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痕迹
汪屹山并没有立刻作出回答,很显然,郑凡弥意料之外的提议让他慌了神。
“郑凡弥,这太突然了,我需要……”
时间。
“当然,在你给我答复之前我不会再提这个话题。”郑凡弥能够充分理解他的心境,很配合地点头,解开安全带准备下车,“谢谢你的晚餐,也谢谢你送我回来,回去路上小心。”
“嗯,再见。”
“下周见。”
郑凡弥一进门就碰到了从厨房出来的张丽丽女士,她坐在玄关口的矮凳上换鞋,张丽丽又一次提到她还不找对象的事。
“楼上的欣雨比你小两岁,人国庆的时候都带男朋友回家了。你呢,连男朋友的人影都没见着,除了上班就是宅家里,最多跟嘉心她们出去玩。叫你相亲跟要你命似的,怎么,你是打算等爱情主动找上门来吗?”
“郑凡弥,你已经二十六了。虽然咱们家条件不错,可是女孩子的试婚黄金年龄就那么几年,你这时候不抓紧机会好好挑,再过两年就变成人家挑你啦!”
按照惯例,郑凡弥在这时候只会装聋作哑头都不偏地一路直行回房间。可是今天,她不仅把张丽丽的话听进去了,还学会了开口反驳。
“张丽丽女士,首先,我是二十六岁,不是三十六更不是十六岁,我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选择负责。其次,我希望您偶尔也能稍微换位思考一下,或者说,跳出你们这一辈的思维模式,站在我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最后,我晚上是跟我的高中同学吃饭——我以前喜欢过他,现在正在努力追。等有好的进展了我再来向您汇报。”
郑凡弥脸不红心不跳,一口气说完这通信息含量极大的话,丢下愣在原地资料不可置信模样的张丽丽,径直回了房间。
还没忘锁门。
大概是郑凡弥的话太让人震惊,张丽丽难得没有再提这个话题。家里安安静静,连郑家明养的一缸子的热带鱼都漂亮了不少。
郑凡弥度过了一个非常惬意的周六。
周日清晨,郑凡弥半梦半醒地接到了汪屹山的电话,“刚刚接到警情,有人在东水门巷口的车里发现了一具尸体。”
困意瞬间消散,郑凡弥几乎是立刻从床上坐起来,打开衣柜随便抓了件衣服就往身上套。
“知道了,我马上跟我同事讲,现场见。”
通话结束,手机返回到桌面。刚过六点的清晨,窗外灰蒙蒙一片。
是个大雾天。
郑凡弥和摄制组的其他同事几乎是前后脚距离到的案发现场。民警拉了警戒线维持秩序,周边围了好多闻讯而来的群众,议论纷纷。
汪屹山跟中心的另外两个同事在做现场勘察,郑凡弥一行人则是出示了电视台的工作证,进了警戒圈内开始拍摄。
平海县开始入秋,接连几天都在降温。郑凡弥穿了件针织衫,可在见到尸体正面的瞬间还是觉得浑身发颤。
她做记者的时候跑过台风泥石流等恶劣自然灾害的现场,也见过严重车祸血流一地的血腥场面,但杀人案现场却是头一回。
头有些晕,胃里不断反着酸意,郑凡弥忍着这股不适,直到汪屹山结束现场工作。
“呕——”
郑凡弥跑去角落里吐了。但她没吃早饭,洗漱完就直接过来了,胃里空空一片,她只觉得嘴里发苦。
一瓶刚开了盖的矿泉水被人递到她手边,还有一颗薄荷糖,“漱下口,然后把糖吃了,会舒服一些。”
是汪屹山。
“我头一回做现场的时候吐得比你还厉害,后来见多了,就习惯了。”
他已经脱了方才工作时用的一次性橡胶手套,秋季常服的袖子被挽到了肘关节下面一点的位置,露出一小截手臂,肌肉线条流畅又紧实。
