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隔壁青梅竟是名门贵女
第十一章 一举夺魁
    到了八月,应天府开始热闹了起来。

    本身应天府就是留都,是这天底下除了京都以外最繁华的地方。如今又临近三年一次的乡试,各州学子云集于此,准备赴考,若非裴湛和曹景彦早到了几日,只怕是连的地方都找不到。

    看着优哉游哉毫不着急的曹景彦,裴湛忍不住问道:“看你这模样,是已经胜券在握了?”

    曹景彦耸耸肩,十分淡定地回道:“还行吧,虽然比不上你,但通过乡试还是没问题的。”

    “看来白石先生已经给你开过小灶了?”裴湛试探着问道。毕竟曹俞当了十几年的主考官,对于科举之事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还门生遍天下,前几年的会试的主考官就是他的得意门生。曹景彦此番赴考,想必曹俞也是寄予厚望的。

    不料曹景彦却瞥了他一眼,撇嘴道:“你想什么呢,他也就是让我不要心浮气躁,保持平时的状态。毕竟这主考官没人知道,就算来的是他的门生,也不可能提前告诉他。再说了,他都离开京城多少年了,哪还知道京中的那些人想要考查什么。”

    “我就随口一说,你还认真了。”裴湛轻笑道,“怎么样,有想过以后要走哪条路吗?可要留在京城?”

    曹景彦摇了摇头,“若是可以,我希望能外放为官,最好能到江南。祖父祖母将我带大,如今二老年事已高,我想尽可能留在他们身边尽孝。”

    裴湛十分理解他。百善孝为先,曹景彦自幼随两位老人一起生活,自然是跟他们更亲近一些。况且他在京城,除了一个已经出嫁的姑姑,便没有别的亲人了。

    “你呢?你肯定是想留在京中为官的吧!”曹景彦反问。

    裴湛点头。

    “那小云舒怎么办?”曹景彦又问。

    裴湛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他的问题:“云舒……我会想办法,让沈叔也调回京城。这样他们一家人就可以一起定居京城了。”

    曹景彦注视着裴湛,发现他的眼中十分坚定,看起来十分的……有野心。

    以前他也好奇过,沈佑之为何会一直在地方任职,而回不去京师。那时曹俞就告诉他,沈佑之不是回不去,只是时候未到而已,如今不过是大隐于市。不过这话,他从未和裴湛说过,毕竟他也不知曹俞口中的“时候”究竟还有多久。

    如今看来,裴湛是想靠着自己一步步走入朝堂,再去扶持沈家,把沈佑之给拉上去。

    乡试有三场,每场三日,在贡院举行。裴湛和曹景彦落脚的客栈就在贡院附近,倒是方便得很。

    二人皆是心态比较好的,从进考场到出考场,也没有什么特别紧张的情绪。大抵是因为师从曹俞,上考场都多了几分底气。

    半个月后放榜,裴湛又夺下一个魁首,成了应天府的“解元”,而曹景彦就和他差了五名,倒也和预料中的差不多。

    这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扬州府。而扬州城里第一个知道的人,就是沈佑之。

    往大了说,裴湛夺了“解元”,是整个扬州城的光荣;往小了说,裴湛住在隔壁,两家相交甚好,他也时常指点裴湛,如今有了这样好的成绩,他脸上也有光。

    沈云舒得知裴湛的成绩之后,也十分高兴,脸上的笑容都比一个月前要多。

    “我就说子澈哥哥肯定没问题的,区区乡试,不在话下!”

    “云舒啊,你这兄长还真是有本事!没想到咱们扬州城竟出了这样的人物,还就在咱们这条街上,改天我也带着我家孙子到裴府门前去沾沾喜气!”街头的杨大婶如是说。

    杨大婶是这条街上的老人了,和杨大爷一起在街头开了家小食店。以前裴湛和沈云舒从梦溪草堂回来的时候,常常光顾她们家,杨大婶也因此和裴湛有些交情。

    如今一想到这应天府的解元以前就常来她店里吃东西,便觉得无比光荣,几乎是逢人就要说上一番。

    沈云舒想了想,裴湛这会估计在回京的路上了。于是她回到屋里,开始提笔写信,不出意外的话,裴湛回京三日内就能收到这封信了。

    十月初一,两辆马车缓缓行至京城城门,停下经过查验后,方才驶入城中,往西街而去。

    整整半个月,裴湛和曹景彦终于到京城了。

    “走吧,到我家去。”裴湛向曹景彦发出邀请。

    曹景彦有些意外:“你不是一直觉得我话多吗?怎么,这会就不嫌我烦了?”

    裴湛笑了笑:“曹大少爷,还记仇呢?你这心眼也太小了吧,我可是真心诚意邀请你到我家住的。”

    “行吧,看在你言辞恳切的份上,我就勉强答应了。”曹景彦一脸勉强,心中却是暖暖的。

    这个裴子澈,看起来像个闷油瓶,还整天嫌弃他,没想到这种时候还是挺会做事的嘛!

