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救命恩人一心求死
第十一章 初见帝后
    未央宫宫顶上面的琉璃瓦片在正午的太阳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这种琉璃瓦片宫殿还是当初魏隋时候国君建立的,后来汪家马蹄踏入皇城后,舍不得放火烧掉这一座好宫殿,便细心保留下来。

    冯薇薇眯了眯眼睛,感觉眼前白花花一片,头顶处马上伸过来一把伞遮住了反光,她看了看身边的段萧柏,没有言语。

    段萧柏举着遮阳伞,一派清闲姿态:“这样感觉会不会好点?”

    “好多了,”冯薇薇感觉自己的一颗心在胸膛里疯狂跳动,又忍不住皱了下眉头:“我心跳有些快。”

    段萧柏道:“以前有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以前?冯薇薇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不记得了。”

    两个人之间短暂的沉默了一会儿,一位小太监快步走过来,弯着腰尖着嗓子:“段大人,皇上让二位现在进去呢!”

    未央宫是何皇后如今居住的地方,帝后感情深厚,前朝无事的时候,皇上通常都会在未央宫内陪皇后。

    段萧柏踏入内殿,朝内殿正中央端坐的皇帝行了一个礼,冯薇薇跟在他旁边,也依葫芦画瓢的行了一个礼。

    一声轻笑在殿内响起,随即响起一道婉约的女声:“这位仙姑就是段大人找的世外高人吗?看着倒是寻常女儿家模样。”

    冯薇薇抬起头望向高位一侧的女人,女人穿着一身近乎偏暗红的衣裙,头发松松挽起,头上除了一根金钗,并无过多装饰,看她望过来,也含笑看过去。

    然后女人的笑容凝固在脸上,有些结巴:“这,这是……”未完的话消失在惊愕的语气里。

    冯薇薇垂下眼皮,低声道:“让皇后娘娘受惊了。”

    段萧柏垂手站在一侧,不语。

    皇后娘娘很快反应过来,又开始笑道:“无妨无妨,本宫见识浅陋,并无冒犯之意,仙姑可别见怪。”

    “民女惶恐。”

    “段爱卿,”沉默寡言的皇帝此刻开口道:“你和这位仙姑倒是相配,没事总是要惶恐一番。”

    段萧柏脸上带着笑意:“皇上又要拿臣打趣了。”

    “说的是,”皇帝对着冯薇薇道:“朕向来爱拿段爱卿玩笑,若是冒犯了仙姑,还请仙姑不要见怪。”

    冯薇薇嘴角扯起一个笑:“天子威严在上,民女不敢见怪?民女身在未央宫外,就已经心跳不止了,更别提现在站在皇上面前,更是心跳如雷。”

    “哦?”皇帝身体微微向前屈,摆出一个很感兴趣的姿态:“仙姑也怕天子威严?”

    “民女不是仙姑,”冯薇薇摇摇头:“皇上乃天命之人,是上天注定的,有真龙血缘,民女只是俗世中的俗人一枚,敬畏天地,自然也敬畏天子威严。”

    皇帝听了这话,抚掌微微一笑,对着皇后道:“秀云,你且同这位姑娘好好说上一番。”然后他看着段萧柏,若有所思道:“是福是祸,朕就赌一赌吧!”

    皇家既想通过民间组织获得人心,又忌惮这种神佛组织藐视皇家威严,不得已之下,只好请求亲信段萧柏来办这种事情。

    段萧柏低头看地面:“皇上是天选之人,有真龙护体,上天定会庇佑我大贞国。”

    秀云是何皇后的闺名,听了这话,和皇帝相视一笑,便起身摆驾偏殿。

    德武七年,圣上登基,正值大贞国根基不稳阶段,开国皇帝好战,灭了魏隋朝,还要把周边小国一一征服,百姓们刚从一个火坑里跳出来,来不及庆祝新朝建立,就又要被迫跳入另一个火坑中去。

    当今圣上登基之后,首先便和周边小国协议停战,修生养息,赢得了民众的爱戴。先帝在位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首当其冲的道家和佛教以及墨家最先受到冲击,据史官记载,当时光关闭长乐城的佛寺就高达三百家,全国二三十万人下落不明,圣上登基之后,在何丞相的建议下,为了巩固民心,其二就是恢复佛教和道教之类的存在地位,因为除了朝廷,最具有全国性的组织就是道教和佛教之类的了。

    然而所谓的福祸相依,民心是巩固了,可是随之而来的陈年旧事反而成了有心之人的护甲,当年朝阳门事件又一次的被拎了出来。

    这些是当晚段萧柏同冯薇薇说道的一桩旧事,冯薇薇活了许久,对于朝代更换皇家秘史早无好奇之心,然而段萧柏话锋一转:“冯姑娘难道不想知道自己为何容颜不改吗?”

    冯薇薇心里微微一动,继续听他道:“十七年前段某初见姑娘,便是如此外表,十七年后见姑娘,仍是如此,段某斗胆猜测,或许再往前推,几百年来姑娘的外表一直如此,从未变过。”

    冯薇薇依旧不语,只是盯紧了段萧柏,两只眼珠子漆黑如墨,只需一眼,似乎就可沉溺其中,压下心中突如其来的恐惧,段萧柏继续道:“如今宫中有一奇闻,段某觉得,姑娘不像俗世之人,那人也不是俗世之人,且与阴曹地府有关,姑娘难道不想前去探看一番?也许可解自己身世之谜。”

    冯薇薇直起身子,眯着眼睛看他:“你就认定我很好奇自己的身世?”