“拍刑侦纪录片,跑现场和看尸体是不可避免的,后面可能还会有更暴力严重的案件发生。”
“很多时候我们是顾不上你们的。”
汪屹山这番话说的直白了当,很不客气,但都是事实。郑凡弥一直很清楚拍摄开始后他们将会面临的情况,也早就做了心理准备。
只是身体反应来得过于猛烈,她没办法控制。
“抱歉,我确实是第一次见尸体。后面会习惯的,尽量做到不给你们添麻烦。”
“没事,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报案人同样也是第一目击者,他是东水门巷子附近的居民,在这边租了间店面做粮油批发。
“我过来的时候这辆车就停在我店门口,我没办法进去开门,就想看看车上有没有移车电话,没想到却看到了死人。”
“大清早的,晦气死了。遭罪哦。”
一群人回到鉴定中心,死者身份很快明确了。
林某,今年43岁,系平海县一化工厂的厂长。民警第一时间通知了家属,他的妻子和儿子来得很快,蹲在中心前厅痛哭。
尸体交由法医进行尸检,汪屹山进了另一间实验室做物证检验鉴定。
罪犯看起来是个新手,也许是第一次行凶也说不定。
车子停的位置是监控死角,大概是戴了手套,所以车上及周边并没有发现除死者之外的第二人指纹。可现场残留的衣物纤维、毛发和脚印却明显是来自两个人。
可以直接确定的是,尸体所在的那辆车就是作案现场。
根据脚印长度初步推算,凶手是位身高175左右的男性。等DNA鉴定结果出来,就基本可以确定作案凶手了。
法医出具了尸检报告,死因是由机械性暴力作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死亡。尸体脖子上有两道很深的勒痕,颜色已经变成很深的紫红色了。
明显是被人用绳子活活勒死的。
林某的死相很惨,凸眼张嘴,死不瞑目。郑凡弥回想起清晨大雾里的那一幕,只觉恶寒袭来。
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才会下此狠手。
经由现场发现的毛发检测出的DNA在公安系统的数据库里找到了对比结果,来自一位年过而立的杨姓男子。
凑巧的是,这位杨某曾在死者的化工厂里上班,在弟弟去世后辞掉了工作。
警方在案件走访调查中得知杨某的弟弟生前也在该化工厂上班,死于一场突发的爆炸事故。系统档案里也记载了年初的那场化工厂特大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10余人受伤。
直接原因是企业未按规定委托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检验维修。
人证物证俱全,杨某索性认罪,承认自己是为了帮弟弟复仇才用粗绳将林某勒死。
两个不眠夜,东水门巷口杀人案结案了。
汪屹山在案件结束后的拍摄里说了这么一段话,“人只要活着就会留下痕迹,而恰是这些不被在意的细微存在,才令案件有了突破和转折的机会。”
他、她和他们,也正是一直在为这个目的,不断地坚持和奋斗着。
纪录片拍摄告一段落,摄制组的成员松了一口气。临近双十一,最近大家都在讨论要买什么,以及怎么凑单才最优惠。
有部评分很高的外语片也即将上映,影院工作的朋友送了郑凡弥两张电影票,时间在周六晚。
郑凡弥微信上问汪屹山是否有空,附加信息是某瓣上这部电影的评分和网友写的影评。
