 再三道谢后回学校了,怂人魏无羡继续躲回实验室。
蓝曦臣回到弟弟家中,打了电话给酒店,把从明晚起的预订全部取消了,好在这次预订并没有要求事先付定金或提供信用卡信息,蓝曦臣只说明了姓名、预订日期,几句话就取消了。
蓝曦臣打完这个电话,放下话筒凝视弟弟,“忘机,哥哥在你这儿住两周,你没意见吧?”
后记:
CUSBEA, 继 CUSPEA 项目发起以后,华裔分子生物学家、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吴瑞教授( Ray Wu )发起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 China - United States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生命科学领域最早的国家公派留学项目。 CUSBEA 开始于1981年,结束于1989年,短短八年间共招收400余名顶尖的中国学生赴美学习研究生课程。
CUSPEA、CUSBEA均属于公派留学项目。
陈省身项目、太古奖学金(每年只在北大、复旦招两名学生)分别是针对数学、文科专业的奖学金。
1981年12月,中国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首次举行托福考试,第一次将美国标准化考试引入中国。随着标准化考试(TOEFL & GRE)进入中国,从生化物理到哲史文科,出国成为名校各专业毕业生的奋斗目标。公派留学之外,自费留学盛行。
八十年代初,大学生毕业生直接进入部级单位工作。1988年春,大学毕业生的“双向选择“开始在小规模内摸索实行。大学毕业生”包分配“制度逐步受到挑战。
三人都是又累又饿,蓝忘机先是给哥哥找出了一身干净的睡衣,然后去厨房下面条,剩下蓝曦臣和魏无羡在客厅里面面相觑。
魏无羡没话找话,“大哥你没带钱包,怎么进地铁站的?”
蓝曦臣在外迟迟不归,就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两个熊弟弟,潜意识内想逃避。魏无羡开口前,蓝曦臣颇为紧张,听到是这么一个无厘头的问题,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我在门边站了一会儿,工作人员过来问我是不是钱包丢了或被抢了,没法回家,也不等我回答,就刷卡让我进去了。”
蓝曦臣肯回答,魏无羡也松了一口气,“纽约治安是不好,我也被抢过钱包。”
……
无厘头对话中,蓝曦臣慢慢松弛了下来,他已超过24小时不休不眠,刚才的几个小时内情绪又过于激动,吃完一碗面后, 就在沙发上就睡着了。
蓝忘机不想惊醒哥哥,找出床空调被,给哥哥轻轻盖上。
蓝忘机、魏无羡也是疲惫不堪,洗漱后,回卧室睡下。
第二天一早,蓝忘机醒来,蓝曦臣已经做好了早饭——泡好咖啡、煎好蛋,坐在桌边了。
蓝曦臣脸色没了和煦的微笑,语气也严肃,“时差关系,一早就醒了,索性起来做了早饭。”
蓝忘机低低喊了声“哥哥”,也坐在桌边。
蓝曦臣凝视弟弟,“忘机,你有什么要和我解释的吗?”
蓝忘机淡然道,“没什么好解释的,就是这样。”
蓝曦臣单刀直入,“你们是什么打算?”
蓝忘机正要开口,蓝曦臣换了个问法,问的更详细具体,“我知道你的性子,无羡是什么打算?“
蓝忘机低声回答,“无羡和我是一样的,我们的心思是一样的。“
魏无羡难得自己醒来——比平时在闹钟轰鸣下才勉强爬起来的时间早了两个小时就自动醒来,他一睁眼,就想起昨天发现的事情,捂着脸在床上坐了一会儿,才鼓起勇气出了卧室。
清晨的阳光从窗户洒进客厅,金灿灿的光线暖洋洋地照亮房间,室内的三人尴尬而不知所措。魏无羡和蓝曦臣打了个招呼,早饭都没吃,逃也似地跑到了实验室。
临近中午,蓝忘机打了电话过来,约了时间在校外中餐馆吃午饭。电话里,蓝忘机顿了顿,“和哥哥一起。”
魏无羡只觉得如果自己是猫,估计浑身毛都炸了。
三人刚一走进餐馆,门口等待区的一排椅子上就有一人跳了起来,“魏哥、蓝师兄,这是蓝……蓝大哥吗?蓝大哥怎么来了纽约?”
蓝曦臣脸上下意识地浮现出微笑,循声看了过去。
思追一脸的意外和兴奋,站在三人面前。
蓝忘机事先打电话预约了座位,现在三人变四人,一张四人座正好坐下。
蓝曦臣曾见过思追,对这个热情灵活的小朋友颇有好感,温和问道,“我记得你在另一个学校念书啊?”
思追略为不好意思,“大陆留学生渐渐多了,我们学校今年成立了学生会,我是副主席。春假学生会想组织活动放中文电影,我今天来哥大借录像带。”
蓝忘机把菜单递给蓝曦臣和思追。
思追很热情地介绍,“这是附近最好的一家中餐馆,我每次来哥大,都会要份特价午餐带回家,煮锅米饭可以省着吃两顿,高兴两天。”
思追伸出手指,“这、这、这几道菜都好吃。”
蓝曦臣微微一笑,“好,就点思追的推荐。”
蓝家家训里有“食不言”,尽管在工作环境下很难再保持,尤其蓝曦臣的午餐时间基本是要和客户social或和同事交流工作的,但兄弟间一起吃饭,还是尽量恪守家训,魏无羡平时话多,但眼下情况特殊,他也不太敢挑话头,饭桌上,主要是思追在和其他人交流。
思追先是向蓝曦臣问好,礼节性的寒暄了几分钟之后,再也找不出话题攀谈,他转而和魏无羡交谈了起来。
思追也有段时间没见魏无羡了,先是恭喜魏无羡前段时间连发两篇文章,羡慕之余好奇问,“魏哥,两篇期刊文章基本满足毕业要求了吧,你是不是打算明年毕业?”