    其实曹景彦在京中并不是无处可去,毕竟他还有个嫁入永宁伯府的姑姑。不过这么多年没有往来,感情早就淡了,而且伯爵府人多事杂,什么事情都很讲究,就算住进去也未必舒服,还很难专心看书。

    原本他还打算找个客栈住下的,不过既然裴湛开口了,那就给他一个“献殷勤”的机会。

    裴英夫妇得了他们的来信,早早地就在家中候着了,还为他们准备了接风宴,顺便庆祝一下他们二人在乡试中取得的好成绩。

    “裴叔,柳姨,好久不见!”曹景彦一进门就和裴英夫妇打起了招呼,比裴湛还要积极。

    曹景彦从前就常来裴府找裴湛,性子又讨喜,柳氏见到他也很是高兴,“少言,一年不见,又俊朗了不少!今夜就在这里住下吧,不用到外面去住了。”

    裴湛这才和柳氏说道:“母亲,方才我已经同少言说过这事了。不只是今夜,春闱之前,少言就一直住在咱们家了。”

    “那好啊,你们俩也好互相作伴。”对于这件事,柳氏颇感意外,裴湛居然也会邀请朋友到家里住了?不错,有长进,看来是被沈云舒给影响了。

    裴英今日也早早散值回来,亲自下厨,做了一大桌子菜。

    虽然他之前也知道裴湛在读书这方面还算有些悟性,起码比他强多了。但裴湛能拿下“解元”,他却是万万没想到的。

    在这件事上,曹俞当居首功。裴湛先前在国子监时,虽然得到祭酒赏识,但也只是指点一二。毕竟国子监中多的是名门勋贵之后,亦有不少出身书香世家的青年才俊。裴湛纵然有些悟性,却也难以得到重视。

    但曹俞不同,他对裴湛一直很用心,不仅教他如何应考,更教了他如何为官。读书是为了入仕,可入仕之后呢?要如何坚守本心,如何为民请命、为君分忧?

    当然了,沈家亦是功不可没。若没有沈佑之引荐,裴湛恐怕根本就不会结识曹俞,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裴英是个粗人,但他知道做人要懂得感恩。那些帮助过他们家的人,他都记在心上,若有机会,定会倾力报答。

    次日一早,柳氏就叫醒了裴湛和曹景彦,让他们一起到正厅用早膳。

    此时裴英已经上值了,餐桌上只有他们三人。裴刚用完早膳,就听到门外传来叩门声。不一会儿,南风就走了进来,对着裴湛说道:“少爷,方才门外来了位驿使,说有一封扬州来的信,给您的。”

    说着,南风就递上了一封信给裴湛。

    扬州来的?难道是沈云舒?

    裴湛心中隐隐猜测,却又不敢确定。拆看信封,细细看了一番之后,神色不经意地就舒展开来,眼眸中泛着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笑意。

    果然是她。

    裴湛看完信上的内容后,才发觉柳氏和曹景彦一直在盯着他看,顿时有些不好意思,敛起了脸上的浅笑。

    “小云舒寄来的信?”曹景彦猜测道。

    这世上能让裴湛笑得这么温柔的人,除了沈云舒,怕是找不出第二个了。

    裴湛点头应道:“嗯,她知道我中了解元,写信祝贺了一番,希望我在会试中能稳定发挥,金榜题名。”

    曹景彦半信半疑:“没了?”

    裴湛想了想,又道:“哦,还顺便祝贺你了。”

    “裴子澈,我谢谢你啊。”

    曹景彦忍不住咬紧了后槽牙。裴湛这小子,不会说话可以闭嘴!

    好一个顺便,这两个字还不如不说!敢情给他的祝贺还是顺带的!那他还真是沾了裴湛的光了!

    柳氏笑了笑,对裴湛说道:“你昨天下午才到,她的信今早就跟着到了,好像算准了时间似的,莫不是你连何时启程都告诉她了?”

    裴湛也很意外,“母亲说笑了,我离开扬州之后,都还没给她去过信呢,我也不知她怎就算得这般准。”

    这话虽然说得平淡,可曹景彦却听出了几分炫耀的味道。

    呵,心有灵犀了不起是吗?

    柳氏听后,语气略带责备地说道:“你啊,真是太不会做事了,哪有让人家小姑娘先写信来问候你的?趁着这几日刚回来,好好休息一阵子,准备点东西给云舒寄过去。京城中那么多稀奇玩意儿,总有她喜欢的。”

    裴湛回道:“母亲说的是,我这两日便去办。”

    回到屋内,关上门之后,裴湛才从怀中又掏出了那封信,看着其中的一句话,不自觉地又露出了笑容。

    “一别数月,甚是想念,唯愿早日相见。”