【我看了预告片,感觉挺不错的。刚好朋友送了我两张票,在周六晚上。你那天有空吗?】
下班点,汪屹山过了十几分钟才回消息。
【有空的,我到时候去接你。】
【好。】
明明才周二,郑凡弥的心已经飞快地奔向周六晚。她兴奋地睡不着觉,把自己整个人裹在被子里失声尖叫。
有期盼的日子总是过得比较快,即便是难捱的工作日,也像水流一般淌过。
郑凡弥周六起了个大早,吃完早饭去小区门口做头发。她早早预约了店里的发型总监,打算以全新的形象去见自己的心上人。
她修了发尾,染了头漂亮的茶棕色,显得发质极佳,减龄又显白。
郑家明和张丽丽上周末自驾去南昌玩了,留郑凡弥一个人在家。她从理发店出来后又去了趟超市,采购了些鲜蔬和速冻食品,又提了一打小青柠汁,打算把冰箱填满。
中午她做了虾仁滑蛋和口蘑汤,简直要鲜掉眉毛。
因为心情好,连着胃口大开,郑凡弥比平时多吃了半碗饭。
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期待着夜晚的到来。
电影八点开场,汪屹山微信上说六点去接郑凡弥吃饭。
郑凡弥花了半小时化了个精致又完整的妆容,拆了日抛,带了单簇假睫毛,可见其用心程度。
上一次化全妆还是半年前,她去参加台里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的婚礼。
汪屹山定的餐厅是家江南菜馆,郑凡弥之前和易嘉心吃过一次,味道挺好,但价格偏贵。
性价比不高。
如果用来约会,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他们享用了一顿美味又精致的晚饭,电影开场前,汪屹山还在影院隔壁的奶茶店买了一杯果茶和一杯奶茶。
“你挑一杯喜欢的,剩下的给我。”
郑凡弥选了柠檬西柚果茶,刚吃过饭,她偏好于喝一些清凉爽口的饮品。
汪屹山今晚过于贴心和周道,郑凡弥的直觉告诉她,电影落幕后,她应该能揭晓那个“提议”的答案了。
她心神不宁地看完了整部影片,情节没看进去多少,光顾着关注身旁的汪屹山了。
看完电影,汪屹山开车送郑凡弥回家。和上次不同,这一次他也下车了,两单手插在裤兜里,另一只手不太自然地挠了挠耳朵。
“晚上吃得有点多,下来走走。”
郑凡弥装作不知道,两手背在身后,慢悠悠地和他并肩往家楼下走,庆幸夜色掩饰了她的欢欣雀跃。
夜风好温柔,昏黄路灯把两人的身影拉得细细长长,沿途一直并肩,紧紧依偎。
他们在郑凡弥住的那栋楼停下。
汪屹山舒了口气,转过身和郑凡弥面对面,目光熠熠盛过漫天星子。
“郑凡弥,我想过了。”
“如果你的想法还是跟那天晚上一样——”
“我们试一下吧,认真地。”
“郑凡弥,这太突然了,我需要……”
时间。
“当然,在你给我答复之前我不会再提这个话题。”郑凡弥能够充分理解他的心境,很配合地点头,解开安全带准备下车,“谢谢你的晚餐,也谢谢你送我回来,回去路上小心。”
“嗯,再见。”
“下周见。”
郑凡弥一进门就碰到了从厨房出来的张丽丽女士,她坐在玄关口的矮凳上换鞋,张丽丽又一次提到她还不找对象的事。
“楼上的欣雨比你小两岁,人国庆的时候都带男朋友回家了。你呢,连男朋友的人影都没见着,除了上班就是宅家里,最多跟嘉心她们出去玩。叫你相亲跟要你命似的,怎么,你是打算等爱情主动找上门来吗?”
“郑凡弥,你已经二十六了。虽然咱们家条件不错,可是女孩子的试婚黄金年龄就那么几年,你这时候不抓紧机会好好挑,再过两年就变成人家挑你啦!”