蓝曦臣听了,心中一动。
魏无羡实话实说,“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思追当上副主席之后,和其他几个学校的学生负责人偶尔会有联系,相对清楚各个学校中国留学生的动态,思追继续道,“我们当初签的协议说明,CUSPEA的IPA66签证是不能在美国工作的,但是去年毕业的几位师兄都在美国做了博士后……”
魏无羡在科研和有关话题的复印机一般的记忆力重现,“李教授特地和我们提过此事,他的建议是我们都读完博士后再回去。李教授的原话是‘青年博士必须在学术活跃的环境中再经二至六年独立工作的训练,才能渐趋成熟,才能委以重任、解决科技难题和培养新人’,他向教委和科学院提了上述意见,所以去年国家改了方案。”
蓝曦臣第一次见到在专业话题上侃侃而谈的魏无羡,很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魏无羡夹了一筷子土豆丝,补充一句,“生物方向的CUSBEA program、数学方向的陈省身留学项目同理,也都鼓励博士毕业后做几年博士后再回国。”
蓝曦臣听的入神,情不自禁加入谈话,“这和聂明玦的说法一致,不过他的原话是从另一个角度论述的,他说科研人员如果25-30岁还没有突破性成果,科研的路就很难走了。“
蓝忘机也回想了起来,“是对温宁说的吗?”
魏无羡忍不住插嘴,“温宁?”
蓝忘机解释,“去年暑假在哥哥家,温宁向我咨询毕业后是工作还是出国,聂大哥在一旁感慨了这句。”
魏无羡惊讶,“文科不好申请奖学金吧?”
蓝曦臣很清楚温宁的近况,“管理和经贸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文史哲的毕业生出现饱和状态,温宁的专业就业情况不太好,温情的意见是尽量争取出国。香港的太古奖学金每年在国内高校支持两位文科学生去牛津攻读,北大一位,复旦一位,温宁在系里专业成绩名列前茅,有一定的机会。”
魏无羡更加惊讶,“大哥你怎么这么清楚?再说,温情一向宝贝弟弟,她舍得?”
蓝曦臣解释,“当年忘机辅导过温宁的功课,温情很感激,我们出国后的那几年,她逢年过节都给叔父打个电话问候,有时还邮寄点月饼年货。我和温宁现在都在上海,叔父叮嘱我时不时关心一下他的近况。”
突然间,蓝曦臣心中一软,感触万千,“叔父不用叮嘱的,我很喜欢温宁,也很愿意帮帮温情,哥哥姐姐对弟弟,心意是一样的。“
和思追的巧遇,意外地打破三人之间的尴尬僵局,尤其蓝曦臣和魏无羡之间对话自然了很多。
思追心细,言谈中尽量绕开蓝忘机和魏无羡的关系。但蓝曦臣的语言颇有技巧,谈话的方式、技巧碾压思追,一段饭下来,不动声色套出了不少信息。
学校里华人圈子很小,不时的有人过来和魏无羡打招呼,和魏无羡打招呼的人一般都顺带着和蓝忘机”嗨“一声,甚至有人和蓝曦臣也问了个好。
蓝曦臣自始至终微笑应对。
午饭后,思追拎着蓝曦臣特意给他另叫的一份特价午餐, 再三道谢后回学校了,怂人魏无羡继续躲回实验室。
蓝曦臣回到弟弟家中,打了电话给酒店,把从明晚起的预订全部取消了,好在这次预订并没有要求事先付定金或提供信用卡信息,蓝曦臣只说明了姓名、预订日期,几句话就取消了。
蓝曦臣打完这个电话,放下话筒凝视弟弟,“忘机,哥哥在你这儿住两周,你没意见吧?”
后记:
CUSBEA, 继 CUSPEA 项目发起以后,华裔分子生物学家、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吴瑞教授( Ray Wu )发起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 China - United States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生命科学领域最早的国家公派留学项目。 CUSBEA 开始于1981年,结束于1989年,短短八年间共招收400余名顶尖的中国学生赴美学习研究生课程。
CUSPEA、CUSBEA均属于公派留学项目。
陈省身项目、太古奖学金(每年只在北大、复旦招两名学生)分别是针对数学、文科专业的奖学金。
1981年12月,中国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首次举行托福考试,第一次将美国标准化考试引入中国。随着标准化考试(TOEFL & GRE)进入中国,从生化物理到哲史文科,出国成为名校各专业毕业生的奋斗目标。公派留学之外,自费留学盛行。
八十年代初,大学生毕业生直接进入部级单位工作。1988年春,大学毕业生的“双向选择“开始在小规模内摸索实行。大学毕业生”包分配“制度逐步受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