    “段某只是觉得,一个人若是明明白白的活久了,要么淡然处世,要么游戏人间,可一个人若是糊里糊涂的活久了,定然对周围一切全无兴趣,姑娘瞧着就是这么个状态,我猜姑娘大概对自己的来历还是存有一丁点兴趣的,只是这几百年来都无要领,如今有这么一个机会在前,就看姑娘是否把握了。”

    冯薇薇淡淡道:“你挺会猜。”

    段萧柏听了此话,知道自己所求之事有眉目,就笑:“横竖姑娘吃不了亏,无非是去听一段往事,看一个人而已。”

    “你不要框我,我虽然看着傻,但是活了这么久,心眼还是有的,皇家的事情,是我听了就能抽身走的?”冯薇薇盯着屋里的蜡烛火焰,火焰跳跃着,映在她的眼珠子上面,像是进入无底黑洞,看不出一丝被反射的亮光,她一点儿不怕死,若是能求得一死,倒也了了心愿,只是不愿被人稀里糊涂算计着去死,这样的死没有意思。

    段萧柏看着她,良久之后,道:“段某自知在冯姑娘面前说这些话可笑,姑娘的本事段某是领略过的,但是段某还是想给姑娘做一个承诺,若是姑娘无法帮忙,段某定不会让皇上为难姑娘,这一点,还请姑娘相信段某。”

    何皇后今年三十五岁,笑起来的时候眼角泛起些许皱纹,她的长相偏向于温婉大气类型,和玲珑的气质相似,但是比玲珑多了一份久居高位的气势。

    偏殿内除了几位宫女,再无其他人,待到宫女们上了新茶上来,何皇后干脆把宫女们也赶出去,殿内燃烧着沉香木块,散发出一股木头的清香,冯薇薇深深吸了一口气,突然开口道:“这是为了见我特意燃烧的?”

    帝后生活俭约,有魏隋国教训在前,所以自登基以来一直奉行“朴素”的生活方式。上到国君,下到官员,无一不勤俭节约。

    民间茶楼里流传无数个帝后勤俭的故事,其中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德武九年春节的一桩趣事。

    德武九年春节,帝觉得自己上位以后,治理国家劳心劳力,应该要好好犒劳自己一番,于是借着春节的由头,他命宫女在宫内点上无数蜡烛和油灯,将皇宫装扮的灯火辉煌,欲与天上繁星相比。

    百官之中有不少是前朝遗留老臣,帝一视同仁,唯才是用,从不因为老臣出身而轻视他们,宫内宴会上,帝微醺,问吏部侍郎马石马大人:“朕这皇宫的布置比起之前魏隋国如何?”

    马石犹犹豫豫不肯回答,只道:“回皇上,一个是亡国之君,一个是造基之主,本来就是两个极端,不可比。”

    帝不满意这个回答,逼问道:“爱卿实话实话罢。”

    马石见推辞不过,便老老实实道:“回皇上,魏隋朝六年除夕夜,在宫中设宴,命百官参加,前朝皇帝命宫人在殿前摆上几十堆篝火,篝火用沉香木点燃,往篝火上喷洒一种叫“甲煎”的一种油料,这样火焰上可高达几仗,香飘几十里。这些篝火一晚上就能烧掉二百多车沉香木,那个时候宫殿里面不点这个蜡烛,也不点这个油灯,而是用百余个夜明珠,置放于各个角落,把宫殿通照如白昼那么亮,因为没有点蜡烛,也就没有这个气味。”

    众人听了这些话,遐想其场面,久久不语,帝也沉默良久,宴席上一片安静,最后段萧柏站了起来,拱手道:“臣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帝纳闷:“段爱卿,朕有何喜?”

    段萧柏微微一笑:“大贞国如今国泰民安,皇上自然可以做到像前朝皇帝一样奢靡,但是皇上没有,难道是皇上做不到吗?非也,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百姓得如此圣君,是百姓的喜,圣上有如此境界,是大贞国的喜,这两喜难道不是皇上的喜?所以臣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帝龙颜大悦,宴席上的气氛顿时又喜乐起来,君臣共饮,一派祥和。

    这些事情且不论真假,至少帝后勤俭是深入人心的。何皇后听了此话,笑道:“冯姑娘快人快语,本宫这些雕虫小技倒是有些丢人现眼了。”

    冯薇薇垂头道:“皇后娘娘,我的事情,段大人大概也给您和皇上说过了,您就有话直说吧,反正我也活的够久了,若是冒犯皇家威严就能让我一死,倒也是件好事。”

    何皇后认真的看着她:“昔日秦始皇几次东渡,只求长生不老,而你长命却要一心求死,真是各有各的难处!也罢,皇上不愿亲自来说出口的事情,本宫且与姑娘说一番吧。”她从云榻上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款款移步到冯薇薇对面,沉声道:“冯姑娘可知沈温这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