按照惯例,郑凡弥在这时候只会装聋作哑头都不偏地一路直行回房间。可是今天,她不仅把张丽丽的话听进去了,还学会了开口反驳。
“张丽丽女士,首先,我是二十六岁,不是三十六更不是十六岁,我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选择负责。其次,我希望您偶尔也能稍微换位思考一下,或者说,跳出你们这一辈的思维模式,站在我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最后,我晚上是跟我的高中同学吃饭——我以前喜欢过他,现在正在努力追。等有好的进展了我再来向您汇报。”
郑凡弥脸不红心不跳,一口气说完这通信息含量极大的话,丢下愣在原地资料不可置信模样的张丽丽,径直回了房间。
还没忘锁门。
大概是郑凡弥的话太让人震惊,张丽丽难得没有再提这个话题。家里安安静静,连郑家明养的一缸子的热带鱼都漂亮了不少。
郑凡弥度过了一个非常惬意的周六。
周日清晨,郑凡弥半梦半醒地接到了汪屹山的电话,“刚刚接到警情,有人在东水门巷口的车里发现了一具尸体。”
困意瞬间消散,郑凡弥几乎是立刻从床上坐起来,打开衣柜随便抓了件衣服就往身上套。
“知道了,我马上跟我同事讲,现场见。”
通话结束,手机返回到桌面。刚过六点的清晨,窗外灰蒙蒙一片。
是个大雾天。
郑凡弥和摄制组的其他同事几乎是前后脚距离到的案发现场。民警拉了警戒线维持秩序,周边围了好多闻讯而来的群众,议论纷纷。
汪屹山跟中心的另外两个同事在做现场勘察,郑凡弥一行人则是出示了电视台的工作证,进了警戒圈内开始拍摄。
平海县开始入秋,接连几天都在降温。郑凡弥穿了件针织衫,可在见到尸体正面的瞬间还是觉得浑身发颤。
她做记者的时候跑过台风泥石流等恶劣自然灾害的现场,也见过严重车祸血流一地的血腥场面,但杀人案现场却是头一回。
头有些晕,胃里不断反着酸意,郑凡弥忍着这股不适,直到汪屹山结束现场工作。
“呕——”
郑凡弥跑去角落里吐了。但她没吃早饭,洗漱完就直接过来了,胃里空空一片,她只觉得嘴里发苦。
一瓶刚开了盖的矿泉水被人递到她手边,还有一颗薄荷糖,“漱下口,然后把糖吃了,会舒服一些。”
是汪屹山。
“我头一回做现场的时候吐得比你还厉害,后来见多了,就习惯了。”
他已经脱了方才工作时用的一次性橡胶手套,秋季常服的袖子被挽到了肘关节下面一点的位置,露出一小截手臂,肌肉线条流畅又紧实。
“拍刑侦纪录片,跑现场和看尸体是不可避免的,后面可能还会有更暴力严重的案件发生。”
“很多时候我们是顾不上你们的。”
汪屹山这番话说的直白了当,很不客气,但都是事实。郑凡弥一直很清楚拍摄开始后他们将会面临的情况,也早就做了心理准备。
只是身体反应来得过于猛烈,她没办法控制。
“抱歉,我确实是第一次见尸体。后面会习惯的,尽量做到不给你们添麻烦。”
“没事,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报案人同样也是第一目击者,他是东水门巷子附近的居民,在这边租了间店面做粮油批发。
“我过来的时候这辆车就停在我店门口,我没办法进去开门,就想看看车上有没有移车电话,没想到却看到了死人。”
“大清早的,晦气死了。遭罪哦。”
一群人回到鉴定中心,死者身份很快明确了。
林某,今年43岁,系平海县一化工厂的厂长。民警第一时间通知了家属,他的妻子和儿子来得很快,蹲在中心前厅痛哭。
尸体交由法医进行尸检,汪屹山进了另一间实验室做物证检验鉴定。
罪犯看起来是个新手,也许是第一次行凶也说不定。
车子停的位置是监控死角,大概是戴了手套,所以车上及周边并没有发现除死者之外的第二人指纹。可现场残留的衣物纤维、毛发和脚印却明显是来自两个人。
可以直接确定的是,尸体所在的那辆车就是作案现场。
根据脚印长度初步推算,凶手是位身高175左右的男性。等DNA鉴定结果出来,就基本可以确定作案凶手了。
法医出具了尸检报告,死因是由机械性暴力作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死亡。尸体脖子上有两道很深的勒痕,颜色已经变成很深的紫红色了。
明显是被人用绳子活活勒死的。
林某的死相很惨,凸眼张嘴,死不瞑目。郑凡弥回想起清晨大雾里的那一幕,只觉恶寒袭来。
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才会下此狠手。
经由现场发现的毛发检测出的DNA在公安系统的数据库里找到了对比结果,来自一位年过而立的杨姓男子。
凑巧的是,这位杨某曾在死者的化工厂里上班,在弟弟去世后辞掉了工作。
警方在案件走访调查中得知杨某的弟弟生前也在该化工厂上班,死于一场突发的爆炸事故。系统档案里也记载了年初的那场化工厂特大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10余人受伤。
直接原因是企业未按规定委托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检验维修。
人证物证俱全,杨某索性认罪,承认自己是为了帮弟弟复仇才用粗绳将林某勒死。
两个不眠夜,东水门巷口杀人案结案了。
汪屹山在案件结束后的拍摄里说了这么一段话,“人只要活着就会留下痕迹,而恰是这些不被在意的细微存在,才令案件有了突破和转折的机会。”
他、她和他们,也正是一直在为这个目的,不断地坚持和奋斗着。
纪录片拍摄告一段落,摄制组的成员松了一口气。临近双十一,最近大家都在讨论要买什么,以及怎么凑单才最优惠。
有部评分很高的外语片也即将上映,影院工作的朋友送了郑凡弥两张电影票,时间在周六晚。
郑凡弥微信上问汪屹山是否有空,附加信息是某瓣上这部电影的评分和网友写的影评。
【我看了预告片,感觉挺不错的。刚好朋友送了我两张票,在周六晚上。你那天有空吗?】
下班点,汪屹山过了十几分钟才回消息。
【有空的,我到时候去接你。】
【好。】
明明才周二,郑凡弥的心已经飞快地奔向周六晚。她兴奋地睡不着觉,把自己整个人裹在被子里失声尖叫。
有期盼的日子总是过得比较快,即便是难捱的工作日,也像水流一般淌过。
郑凡弥周六起了个大早,吃完早饭去小区门口做头发。她早早预约了店里的发型总监,打算以全新的形象去见自己的心上人。
她修了发尾,染了头漂亮的茶棕色,显得发质极佳,减龄又显白。
郑家明和张丽丽上周末自驾去南昌玩了,留郑凡弥一个人在家。她从理发店出来后又去了趟超市,采购了些鲜蔬和速冻食品,又提了一打小青柠汁,打算把冰箱填满。
中午她做了虾仁滑蛋和口蘑汤,简直要鲜掉眉毛。
因为心情好,连着胃口大开,郑凡弥比平时多吃了半碗饭。
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期待着夜晚的到来。
电影八点开场,汪屹山微信上说六点去接郑凡弥吃饭。
郑凡弥花了半小时化了个精致又完整的妆容,拆了日抛,带了单簇假睫毛,可见其用心程度。
上一次化全妆还是半年前,她去参加台里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的婚礼。
汪屹山定的餐厅是家江南菜馆,郑凡弥之前和易嘉心吃过一次,味道挺好,但价格偏贵。
性价比不高。
如果用来约会,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他们享用了一顿美味又精致的晚饭,电影开场前,汪屹山还在影院隔壁的奶茶店买了一杯果茶和一杯奶茶。
“你挑一杯喜欢的,剩下的给我。”
郑凡弥选了柠檬西柚果茶,刚吃过饭,她偏好于喝一些清凉爽口的饮品。
汪屹山今晚过于贴心和周道,郑凡弥的直觉告诉她,电影落幕后,她应该能揭晓那个“提议”的答案了。
她心神不宁地看完了整部影片,情节没看进去多少,光顾着关注身旁的汪屹山了。
看完电影,汪屹山开车送郑凡弥回家。和上次不同,这一次他也下车了,两单手插在裤兜里,另一只手不太自然地挠了挠耳朵。
“晚上吃得有点多,下来走走。”
郑凡弥装作不知道,两手背在身后,慢悠悠地和他并肩往家楼下走,庆幸夜色掩饰了她的欢欣雀跃。
夜风好温柔,昏黄路灯把两人的身影拉得细细长长,沿途一直并肩,紧紧依偎。
他们在郑凡弥住的那栋楼停下。
汪屹山舒了口气,转过身和郑凡弥面对面,目光熠熠盛过漫天星子。
“郑凡弥,我想过了。”
“如果你的想法还是跟那天晚上一样——”
“我们试一下吧,认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